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荟萃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晓霓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启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的数据库,对中医临床用药归类、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虚药为最常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为较常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启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的数据库,对中医临床用药归类、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虚药为最常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为较常用药;解表药和消食药为常用药;单味药用药频率第1位的是白术、茯苓、党参,单味药总体用药剂量偏大;常用经典方有四君子汤、小柴胡汤、一贯煎、香砂六君子汤、逍遥丸、膈下遂淤汤、六味地黄汤、茵陈蒿汤等。鸡内金、麦芽为治疗纳呆食少的最常用药;黄芪为治疗神疲乏力的最常用药;元胡、川楝子为治疗肝区疼痛的最常用药;大腹皮、猪苓、茯苓为治疗腹水的最常用药;茵陈蒿为治疗黄疸的最常用药。结论: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解毒为中医治疗肝癌的主要原则。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治疗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用药规律 中医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秀惠 李双杰 +6 位作者 温韬 田一梅 徐翼 韦丹 丁剑波 黄继汉 张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113例)和热毒宁注射液+西医组(122例),疗程7-10d,随访5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退热...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113例)和热毒宁注射液+西医组(122例),疗程7-10d,随访5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合并用药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无死亡病例。和西医组相比,热毒宁注射液+西医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西医组相比,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能显著减少镇静类药物的合并使用率及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型手足口病能显著减少镇静类药物的合并使用,对降低儿童并发症有一定意义,安全性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型 热毒宁注射液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槲芪方加减对原发性肝癌正气不足、毒瘀内结证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亮 杨晋翔 +2 位作者 李秀惠 张向颖 王慧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评价槲芪方加减对原发性肝癌正气不足、毒瘀内结证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经TACE治疗的病例,... 目的评价槲芪方加减对原发性肝癌正气不足、毒瘀内结证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经TACE治疗的病例,按照是否服用中药斛芪方加减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斛芪方加减,每日1剂,两组共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 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0. 23%,对照组为7. 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治疗后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LP、DBi L、TBi L较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GG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54例患者中AFP下降13例(24. 07%),对照组83例中下降29例(34. 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槲芪方加减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正气不足、毒瘀内结证患者TACE后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槲芪方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生活质量 肝功能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秀红 赵一鸣 +3 位作者 赵晓飞 刘芳 陈德喜 李宁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20-25,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的第5大常见肿瘤,且男性肿瘤病死率居第3位。病毒性肝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HCC发病的明确危险因素。本文关注最新数据和推荐指南,回顾性分析H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HCC早期诊断依赖于动态加强的典型放射影像...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的第5大常见肿瘤,且男性肿瘤病死率居第3位。病毒性肝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HCC发病的明确危险因素。本文关注最新数据和推荐指南,回顾性分析H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HCC早期诊断依赖于动态加强的典型放射影像,肝移植、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是HCC的治愈性疗法,而索拉非尼和经动脉化疗性栓塞多推荐用于晚期HCC,由肝脏病学、外科学、放射学、肿瘤学和病理学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未来HCC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诊断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对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斌 杨晓珍 +3 位作者 谢放 庞丽君 陈德喜 王延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分别接受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30)、索拉非尼联合T...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分别接受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30)、索拉非尼联合TACE(二联疗法,n=70),或者索拉非尼联合TACE和RFA(三联疗法,n=121)治疗的221例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其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疗法治疗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接受三联疗法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二联疗法(9. 5个月vs 4. 3个月,χ2=12. 77,P=0. 000 4),或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组(9. 5个月vs2. 0个月,χ2=16. 69,P <0. 000 1)显著延长。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60岁,BCLC分期C期,Child-Pugh分级B级、C级,血清AFP> 200 ng/ml,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 5 cm,有微血管侵犯(MVI)或有肝外转移(EHS)的肝内肿瘤,以及未出现索拉非尼相关副作用(P值均<0. 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和RFA治疗可延长HCC患者的生存期。年龄<60岁和肿瘤负荷严重是影响HCC患者疾病进展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索拉非尼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2抑制奥沙利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并促进凋亡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贲士 乔录新 +3 位作者 石英 封晓昆 陈德喜 郭洪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8-904,共7页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p53依赖以及非依赖的自噬抑制作用,在提高奥沙利铂(OXA)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CT116(p53-/-)细胞分为雷帕霉素(rapamycin)联合ASPP2组、ASPP2组、p53组、ASPP2联合p53组、3-甲基嘌呤(3-MA)组、对照...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p53依赖以及非依赖的自噬抑制作用,在提高奥沙利铂(OXA)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CT116(p53-/-)细胞分为雷帕霉素(rapamycin)联合ASPP2组、ASPP2组、p53组、ASPP2联合p53组、3-甲基嘌呤(3-MA)组、对照组(OXA或单独饥饿处理)6组。凋亡检测时添加单独空病毒(GFP-Ad)组、rapamycin组作为对照。各组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GFP-LC3)质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LC3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自噬相关分子表达水平;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3-MA处理组与ASPP2处理组具有相同的自噬抑制作用,且能够促进OXA或饥诱导的细胞凋亡,但促凋亡作用低于ASPP2组;rapamycin联合ASPP2处理能够有效抵消ASPP2的自噬抑制作用,但仍具有促进OXA或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且促凋亡作用同样低于ASPP2组。结论OXA增强结肠癌细胞自噬,而ASPP2过表达能够抑制OXA的自噬诱导作用;ASPP2能够通过P53依赖以及P53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ASPP2通过p53依赖以及p53非依赖途径所引起的促细胞凋亡并非完全通过抑制自噬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自噬 p53凋亡刺激蛋白2 P5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早期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凯 徐树莹 +2 位作者 徐斌 陈德喜 李宁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947-949,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早期自噬的发生及作用。方法用含浓度为400μmol/L油酸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肝癌HepG2细胞,制作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向肝癌HepG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通过观察LC3Ⅱ绿色荧光斑点确定自噬的发...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早期自噬的发生及作用。方法用含浓度为400μmol/L油酸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肝癌HepG2细胞,制作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向肝癌HepG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通过观察LC3Ⅱ绿色荧光斑点确定自噬的发生。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自噬。CalceinAM和碘化丙啶(PI)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染色来确定活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荧光定量PCR确定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油酸刺激的肝癌HepG2细胞在第8小时可以出现强烈的自噬反应,但未刺激细胞没有出现LC3Ⅱ绿色斑点。CalceinAM/PI染色未观察到第8小时出现晚期凋亡细胞。但通过LY294002抑制自噬后第8小时自噬水平明显下调,并且有7.8%的细胞出现晚期凋亡。荧光定量结果显示LY294002抑制自噬的第8小时BAX出现高表达。结论油酸刺激肝癌HepG2细胞的早期,自噬的发生可能对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促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时红波 时红林 +3 位作者 张向颖 陈德喜 段钟平 任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29-333,共5页
目的利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 N/LPS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DGal N/LPS组、雷帕霉... 目的利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 N/LPS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DGal N/LPS组、雷帕霉素+D-Gal N/LPS组、三甲基腺嘌呤(3-MA)+D-Gal N/LPS组、Atg7 siRNA+D-Gal N/LPS组。观察不同分组中小鼠的生存情况,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损伤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和IL-6基因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情况。多样本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法。结果与D-Gal N/LPS组相比,应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干预后,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80%vs 40%),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明显减轻,肝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ALT:(427.4±195.5)U/L vs(977.7±247.3)U/L,P=0.002;AST:(378.2±169.7)U/L vs(1100.0±438.0)U/L,P=0.004],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NFαmRNA:0.288±0.010 vs 1.136±0.267,P=0.003;IL-6mRNA:0.272±0.061 vs 0.869±0.317,P=0.010];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和Atg7 siRNA干预后,小鼠生存率明显降低(0、10%vs 40%),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明显加重,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ALT:(1836.0±560.5)、(1654.0±627.6)U/L vs(977.7±247.3)U/L,P值分别为0.006、0.034;AST:(1948.0±645.5)、(1804.0±492.6)U/L vs(1100.0±438.0)U/L,P值分别为0.029、0.033],肝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026±0.342、1.994±0.286 vs 1.136±0.267,P值分别为0.006、0.005]。结论在D-Gal 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细胞自噬发挥着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其调控机制可能与自噬抑制炎症因子和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己糖胺酶类 脂多糖类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许坚吉 王爽 +2 位作者 寇卜心 陈德喜 刘晓霓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4期655-658,共4页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生物治疗方法。本文从自杀基因、基因沉默、抑癌基因、免疫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基因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肿瘤基因治...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生物治疗方法。本文从自杀基因、基因沉默、抑癌基因、免疫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基因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包括HSV-tk GCV系统、H19 RNA、h TERT等,HSV-tk GCV系统是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研究最多的一种,TK基因是药敏基因,肿瘤细胞转染该基因后,对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或无环鸟苷(ACV)变得敏感而能被杀死。RNA干扰是基因沉默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沉默肿瘤相关基因IDO2、DUSP6、IGF1R、ORAOV1等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癌基因激活或过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生长,p53和PTEN是两个最有意义的抑癌基因,重组腺病毒p53和PTEN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免疫基因治疗是将细胞因子或共刺激分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体细胞内,通过激发或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来控制或杀伤肿瘤细胞,常用的免疫效应细胞有TIL、CTL、LAK、NK等,可供选择的目的基因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趋化因子等。抑制血管生成基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来阻止肿瘤生长和侵袭,VEGF-Trap、PEDF、ES通过腺病毒导入肿瘤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目前肿瘤基因治疗在特异性、安全性和靶向性方面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基因沉默 抑癌基因 免疫基因 抑制血管生成基因
原文传递
浅谈跨学科培养对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兴富 欧阳雅博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50-51,共2页
伴随前沿科学技术的出现、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医学领域研究由纵深研究逐渐向跨学科跨专业横向拓展研究方向发展。医学研究生在学习培养过程中,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思维,对今后拓展科研广度及提升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文章充分分析了... 伴随前沿科学技术的出现、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医学领域研究由纵深研究逐渐向跨学科跨专业横向拓展研究方向发展。医学研究生在学习培养过程中,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思维,对今后拓展科研广度及提升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文章充分分析了医学跨学科培养在满足医学科学创新与发展需求方面、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方面、培养医学研究生突破性创新方面、为医学研究生提供持续创新动力方面的必要性;同时,明确阐述了医学跨学科培养对医学研究生的跨学科思维方式、综合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课题方向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医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跨学科培养 综合素质 科研创新 跨学科思维 创新动力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慧娟 徐玲 +6 位作者 田原 张向颖 时红波 陈煜 段钟平 张桓虎 任锋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引发的重型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肝衰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和HBV感染...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引发的重型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肝衰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和HBV感染所引发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2例,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组)以及正常人(8名,对照组)的肝组织标本和临床资料。对各组临床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选用透射电镜对肝组织内质网结构进行观察;用蛋白质印迹法和qRT-PCR检测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Grp)、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等的表达;制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重型肝炎肝衰竭组内质网形态结构均受到破坏,且重型肝炎肝衰竭组更为严重;蛋白质印迹法和qRT-PCR结果显示Grp78、Grp94、胱天蛋白酶4在正常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表达较高,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13和0.78±0.11、0.90±0.06和0.11±0.01、0.15±0.02和0.22±0.04;在重型肝炎肝衰竭组表达减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0、0.01±0、0.11±0.02),且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CHOP表达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随着损伤的加重而增强。结论内质网应激在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失调:慢性乙型肝炎阶段引发轻度内质网应激,而在重型肝炎肝衰竭阶段引发重度内质网应激。因此,内质网应激在重型肝炎肝衰竭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而又复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 重型 肝衰竭 内质网应激 机制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介导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促进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向颖 郭媛媛 +6 位作者 张莉 温韬 朴正福 时红波 陈德喜 段钟平 任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肝HL-7702细胞为研究对象,H2O2/抗霉素A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建立肝细胞凋亡模型。SB216763为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在H2O2/抗霉素A给药前2 h干预。采用...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肝HL-7702细胞为研究对象,H2O2/抗霉素A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建立肝细胞凋亡模型。SB216763为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在H2O2/抗霉素A给药前2 h干预。采用钙黄绿素乙酰甲酯/碘化丙啶(PI)双染色观察细胞存活情况,采用annexinⅤ-FITC/PI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来评价细胞死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GSK3β、GSK3β、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抗霉素A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了GSK3β活性增加,抑制GSK3β活性缓解了氧化应激和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模型组相比,SB216763干预组中PI染色的细胞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干预组中cleaved caspase-3、JNK、Cyt C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GSK3β是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抑制其活性可减轻氧化应激而改善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下载PDF
肝癌射频消融术对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睿 郝美君 +5 位作者 刘凯 郭向华 郑荣领 武彦宁 郑加生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28-731,共4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HCC患者射频消融前和射频消融后3或7 d和肝癌复发时的血浆,用液相芯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HCC患者射频消融前和射频消融后3或7 d和肝癌复发时的血浆,用液相芯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水平较消融前明显增加[IFN-γ:(101.30±78.70)pg/ml vs.(55.70±36.20)pg/ml;IL-12p40:(57.70±31.90)pg/ml vs.(18.10±16.70)pg/ml;P均<0.05)。但肝癌复发后IFN-γ和IL-12p40水平比消融后的水平明显下降[IFN-γ:(56.50±41.70)pg/ml vs.(101.30±78.70)pg/ml;IL-12p40:(18.90±16.460)pg/ml vs.(57.70±31.90)pg/ml;P均<0.05),与消融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射频消融治疗前后,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6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IL-4:(11.33±12.70)pg/ml vs.(13.31±15.56)pg/ml;IL-6:(17.86±22.93)pg/ml vs.(24.46±28.46)pg/ml]。射频消融治疗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者伴随较长的复发时间间隔[(14.00±4.35)月],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的患者复发时间则相对较短[(5.06±4.26)月]。结论射频消融可短期激活Th1型免疫反应,但激活的Th1型免疫反应不能预防肝癌的复发。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改变与肝癌复发时间有关,监测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肝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TH1 TH2型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晶晶 郑卉 朴正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结合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清晨空腹抽血,用常规凝血试验... 目的结合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清晨空腹抽血,用常规凝血试验和TEG两种方法,检测两组人群凝血状况。结果常规凝血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PLT数量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组PT、PT-INR、APTT、TT较对照组PT、PT-INR、APTT、TT均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组FI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EG检测表明,肝硬化组R和K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组Angle、MA、C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凝血试验与TEG都能够检测出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出血倾向,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凝血试验 血栓弹力图 比较分析
下载PDF
现代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玉林 陈德喜 金荣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2期217-220,共4页
传染病专科医院定点收治传染病在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形成的传染病隔离治疗体系,其在隔离传染源的同时,也在患者和社会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隔阂。同时,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理... 传染病专科医院定点收治传染病在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形成的传染病隔离治疗体系,其在隔离传染源的同时,也在患者和社会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隔阂。同时,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理念、信息、资源上的不对称。这对传染病患者融入社会以及传染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变观念、医疗资源整合和内涵建设促进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为传染病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专科 思考 发展
原文传递
晚期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凯 徐树莹 +2 位作者 徐斌 陈德喜 李宁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950-952,F0002,共4页
目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模型中研究油酸长期刺激对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用含浓度为400μmol/L油酸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肝癌HepG2细胞,制作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向肝癌HepG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通过观察LC3Ⅱ绿色荧光斑... 目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模型中研究油酸长期刺激对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用含浓度为400μmol/L油酸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肝癌HepG2细胞,制作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向肝癌HepG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通过观察LC3Ⅱ绿色荧光斑点确定自噬的发生。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自噬。用抗M30抗体对培养的细胞爬片做免疫组化来确定凋亡细胞。荧光定量PCR确定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油酸刺激肝癌HepG2细胞12h时自噬水平很低,36h后自噬水平再次显著升高。抗M30抗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h时肝癌HepG2细胞开始凋亡,至36h时有52%细胞出现凋亡。LY294002处理可使12h和36h的自噬消失,并且也明显减弱了凋亡的发生。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基因转录水平在油酸处理的12h和36h无显著性差异,LY294002处理也未引起两者转录的显著改变。结论油酸长期刺激肝癌HepG2细胞可以引起自噬介导的凋亡,但该凋亡发生的机制可能和BCL2/BAX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华银 杨丽坤 +4 位作者 王沛陵 李雁 段小宛 任锋 段钟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调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度出院首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病例1907例,采用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人次呈逐年上升... 目的调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度出院首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病例1907例,采用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476、577和855人次;男性187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60±8.70)岁,其中77.77%集中在40~60岁之间;平均住院天数(19.78±15.58)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7900.32±26580.54)元,其中西药费、化验费和材料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分别占65.01%、12.43%和8.11%,三项合计占总费用85.55%;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住院天数、输注白蛋白、输血、出院年份和婚姻状况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较高,控制费用需患者、家属、医院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住院费用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北京地区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23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殷继明 李卓 +2 位作者 严艳 郝娃 牛京勤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1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23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23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点。结果 23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布于不同的年龄段,其中40~49岁、50~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段戊型肝炎患者显著多于39岁以下年龄段,老年患者占27.3%,未见学龄及学龄前儿童;黄疸型221例(占92.9%),无黄疸型17例(占7.1%);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09例(占88%),重叠感染29例(占12%),均为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型病毒性肝炎ALT显著增高,41.6%的患者大于1000IU/L,20%以上的患者出现PTA低于正常范围,6(2.5%)例患者的PTA低于40%。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及储存指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下降明显。结论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符合急性肝损伤的表现,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也有病情较重患者,不能忽视。尤其是老年戊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肝病期间一定要注意并发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老年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爱英 刘秀红 +6 位作者 张永宏 赵元顺 金伯旬 刘金花 孙莉波 孙焕芹 李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5期4981-4983,共3页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对肝癌的确诊、预后推测、疗效判断及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脱α-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肝癌预后方面可能优于AF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AFP的补充,能够大幅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GP-73)过表达发生在肝癌早期,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凋亡早期蛋白(M30)可以作为监测癌细胞凋亡的重要生物标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D147抗原分子在多种癌组织包括肝癌中显著高表达。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标志物 AFP 早期诊断 预后推测
原文传递
慢性肝病患者拉米夫定耐药毒株突变模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欧阳雅博 李庆 +7 位作者 魏飞力 张玉林 黄雁翔 宋晨朝 郭向华 谢放 王珊珊 陈德喜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毒株突变模式及HBV S基因相关变异在不同疾病进展慢性肝病患者中的特征.方法 收集LAM耐药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液标本,获得相应的HBV RT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耐药突变位点、药物耐受和耐药相关HBV S基因变异特...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毒株突变模式及HBV S基因相关变异在不同疾病进展慢性肝病患者中的特征.方法 收集LAM耐药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液标本,获得相应的HBV RT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耐药突变位点、药物耐受和耐药相关HBV S基因变异特点及组间差异.结果 本研究纳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7例,乙肝肝硬化(LC)和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16例.M204I单点突变与L180M+M204I/V为LAM耐药的慢性肝病患者最常见突变形式(35/63,55.56%).LC/HCC组对三种以上核苷(酸)类似物同时耐药人数高于CHB组(62.50% vs 34.04%,P =0.046).LC/HCC组在HBV-S区检测到与免疫逃逸相关的HBsAg突变位点数多于CHB组(62.50% vs 31.91%,P=0.031),I126T/V与G145A(LCC/HCC,60%)、I126S/T与S117T(CHB,46.67%)为HBsAg逃逸突变的最常见形式.两组患者均检测到RT区变异伴随HBsAg终止密码子的突变(rtA181T/sW172*和rtM204I/sW196*).结论 不同疾病进展慢性肝病患者LAM耐药毒株突变及相关HBV S基因变异特征存在差异,LC/HCC患者多重耐药和免疫逃逸毒株比例高于CHB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肝病 拉米夫定 耐药突变 S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