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食管闭锁17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汝柏 叶蓁蓁 +1 位作者 马继东 赵英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总结11年来先天性食管闭锁17例手术治疗的经验,介绍经胸膜外手术技术及其优点。方法:经胸膜外入路法即切开4/5肋间,小心分离肋间肌,先以小蚊式钳小心分开肋骨,再用食指剥离胸膜。注意操作轻柔,仔细剥离胸膜顶及肺门处。胸膜有少许... 目的:总结11年来先天性食管闭锁17例手术治疗的经验,介绍经胸膜外手术技术及其优点。方法:经胸膜外入路法即切开4/5肋间,小心分离肋间肌,先以小蚊式钳小心分开肋骨,再用食指剥离胸膜。注意操作轻柔,仔细剥离胸膜顶及肺门处。胸膜有少许破损可继续完成剥离。术后胸膜外间隙不需引流,食管内亦不留置支架。结果:17例中5例经胸食管吻合仅存活1例,11例胸膜外吻合存活8例(72.7%)。1例Ⅰ型结肠代食管成功。结论:通过17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体会到经胸膜外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及早正确的诊治,熟练的手术技巧,减少食管吻合的张力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先天性 外科手术 儿童
原文传递
自杀基因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毕迅 王新娟 +5 位作者 张金哲 叶蓁蓁 马继东 郝春生 李跃荣 叶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自杀基因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 ,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含胸苷激酶基因 (tk)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hy)的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仅含hy的空载体 ,以脂质体为介导 ,将这两种质粒分别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 目的 探讨自杀基因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 ,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含胸苷激酶基因 (tk)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hy)的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仅含hy的空载体 ,以脂质体为介导 ,将这两种质粒分别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 SY5Y。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 SY5Y ,用不同浓度的丙氧鸟苷 (GCV)分别作用于SH SY5Y、SH SY5Y hytk及SH SY5Y hy。 结果 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 SY5Y ,12d时SH SY5Y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为6 0 μg/ml,30 μm丙氧鸟苷可最大限度杀死SH SY5Y hytk。杀伤效应为 96h死亡率 >80 %。仅含有18%的SH SY5Y hytk就可使周围的 2 0 %的SH SY5Y细胞死亡 ,总死亡率为 38%。 结论  6 0 μg/ml潮霉素是筛选SH SY5Y hytk及SH SY5Y hy阳性克隆的最佳剂量。 30 μM丙氧鸟苷是作用于SH SY5Y hytk的最佳剂量。tk/GCV系统大于 18%SH SY5Y hytk具有旁观者效应 ,可极大地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胸苷激酶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原文传递
组织学和生物学检测对小儿血管瘤临床治疗价值的探讨
3
作者 马丽霜 叶蓁蓁 +2 位作者 马继东 邹继珍 李靖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551-5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小儿血管瘤标本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测定,探讨血管瘤分类、分期的诊断指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①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根据镜下组织形态学特点进行分类及分期;②采用甲苯氨蓝染色法进行肥大... 目的通过对小儿血管瘤标本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测定,探讨血管瘤分类、分期的诊断指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①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根据镜下组织形态学特点进行分类及分期;②采用甲苯氨蓝染色法进行肥大细胞数测定;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血管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的表达。结果①增生期血管瘤(55例)内皮细胞增殖活跃,形成细胞团;消退期血管瘤(7例)内皮细胞减少,可见呈岛状分布的脂肪和纤维组织;血管畸形(40例)为毛细血管、小动脉、静脉的异常扩张,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②增生期血管瘤肥大细胞计数为33.30±18.66,高于消退期的26.16±19.09(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的7.27±13.01(P<0.01);③PCNA在增生和消退期血管瘤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42.9%,血管畸形仅为22.5%,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三种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9.6%、42.9%和5%,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FGF在三种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9.6%、100%和25.1%,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肥大细胞可能与血管瘤组织纤维变性及导致血管瘤自然消退有关。PCNA、VEGF与bFGF是判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否的较准确与实用的指标,可作为诊断增生期血管瘤、消退期血管瘤,抑或血管畸形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病理学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探讨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军 葛军涛 +2 位作者 魏延栋 刘树立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9月,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48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32例,左侧嵌顿疝16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Z形腹腔镜,经探查孔置入无损伤钳,探查患...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9月,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48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32例,左侧嵌顿疝16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Z形腹腔镜,经探查孔置入无损伤钳,探查患侧疝内容物类型、嵌顿程度。腹腔镜下辅以体外手法复位将嵌顿疝复位,观察嵌顿脏器损伤情况。如嵌顿脏器无损伤,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探查对侧如存在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合并对侧隐匿疝10例。嵌顿疝内容物36例为肠管,8例为卵巢,4例为网膜。手法协助复位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48例嵌顿脏器均血运良好。单侧疝(38例)手术时间10-18 min,平均15 min;双侧疝(10例)手术时间16-30 min,平均24 min。麻醉清醒后进食,疼痛均能耐受。术后10-15 h(平均12 h)出院。随访3-1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可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探查对侧有无隐匿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疝 嵌顿疝 斜疝 单孔腹腔镜
下载PDF
开放和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环闭合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鹏 刘雪来 +2 位作者 张旭光 关浩洋 曹学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关闭术(laparoscopic percutaneous extraperitoneal closure,LPEC)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open hernioplasty,OH)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3月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关闭术(laparoscopic percutaneous extraperitoneal closure,LPEC)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open hernioplasty,OH)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3月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完成的52例儿童腹股沟斜疝,由家属选择术式,分为LPEC组(28例)和OH组(24例)。2组年龄、性别、侧数无显著差异(P> 0. 05)。比较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尿乳果糖(lactulose)/甘露醇(mannitol)比值(L/M)、尿肠形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血D-乳酸水平。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LPEC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明显短于OH组(P=0. 000)。2组术前尿L/M比值、血D-乳酸和尿IFABP无显著差异(P> 0. 05)。LPEC组术后1天、2天尿L/M比值,术后2 h血D-乳酸以及术后1天尿IFABP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 05),OH组均高于术前(P <0. 05)。结论与OH手术相比,LPEC手术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关闭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儿童 腹股沟斜疝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母细胞瘤的CT影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雪峰 袁新宇 +3 位作者 杨梅 张晓伦 郭红伟 刘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神经母细胞瘤(NB)的CT影像鉴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GNB和21例NB患儿的CT表现,对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是否跨越中线、有无钙化、腹部血...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神经母细胞瘤(NB)的CT影像鉴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GNB和21例NB患儿的CT表现,对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是否跨越中线、有无钙化、腹部血管受累情况、瘤周及瘤内血管的显示、有无血管瘤栓、周围器官的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对病灶大小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1例NB组患儿中,病灶位于肾上腺18例、形态规则6例、边缘清楚7例、推移周围大血管7例、包埋血管14例、出现局部浸润及脏器转移10例、淋巴结转移11例、出现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的扩张血管影者11例;19例GNB患儿中,出现上述征象者分别为11、12、13、13、6、3、4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72、4.821、4.912、4.912、4.912、4.607、4.177和4.177,P值均〈0.05)。2组患儿在病灶大小、是否跨越中线、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有无血管瘤栓及钙化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多位于肾上腺区,可见包埋血管、局部浸润、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并显示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的扩张血管影;GNB多以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推移周围大血管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原文传递
经脐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效果比较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昆强 张震 +2 位作者 王琛 陈震 张军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2013-03至2015-03收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112例病历资料,分为经脐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诊断和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年龄为生后2 h^16岁,平均随访时间13....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2013-03至2015-03收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112例病历资料,分为经脐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诊断和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年龄为生后2 h^16岁,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3~24个月),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8例,化脓性阑尾炎58例,坏疽阑尾炎26例。结果通过比较单切口腹腔镜组及传统腹腔镜组治疗小儿阑尾炎,手术时间前者较后者有明显缩短[(35.9±10.0)min vs(41.7±15.1)min,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技术是诊断、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近期疗效满意,为小儿急诊外科诊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经脐单切口 腹腔镜 小儿急诊外科
下载PDF
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治疗小儿腹腔内高位隐睾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8
作者 郭立华 郝春生 +2 位作者 牛志尚 张晨捷 王弘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57-1661,共5页
目的评价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F-S)治疗腹腔内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S的30例腹腔内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设... 目的评价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F-S)治疗腹腔内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S的30例腹腔内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年龄1~8岁,平均18个月;单侧22例,双侧8例,共38只睾丸。同期行传统腹腔镜分期F-S手术的31例腹腔内隐睾患儿设为对照组,年龄11个月~9岁,平均20个月;单侧23例,双侧8例,共39只睾丸。术后定期随访,以睾丸术后下降的位置及有无萎缩为评价指标,观察2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有无差异性。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术中并发症。观察组中38只睾丸均行一期F-S手术,对照组39只睾丸均行分期F-S手术。术后并发症:观察组阴囊切口感染及阴囊血肿各1例,对照组腹壁气肿、肠梗阻、脐部感染各1例。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24个月,2组术后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睾丸回缩,2组各有1只睾丸萎缩,其余睾丸术后彩超检查血运均正常。一期和分期F-S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0.107,均P〉0.05)。结论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S手术治疗腹腔内隐睾与传统腹腔镜分期F-S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别,可使一部分患儿避免再次手术和二次麻醉,该术式疗效满意,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部位 腹腔镜 腹腔内隐睾 Fowler—Stephens
原文传递
产前诊断的无症状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刁美 孙旭 +6 位作者 叶茂 李龙 董宁 李颀 侯文英 明安晓 郑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明确产前诊断的无症状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68例肝下囊肿(潜在的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儿数字随机分为2组:早期手术组(将... 目的明确产前诊断的无症状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68例肝下囊肿(潜在的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儿数字随机分为2组:早期手术组(将于出生后1个月内接受手术)34例和晚期手术组(将于出生1个月后再接受手术)34例,其中32例患儿因在新生儿期出现临床症状(如黄疸等)而退出研究。将剩余的36例患儿早期手术组16例,晚期手术组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超声检查和化验结果等。结果中位随访(36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均无死亡、胆漏或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在晚期手术组和在怀孕早期确诊的患儿中,3/4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怀孕早期确诊的患儿其肝功能只有轻微的异常。然而,晚期手术组和肝纤维化等级较高的患儿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推迟。结论产前诊断的胆总管囊肿患儿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有出生后短期内发展为肝纤维化的趋势。所以,在新生儿期进行早期手术干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产前诊断 吻合术 外科
原文传递
氯胺酮与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韩丁 刘亚光 +4 位作者 贾清彦 马骏 罗毅 李稼 欧阳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 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比较氯胺酮与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5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2例,年龄1~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K组)和七氟醚组(S组),行基础麻醉后均给予哌... 目的 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比较氯胺酮与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5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2例,年龄1~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K组)和七氟醚组(S组),行基础麻醉后均给予哌库溴铵0.2mg/kg、咪达唑仑0.2mg/kg、舒芬太尼1μg/kg及气管插管。用压力记录分析法记录基础麻醉时(T0)、静脉复合麻醉用药后1min(T1)、2min(T2)、5min(T3)和插管后1min(T4)、2min(T5)、5min(T6)、10min(T7)的HR、SBP、DBP、每搏量指数(SVI)、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反映左心室收缩力的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结果 与K组比较,S组T0~T7时HR明显减慢、RPP明显降低(P〈0.01)、T1~T7时SVI明显升高(P〈0.05),T0、T1时SBP、T0~T2、T4、T5时SVRI、T0~T3时dp/dt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各时点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患儿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结论 与七氟醚比较,氯胺酮产生了明显负性肌力作用及血流动力学波动,七氟醚可能更适合于以低心排为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基础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血流动力学 七氟醚 氯胺酮
下载PDF
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中国抗癫痫协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生理学组 +14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与脑电图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王玉平 张建国 栾国明 蔡立新 关宇光 郭强 胡文瀚 李云林 梁树立 孟祥红 邵晓秋 王爽 遇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3-979,共7页
一、前言我国的癫痫患病率约为0.7%, 据此估计, 目前共有约900万癫痫患者[1], 其中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约为200万~300万[2]。其中5%~10%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达到癫痫缓解甚至终止发作。癫痫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应用神经外科... 一、前言我国的癫痫患病率约为0.7%, 据此估计, 目前共有约900万癫痫患者[1], 其中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约为200万~300万[2]。其中5%~10%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达到癫痫缓解甚至终止发作。癫痫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应用神经外科技术, 终止癫痫发作或使其发作频率下降及(或)发作程度减轻, 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 并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癫痫发作的致死或致残率低, 癫痫外科的紧迫性低于神经外科的某些其他疾病, 如肿瘤和动脉瘤等, 因此癫痫外科更需注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3]。术前评估是癫痫外科的关键环节, 术后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致痫区和功能区的准确定位。2000年, 欧洲发布了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专家共识, 并历经多次修改[3,4]。我国学者亦长期致力于癫痫外科治疗及术前评估, 但各单位的条件、理念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制定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有利于规范相关工作, 从而提高我国癫痫外科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评估 癫痫外科 发作程度 外科手术 发作频率 神经外科 癫痫发作 整体水平
原文传递
压力记录分析法用于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韩丁 罗毅 +3 位作者 贾清彦 汪晓南 李稼 欧阳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23-627,共5页
目的: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以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为对照,观察法洛四联征(TOF)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组共纳入96例,其中行VSD修补术的患儿50例(VSD组)及TOF根治术的患儿46例(TOF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 目的: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以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为对照,观察法洛四联征(TOF)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组共纳入96例,其中行VSD修补术的患儿50例(VSD组)及TOF根治术的患儿46例(TOF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常规静脉复合维持麻醉。通过Most Care监测仪分析桡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切皮前(T0)、切开心包后(T1)、拔除主动脉导管后(T2)、术毕(T3)的HR、重脉压(Dicp)、每搏量指数(SVI)、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和循环能量效率(CCE),计算相应时间点的左心室收缩末弹性(Ees)、左心室收缩末动脉弹性(Ea)和心室-动脉偶联(VAC)。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组、TOF组内对比,CCE前者在T2、T3比T0均显著降低(P<0.01),在T3比T2显著增高(P<0.01),后者CCE在T2比T0显著降低(P<0.05)。Ees在T1(前者P<0.05,后者P<0.01)、T2、T3(均P<0.01)比T0两组均显著增高。Ea在T2、T3比T0两组均显著增高(P<0.01),TOF组VAC在T2、T3比T0显著降低(P<0.01)。与VSD组比较,TOF组CCE在T0及T1(P<0.01)、T3(P<0.05)时显著降低,VAC在T3时显著降低(P<0.01),Ees在T0、T1、T2(P<0.05)及T3(P<0.01)显著降低。CCE与VAC在T0、T1、T2、T3时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RPAM法可以客观反映循环能量效率变化。TOF组循环能量效率低下,其特点为心脏畸形矫治术前是以右心和肺循环功能低下为主,心脏畸形矫治术后左心系统功能低下更明显,应更加注重改善左心室弹性与动脉弹性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循环能量效率 心脏手术 压力记录分析法
下载PDF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玉林 马汝柏 +2 位作者 王峥嵘 马继东 姚生沁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及二维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可能性。方法  2 8例肠旋转不良患儿 ,9例为前瞻性探测 ( 7例手术证实 ) ,19例为肠旋转不良术后随访。结果  7例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显示 :6例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异常 ,诊断为肠旋... 目的 探讨彩色及二维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可能性。方法  2 8例肠旋转不良患儿 ,9例为前瞻性探测 ( 7例手术证实 ) ,19例为肠旋转不良术后随访。结果  7例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显示 :6例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异常 ,诊断为肠旋转不良 ,其中 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合并肠扭转 (手术证实 6例合并肠扭转 )。 2例超声发现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异常 ,后经消化道造影证实肠旋转不良 (未手术 )。超声随访 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患儿 ,17例 ( 89% )肠系膜上静脉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或前方 ,2例位于右侧 ,即正常关系。结论 超声探测肠系膜上血管的位置及关系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 ,如果发现肠系膜上静脉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 ,可诊断肠旋转不良 ,位于前方者应怀疑本症。一旦测及“漩涡征” ,应诊断肠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消化系统畸形 儿童 肠旋转不良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84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米荣 康利民 +4 位作者 马继东 马丽霜 王晓颖 李莉 徐放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84例病例资料。84例均为小于3个月龄婴儿,均经手术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肠旋转不良。76例(90.5%)出现间歇性呕吐,69例(8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84例病例资料。84例均为小于3个月龄婴儿,均经手术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肠旋转不良。76例(90.5%)出现间歇性呕吐,69例(82.1%)有间歇性胆汁性呕吐,11例(13.1%)出现便血。63例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76.2%。51例次行上消化道造影或钡灌肠,总阳性率为98.0%。82例(97.6%)行Ladd's手术治疗。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中发现肠扭转52例(63.4%);10例有肠管坏死、肠穿孔,6例有血便,严重肠坏死6例,2例死亡,4例术中放弃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渗液22例,有乳糜样渗出4例,伴发消化道畸形22例。有肠坏死的患儿临床表现多伴便血、腹胀或发病时间长。结论间歇性胆汁性呕吐为肠旋转不良的主要表现,便血常预示肠扭转甚至肠坏死发生,需及时手术。B超对于患儿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消化道造影检出阳性率较高。并肠坏死、肠穿孔者病情危重,部分患儿预后不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发现症状后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婴儿 新生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30例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治疗效果 被引量:16
15
作者 马继东 冯翠竹 +3 位作者 王莹 张悦 叶蓁蓁 刘树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用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在胎粪性腹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多家医院产科合作建立了产前诊断、同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2006年3月15日至2012年...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用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在胎粪性腹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多家医院产科合作建立了产前诊断、同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2006年3月15日至2012年8月27日,按此模式进行管理与治疗胎粪性腹膜炎患儿共30例。总结这30例患儿的产前诊断与生后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产前诊断:30例胎儿均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与胎粪性腹膜炎相关的异常腹部征象。其中肠管扩张23例次、羊水过多15例次、腹水9例次、腹部囊性包块4例次、腹部钙化4例次。(2)出生后影像学诊断:27例患儿行腹部赢位X线平片检查,常见表现为腹胀(27例次)、肠管扩张伴阶梯状液平面(22例次)和腹部钙化(11例次)。27例患儿接受腹部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肠管明显扩张(19例次)、腹部囊性包块(7例次)和腹部钙化(7例次)。(3)手术治疗:除3例无临床症状患儿接受保守治疗外,余27例患儿存新生儿期(平均42h,12h~5d)接受了手术治疗。除病灶清除、肠粘连松解等基本处置外,1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术,7例行双孔肠造瘘术,11例行一期肠吻合术,8例行倒“丁”字肠吻合肠造瘘术。治愈24例,2例手术后放弃治疗,1例患儿行小肠双孔造瘘术后失访。结论产前诊断、同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有助于提高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及颁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婴儿 新生 疾病 超声检查 产前 肠造口术 同生期医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雪峰 袁新宇 +4 位作者 杨梅 张晓伦 邹继珍 郭红伟 刘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HMH)的CT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HMH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为3d至9岁5个月(中位年龄为7个月).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9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叶6例,位... 目的 探讨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HMH)的CT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HMH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为3d至9岁5个月(中位年龄为7个月).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9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叶6例,位于左叶2例,累及两个肝叶1例.瘤体长径约7.0~22.5 cm,平均约13.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1例为囊性型肿瘤,5例为实性为主的囊实混合型肿瘤,3例为实性型肿瘤,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见点状钙化,所有病例均可见肿瘤推压相邻血管,使之变形、移位.结论 儿童HM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可反映大体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17
作者 肖辉 陈龙 +3 位作者 刘树立 李颀 刁美 李龙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ARP)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SARP)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问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LAARP术的60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ARP)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SARP)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问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LAARP术的60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PSARP组),其中传统三孔腹腔镜40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20例。另收集1992-2002年间施行PSARP术的36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作为对照(PSARP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手术年龄、骶骨指数及肛门闭锁位置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SARP组相比,LAARP组患儿手术时间缩短[(113±13)min比(132±lo)min,P=0.01],术中出血量减少[(11.5±1.6)ml比(143±1.7)ml,P=0.03],术后住院时间缩短[(6.9-)-0.7)d比(8.24-0.8)d,P=0.0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1.7%(7/60)比27.8%(10/36),P=0.02]。术后肛门排粪功能评估,LAARP组患儿出现2~3级便秘的比例低于PSARP组[0比22.2%(8/36),P=0.00],但出现2~3级自主排粪运动[5.9%(3/51)比16.7%(6/36),P=0.20]和2~3级污粪[5.9%(3/51)比16.7%(6/36),P=0.20]的比例两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SARP术相比,LAARP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确切,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成形术 腹腔镜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及随诊网络的建立与初步实践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继东 叶蓁蓁 +11 位作者 黄醒华 陈焰 马丽霜 赵英敏 叶辉 张晓伦 李龙 马强 包楠 冯翠竹 刘菁 张军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通过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和随诊网络的建立,分析初步实践的效果。方法网络由“产前诊断和分娩中心”与“新生儿治疗及随诊中心”组成。两个中心随时保持业务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其网络化功能。结果网络运行模式:超声... 目的通过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和随诊网络的建立,分析初步实践的效果。方法网络由“产前诊断和分娩中心”与“新生儿治疗及随诊中心”组成。两个中心随时保持业务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其网络化功能。结果网络运行模式:超声科及产科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畸形,家长到新生儿外科咨询,新生儿外科与产科、超声科讨论诊断、制定分娩与诊疗计划,按计划分娩,根据病情选择:(1)配有新生儿转运设备的救护车即刻转诊;(2)救护车常规转运;(3)在分娩医院观察及出院后到新生儿外科门诊。转诊患儿进一步检查后根据病情选择急诊手术、择期手术或观察。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共接诊经产前超声诊断的先天性畸形患儿228例。19例妊娠中期终止妊娠;4例出生后放弃治疗;56例在新生儿期手术,其中51例治愈、5例术后放弃治疗;149例出生后未行手术,仅观察。结论对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及随诊实施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小儿外科与产科、超声科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现实医疗环境、较规范的运作模式,可望进一步提高我国先天性畸形的围产期管理和总体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产前诊断 新生儿护理 计算机通信网络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新生儿膈疝胸腔镜治疗后存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于斯淼 马立霜 +6 位作者 王莹 李景娜 刘超 魏延栋 曲东 张辉 潘守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目的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指因先天性膈肌结构缺损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本研究旨在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近5年入院诊断为CD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DH患儿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为患儿产前及生后病... 目的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指因先天性膈肌结构缺损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本研究旨在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近5年入院诊断为CD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DH患儿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为患儿产前及生后病情评估提供循证依据,进而提高CDH患儿诊疗技术。方法本组患儿经产科儿科产前咨询,新生儿外科医生产房待产,生后经绿色通道转运至我中心SNICU,由新生儿外科与超声科、NICU、心脏外科等多学科对患儿进行围术期的联合诊疗,首选胸腔镜治疗。结果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我中心普通(新生儿)外科诊治的58例CDH患儿中,42例行胸腔镜手术修补膈肌,35例存活,7例死亡,死亡率占总经治量的12%,其中6例为胸腔镜手术中转为开放手术,4例存活,2例死亡,死亡率占总经治量3%;13例行开放手术修补膈肌,5例存活,8例死亡。另有3例产前诊断发现CDH,术前死亡。存活患儿与死亡患儿在产前诊断孕周、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新生儿CDH治疗中安全可行。产前诊断时间、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预测患儿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先天性 胸腔镜检查 治疗 存活率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Nuss手术与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强 李龙 +3 位作者 刘树立 马继东 张小伦 侯文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18-820,824,共4页
目的比较Nuss手术与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改良Ravitch手术与Nuss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漏斗胸88例临床资料。2组年龄无差异。改良Ravitch手术(R组)45例,骨膜内切除变形肋软骨... 目的比较Nuss手术与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改良Ravitch手术与Nuss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漏斗胸88例临床资料。2组年龄无差异。改良Ravitch手术(R组)45例,骨膜内切除变形肋软骨,胸骨截骨,分离胸骨后及两侧间隙,用克氏针将凹陷胸骨抬高固定;Nuss手术43例(N组),腋中线小横切口,支撑钢板预弯,胸腔镜下,用引导器将钢板经胸膜外引入对侧,翻转钢板撑起下陷胸骨,固定钢板。结果与R组相比,N组切口短[(3.85±0.71)cm vs.(9.67±2.80)cm,t=13.227,P=0.000],出血量少[(5.7±1.8)ml vs.(63.8±54.8)ml,t=6.942,P=0.000],输血患者比例少[0%(0/43)vs.42.2%(19/45),P=0.000],手术时间短[(59.4±8.9)min vs.(167.5±57.3)min,t=12.222,P=0.000],总住院时间短[(9.1±2.5)d vs.(18.9±5.1)d,t=11.4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4.7±1.6)d vs.(11.9±2.7)d,t=15.332,P=0.000]。并发症发生率R组22.2%(10/45),N组30.2%(13/43)(χ2=0.731,P=0.393)。2组88例随访3个月-9年,总满意率R组95.6%(43/45),N组97.7%(42/43)(χ2=0.000,P=1.000),其中36例〉3年,满意率R组90.9%(20/22),N组92.9%(13/14)(χ2=0.000,P=1.000)。结论 Nuss手术微创优势明显,中期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小儿漏斗胸的首选术式。严重的非对称性漏斗胸尤其伴严重的多发肋骨畸形者,以及不具备实施Nuss手术条件的医疗单位,仍可以采用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改良RAVITCH手术 NUSS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