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际典 曹杨 +4 位作者 王清河 刘震 崔啸天 姜除寒 梁士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及评估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7月—2018年1月住院行血管内治疗的98例颅内床突旁动脉瘤(共104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及评估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7月—2018年1月住院行血管内治疗的98例颅内床突旁动脉瘤(共104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98例患者(共104个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失败2例(2个动脉瘤),余下96例(102个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成功后即时造影示:9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有瘤颈残余,动脉瘤体残余3个。术中9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患者有支架内血栓,6例患者有弹簧圈脱逸现象。术后2例患者视物模糊,难治性头痛1例,难治性眼球后疼痛1例。术后临床随访所有患者的Rankin评分为0~5分,2例患者死亡。92例患者(98个动脉瘤)术后获影像学随访,1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11个动脉瘤)接受再治疗。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破裂和未破裂的床突旁动脉瘤,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存在某些局限性,且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传统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高分流率的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技术,术中尽量做到致密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方法选择 疗效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期颅内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立 崔丽 +3 位作者 黄朝阳 刘晓峰 陶鹏宇 师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82-1483,1486,共3页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期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接受腰椎穿刺引流术,B组接...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期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接受腰椎穿刺引流术,B组接受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相关指标、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包括意识水平、面瘫、视觉、感觉、上下肢运动、语言障碍评分)。结果B组白细胞计数、颅内压低于A组,蛋白质、葡萄糖、氧化物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意识水平、面瘫、视觉、感觉、上下肢运动、语言障碍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期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体温恢复,快速控制感染,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颅内感染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 腰椎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芳 郑新媚 +3 位作者 高威 严婧 赵迎 李培亮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护理治疗策略及要点。结...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护理治疗策略及要点。结果随访3~20个月,5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5例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完全缓解率33.4%;8例视力下降患者有4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症状改善率50%。13例脑膜刺激征消失,改善率86.7%;未见腹腔感染患者;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全身感染而拔出分流管;1例因围手术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6.7%。无因手术原因死亡病例。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的手术安全有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做好围术期护理,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对保障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止职业暴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护理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兴欢 梁博 +4 位作者 李晶晶 陈佳敏 韩晓艺 王芳 冯恩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等。采用门诊、电话及影像学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辅助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肿瘤复发、转移等。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4例、下肢疼痛及麻木1例、面部疼痛1例、记忆力下降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6例均为单发肿瘤,肿瘤位于L2椎体水平椎管内1例,颅内5例。肿瘤达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病理学诊断为脑膜和脊膜黑色素细胞瘤各1例(影像学分型为黑色素型),原发性黑色素瘤2例(影像学分型为非黑色素型),转移性黑色素瘤2例(影像学分型为血肿型)。HE染色结果显示,6例肿瘤组织均可见不同含量的黑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6例,S-100(+)4例,黑色素细胞抗原(Melan-A)(+)6例,波形蛋白(VIM)(+)占比为3/3,上皮膜抗原(-)占比为3/3。2例黑色素细胞瘤患者的Ki-67增殖指数≤30%,另4例黑色素瘤患者的Ki-67增殖指数为40%~80%。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9~44.2个月。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2例,接受放化疗2例,单纯化疗1例,免疫治疗1例。至末次随访,复发2例,转移2例,有2例黑色素瘤患者死亡(术后分别生存2.9、21.4个月)。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影像学分型为黑色素型的肿瘤更倾向于良性黑色素细胞瘤。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治疗可相对改善预后,但黑色素瘤总体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疾病特征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辅助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世超 王小永 +4 位作者 丁兴欢 梁庭毓 曹杨 孙际典 冯恩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意识状态及并...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意识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神经内镜操作时间为46~120 min,平均(58.0±8.2)min;血肿清除率为65.6%~100%,平均(92.5±6.2)%;术后GCS评分平均(9.5±4.6)分。术后行气管切开术9例,再出血3例,脑积水2例,肺部感染10例;均经治疗后好转;术后颅内感染1例,最终病人呈植物状态;脑干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意识恢复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透明隔造瘘术
下载PDF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12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杨 王清河 +3 位作者 冯恩山 李培亮 李延滨 孙际典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25-1227,共3页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降颅压无效,应...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降颅压无效,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并同时予以正规抗真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3 d^1个月。12例患者均表现为高颅压症状,其中头痛10例,头晕8例,恶心、厌食8例,频繁呕吐1例,复视2例,听力下降3例,视力下降8例,间歇性中、低热8例,精神症状1例。经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后,高颅压症状消失9例,改善3例,未造成新型隐球菌感染扩散。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以显著改善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非脑积水性高颅压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颈部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肖特 张东 +1 位作者 喻乐宝 刘珊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颈部神经损伤(CN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天坛医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209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7(84.69%)例、女32(15.31%)例,年龄42~80(67.5±8.8)岁。(1)统计患...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颈部神经损伤(CN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天坛医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209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7(84.69%)例、女32(15.31%)例,年龄42~80(67.5±8.8)岁。(1)统计患者术后CNI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2)纳入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等影响因素,做CNI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风险评估。结果(1)209例患者术后有16例发生CNI,发生率7.66%。其中迷走神经损伤的患者最多,为9例(4.3%),表现为术后声音嘶哑;其次为舌下神经损伤3例(1.44%),症状较轻。出院时CNI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95%CI)为2.782(0.990~7.819),P<0.05]、年龄70~80岁[OR(95%CI)为3.58(1.268~10.111),P<0.05]、女性[OR(95%CI)为3.854(1.292~11.499),P<0.05]是影响CNI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95%CI)为3.594(1.188~10.878),P<0.05]、年龄70~80岁[OR(95%CI)为5.024(1.625~15.528),P<0.01]、女性[OR(95%CI)为5.353(1.615~17.737),P<0.01]是CN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年龄70~80岁、女性是CEA术后CN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龄女性糖尿病CEA患者围术期需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部神经损伤 危险因素 糖尿病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恩山 梁庭毓 +6 位作者 曹杨 李培亮 梁博 王小永 陈世超 孙际典 王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40例患...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40例患者均予以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新型隐球菌感染致高颅压23例,降颅压治疗无效后予以分流术治疗;颅内占位病变17例,其中2例采用立体定向活检术,15例采用开颅病变切除术.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致高颅压的23例患者中,21例为艾滋病患者,2例因合并其他疾病致免疫功能下降,实施分流术后高颅压症状消失18例,改善5例,未造成新型隐球菌感染扩散.随访6个月,1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原有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肺部严重感染后死亡.颅内占位病变的17例患者中,16例为艾滋病患者,1例为开颅手术后真菌感染,其中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确诊的2例患者予抗真菌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行开颅病变切除术后的15例患者症状改善良好,无神经功能缺失,仅1例因合并脑室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脑积水后死亡.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积水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可发生于颅底、脑实质及脑室系统,影像学无特异性.治疗采用分流术或病灶切除术,并结合抗真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microRNA-424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及其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梁博 梁庭毓 +2 位作者 王芳 王小永 冯恩山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61-464,471,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424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化疗敏感性及IDH1表型、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从中国脑胶质瘤谱图计划(CGGA)中选取198例有临床随访信息的脑胶质瘤患者。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microRNA-424表达量,microRNA-424不同表... 目的探讨microRNA-424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化疗敏感性及IDH1表型、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从中国脑胶质瘤谱图计划(CGGA)中选取198例有临床随访信息的脑胶质瘤患者。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microRNA-424表达量,microRNA-424不同表达量患者的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化疗效果;Ki67蛋白表达量和IDH1表型与microRNA-424表达的关系。结果microRNA-424表达量与肿瘤级别呈正比。IDH1野生型及Ki67蛋白高表达患者的microRNA-424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microRNA-424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比低表达患者差,且脑胶质瘤更容易复发。microRNA-424低表达患者对化疗较敏感,放疗+化疗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比单纯放疗患者长(P=0.007)。结论microRNA-424可以作为脑胶质瘤诊断和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icroRNA-424 预后 化疗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博 梁庭毓 +1 位作者 王芳 冯恩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6-702,共7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7例艾滋病相关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12例行肿瘤活组织检查术,...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7例艾滋病相关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12例行肿瘤活组织检查术,其中2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5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脑疝患者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例合并枕骨大孔疝的患者同时行枕大孔减压术,2例合并癫痫的患者同时行责任病灶切除术。对所有患者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电话询问生存状态,门诊复查头颅MRI和进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术后化疗患者与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的生存期。结果1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淋巴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及癫痫的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0例患者未行任何治疗,7例行化疗或放疗。1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7.8±7.5)d(13~528d)。随访期间,10例死亡,7例存活。存活的患者中,3例获得影像学随访,显示颅内病灶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KPS评分分别为60分、60分及80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40分、30分、40分)。至随访期末,7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3~528d。Kaplan-Meier曲线发现,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较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相关PCNSL的临床特征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相似,无特殊性。当患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导致脑疝或频发癫痫时,应选择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术后行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艾滋病相关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萍 赵文姗 +7 位作者 高学松 杨涤 张亦瑾 李洪杰 刘晓民 袁征 肖特 段雪飞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10期904-907,共4页
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回顾分析2020年1月27日至2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6个月~9岁5个月... 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回顾分析2020年1月27日至2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6个月~9岁5个月,中位年龄3岁6个月。4例患者曾有武汉或湖北居住或旅行史,2例接触过武汉来京人员(后均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4~16 d,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5例,腹泻1例,无症状2例。4例患者外周血常规异常,其中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例外周血CRP轻度升高,2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升高,10例心肌酶谱升高,3例出现肝功能损伤。13例行胸部CT检查,1例表现为肺部双肺下叶散在类圆形磨玻璃密度灶,1例表现为左肺上叶及双肺下叶胸膜下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1例表现为双肺纹理模糊,其余10例无异常;1例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14例患者中随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复阳后无明显症状。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部14例患者核酸均转为阴性。提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家庭聚集发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胸部CT表现较轻微,多数患者无肺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树胶肿型神经梅毒七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俊华 李务荣 +3 位作者 伍文清 许东梅 黄宇明 王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树胶肿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断的7例树胶肿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2例.以头痛起病5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增... 目的 探讨树胶肿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断的7例树胶肿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2例.以头痛起病5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6例,脑脊液蛋白增高6例.7例患者共有病灶10处,其中脑叶病灶7处,3处分别位于小脑、胼胝体及脚间池.5例患者头颅MRI显示病灶呈结节样强化,2例呈环形不规则强化.6例患者病灶周围明显水肿.普通青霉素400万U、每4小时1次静脉滴注、连续2周,序贯长效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肌肉注射、连续3周.疗程结束后复查,症状部分改善1例,完全改善5例,影像学均明显好转;1例死亡.结论 树胶肿型神经梅毒多以头痛起病,病灶多位于脑叶,以结节样增强为主,治疗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脑出血并癫痫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和微小RNA-124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杜志刚 伊红丽 +3 位作者 吴海燕 仇汉诚 崔晨曦 崔贵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微小RNA-124(miR-124)在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为急性脑出血... 目的 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微小RNA-124(miR-124)在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为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为急性脑出血组,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NGPTL4水平、miR-124 mRNA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出血组、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ANGPTL4水平较高,miR-124 mRNA表达量较低(P<0.05);与急性脑出血组比较,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ANGPTL4水平较高,miR-124 mRNA表达量较低(P<0.05)。ANGPTL4与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呈正相关,miR-124与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脑卒中史、ANGPTL4、miR-124为影响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NGPTL4、miR-124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预测(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ANGPTL4表达较高,miR-124表达较低;ANGPTL4、miR-124与患者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相关,且两项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癫痫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循环微RNA 老年人
下载PDF
低NIHSS评分伴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分析
14
作者 曹杨 张凯 张士永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伴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表现为低NIHSS... 目的分析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伴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表现为低NIHSS评分伴大血管闭塞,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基线NIHSS评分与术后24 h及90 d 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76.0%),年龄为(61±13)岁,高血压为常见合并症(56.0%,14/25),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为10分者占56.0%(14/25),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84.0%,21/25),成功开通22例(88.0%,22/25),颅内无症状出血2例(8.0%,2/25),90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1(0,2)分vs 4(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35,P=0.020),90 d随访良好预后率为92.0%(23/25)。结论机械取栓手术作为低NIHSS评分伴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表现的2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1例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15
作者 丁兴欢 梁博 +3 位作者 梁庭毓 李晶晶 王芳 冯恩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51-855,共5页
目的报告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并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选择2021年7月1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1例NF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全脑、全脊髓MRI检查,追溯其家族史,采... 目的报告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并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选择2021年7月1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1例NF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全脑、全脊髓MRI检查,追溯其家族史,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提取DNA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存在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海绵窦区脑膜瘤、腘窝神经源性肿瘤、皮下多发结节等。基因测序证实其NF2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757A>T新发无义变异,导致第253位的赖氨酸替换为终止密码子,导致编码的Merlin蛋白从第253位以后的氨基酸丢失。该变异未见健康人群公共数据库收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PP3+PP4)。结论该患者发病较早,症状不典型且较重,其遗传学病因为NF2基因c.757A>T(p.K253*)杂合无义变异。上述发现丰富了NF2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神经纤维瘤病 NF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新发变异 动眼神经麻痹
原文传递
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艳华 张珂 +6 位作者 张海霞 文静 靳桂芳 李代京 郑新媚 常敏 王宏宇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干预组则予以阶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水平,院内死亡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脓毒症、出血、水电酸碱紊乱、肠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而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血浆Hcy、FA水平,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阶梯式治疗 老年 院内死亡风险
下载PDF
伴大血管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分析
17
作者 曹杨 张士永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576-581,共6页
目的提高对伴大血管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诊疗认识。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诊卒中取栓患者中表现为前循环伴大血管闭塞的轻型卒中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此类患者的... 目的提高对伴大血管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诊疗认识。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诊卒中取栓患者中表现为前循环伴大血管闭塞的轻型卒中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机械取栓效果并随访预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基线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共17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2例(70.6%),年龄为58(52,69)岁,以右侧发病为主(82.4%,14/17),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为10分者7例(41.2%,7/17),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且均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82.4%,14/17),手术成功开通血管者16例(94.1%,16/17),术后颅内无症状出血者2例(11.8%,2/17)。90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1(0,2)分vs 4(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86,P=0.017)。90 d随访良好预后率为88.2%(15/17)。结论机械取栓治疗作为伴大血管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脑血管事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特 张东 +1 位作者 喻乐宝 刘珊珊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病例数据,获得围手术期脑血管事件的特点和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所做的209例CEA手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脑血管事件的特点,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病例数据,获得围手术期脑血管事件的特点和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所做的209例CEA手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脑血管事件的特点,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并计算其优势比(OR)。结果男性多于女性患者(177∶32),脑梗死是最多的临床表现(68.42%),高血压是最多的合并症(68.42%)。围手术期出现高灌注者9例、卒中5例,其中脑出血3例。高灌注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比例高(8/9),脑出血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高(2/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脂血症是围手术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3.861,P=0.029),合并高脂血症是围手术期高灌注的危险因素(OR=17.397,P=0.001)、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OR=33.333,P=0.007),也是围手术期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000,P=0.002),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围手术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OR=51.000,P=0.043)。结论CEA围手术期高灌注是出现最多的脑血管事件,脑出血是最严重的脑血管事件,高脂血症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高灌注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更高的围手术期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脑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4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俊华 李务荣 +4 位作者 郑博文 王芳 黄宇明 许东梅 伍文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分析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4例颅内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男... 目的分析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4例颅内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8~58岁,均以头痛为主诉,发病时伴腰背部疼痛1例。3例患者头颅CT显示出血位于三、四脑室及桥前池,头颅CT未见异常1例。瘘口位于颈髓患者3例,瘘口位于胸腰髓患者1例。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供血动脉为左椎动脉3例,脊髓DSA显示供血动脉为腰动脉1例。4例磁共振成像(MR)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或髓内异常信号。手术患者2例,随访后无复发,余2例拒绝手术,失访。结论以颅内SAH为表现的SDAVF患者,临床症状轻,瘘口多位于颈髓,位于胸腰段者罕见。出血与合并引流静脉迂曲扩张有关,易误诊。临床上需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脊膜动静脉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术中电生理监测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脊髓病变患者的手术治疗
20
作者 王芳 冯恩山 +1 位作者 丁兴欢 梁博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脊髓病变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必要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AIDS合并脊髓占位性病变患者22例,对具备手术指征AIDS相关脊髓...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脊髓病变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必要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AIDS合并脊髓占位性病变患者22例,对具备手术指征AIDS相关脊髓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并于术中给予电生理监测,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出院后随访神经功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组22例AIDS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于术中行电生理监测,其中20例(90.9%)患者术中监测无异常表现,手术过程顺利,2例(9.1%)出现监测报警,予以暂停手术,波幅恢复后,继续手术,术后早期及随访期内未见严重神经功能并发症。术后1周,行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定分级:Ⅰ级患者12例(54.5%),Ⅱ级患者2例(9.1%),Ⅲ级患者7例(31.8%),Ⅳ级患者1例(4.5%)。术后随访:2例(9.1%)患者死亡,6例(27.3%)患者自诉疼痛缓解,5例(22.7%)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3例(13.6%)患者麻木感好转,1例(4.5%)患者灼热感消失,4例(18.2%)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无变化,1例(4.5%)患者大便功能障碍加重。结论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为AIDS相关脊髓病变患者实施手术,有助于及时反馈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变化,提示术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明显改善患者的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脊髓病变 术中电生理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