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全面分类标准 被引量:19
1
作者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86,共3页
在当今科技状态下,神经源性膀胱尚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目标包括保护上尿路功能、恢复下尿路功能、改善尿失禁[1].其中,首要目标是保护肾功能,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次要目标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证实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是肾衰竭[... 在当今科技状态下,神经源性膀胱尚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目标包括保护上尿路功能、恢复下尿路功能、改善尿失禁[1].其中,首要目标是保护肾功能,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次要目标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证实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是肾衰竭[2],因此保护上尿路功能至关重要.鉴于此,有必要制定出一种包含上尿路及下尿路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分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 神经源性膀胱 分类标准 上尿路功能 长期生存 致死原因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国庆 廖利民 +2 位作者 苗笛 高丽娟 韩向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观察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自主研发的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行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23例,男19例,... 目的:观察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自主研发的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行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颈段脊髓损伤3例,胸段脊髓损伤15例,腰段脊髓损伤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分别记录患者3d排尿日记,并进行患者自我判别的膀胱状态评分(patient perception of bladder condition scale,PPBC-S)。排尿日记包括间歇导尿的次数、每次间歇导尿的尿量以及每天的漏尿量。在记录排尿日记的周期中,患者保持一致的饮水量以及每日间歇导尿的次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由258.7±14.7ml增加至282.5±15.2ml(P〈0.05),每天漏尿量由766.4±61.5ml降低到563.3±45.4ml(P〈0.05),PPBC-S评分由5.2±0.1分改善到4.6±0.1分(P〈0.05)。治疗4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为294.1±15.4ml,每日漏尿量为541.4±47.5ml,PPBC-S评分为4.4±0.1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记录排尿日记期间,间歇导尿次数分别为4.3±0.3、4.1±0.3和4.0±0.2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胫神经电刺激 表面电极 膀胱容量
下载PDF
骶神经调节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国庆 廖利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2-104,共3页
虽然骶神经调节术(sacralneuromodulation,SNM)1997年才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但是骶神经调节治疗排尿功能障碍这一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前。20世纪60年代心脏起搏器取得成功后,人们试图通过电刺激驱动身体其他器官工作... 虽然骶神经调节术(sacralneuromodulation,SNM)1997年才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但是骶神经调节治疗排尿功能障碍这一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前。20世纪60年代心脏起搏器取得成功后,人们试图通过电刺激驱动身体其他器官工作的热情开始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节 神经源性膀胱 肠道功能障碍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骶神经调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国庆 廖利民 +8 位作者 史文博 鞠彦合 吴娟 付光 熊宗胜 韩春生 李东 张帆 查丽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评估骶神经调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4年12月32例接受骶神经调节体验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体验治疗阶段患者临床症状改善>50%时,可将永久刺激器植入... 目的 评估骶神经调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4年12月32例接受骶神经调节体验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体验治疗阶段患者临床症状改善>50%时,可将永久刺激器植入体内.体验治疗前、体验阶段以及永久刺激器植入后,采用排尿日记、残余尿量以及Wexner便秘指数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结果 体验治疗阶段,骶神经调节对排尿困难的有效率为23% (6/26),明显低于尿频-尿急(59%,13/22)、尿失禁(69%,11/16)以及便秘(64%,16/25) (P<0.05).17例(53%)患者经过体验治疗选择了永久刺激器植入,其中9例体验治疗阶段仅部分临床症状改善≥50%.永久刺激器植入后随访1~152个月,2例患者(12%)症状复发,1例患者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 结论 骶神经调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大小便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对于多种症状并存的患者,骶神经调节有时不能改善每种症状,但是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依然是这些患者可以考虑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生命质量 骶神经调节 肠道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重视膀胱活动低下症及其给下尿路功能障碍诊治带来的问题 被引量:13
5
作者 廖利民 王建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是尿控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对UAB研究并不深入,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治带来了许多严重问题。本文对UAB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UAB相关的一些临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是尿控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对UAB研究并不深入,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治带来了许多严重问题。本文对UAB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UAB相关的一些临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UAB患者的手术指征与手术预期问题、逼尿肌反射亢进伴收缩力受损(DHIC)患者的治疗策略问题、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及膀胱壁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可能导致尿潴留的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活动低下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抗胆碱能药物 A型肉毒毒素
原文传递
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24针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术在PSA4~10μg/L前列腺癌患者筛检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强 尚东浩 +1 位作者 陈博君 张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术与传统的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处在4~10μg/L灰度区间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24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 目的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术与传统的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处在4~10μg/L灰度区间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24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10μg/L)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14针组),另外23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10μg/L)患者行经会阴24针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24针组),比较两组不同的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筛检阳性率及穿刺后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血清PSA、前列腺体积三个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4针组与12针组的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3%和6.5%,24针组明显高于12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前列腺癌筛查阳性的患者中,24针组前列腺尖部肿瘤的检出率(6.33%)明显高于14针组(1.22%),并且24针组对外周带肿瘤的检出比率(17.72%)明显高于14针组(4.0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后的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血尿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4针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术能够显著提高PSA在4~10μg/L的可疑患者中前列腺癌的筛检阳性率,尤其是增加了前列腺尖部区域的肿瘤筛检阳性率,该穿刺术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血尿等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饱和穿刺活检术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靖华芳 廖利民 +3 位作者 付光 吴娟 鞠彦合 陈国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记录,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之间人口学资料(性别、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记录,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之间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脊髓损伤资料(损伤原因、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一般泌尿系统情况(膀胱管理方式、尿常规、尿培养、症状性泌尿系感染、B超、血肌酐)、影像尿动力学资料(膀胱顺应性、膀胱稳定性、膀胱感觉、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相对安全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等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上尿路功能损害组与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脊髓损伤节段(χ2=8.840,P=0.031)、膀胱管理方式(χ2=11.362,P=0.045)、尿常规(χ2=17.983,P=0.000)、症状性泌尿系感染(χ2=64.472,P=0.000)、膀胱顺应性(χ2=6.531,P=0.011)、膀胱感觉(χ2=11.505,P=0.009)、最大膀胱测压容积(t=2.209,P=0.043)、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χ2=4.247,P=0.03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管理方式(OR=1.114,P=0.006)、症状性泌尿系感染(OR=1.018,P=0.000)、膀胱顺应性(OR=1.588,P=0.040)、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OR=1.023,P=0.034)等指标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关键因素。结论:症状性泌尿系感染、膀胱低顺应性、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及不合理的膀胱管理方式等是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泌尿道 排尿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尿道括约肌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单中心14年经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飞 陈国庆 廖利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括约肌注射临床使用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02年9月~2016年12月对51例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或合并尿失禁的患者尿道括约肌注射BTX-A,注射部位包含尿道外括约肌(29例)、逼尿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16例)和尿道...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括约肌注射临床使用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02年9月~2016年12月对51例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或合并尿失禁的患者尿道括约肌注射BTX-A,注射部位包含尿道外括约肌(29例)、逼尿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16例)和尿道内括约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按国际尿控协会(ICS)标准进行影像尿动力检查,包括膀胱压力、容积、流率测定和尿道压力描记(UPP),指标包含最大尿流率(Q_(max))、输尿管反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和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排尿后残余尿量(PVR)使用导尿法测定,治疗前查泌尿系超声,治疗后1个月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Q_(max)从(2.7±1.2)ml/s升至(6.4±1.9)ml/s,Pura.max从(75.8±5.5)cmH_2O降至(50.7±4.6)cmH_2O,DLPP从(71.9±22.7)cmH_2O降至(28.4±8.4)cmH_2O,排尿后PVR从(231.3±29.3)ml降至(105.0±1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8例患者泌尿系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肾积水,并且尿动力提示存在输尿管反流,治疗后1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3例肾积水无明显减轻,3例肾积水略减轻,2例肾积水消失。随访1~6个月,疗效持续2~3个月。全部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注射尿道括约肌是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括约肌 A型肉毒毒素 下尿路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陈国庆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 探讨使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材料补片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10例,女性4例.年龄14~65岁,平均29岁.脊髓发育... 目的 探讨使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材料补片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10例,女性4例.年龄14~65岁,平均29岁.脊髓发育不良8例,脊髓损伤6例.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平均为(150.1±64.2) ml,膀胱顺应性平均为(5.2±3.9)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为(44.1±29.2) cmH2O.14例均接受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术中将补片锁边缝合至纵向剖开的膀胱浆肌层,达到扩大膀胱的目的,其中7例同期行输尿管抗反流再植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尿路核磁水成像及肾功能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 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20 min.患者术后无代谢紊乱.复查肌酐水平均正常.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术后6、12、24个月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分别为(274.9±88.7)、(322.5± 144.4)、(279.9± 157.9) 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最大逼尿肌压力为(20.1±9.8)、(20.2± 19.1) 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膀胱顺应性为(26.1±29.4) ml/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出现膀胱吻合口尿外渗,更换导尿管引流通畅后愈合.术后3个月,1例出现膀胱结石,行经尿道取石术后未再复发.术后12个月,4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其中2例予膀胱逼尿肌A型肉毒素注射术,术后留置尿管3个月复查反流消失;2例保留导尿,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2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1次/d)6个月后,1例反流消失,1例仍存在反流.结论 SIS组织工程补片用于膀胱扩大术可达到有效增加膀胱容量的目的.生物工程补片的使用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小肠黏膜上皮 膀胱扩大术 神经源性膀胱
原文传递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单中心14年经验总结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国庆 廖利民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关于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14年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的患者数据库,对2002年5月~2016年4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进行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长期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的:总结单中心关于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14年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的患者数据库,对2002年5月~2016年4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进行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长期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共69例患者接受骶神经调节治疗。在测试阶段,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100%(7/7),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6.7%(6/9),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0.0%(4/8)。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排尿困难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23.1%(9/39),明显低于尿频-尿急(54.2%,13/24)、尿失禁(64.2%,12/19)、便秘(63.9%,23/36)以及膀胱疼痛(50%,2/4)。最终,35(50.7%)例患者接受了永久植入。其中,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由测试向永久植入的转换率为58.3%(14/24),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转换率为46.7%(21/45)。平均随访(35.8±7.7)个月,长期有效率为88.6%。结论: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微创且长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节 下尿路功能障碍 微创 长期疗效
下载PDF
膀胱活动低下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廖利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是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可以影响上尿路功能。本文就其现行名词术语、定义、流行病学、分类、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全面讲解,表明目前UAB的许多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普... 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是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可以影响上尿路功能。本文就其现行名词术语、定义、流行病学、分类、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全面讲解,表明目前UAB的许多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了解UAB的自然进程,也需要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UAB的发生率。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前瞻性纵向临床研究对于揭示UAB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必要的。应开发新的尿动力学检测方法来诊断UAB,也需要开发新的药物和装置来改善膀胱的收缩和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活动低下症 定义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7 位作者 付光 陈国庆 吴娟 熊宗胜 李东 韩春生 鞠彦合 史文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4-887,共4页
目的 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2年4月至2016年4月30例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岁.对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及患者尿失禁... 目的 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2年4月至2016年4月30例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岁.对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及患者尿失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25个月~13年,平均52.8个月.截至最近一次随访,23例患者仍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4例行一次修复手术,3例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22例达到社会控尿,其中14例达到完全干燥,手术成功率73.3%(22/30).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1±0.3)片,较术前(3.8±0.3)片显著下降(P<0.001);VAS评分提示术后患者尿失禁对生活影响指数为1.9±0.5,较术前6.9±0.3显著下降(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3例,机械故障1例.结论 复杂性尿失禁的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计划一系列尿路重建手术.AUS植入作为重要步骤,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并发症的处理应比单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AUS植入更加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尿道括约肌 尿失禁 尿路重建 并发症 随访
原文传递
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宇 王小川 +2 位作者 赵方舟 田野 李钧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48例上尿路结石患儿的数据。男性250例,女性98例,中位年龄3岁。依据结石负荷及位...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48例上尿路结石患儿的数据。男性250例,女性98例,中位年龄3岁。依据结石负荷及位置行不同的腔内手术治疗。绘制Kaplan-Meier结石复发风险曲线,应用Cox回归模型探究影响结石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31例患儿结石复发,总体复发率8.9%,中位复发时间17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及结石质量为结石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3~14岁较1岁以下患儿结石复发风险更高(HR=1.64,95%CI:1.18~2.28)。消瘦较超重患儿结石复发风险更低(HR=0.49,95%CI:0.38~0.63)。结石质量>2000 Hu·cm 2较<1000 Hu·cm 2的患儿复发风险更高(HR=2.42,95%CI:1.06~5.50)。结论腔内手术治疗后,儿童上尿路结石具有较高复发率。高龄、超重及结石质量较大患儿有着更高的结石复发风险。积极开展对结石成因及复发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指导结石复发的预防工作,为评估患者复发风险及建立精准随访计划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尿石症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复发 随访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创伤性尿道损伤后尿失禁的长期随访(附17例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6 位作者 付光 鞠彦合 李东 熊宗胜 韩春生 史文博 陈国庆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用于治疗尿道外伤后尿失禁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7例尿道外伤后尿失禁行AUS植入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0.29岁,男16例,女1例。其中骨盆骨折尿道断裂患... 目的: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用于治疗尿道外伤后尿失禁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7例尿道外伤后尿失禁行AUS植入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0.29岁,男16例,女1例。其中骨盆骨折尿道断裂患者16例,骑跨伤导致尿道断裂1例。术前作为尿道重建手术的一部分,其中3例行尿道括约肌切断术,5例行尿道扩张术,2例行尿道狭窄切开术。对前期尿道修复手术准备、括约肌植入术后并发症处理及患者尿失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结果:17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均成功激活装置并正常使用,14例患者能达到社交控尿水平(每日使用尿垫2片及以下),其中8例患者可达到完全干燥,总体手术成功率达到82.3%(14/17)。患者尿垫使用量显著下降(术前3.62±0.35片/d,术后1.29±0.31片/d,P〈0.01);尿失禁影响生活质量评分(VAS)显著改善(术前6.75±0.36,术后1.86±0.63,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其中感染1例,局部溶蚀2例,机械故障1例。平均随访时间40.8(13-144)个月。截止最近一次随访,13例患者仍然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2例患者行一次修复手术,2例患者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结论:尿道外伤后尿失禁的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AUS植入作为一系列尿路重建手术中的重要步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尿道外伤后尿失禁 尿路重建 并发症 随访
原文传递
经皮胫神经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雅楠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98-802,共5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经皮胫神经刺激(TNS)作为治疗OAB的二线疗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经皮TNS治疗OAB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刺激技术、有效性、安全性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文献综...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经皮胫神经刺激(TNS)作为治疗OAB的二线疗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经皮TNS治疗OAB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刺激技术、有效性、安全性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神经刺激 胫神经调节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源性膀胱 下尿路功能障碍
下载PDF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artificial urinary sphincter,AUS)植入术用于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21年1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2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8.5&#... 目的: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artificial urinary sphincter,AUS)植入术用于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21年1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2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8.5±6.5)岁,其中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8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4例。比较不同类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对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手术后并发症处理及患者尿失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5年。截至最近一次随访,10例患者仍然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手术成功率83.3%。术后10例患者达到社交控尿,其中8例患者达到完全干燥。患者术后尿垫使用量较术前显著下降[(3.9±1.4)片/d vs.(1.1±1.1)片/d,P<0.0001];尿失禁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8.3±1.0)分vs.(2.7±1.2)分,P<0.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其中1例患者因尿道溶蚀取出装置.1例患者因排尿困难行膀胱造瘘。结论: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为中-重度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下尿路功能全面评估及术后严密随访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尿道括约肌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并发症 结果 随访
原文传递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大脑功能的连接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英小倩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应用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探索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中枢机制。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纳入OAB患者13例,平均年龄(46.9±13.4)岁。在尿动力监测下,分别在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进行2次rs-f MRI。采用Ma... 目的应用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探索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中枢机制。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纳入OAB患者13例,平均年龄(46.9±13.4)岁。在尿动力监测下,分别在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进行2次rs-f MRI。采用Matlab2016、SPM12、DPABI软件处理和分析影像数据,提取6个与尿控相关的脑区:右侧额上回(X=3, Y=24, Z=48),右侧前扣带回(X=12, Y=33, Z=3),左侧中央后回(X=-18, Y=-26, Z=48),右侧辅助运动区(X=3, Y=-12, Z=63),左侧脑岛(X=-42, Y=12,Z=-3),右侧脑岛(X=45, Y=15, Z=-9),作为种子点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右侧额上回与右侧额中回功能连接增加,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少;右侧前扣带回与右侧颞上回功能连接增加,与左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少;左侧中央后回与右侧楔叶功能连接减少;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左侧楔叶功能连接增加;右侧脑岛与内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加;左侧脑岛与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增加。结论 OAB患者与尿控有关的脑区在储尿期与其他涉及尿控的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OAB的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强烈排尿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脑 储尿 功能连接
下载PDF
复制缺陷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尿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脊髓损伤大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春松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探讨膀胱壁注射复制缺陷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尿氨酸氨基转移酶Ⅱ(herpes simplex virus mediated kynurenine aminotransferaseⅡ,HSV-KATⅡ)对脊髓损伤大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的影响. 方法 2012年6月至2... 目的 探讨膀胱壁注射复制缺陷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尿氨酸氨基转移酶Ⅱ(herpes simplex virus mediated kynurenine aminotransferaseⅡ,HSV-KATⅡ)对脊髓损伤大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的影响.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T10脊髓横断,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单纯疱疹载体组(HSV组)和HSV-KATⅡ组,每组16只.脊髓横断1周后分别膀胱壁注射生理盐水(40μl)、HSV和HSV-KATⅡ(各40μl,病毒总量1×10^7空斑形成单位),注射3周后进行膀胱测压、L6~S1背根神经节病毒转染效率和KATⅡ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和HSV组相比,HSV-KATⅡ组大鼠DO的数量和幅度、最大漏尿点压力、漏尿点膀胱容积分别下降了59.6%~61.1%、21.6% ~ 24.2%、30.3% ~ 34.4%和44.1% ~ 46.5%,排尿效率增加了40.7% ~47.7%,第一次DO前的灌注时间延长了30.1%~49.0%,HSV-KATⅡ组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3组间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V组和HSV-KATⅡ组L6~S1背根神经节KAT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7和0.50±0.13,KATⅡ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1±0.08和0.78±0.0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膀胱壁注射HSV-KATⅡ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大鼠DO,并可能改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逼尿肌过度活动 单纯疱疹病毒 尿氨酸氨基转移酶 大鼠 Wistar
原文传递
大脑高级控尿中枢的功能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轶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膀胱受复杂的神经网络控制,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均参与控尿过程,此过程包括储尿期和排尿期.中枢神经的控尿包括两个方面:①排尿反射,通过脊髓反射膀胱自主排空的过程,主要存在于婴儿及脊髓损伤患者;②对膀胱的控制,大脑... 膀胱受复杂的神经网络控制,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均参与控尿过程,此过程包括储尿期和排尿期.中枢神经的控尿包括两个方面:①排尿反射,通过脊髓反射膀胱自主排空的过程,主要存在于婴儿及脊髓损伤患者;②对膀胱的控制,大脑高级中枢允许根据意愿控制排尿反射及保持控尿状态.正常控尿过程并非单纯的神经自主反射,而是受到严格的意识控制,根据周围环境允许及个人意愿启动排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 控尿 大脑 影像学 外周神经系统 排尿反射 脊髓损伤患者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1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03-1007,1014,共6页
目的报道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NUI)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11例NUI患者行AUS植入的临床资料。对前期尿路修复手术、术后装置使用、患者控尿和生活质量改善及并发症处理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报道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NUI)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11例NUI患者行AUS植入的临床资料。对前期尿路修复手术、术后装置使用、患者控尿和生活质量改善及并发症处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6年。6例(54.5%)患者使用初次安装装置,2例(18.2%)患者行一次修复手术,3例(27.3%)患者因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7例患者达到社会控尿,其中6例患者达到完全干燥,手术成功率63.6%。患者术后尿垫使用量较术前显著下降[(4.2±0.9)片/d vs.(2.1±1.7)片/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4%(5例),其中皮肤感染2例、尿道溶蚀1例、排尿困难1例、持续尿失禁1例。结论AUS植入是NUI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对复杂尿路重建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手术时机及治疗选择应更加谨慎。术后需全尿路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尿道括约肌 神经源性尿失禁 尿路重建 并发症 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