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丽娟 赵留庄 赵玉梅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窗内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3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4例):急性脑梗死发病1~6...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窗内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3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4例):急性脑梗死发病1~6d高压氧治疗组(A组);发病7~12 d高压氧治疗组(B组);非高压氧治疗组(C组).高压氧治疗组均应用高压氧治疗10d.在治疗前、治疗后10d及30 d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高压氧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10 d[(2.11 ±2.18)分]及30 d[(0.93±1.21)分]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3.43±2.25)分,(1.70±1.21)分]和C组(P<0.05).A组治疗后10d及30 d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治疗后10 d及30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治疗后10 d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C组(P<0.05).B组治疗后30 d的Barthel指数虽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 ~6d及7~12 d应用高压氧治疗效果均优于非高压氧治疗组;发病1~6d应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有效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压氧 治疗 时间窗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莉 巩忠 +3 位作者 李慧英 陈左然 袁丹 王英鹏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3期327-331,34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y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y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低氧指数等;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检测2组患者血清HIF-1和Ngb水平;根据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夜间睡眠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低氧指数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而其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的指数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认知障碍组视空间技能、执行技能、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延迟记忆)、注意力以及抽象思维7个不同的认知领域的得分以及总分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HIF-1和Ngb高水平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认知障碍组P300潜伏期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但波幅较认知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χ^2=7.428,P=0.006)、血脂血糖水平异常(χ^2=9.917,P=0.002)、AHI(χ^2=5.489,P=0.019)、脑梗死面积(χ^2=5.857,P=0.016)、脑梗死部位(χ^2=6.207,P=0.013)、HIF-1水平(χ^2=29.138,P=0.000)和Ngb水平(χ^2=32.385,P=0.000)是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HI≥20次/h(OR=6.417,95%CI=2.774~14.848,P=0.000)、HIF-1高水平(OR=4.768,95%CI=2.009~11.318,P=0.000)、Ngb高水平(OR=4.477,95%CI=2.443~8.204,P=0.002)、血脂血糖水平异常(OR=3.622,95%CI=1.422~9.225,P=0.004)、脑梗死部位(OR=4.428,95%CI=1.801~10.888,P=0.027)为影响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是AHI≥20次/h、HIF-1高水平、Ngb高水平、血脂血糖水平异常、脑梗死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测颅内动脉斑块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晋浩 马宁 +3 位作者 袁景林 詹炯 缪中荣 娄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HRMRA)检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强化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住院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 目的 探讨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HRMRA)检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强化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住院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患者.入组后均行HRMRA检查,评估责任血管斑块的强化特点.观察规律的内科治疗后1年间脑血管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42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20例(47.6%),大脑中动脉狭窄22例(52.4%);脑梗死23例(54.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9例(45.2%).1年间发生TIA和脑梗死各4例(事件组),无事件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及末次发病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的末次发病至接受检查时间分别为(39.1±16.4)、(25.0±15.6)d,P=0.000.HRMRA显示两组责任血管有斑块强化者36例,其中事件组7例(7/8),无事件组29例(29/34),两组强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00,95% CI:0.07~13.87,P=1.00).事件组中,中度强化者5例,重度强化2例;非事件组中,中度强化19例,重度强化10例,两组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32,95%CI:0.22~8.04,P=0.77).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强化特点可能不是影响患者1年期脑血管事件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高分辨
原文传递
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海华 周晓梅 刘立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 目的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2导管成襻技术不同分为试验组(n=90)和常规组(n=96)。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Simmons-2导管成襻成功率、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均获成功。试验组和常规组Simmons-2导管成襻成功率分别为97.8%和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8%、97.8%、97.8%和72.9%、72.9%、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时间分别为(22.5±9.4)min、(28.3±8.3)min,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8.9±4.5)min、(12.6±6.5)min,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7,P=0.035);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别为4.4%、5.2%(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事件、穿刺出血、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长导丝交换技术可提高Simmons-2导管成襻、主动脉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X线辐射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常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 导管
下载PDF
丘脑旁正中动脉变异引起双侧丘脑梗死二例报道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海华 周晓梅 +1 位作者 缪中荣 高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2-843,共2页
临床上有时可看到患者头部CT或MRI上出现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但两侧供血血管同时闭塞引起对称性梗死的可能性却不大.国内外有报道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对称性梗死可能是由于丘脑旁正中动脉变异引起^[1-3],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资料,... 临床上有时可看到患者头部CT或MRI上出现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但两侧供血血管同时闭塞引起对称性梗死的可能性却不大.国内外有报道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对称性梗死可能是由于丘脑旁正中动脉变异引起^[1-3],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如全脑血管造影,临床上也只能推测血管存在变异可能.笔者所在科室通过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2例患者确实存在双侧旁正中动脉起源于同一主干即Percheron动脉,以及其供血区域发生变异,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上双侧丘脑梗死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脑梗死 丘脑旁正中动脉
原文传递
脑血管DSA在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海华 周晓梅 刘立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变异诊断的价值,了解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行脑血管DSA检查的94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明确存在椎动脉变... 目的探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变异诊断的价值,了解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行脑血管DSA检查的94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明确存在椎动脉变异患者的DSA特点及其不同变异种类和发生率。结果发生椎动脉变异140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6例(1.7%),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异常14例,右侧椎动脉起源异常2例。1例(0.1%)永存三叉动脉起源于右侧颈内动脉。1例(0.1%)寰前节间动脉起源于左侧颈外动脉。10例(1%)椎动脉成窗式变异。25例(2.6%)小脑后下动脉起自颅外段较低部位。椎动脉发育不良92例(9.7%),其中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54例,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8例。发育不良的椎动脉中有12例椎动脉吻合异常.其中右侧椎动脉吻合异常4例,左侧椎动脉吻合异常8例。结论脑血管DSA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动脉变异的位置、形态,掌握椎动脉变异的DSA影像学表现对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率及制定手术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动脉变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抗血小板药物对急陛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石富铭 陈书阁 +8 位作者 李险峰 邸明明 董立平 张丽文 王铁军 王金梅 段舂苗 陈左然 张爽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0...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0.1g,每天一次,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14天测定血浆LPA。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结果脑梗死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87μmol/L vs 2.85±0.65μmol/L,P<0.01);与治疗前相比,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治疗后LPA水平均明显降低(3.26±0.50μmol/L vs 3.79±0.83μmol/L,P<0.01;3.06±0.69μmol/L vs 3.82±0.90μmol/L,P<0.01),但氯吡格雷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LPA水平高于正常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其中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类
下载PDF
头颅SWI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影 赵留庄 +2 位作者 周晓梅 刘立斌 袁景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4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患者中诊断出血的敏感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行常规头颅MRI扫描...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患者中诊断出血的敏感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另一组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出血灶检出率、出血灶分布情况、扫描图像以及出血量的差异,从而评价SWI扫描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常规MRI(Tl WI、T2WI、Flair)扫描对脑出血患者出血灶检出率为49%、51%、43%,SWI序列扫描对出脑出血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率为100%,SWI扫描组出血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MRI图像相比,SWI扫描成像结果更加清晰,分辨率更高。常规MRI组平均出血量为(34.2±9.8)ml,而SWI组平均出血量为(45.2±11.2)ml,后者出血量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扫描与常规MRI扫描相比,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出血灶显示更加清晰,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灶 微出血灶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丽娟 赵留庄 +1 位作者 周晓梅 牛军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1-74,79,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是否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炎性反应,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实验。SD大鼠54只,6只用于制备栓子,余48只大鼠随机分4组各12只,... 目的观察牛磺酸是否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炎性反应,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实验。SD大鼠54只,6只用于制备栓子,余48只大鼠随机分4组各12只,缺血2 h再灌注4 h对照Ⅰ组,缺血2 h再灌注4 h给药Ⅰ组,缺血2 h再灌注22 h对照Ⅱ组,缺血2 h再灌注22 h给药Ⅱ组。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观察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4 h及22 h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Ⅰ比较,给药Ⅰ组缺血侧灰质区、胼胝体区及尾壳核区含MHCⅠ、MHC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降低(t_(MHCⅠ)=3.594、5.169、4.269,t_(MHCⅡ)=3.511、3.087、4.743,P<0.01或0.05);与对照Ⅱ组比较,给药Ⅱ组缺血侧灰质区、胼胝体区、尾状壳核区、视神经区含MHCⅠ、MHC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数亦明显降低(t_(MHCⅠ)=11.691、13.262、6.070、1.914,t_(MHCⅡ)=30.533、38.554、5.913、2.311,P<0.01或0.05);结论牛磺酸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激活,发挥对脑组织的全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脑缺血-再灌注 炎性反应 小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灵孢多糖对MPP^+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海华 李毅 +4 位作者 张丹桃 徐评议 刘焯霖 朱雯 骆飞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灵孢多糖(GLPS)对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PP+或GLPS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LDH)检测... 【目的】观察灵孢多糖(GLPS)对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PP+或GLPS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的改变;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H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的表达。【结果】MPP+处理48h后,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2%,经GLPS(100、200、300!g/m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分别为65%,75%,79%(P<0.05)。MPP+处理48h后,上清液中L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不同浓度的GLPS预处理后,上清中LDH水平有所下降(P<0.05),且TH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MPP+组。【结论】灵孢多糖对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孢多糖 PCI2细胞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硬膜外起源伴椎动脉窗式变异1例报道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海华 周晓梅 刘立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87-88,共2页
患者男,31岁,因左手无力1周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 mmHg,神智清楚,言语流利,左上肢远端肌力4级。头颅MRI示右侧顶叶散在多发亚急性脑梗死,考虑脑梗死。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为此次脑血管事件责任血管... 患者男,31岁,因左手无力1周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 mmHg,神智清楚,言语流利,左上肢远端肌力4级。头颅MRI示右侧顶叶散在多发亚急性脑梗死,考虑脑梗死。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为此次脑血管事件责任血管;另外发现右侧小脑后下动脉(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起源于椎动脉颅外段,平C2水平(图1);左侧椎动脉在C1下方平面分成两支,其中1支向上穿越横突孔,另1支行向后上方绕过C1横突,于C1上方平面前后两条血管合并为1条椎动脉上行入颅(图2)。因此,此例患者存在一种少见的小脑后下动脉起源变异伴对侧椎动脉窗式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窗式变异 小脑后下动脉 脑血管造影检查 硬膜外 急性脑梗死 ARTERY 椎动脉颅外段 头颅MRI
原文传递
301例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临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凤瑞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7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3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总体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升高,焦虑及抑郁评分与...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3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总体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升高,焦虑及抑郁评分与病变部位及卒中类型密切相关,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焦虑和抑郁呈正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焦虑和抑郁,且与发病部位及病变始发因素相关,二者具有相关性,临床中应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焦虑、抑郁 调查研究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娟 徐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6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能否通过抑制缺血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研究牛磺酸对局... 目的探讨牛磺酸能否通过抑制缺血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研究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时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牛磺酸可减少含MHCⅠ和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的数目,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激活。牛磺酸能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NF-κB激活和TNF-α表达。结论牛磺酸可通过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 牛磺酸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与椎动脉优势供血侧别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铁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与椎动脉优势供血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患者共55例,随访观察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情况,分析与椎动脉优势供血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发现13例患者发生再狭窄,...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与椎动脉优势供血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患者共55例,随访观察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情况,分析与椎动脉优势供血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发现13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均在非优势侧发生,再狭窄在非优势侧发生的比率显著高于优势侧和均势侧。非优势侧远端动脉直径显著低于优势侧和均势侧。术后1年随访发现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再狭窄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结论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在非优势侧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支架成形术 再狭窄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丽娟 徐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44只,分为假手术组(4只),对照组(20只)牛磺酸组(20只)。应用Bederson评分方法对大鼠脑缺血6、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脑血流变化。HE染色...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44只,分为假手术组(4只),对照组(20只)牛磺酸组(20只)。应用Bederson评分方法对大鼠脑缺血6、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脑血流变化。HE染色检测神经元核周体。结果牛磺酸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神经功能改善;牛磺酸组缺血24 h后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假手术组脑组织未出现神经元坏死的特征,牛磺酸组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牛磺酸 神经元
下载PDF
定量评估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少突胶质细胞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丽娟 徐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少突胶质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应用改良插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tau-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大鼠白质缺血区tau-1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体积定量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并分...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少突胶质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应用改良插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tau-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大鼠白质缺血区tau-1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体积定量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并分析其与神经元核周体损伤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和尾壳核可见大量缺血坏死的神经元及tau-1蛋白表达,而正常对照组大鼠未出现缺血坏死的神经元及tau-1蛋白表达增加;模型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呈正相关(r=0.895,P<0.01)。结论少突胶质细胞易受局灶性缺血性损伤,通过检测tau-1蛋白的表达可定量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为白质损伤的研究提供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少突胶质细胞 tau-1蛋白 定量评估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景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124例,检测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分布,随访患者的短期预后结果,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稳定组51例、频发组59例,脑梗死组14例,分析评价颅内外动...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124例,检测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分布,随访患者的短期预后结果,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稳定组51例、频发组59例,脑梗死组14例,分析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与预后的关联。结果 124例TIA患者中发现颅内外动脉异常者89例(71.77%),未发现异常者35例(28.23%)。脑梗死组3级、4级狭窄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稳定组和频发组。频发组与脑梗死组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比率显著高于稳定组。稳定组在颈总动脉、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比率显著高于频发组和脑梗死组。结论 TIA患者的预后与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应准确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与狭窄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颅内动脉 颅外动脉 狭窄
下载PDF
55例脑干梗死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晓梅 杨海华 +1 位作者 赵留庄 张京滨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755-756,共2页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是由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脑干梗死多为腔隙性梗死,病灶较小,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脑内有陈旧梗死,CT较...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是由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脑干梗死多为腔隙性梗死,病灶较小,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脑内有陈旧梗死,CT较难发现,且不易区分新旧病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临床诊断 影像学分析 脑供血不足 腔隙性梗死 症状不典型 管腔狭窄 动脉血管
下载PDF
伴有副大脑中动脉的脑梗死1例
19
作者 杨海华 周晓梅 刘立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3期267-268,共2页
患者男,2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4 d 于2014年8月6日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入院前4天安静状态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持物力弱,能站立行走;持续约10 min左右缓解,肢体无力症状能完全恢复。每天发作1次,共发作4次... 患者男,2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4 d 于2014年8月6日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入院前4天安静状态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持物力弱,能站立行走;持续约10 min左右缓解,肢体无力症状能完全恢复。每天发作1次,共发作4次,每次发作症状相似。患者右利手,有吸烟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副大脑中动脉
原文传递
青年卒中与中老年卒中危险因素和病因分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影 周晓梅 +2 位作者 刘立斌 袁景林 赵留庄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3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分型,并与老年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对比,为进一步提高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分型,并与老年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对比,为进一步提高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抽取同期住院中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脑卒中病史,以及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病因分型。结果青年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小于中老年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瘫痪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5),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但两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饮酒比例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卒中比例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5),其他原因卒中、不明原因卒中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卒中与中老年卒中危险因素和病因分型不同,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卒中 青年卒中 病因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