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尖瓣前叶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辛志飞 刘晓然 +4 位作者 李殿坤 周子凡 马宁 许秀芳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55-55,64,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紧1年,加重3个月入住我院。患者3个月前因肺气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三尖瓣强回声团;5天前出现晨起颜面部水肿及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我院。患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10年。体格检查...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紧1年,加重3个月入住我院。患者3个月前因肺气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三尖瓣强回声团;5天前出现晨起颜面部水肿及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我院。患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10年。体格检查: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清,双肺中上部可闻及明显啸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率84次/分钟,心律齐,未闻及瓣膜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肝脏大小正常,双下肢轻度可凹形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弹力纤维瘤 三尖瓣前叶 三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长城 苏兆萍 +9 位作者 王粮山 李波 于洋 李琴 李海涛 胡晖 吴震 方颖 韦华 顾承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261-264,268,共5页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射频组18例,行OPCABG+室壁瘤成形术。术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随访,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非射频组围手术期脑梗塞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患者均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射频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组间比较,射频组24h室性心律失常频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可行的外科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标测系统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室壁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心肌间隔消融术和肌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单中心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妍 何继强 +3 位作者 高阅春 来永强 董然 姜腾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间隔心肌消融(SA)术和肌切除(SM)术治疗药物治疗不佳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9月至2014年9月260例行SA术和SM术治疗和随访的HOCM患者资料,其中男172例,女88例;年龄(48.5±12.4)... 目的探讨间隔心肌消融(SA)术和肌切除(SM)术治疗药物治疗不佳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9月至2014年9月260例行SA术和SM术治疗和随访的HOCM患者资料,其中男172例,女88例;年龄(48.5±12.4)岁。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SA组(184例)和SM组(76例),有2次以上侵入性治疗者依据末次治疗方式入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包括围手术期)发生比例,心功能改善、手术相关并发症和起搏器安装情况。结果与SM组患者比较,SA组心功能更差(NYHA分级2.97±0.29对2.50±0.56,P=0.01)、房颤患者更多(15.14%对6.80%,P<0.05)、随访期更长[(5.4±3.8)年对(2.5±2.2)年,P=0.01]。SA组和SM组的全因累积病死率分别是6例(3.3%)和11例(14.5%),P=0.001;心源性死亡发生比例分别是3例(1.63%)和10例(13.16%),P<0.001。心脏骤停是SA和SM治疗后主要的心源性死亡原因,收缩性心衰死亡主要见于SM组。SA组和SM组术后心功能改善值分别为1.23±0.61和0.88±0.64,组内比较P值均<0.01。SA组相关起搏器依赖发生率低(1.63%对4.20%,P<0.05)。结论SA术具有生存优势和较低的起搏器依赖发生,心功能改善程度与SM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间隔心肌减薄术 消融术 肌切除
原文传递
32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斌 韩杰 +1 位作者 董瑶 张鸿英 《护理学报》 2020年第15期66-68,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采用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32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于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手术。手术室器械护士术前熟... 目的总结我院采用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32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于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手术。手术室器械护士术前熟知手术方案及步骤,提前准备瓣膜修复器械,配合自体心包瓣叶制作及缝合等手术步骤。巡回护士准备好心包固定液,准确记录戊二醛浸泡和冲洗时间。结果32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手术修复成功取得满意效果,无围术期死亡、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血液动力学纠正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熟知并掌握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手术的方法及技术特点,护理配合应注意自体心包瓣叶制作的关键步骤,以及戊二醛溶液的配制及术中妥善管理,协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护理配合
下载PDF
无成形环链式二针法二尖瓣成形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5
作者 刘长城 顾承雄 于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06-709,共4页
目的 创新性尝试无成形环链式二针法二尖瓣成形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冠心病并发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42~76(60±1... 目的 创新性尝试无成形环链式二针法二尖瓣成形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冠心病并发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42~76(60±10)岁。比较术前、出院和随访时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及二尖瓣反流情况。结果 12例均治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Ⅱ级。出院和随访时分别与术前比较NYHA分级、二尖瓣反流程度和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出院时与术前比较,射血分数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与出院时比较,心功能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成形环链式二针法二尖瓣成形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术后早中期心功能、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