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在成年人颅内压增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柳成荫 石祥恩 +5 位作者 王有全 杨金菊 孙玉明 刘方军 申辉 张福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成年人颅内压(ICP)升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放置有创ICP监测探头患者共64例(ICP增高32例,ICP正常32例),持续监测ICP并监测ONSD,另于眼科门诊招募32例...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成年人颅内压(ICP)升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放置有创ICP监测探头患者共64例(ICP增高32例,ICP正常32例),持续监测ICP并监测ONSD,另于眼科门诊招募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ONSD。观察ONSD与ICP之间的相关性及渗透疗法后ICP与ONSD的变化。结果ICP增高组ONSD显著高于ICP正常组[(5.77±0.3)mm比(5.01±0.1)mm](P<0.05),且ONSD和ICP之间存在正相关,ICP正常组ONSD和对照组ON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治疗后ICP及ONSD均下降。结论超声监测ONSD能够较好地反映ICP增高水平、评估渗透疗法疗效及患者预后。床旁超声检查视神经鞘直径判断ICP及评估渗透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视神经 颅内压升高 渗透治疗
原文传递
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路宁 张健 韩松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比较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 h,对照组行传统经... 目的比较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 h,对照组行传统经颞叶皮质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7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1%(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88%(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佳,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下载PDF
神经外科麻醉管理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保国 梁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73-79,150,共7页
本文介绍了唤醒开颅术麻醉管理、神经外科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比较、局部神经阻滞、颅脑创伤手术麻醉、术中磁共振成像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神经外科麻醉 唤醒开颅术 麻醉监测
下载PDF
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孔传祥 周忠清 马福兴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10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分析5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电话联合门诊方式对其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与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 目的分析5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电话联合门诊方式对其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与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3例患者术后复发11例。肿瘤大小、病理分级、Simpson切除分级、瘤周水肿、脑膜瘤形状、术后K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Simpson切除分级、脑膜瘤形状、术后K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肿瘤大小、Simpson切除分级、脑膜瘤形状、术后K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病理分级、瘤周水肿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旁脑膜瘤 复发 危险因素 手术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存活与分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华 Raynald +2 位作者 安沂华 潘琦 王晓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在脊髓损伤大鼠体内存活与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来自h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按照实验分组为单纯损伤组与hBMSC移植组。6周后处死大鼠,用免疫荧...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在脊髓损伤大鼠体内存活与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来自h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按照实验分组为单纯损伤组与hBMSC移植组。6周后处死大鼠,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移植的hBM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所使用hBMSCs呈CD44,CD73,CD90和CD105阳性,CD11b、CD19、CD34和CD45表达为阴性。动物体内实验表明,移植后6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到由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存活的移植hBMSCs。移植的hBMSCs部分显示BrdU+/NeuN+与BrdU+/GFA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hBMSCs在局部存活并有分化成为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为h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分化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聚吡咯/聚乳酸生物材料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Raynald 舒兵 +4 位作者 黄华 周俊峰 孙晓丹 秦川 安沂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聚吡咯(polypyrrole,PPy)/聚乳酸(PLA)/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聚吡咯/聚乳酸支架材料。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在T... 目的研究聚吡咯(polypyrrole,PPy)/聚乳酸(PLA)/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聚吡咯/聚乳酸支架材料。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在T8水平脊髓头尾端完全横断脊髓,用虹膜剪刀去除长度约2.5 mm的脊髓组织。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将实验分为PPy/PLA组、PPy/PLA/BMSCs组及损伤组,损伤组无材料及细胞植入。术后6周处死大鼠,观察不同移植组体内轴突和血管生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电镜及q PCR结果证实复合移植可以显著促进轴突和血管生长,同时也提供了神经保护作用。结论 PPy/PLA/BMSCs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包括材料支架作用和BMSCs在体内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局部的微环境,因此促进新轴突生长而保护局部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聚乳酸 骨髓基质细胞 脊髓损伤 移植
下载PDF
有缩小动脉斑块的药物吗
7
作者 孙健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4年第12期59-60,共2页
我一直使用降压药,血脂正常,血压正常,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斑块,厚约2.7mm,局部管内无狭窄,是否还需要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长期使用有没有危害?斑块是否需要处理?有消除或缩小斑块的药物吗?
关键词 动脉斑块 药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血脂正常 血压正常 阿司匹林 降压药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常见并发症与对策 被引量:19
8
作者 宋明 战祥新 +1 位作者 吴斌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8-530,共3页
1893年,Mikulicz将玻璃管插入侧脑室,另一端置于皮下,这是最早的永久性分流管,术后患者头围明显缩小.到上世纪70年代,脑室-腹腔分流术已成为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手段.随着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普及,分流手术并发症逐渐增多,正确认识和处理... 1893年,Mikulicz将玻璃管插入侧脑室,另一端置于皮下,这是最早的永久性分流管,术后患者头围明显缩小.到上世纪70年代,脑室-腹腔分流术已成为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手段.随着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普及,分流手术并发症逐渐增多,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常见并发症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术后患者 手术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侧脑室
原文传递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所致癫痫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长青 陈凯 +3 位作者 于思科 关宇光 周健 栾国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GG)所致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l例GG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68.6%(35/51)为药物难治性癫痫,72.5%(37/51)的患者肿瘤位...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GG)所致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l例GG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68.6%(35/51)为药物难治性癫痫,72.5%(37/51)的患者肿瘤位于颞叶;70.6%(36/51)行肿瘤全切,29.4%(15/51)行次全切除。74.5%(38/51)患者合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随访1。5年,84.3%(43/51)的患者癫痫达到EngelI级。肿瘤全切患者的癫痫缓解(EngelI级)率为94.4%(34/36),次全切的缓解率为60.0%,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GG通常为低级别肿瘤,手术全切除患者癫痫控制率较高;GG常合并FCD,为了取得更好的癫痫控制率,手术不仅要切除GG,也应将周围FCD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显微手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二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明山 张宏伟 +4 位作者 夏雷 曲彦明 王浩然 宋咏梅 于春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1-634,共4页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sactumors,ELSTs)是发生于内耳的肿瘤,患者多就诊于耳鼻喉科。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手术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耳鼻喉科 手术治疗 脑科医院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柳成荫 石祥恩 +3 位作者 孙玉明 刘方军 钱海 王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8期685-688,共4页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经病理诊断的127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诊断的病理符合率。结果MRI诊断符合率89.3%;CT诊断符...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经病理诊断的127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诊断的病理符合率。结果MRI诊断符合率89.3%;CT诊断符合率71.5%。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增强序列上肿瘤的实体部分可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弥漫分布条状及点状低信号。MRI矢状位对显示微小肿瘤有帮助,但对钙化显示不及CT敏感。MRI增强扫描十分重要,尤其对伴有实性病变的病例。结论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一些特征性表现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结合临床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影像学 诊断
原文传递
经额底纵裂入路行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治晓 步星耀 +4 位作者 孙勇 屈鸣麒 闫兆月 杨庆哲 吴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的156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56例患者中。142例全切除(91.0%),9例近全切除(5.7%),5例...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的156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56例患者中。142例全切除(91.0%),9例近全切除(5.7%),5例大部切除(3.3%),垂体柄保留112例(71.8%),手术离断44例(28.2%)。术后无死亡病例,无昏迷、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视力视野维持现状者19例,视力视野改善47例。视力视野恶化2例,所有病例术后进行6~36个月的随访,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5.1%。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具有损伤小、视角佳、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适应于绝大多数颅咽管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向一 闫长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实验分析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调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鼠C6细胞和鼠U251细胞及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大麻素四氢大麻酚(THC)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NA梯度电泳法检测C6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细胞实验分析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调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鼠C6细胞和鼠U251细胞及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大麻素四氢大麻酚(THC)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NA梯度电泳法检测C6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B1、CB2、重组人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在C6细胞和U251细胞都有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THC(0、1、10μmol/L)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6.3%、29.3%,细胞凋亡率为5.2%、7.3%和12.7%,三组间的抑制与凋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C不同浓度组(1、10μmol/L)C6细胞中Cleaved capase-3、PPAR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0μmol/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体外能抑制鼠C6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的发挥与caspase-3和PPA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内源性大麻素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增强人脑胶质瘤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杰 曲彦明 +2 位作者 韩松 罗艳琳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中作用。方法用慢病毒p SGU6/GFP/Neo介导VCAM-1的shRNA、慢病毒EF1a-GFP/puro介导VCAM-1过表达载体、划痕迁移、Transwell侵袭、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细胞染色...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中作用。方法用慢病毒p SGU6/GFP/Neo介导VCAM-1的shRNA、慢病毒EF1a-GFP/puro介导VCAM-1过表达载体、划痕迁移、Transwell侵袭、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细胞染色等实验技术和方法,观察了VCAM-1蛋白表达水平对人脑胶质瘤T98G和U251细胞系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其中,T98G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乱序对照组和实验组(抑制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组),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过表达VCAM-1组),每组6个复孔。结果首先利用慢病毒介导VCAM-1的shRNA和过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低表达VCAM-1的T98G细胞和稳定过表达VCAM-1的U251细胞。稳定低表达VCAM-1的T98G细胞划痕恢复能力(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而稳定过表达VCAM-1的U251细胞迁移能力明显提高(P<0.05)。同样,稳定低表达VCAM-1的T98G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而稳定过表达VCAM-1的U25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VCAM-1可显著增强人脑胶质瘤细胞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脑胶质瘤 慢病毒转染 迁移能力 侵袭能力
下载PDF
后扣带回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兆芬 王梦阳 +3 位作者 王静 周健 关宇光 栾国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立体脑电图(SEEG)确诊的后扣带回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SEEG确诊为后扣带回癫痫的患者11例。其中9例行后扣带回切除术,2例行热凝毁损... 目的探讨经立体脑电图(SEEG)确诊的后扣带回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SEEG确诊为后扣带回癫痫的患者11例。其中9例行后扣带回切除术,2例行热凝毁损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学特征、脑电图、发作期SEEG。术后采用Engel分级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中,术前头皮脑电图显示间歇期放电位于后颞-顶-枕叶区7例,分布于前-中颞叶区2例,无癫痫样放电2例。2例患者表现为简单运动发作,SEEG显示发作起始于后扣带回向额顶叶扩散;9例患者表现为愣神和自动运动,SEEG显示发作扩散至颞叶内侧结构。术后随访时间为13~48(29±12)个月。9例行后扣带回切除术的患者中,Engel分级Ⅰa级者7例,Ⅰc级者1例,Ⅱ级者1例;2例行热凝毁损术的患者,Engel分级Ⅱ级者1例(发作减少50%),Ⅲ级者1例(发作减少25%)。2例后扣带回病灶的患者SEEG显示发作起始于对侧海马头,扩散至同侧海马及同侧后扣带回病灶,1例切除后扣带回病灶后无发作。结论后扣带回癫痫的头皮脑电图间歇期放电常见于后头部。SEEG发现后扣带回癫痫致痫网络因扩散通路不同,症状学表现不同。SEEG可以提高后扣带回癫痫患者的术后无发作率,但发作起始区和症状产生区可以是2个不同的区域。采用SEEG定位致痫灶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疾病特征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后扣带回 立体脑电图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亚伟 王晓东 +4 位作者 徐成娥 代广辉 刘学彬 张赞 安沂华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25例脑瘫合并流涎症患儿被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位患儿接受4次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手术及药物干预治疗,实验组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3、... 目的探讨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25例脑瘫合并流涎症患儿被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位患儿接受4次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手术及药物干预治疗,实验组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3、6个月进行流涎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SF)、唾液称重(W)、流涎商测定(DQ)。对照组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3、6个月分别行SF、W、DQ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SF、DQ在术后1、3、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F指标显示术后1、3、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61.54%、23.08%、23.08%;DQ指标显示术后1、3、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69.23%、46.15%、23.08%;SF、DQ术后1、3、6个月有效率均为69.23%。W指标显示术后1、3个月,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实验组治愈率分别为69.23%、38.46%,有效率均为69.23%;术后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患儿个体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治愈率为23.08%,有效率为69.23%。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脑瘫 流涎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安立新 陈雪 +2 位作者 李锦 刘蕴宁 王保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七氟烷全麻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七氟烷全麻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 目的:观察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七氟烷全麻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七氟烷全麻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对A组患者进行针刺;与开颅侧同侧,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频率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对T组患者,穴位选择、频率、强度调整等各个参数均等同A组。只是在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直径3 cm),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刺激。3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连接术后镇痛泵。记录麻醉恢复期情况及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麻醉恢复期情况表明,A组和T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小于S组(P<0.01)。A组和T组患者术后4 h内VAS评分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小于S组(P<0.01)。术后6 h直至术后48 h,3组间镇痛效果差别不大。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一样,在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辅助术后早期的镇痛,提高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电针 七氟烷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穴位特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国艳 李霞 +3 位作者 李淑琴 孙立智 韩文勇 王保国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关于穴位特异性的存在目前尚有争议,有许多研究表明刺激穴位与假穴位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例如,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价疼痛时发现不存在穴位特异性,然而,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影像学研究却表明穴位特异性是存在的。文章综述总结了支持与不支... 关于穴位特异性的存在目前尚有争议,有许多研究表明刺激穴位与假穴位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例如,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价疼痛时发现不存在穴位特异性,然而,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影像学研究却表明穴位特异性是存在的。文章综述总结了支持与不支持穴位特异性的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穴位特异性是否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特异性 疼痛 血流动力学 神经影像学 综述
下载PDF
帕瑞昔布围术期超前镇痛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瑾 王保国 《医学综述》 2011年第7期1079-1081,共3页
帕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既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最新研究表明,围术期超前应用帕瑞昔布可有效降低术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的程度,延长镇痛作用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并可减少... 帕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既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最新研究表明,围术期超前应用帕瑞昔布可有效降低术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的程度,延长镇痛作用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并可减少术后其他麻醉性镇痛药的需求。通过查阅近年来对帕瑞昔布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药理作用、安全性以及围术期超前镇痛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超前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穆峰 毛少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0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ASAI~Ⅱ级60例剖宫产,年龄22~34岁,随机选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单纯硬膜外麻醉(EA组),观察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两组阻滞平面上界无明显区别(...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ASAI~Ⅱ级60例剖宫产,年龄22~34岁,随机选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单纯硬膜外麻醉(EA组),观察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两组阻滞平面上界无明显区别(P>0.05),CSEA组辅助药使用例数极显著低于EA组(P<0.01)。结论CSEA起效快,用药量少,大大缩短了娩出胎儿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