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新的治疗模式及理念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淑珍 丁惠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9-253,共5页
肝硬化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管加压素系统激活是腹水形成的关键因素。理论上讲,拮抗醛固酮、收缩血管、血管加压素V2受体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是防治肝硬化腹水的重要靶点。15%-20%肝硬化腹水患者即使强... 肝硬化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管加压素系统激活是腹水形成的关键因素。理论上讲,拮抗醛固酮、收缩血管、血管加压素V2受体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是防治肝硬化腹水的重要靶点。15%-20%肝硬化腹水患者即使强化利尿剂治疗(螺内酯160mg/d联合呋塞米80mg/d)治疗至少1周仍无应答反应,被认为是顽固性腹水。目前托伐普坦、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4000-6000ml/次,1次/d)联合白蛋白(4g/L)、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及肝脏移植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在未来,缩血管活性药物、利福昔明及腹水引流泵等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与应用,可进一步提高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效果,减少对肝脏移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 治疗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阿娟 范春蕾 +6 位作者 李磊 张鑫 赵文敏 郑俊福 王征 董培玲 丁惠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药物(NUCs)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6例,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中包括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9例、阿德福韦(ADV)73例、替比夫定(LDT)34例、恩替卡韦(ETV)48例...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药物(NUCs)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6例,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中包括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9例、阿德福韦(ADV)73例、替比夫定(LDT)34例、恩替卡韦(ETV)48例、LAM联合ADV 41例、LDT联合ADV 25例和未抗病毒治疗对照46例。随访3年。排除失访、随访时间小于3年和对照组中途开始抗病毒治疗者97例,最终20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各抗病毒治疗组1年、2年、3年时eGFR较基线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LDT、LDT联合ADV组eGFR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本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轻度肾功能损害者58例(27.8%);在存在轻度肾损伤(基线eGFR<90ml·min^(-1)·1.73m^(-2))的患者,经LDT或LDT联合ADV治疗3年时患者eGFR复常率分别为55.6%和50%;各组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基线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DT单药或联合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肾损害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磊 王征 +4 位作者 吕新月 王文娟 耿文静 陈玉涵 丁惠国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L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首次住院的12 489例肝硬化队列中,NASLC 174例,以3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每3个月随访1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L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首次住院的12 489例肝硬化队列中,NASLC 174例,以3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每3个月随访1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肿瘤家族史、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白蛋白、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甲胎蛋白、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和胃镜检查等临床数据,计算BMI和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间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衰竭、肝癌发生率和病死率。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NASLC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NASLC组女性构成比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6.0%(47/84)比28.7%(49/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3,P〈0.01)。NASLC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胆碱酯酶,以及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例数均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6.267、4.091、5.773、2.914、1.877、2.044、2.326、1.935、2.023,χ2=7.241、9.399、81.367;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均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6.127、8.487、3.261,P均〈0.05)。NASLC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功能衰竭的3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8.3%(7/84)、1.2%(1/84)、0,均分别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22.2%(38/171)、9.9%(17/171)、5.8%(10/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51、3.862、3.927,P均〈0.05);NASLC组肝癌的3年累积发生率为8.3%(7/84)。NASLC组3年累积病死率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4%(2/84)比13.5%(23/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 预后 肝肿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临床救治新理念 被引量:7
4
作者 郑俊福 丁惠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6-518,共3页
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近10年来,药物及内镜治疗取得长足进展,肝硬化并发EVB住院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在6周内EVB患者病死率在20%左右,尤其是Chil... 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近10年来,药物及内镜治疗取得长足进展,肝硬化并发EVB住院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在6周内EVB患者病死率在20%左右,尤其是Child-Pugh C级患者发生EVB的病死率高达30%~40%[1,2]。本文就国内外肝硬化并发EVB诊治新指南及相关文献,概述了救治该类患者的进展及其新理念,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食管胃静脉曲张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索非布韦与达卡他韦联用致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文娟 郑俊福 丁惠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例62岁女性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索非布韦(400 mg口服,1次/d)和达卡他韦(60 mg口服,1次/d)治疗.服药18周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20周后出现颜面部水肿,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 91 μmol/L,eGFR 54 ml/(min·1.73 m2)... 例62岁女性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索非布韦(400 mg口服,1次/d)和达卡他韦(60 mg口服,1次/d)治疗.服药18周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20周后出现颜面部水肿,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 91 μmol/L,eGFR 54 ml/(min·1.73 m2),血清β2微球蛋白 4.42 mg/L,24 h尿蛋白定量0.394 g.给予保肝、利尿等治疗,继续原剂量服用索非布韦和达卡他韦.8 d后患者颜面及下肢水肿加重伴少尿,血清肌酐 124 μmol/L,eGFR 37 ml/(min·1.73 m2),血清β2微球蛋白5.06 mg/L.给予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约2周后,血清肌酐升至220 μmol/L,eGFR降至19 ml/(min·1.73 m2),24 h尿蛋白定量0.417 g.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停用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给予特利加压素1 mg静脉滴注,1次/12 h.停用索非布韦、达卡他韦3 d后患者颜面部水肿基本消退,下肢水肿明显消退,血清肌酐97 μmol/L,eGFR 50 ml/(min·1.73 m2),24 h尿蛋白定量0.398 g;8周后双下肢水肿完全消退,血清肌酐64 μmol/L,eGFR 85 ml/(min·1.73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索非布韦 达卡他韦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肝癌筛查方案的比较及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鹏 陈玉涵 +1 位作者 张世斌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3298-330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筛查方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检出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针对这一人群的更佳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07-01/2008-01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5例,按其筛查不同间隔时间分为间隔3 mo筛查组(A组)82... 目的:比较不同筛查方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检出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针对这一人群的更佳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07-01/2008-01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5例,按其筛查不同间隔时间分为间隔3 mo筛查组(A组)82例、间隔6 mo筛查组(B组)173例.筛查指标为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B超,随访4年.结果:255例患者,至随访结束累计检出肝癌33例(A组:16例;B组:17例),对检出的肝癌患者继续随访2年,随访结束时累计生存率,A组81.3%(13/16)高于B组47.1%(8/17)(P=0.071).A组中巴塞罗那肝癌分期中属于早期(A期)者占68.8%(11/16),显著高于B组的5.9%(1/17)(P=0.000).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间隔3 mo进行筛查可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使其获得更多可根治性治疗的机会,有望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肝细胞癌 筛查 生存率
下载PDF
遗传性多囊肾病:被忽略的肝硬化病因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燕京 丁惠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遗传性多囊肾病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两种类型,先天性肝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可发生在遗传性多囊肾病中。所以,遗传性多囊肾病是不明原因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因之一。
关键词 肾病 肝纤维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多囊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