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诱因及管理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颜榕 徐曼曼 陈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一种急性失代偿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佳,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诱发因素在ACL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有重要作用,不同标准下的ACLF对诱因的定义有所差别,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一种急性失代偿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佳,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诱发因素在ACL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有重要作用,不同标准下的ACLF对诱因的定义有所差别,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异质性。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ACLF诱因的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诱发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对器官功能造成损伤,导致的器官衰竭种类及预后也存在差异性,早期预警诱发因素可预防ACLF的发生,积极去除诱发因素可改善ACLF的预后,合理管理诱发因素对ACLF患者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硬化 诱发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与肝素抗凝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新月 周莉 +1 位作者 董金玲 陈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NM)与肝素(HP)抗凝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2022年4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肝衰竭患者49例,在接受DPMAS治疗过程中,均分别交叉接受一...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NM)与肝素(HP)抗凝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2022年4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肝衰竭患者49例,在接受DPMAS治疗过程中,均分别交叉接受一次NM或HP抗凝,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计算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结果在98例次DPMAS治疗过程中,97例次顺利完成治疗,1次HP组因抗凝不足发生严重堵管导致治疗中断;NM组抗凝良好率为75.5%,显著高于HP组的28.6%,抗凝过量率为2.0%,显著低于HP组的67.3%(P<0.05);治疗后,NM组PTA和APTT分别为20.5(13.8,38.0)%和83.3(55.9,138.8)s,与HP组【分别为19.5(14.6,31.5)%和400.0(303.3,400.0)s】比,差异显著(P<0.05);NM组血清TBIL、ALB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79.7±99.5)μmol/L、(24.4±4.2)g/L和59.5(42.5,119.0)×10^(9)/L,与HP组【分别为(271.7±98.1)μmol/L、23.3(21.4,26.6)g/L和83.8±65.9×10^(9)/L】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24 h内,HP组出现颈内静脉置管处渗血1例,NM组出现跨膜压和静脉压短时间内上升或机器频繁发生凝血警报2例。结论在行DPMAS治疗过程中,应用NM抗凝效果较HP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甲磺酸萘莫司他 肝素 治疗
下载PDF
舒肝宁注射液利胆退黄抗炎护肝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龙 范雅茜(综述) 段钟平(审校)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65-768,共4页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研究的深入开展,肝病治疗的新方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中医药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可为肝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成为丰富完善肝病治疗方法的重要路径。舒肝宁注射液是基于经典名方茵陈蒿...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研究的深入开展,肝病治疗的新方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中医药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可为肝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成为丰富完善肝病治疗方法的重要路径。舒肝宁注射液是基于经典名方茵陈蒿汤的现代中药制剂。本文从肝脏转运体、代谢酶和核受体等不同角度对舒肝宁的利胆退黄机制进行了分析,从肝巨噬细胞和氧化应激反应两个方面对其抗炎护肝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舒肝宁注射液现代中药组方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舒肝宁 治疗 机制
下载PDF
缓慢持续型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的甄别 被引量:3
4
作者 董金玲 李璐 陈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11-612,共2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紊乱,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常见肝衰竭类型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缓慢持续型ACLF与慢性肝衰竭的临床...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紊乱,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常见肝衰竭类型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缓慢持续型ACLF与慢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类似,部分缓慢持续型ACLF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肝衰竭,两者容易发生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胆红素:关系,机制和治疗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念晨 段钟平 郑素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多种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相关性疾病。近年随着西式饮食和肥胖的流行,NAFLD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有效的抗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多种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相关性疾病。近年随着西式饮食和肥胖的流行,NAFLD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研究发现胆红素水平与NAFLD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但具体是哪种形式的胆红素在起主要保护作用目前尚有争议。胆红素的抗氧化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以及诱导线粒体功能等特性,被认为是其在NAFLD中起保护作用的原因。现总结NAFLD与胆红素的相关性、胆红素在NAFLD中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以及胆红素在治疗NAFLD中可能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胆红素 相关性 机制 治疗学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6
作者 张家腾 孔明 +3 位作者 耿楠 蔺宁 陈煜 段钟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肌肉减少症作为肝硬化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40%~70%,且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及死亡率上升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有时还会影响肝移植的预后结局。近年来,有关肌肉减少症治疗... 肌肉减少症作为肝硬化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40%~70%,且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及死亡率上升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有时还会影响肝移植的预后结局。近年来,有关肌肉减少症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仍需要研究学者及临床医生加强研发。现将对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肌肉减少症 营养不良 治疗学
原文传递
舒肝宁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工程肝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文 张晓慧 +4 位作者 张译之 刘霜 徐斌 陈煜 段钟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舒肝宁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型组织工程肝脏模型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肝脏去细胞化制为肝脏胶原支架,用人HepG2细胞再细胞化,分别用正常培养基及高脂培养基灌注肝脏,从而获取组织工程肝(TE)和组织工程... 目的:探讨舒肝宁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型组织工程肝脏模型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肝脏去细胞化制为肝脏胶原支架,用人HepG2细胞再细胞化,分别用正常培养基及高脂培养基灌注肝脏,从而获取组织工程肝(TE)和组织工程脂肪肝(TEF)模型,并对TEF肝脏给予舒肝宁注射液处理。本研究设定正常组、FFA组及舒肝宁注射液组,用CCK8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分别从细胞凋亡、病理、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线粒体功能等方面评估舒肝宁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结果:灌注8 d后进行指标检测,CCK-8提示舒肝宁注射液不同稀释浓度(10^(-3)~10^(-8))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安全性良好。HE结果显示舒肝宁可明显减少游离脂肪酸(FFA)引起的细胞死亡;TUNEL染色也显示舒肝宁可减少FFA组中凋亡细胞的数量。进一步检测发现舒肝宁可明显降低FFA组中肝细胞MDA、ROS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显示FFA组肝细胞中ATP5A表达较弱,而舒肝宁处理后其表达明显增加,提示细胞的线粒体功能有所恢复。结论:舒肝宁通过减少TEF肝脏MDA、ROS水平来抑制氧化应激减轻FFA诱导的脂肪肝中肝细胞的凋亡以及线粒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舒肝宁注射液 组织工程肝 氧化应激
下载PDF
2012至2021年北京佑安医院肝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8
作者 徐曼曼 李珊珊 +4 位作者 杨颜榕 武羽 杨雪 段钟平 陈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阐述肝衰竭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肝衰竭防治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12年至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应用趋势检验分析其年龄、性别,以及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的... 目的阐述肝衰竭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肝衰竭防治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12年至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应用趋势检验分析其年龄、性别,以及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的急性病因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慢性肝衰竭(CLF)的慢性肝病基础病因的逐年变化。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收集8512例肝衰竭住院患者信息,年龄为(51.3±13.5)岁,男性患者为主(71.9%),肝衰竭类型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ACLF 4023例(47.3%)、CLF 3571例(42.0%)、SALF 670例(7.9%)、ALF 248例(2.9%)。肝衰竭整体人群中前5位的病因依次是乙型肝炎3199例(37.6%)、酒精性肝病2237例(26.3%)、隐源性肝病906例(10.6%)、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603例(7.1%)、药物488例(5.7%),共占比87.6%。不同类型肝衰竭患者的前3位病因分别是:ALF的急性病因,依次为药物107例(43.1%)、乙型肝炎47例(19.0%)、不明原因36例(14.5%),SALF的急性病因依次为药物381例(56.9%)、不明原因106例(15.8%)、脓毒症56例(8.4%);ACLF的慢性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2092例(52.0%)、酒精性肝病813例(20.2%)、隐源性肝病398例(9.9%);而CLF的慢性病因依次是酒精性肝病1410例(39.5%)、乙型肝炎1028例(28.8%)、隐源性肝病364例(10.2%)。纵向分析显示肝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逐年增加,性别比例未见显著变化趋势,始终以男性患者为主;在ALF、SALF患者中药物性肝衰竭比例逐年升高,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CLF、CLF患者的慢性病因中,乙型肝炎比例逐年下降,而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隐源性肝病的比例逐年增加(P<0.05)。结论我国肝衰竭病因谱正在发生改变,尽管乙型肝炎仍然是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但其占比呈现逐年减少趋势,除ACLF外,已不再是其他类型肝衰竭的首要病因,而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隐源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病因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我院近10年肝衰竭患者预后变化趋势分析
9
作者 徐曼曼 杨颜榕 +4 位作者 李珊珊 武羽 杨雪 段钟平 陈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74-877,共4页
目的分析近10年来我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离院方式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趋势检验分析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患者的离院... 目的分析近10年来我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离院方式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趋势检验分析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患者的离院方式逐年变化趋势。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收治8512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经过排除标准排除,有578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女性占28.7%,平均年龄为(50.31±13.49)岁,平均住院日为19.46±15.19 d;ACLF患者2702例(47.3%),CLF患者2415例(42.0%),SALF患者492例(7.9%)和ALF患者180例(2.9%);在离院方式方面,57.6%总体患者医嘱离院,27.5%非医嘱离院,15.0%在院死亡;ALF患者在院病死率为52.2%,CLF为14.2%,ACLF为13.7%,SALF为11.4%;纵向分析显示,A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无显著变化趋势,住院病死率持续呈高水平状态,波动在31.2%~70.0%,趋势检验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变化;SALF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逐年升高,自55.6%升至70.8%,住院病死率逐年下降,自25.9%降至8.3%(P<0.001);AC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逐年升高,自47.9%升高至59.7%,经趋势检验显示差异显著(z=1.9677,P=0.049),而非医嘱离院率和在院病死率逐年下降(P<0.001);C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同样逐年升高,自55.8%升高至75.2%(P<0.05),而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9%降至9.3%(P<0.05)。结论我国肝衰竭患者预后较前改善,尤其是SALF、ACLF和CLF患者医嘱离院率较前显著升高,但ALF患者住院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预后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肝纤维化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致死性损伤
10
作者 李璐 白丽 +2 位作者 郑素军 陈煜 段钟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以坏死性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性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 目的以坏死性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性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损伤(D-GalN/LPS)组、肝纤维化(Fib)组、肝纤维化+急性攻击(Fib+D-GalN/LPS)组。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分析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和/或P-MLKL在各组中的表达。给予正常小鼠以靶向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抑制剂,再给予急性攻击,根据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学的变化来评估抑制necroptosis对D-GalN/LPS触发急性肝损害的影响。建立肝纤维化自发消融模型,再给予急性攻击,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和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中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D-GalN/LPS攻击触发了RIPK1、RIPK3、MLKL和/或P-MLKL的明显上调。抑制necroptosis信号的关键分子可明显减轻D-GalN/LPS诱导的肝损害,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肝组织学的明显改善。纤维化肝脏中necroptosis信号分子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肝纤维化对D-GalN/LPS触发necroptosis的抑制随着纤维消融而逐渐削弱。结论肝纤维化可能通过抑制D-GalN/LPS触发的necroptosis而保护小鼠抵抗急性致死性损伤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损伤抵抗 坏死性凋亡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