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及护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颖 邱海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1期2682-2684,共3页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相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心内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相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心内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血压健康教育、监测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及血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波动有明显节律性,每日7:00左右达第一高峰,19:00左右达第二高峰,24:00的血压最低,但血压波动曲线的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变缓。经护理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为(135.3±15.2) mmHg,24 h平均舒张压为(82.1±6.3)mmHg,24 h平均脉压差为(53.2±5.1)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46,-9.3358,1.9989;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而客观地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护理 动态血压监测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侃 李敏 陈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4期8185-8187,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PCI术后并发的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使该技术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再狭窄率高达17%~32%。在药物洗脱支架(D...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PCI术后并发的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使该技术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再狭窄率高达17%~32%。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再狭窄率依然达10%左右[1]。ISR已成为PCI技术继续发展的难题。随着人们对ISR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作用 血管重构 临床研究 重要作用 治疗手段 继续发展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邢云利 王翠英 +1 位作者 孙颖 唐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0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n=35)和狭窄组(n=55)。比较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n=35)和狭窄组(n=55)。比较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以及血压节律曲线。结果颈动脉狭窄和无狭窄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服用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组脑卒中发生率更高(P=0.046)。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但颈动脉狭窄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节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颈动脉狭窄组反杓型节律更多(P=0.032)。结论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血压节律异常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高龄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邢云利 王翠英 +1 位作者 孙颖 陈海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7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根据尿检结果将其分为白蛋白尿组(n=32)和非白蛋...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7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根据尿检结果将其分为白蛋白尿组(n=32)和非白蛋白尿组(n=38)。比较两组之间的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以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血压变异曲线。结果白蛋白尿组与非白蛋白尿组问比较,年龄、性别、糖尿病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白蛋白尿组比较,白蛋白尿组患者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下降(P〈0.05)。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dSBP和dDBP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差异(P〉0.05),但白蛋白尿组nSBP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反杓型曲线比例更高(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反杓型血压 白蛋白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