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核酸酶酶解联合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开发低嘌呤腐竹 被引量:3
1
作者 万茵 余新金 +6 位作者 冯思麟 王家槐 肖辉 雷宇 皮潇文 李文辉 付桂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研究开发一种低嘌呤腐竹,将树脂吸附和核酸酶酶解核酸2种措施相结合,对豆浆中的嘌呤类物质进行吸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吸附效果最强的树脂结合核酸酶酶解吸附的最佳技术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树脂NUF20是最佳嘌呤吸附树脂,对嘌呤核苷酸... 为研究开发一种低嘌呤腐竹,将树脂吸附和核酸酶酶解核酸2种措施相结合,对豆浆中的嘌呤类物质进行吸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吸附效果最强的树脂结合核酸酶酶解吸附的最佳技术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树脂NUF20是最佳嘌呤吸附树脂,对嘌呤核苷酸吸附率达98. 40%,树脂NUF20结合核酸酶酶解吸附豆浆中嘌呤的最佳技术条件为核酸酶用量26. 67 U/m L,树脂添加量0. 2 g/m L,反应温度70℃下搅拌吸附1 h。与对照组相比,经过树脂NUF20结合核酸酶酶解技术处理后的豆浆加工的腐竹产品,第1~5张腐竹的嘌呤含量分别下降89. 70%、88. 28%、76. 69%、72. 03%和65. 62%。研究将树脂吸附和核酸酶酶解2种措施结合,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有效降低了腐竹中的嘌呤含量。实验结果为开发针对高血尿酸症等特殊人群的低嘌呤腐竹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其他降嘌呤豆制品的研究及加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嘌呤腐竹 离子交换树脂 核酸酶 酶解
下载PDF
果胶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40
2
作者 谢明勇 李精 聂少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4,共14页
果胶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多糖,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其作为一种高档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和一些化妆品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以及在果胶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果... 果胶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多糖,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其作为一种高档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和一些化妆品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以及在果胶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果胶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对果胶的结构、原料来源、提取方法、理化特性及功能应用进行综述,同时介绍目前果胶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以期为我国的果胶研究与应用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结构 原料 理化特性 功能应用
原文传递
反式脂肪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3
作者 谢明勇 谢建华 +1 位作者 杨美艳 邓泽元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26,共13页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简称TFA)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是至少含有一个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许多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含TFA的食物会加速动脉硬化,容易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TFA已成为近年...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简称TFA)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是至少含有一个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许多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含TFA的食物会加速动脉硬化,容易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TFA已成为近年来一些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或限制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本文就目前文献中反式脂肪酸的特点、产生、安全问题、测定方法以及各国的管理现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黑灵芝不同部位多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汇 鄢嫣 +2 位作者 聂少平 陈奕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和气相色谱法(GC)分析黑灵芝菌盖、菌柄和孢子粉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三者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菌盖多糖在清除羟自由基和总还原能力(FRAP)方面效... 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和气相色谱法(GC)分析黑灵芝菌盖、菌柄和孢子粉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三者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菌盖多糖在清除羟自由基和总还原能力(FRAP)方面效果最佳;菌柄多糖在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抑制β-胡萝卜素与亚油酸体系氧化方面效果显著;孢子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效果较差,但在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方面明显优于菌盖和菌柄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灵芝 多糖 分子质量分布 抗氧化活性 菌盖 菌柄 孢子粉
下载PDF
食用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游兴勇 许杨 李燕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35,47,共5页
文章介绍了食用菌中主要非挥发性呈味物质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常见食用菌中主要的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及含量,并对这些成分作了对比,以说明滋味产生的机制。
关键词 食用菌 非挥发性呈味物质 等鲜浓度
下载PDF
食源性多糖结构和生理功能研究概述 被引量:27
6
作者 聂少平 唐炜 +1 位作者 殷军艺 谢明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共12页
天然产物来源的多糖来源广泛,性质温和,同时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调节等生理功能。近年来,人们逐渐关注来自于可食用性资源多糖的研究,然而对其研究现状尚无较全面的归纳与总结。本文重点围绕对此类多... 天然产物来源的多糖来源广泛,性质温和,同时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调节等生理功能。近年来,人们逐渐关注来自于可食用性资源多糖的研究,然而对其研究现状尚无较全面的归纳与总结。本文重点围绕对此类多糖的定义、来源与分类进行阐述,同时对其结构、生理功能及加工特性现状进行概述,指出食源性多糖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即:在结构方法论、生理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基于结构基础变化的食品加工技术对食源性多糖生理功能的影响机制等方面亟需开展大量富有建设性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多糖 定义 来源 分类 结构方法论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24
7
作者 曹君 李静 +3 位作者 覃雯 揭平权 刘珍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59-163,共5页
选取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品牌奶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8种奶茶产品、7种奶精及20种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一杯300mL的奶茶,其反式脂肪酸量在0.5~3.0g之间,奶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可达8.6g/100g,果粉含量则在1.0~2.2g/100g... 选取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品牌奶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8种奶茶产品、7种奶精及20种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一杯300mL的奶茶,其反式脂肪酸量在0.5~3.0g之间,奶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可达8.6g/100g,果粉含量则在1.0~2.2g/100g之间;奶茶中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奶精与果粉,以反式C18脂肪酸为主,其中一烯含量最多、二烯含量较少、反式C16脂肪酸甚微。奶茶、奶精及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普遍偏高,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奶茶间和不同口味的果粉间反式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奶茶 氢化植物油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微波/光波辅助提取茶皂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辉力 邓泽元 +2 位作者 彭游 张绍良 刘文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8-170,共3页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研究了用微波/光波预处理辅助提取茶皂素的方法。经与水浸提法和乙醇溶液浸提法进行比较,发现微波/光波预处理辅助提取茶皂素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且茶皂素的提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研究了用微波/光波预处理辅助提取茶皂素的方法。经与水浸提法和乙醇溶液浸提法进行比较,发现微波/光波预处理辅助提取茶皂素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且茶皂素的提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加热功率800W、55%微波+45%光波辐射、辐射时间为4m in、传热介质为DMF,在此条件下,茶皂素的提取率为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茶皂素 微波/光波提取
下载PDF
天然产物多糖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聂少平 黄晓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9,共9页
研究证明许多天然产物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本文综述了多糖与胃肠道功能的相互作用,包括:多糖在胃肠道的消化行为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多糖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以及多糖与肠道... 研究证明许多天然产物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本文综述了多糖与胃肠道功能的相互作用,包括:多糖在胃肠道的消化行为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多糖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以及多糖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希望为多糖生物活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多糖 胃黏膜 肠道菌群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膳食中原料食物的各种反式脂肪酸的调研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邓泽元 刘蓉 +3 位作者 刘东敏 李静 胡将宁 范亚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7,共10页
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Ag+-TLC/GC连用技术测定我国日常膳食组成的原料食物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食物中普遍存在反式脂肪酸,9t C18:1、10t-C18:1、11t C18:1和9t12t C18:2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反刍动物产品中存在较高... 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Ag+-TLC/GC连用技术测定我国日常膳食组成的原料食物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食物中普遍存在反式脂肪酸,9t C18:1、10t-C18:1、11t C18:1和9t12t C18:2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反刍动物产品中存在较高的9t C16:1、t C18:1和9t12t C18:2等各种反式脂肪酸(仅羊肉中未检出9t12t C18:2),且均以t C18:1为主,其中奶粉、奶油、鲜牛奶和酸奶等奶制品中含量最高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均为11t C18:1。羊肉中9t C18:1、10t C18:1和11t C18:1的含量比较均衡,其它反刍动物产品中12t C18:1、13/14t C18:1、15t C18:1、16t C18:1的总量达到总反式脂肪酸含量的(25.9±1.8)%。坚果类食品中,TFA主要为t C18:1和9t12t C18:2,且9t12t C18:2含量约为总TFAs的10%。其它原料食物,如水果、蔬菜、畜禽肉、鱼虾及腌菜中TFAs含量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膳食 原料食物 反式脂肪酸测定
原文传递
米糠膳食纤维对熏煮香肠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蓝海军 刘成梅 +3 位作者 罗香生 刘伟 毕双同 汪志凌 《农产品加工(下)》 2009年第8期15-17,23,共4页
将米糠膳食纤维添加到熏煮香肠中替代部分脂肪,得到低脂香肠,米糠膳食纤维在肠馅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1%,3%,5%,7%,9%,11%。通过感官评定和TPA测定,对添加不同比例膳食纤维的香肠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纤维的添加量为9%时,香肠的质... 将米糠膳食纤维添加到熏煮香肠中替代部分脂肪,得到低脂香肠,米糠膳食纤维在肠馅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1%,3%,5%,7%,9%,11%。通过感官评定和TPA测定,对添加不同比例膳食纤维的香肠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纤维的添加量为9%时,香肠的质构和口感较好。TPA压缩测定中的硬度、黏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分别达到137.32N,0.59,2.84,864.51g,与普通市售香肠的132.58N,0.56,3.01,685.46g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膳食纤维 低脂香肠 质构
下载PDF
1株高效聚磷节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聚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燕 杨小龙 曹郁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7-450,共4页
[目的]为降低水中磷含量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自然界筛选高活性的聚磷菌,用于生物除磷。[方法]以聚磷效果为主要指标,通过富集分离筛选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优化,提高其聚磷能力。根据生理生化反应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分离到的高... [目的]为降低水中磷含量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自然界筛选高活性的聚磷菌,用于生物除磷。[方法]以聚磷效果为主要指标,通过富集分离筛选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优化,提高其聚磷能力。根据生理生化反应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分离到的高效聚磷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污水和污泥中分离到9株有效聚磷菌,其中菌株J-12的聚磷能力最强。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J-12与节杆菌属的同源性达99%,结合生长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节杆菌属的一个种(Arthrobacter sp.),尚未见到具有高效聚磷作用的节杆菌的报道。研究表明,J-12在生长温度32℃,pH值7.0,微量元素液添加量为4ml的条件下,培养10h,可使合成废水中总磷由20.0mg/L降至0.1mg/L,聚磷率达95%以上。[结论]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聚磷菌能力的节杆菌,在污水治理和水产养殖业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杆菌 聚磷特性 同源分析 鉴定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 NS16产酶条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段学辉 颜淑芳 +1 位作者 彭云召 贾奎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470,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 NS16生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研究有关碳源、氮源、无机盐、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18个发酵因子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产酶... 采用响应面法对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 NS16生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研究有关碳源、氮源、无机盐、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18个发酵因子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产酶的显著因子是麸皮、CMC的含量和发酵时间。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方法对显著影响因子的取值范围进行预估,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进行优化,然后应用响应面模拟预测和摇瓶发酵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为培养基中麸皮6.0g/L,CMC7.0g/L,发酵时间96h,摇瓶发酵液中CMC酶活均接近309IU/mL,优化预测值和实验验证值拟合度达到99%,比初始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菌株产CMC酶活94.51IU/mL提高了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绿青霉 纤维素酶产生菌 CMC酶活 响应面
下载PDF
根皮素异烟酰基腙的合成、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静 余燕影 曹树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24-827,共4页
本文旨在提高根皮素的生物活性,以其作为母体通过与异烟肼结合引入C=NNH活性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酰腙类化合物。采用UV,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根皮素及其异烟酰基腙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 本文旨在提高根皮素的生物活性,以其作为母体通过与异烟肼结合引入C=NNH活性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酰腙类化合物。采用UV,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根皮素及其异烟酰基腙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及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根皮素异烟酰基腙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根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异烟肼 合成 抗氧化
下载PDF
伏马菌素B_1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任文洁 黄志兵 +4 位作者 许杨 李燕萍 涂追 苏保伟 季艳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8-63,共6页
目的:为制备一种快速检测玉米中伏马菌素B_1(FB_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合成检测抗原FB_1-BSA,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辛酸-饱和硫酸铵法对抗FB_1单克隆抗体腹水进行纯化,将金标抗体喷于金标垫,检测抗... 目的:为制备一种快速检测玉米中伏马菌素B_1(FB_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合成检测抗原FB_1-BSA,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辛酸-饱和硫酸铵法对抗FB_1单克隆抗体腹水进行纯化,将金标抗体喷于金标垫,检测抗原FB_1-BSA(T线)和羊抗鼠二抗(C线)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结果: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28×105。该试纸条的NC膜喷涂的检测抗原浓度为200μg/m L,羊抗鼠二抗浓度为1.0 mg/mL,喷涂量分别为0.74μL/cm,试纸条灵敏度为20 ng/mL,检测时间只需5 min,试纸条于4℃至少可保存12个月。结论:采用制备的试纸条对玉米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相一致,说明该试纸条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伏马菌素B_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 伏马菌素B_1 玉米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F4产黄曲霉毒素B_1降解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文华 刘晓华 +2 位作者 李文明 李海星 曹郁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6-261,共6页
在前期工作中分离到可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施氏假单胞菌F4,本实验对其产AFB1降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选择与产酶相关的种龄、接种量、起始pH值、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5个因素,以AFB1降解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 在前期工作中分离到可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施氏假单胞菌F4,本实验对其产AFB1降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选择与产酶相关的种龄、接种量、起始pH值、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5个因素,以AFB1降解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施氏假单胞菌发酵产AFB1降解酶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和起始pH值分别为3%和6.5时,最优发酵条件为种龄10.47h、发酵时间42.52h、发酵温度30.28℃,在此发酵条件下,酶活力可达到2768.7U,比优化前提高了2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胞菌 发酵 AFB1降解酶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均匀设计优化节杆菌产β-呋喃果糖苷酶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9
17
作者 代志凯 唐嘉婕 +1 位作者 阮征 印遇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18-222,共5页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节杆菌发酵产β-呋喃果糖苷酶培养基。采用6因素10水平混合均匀设计表,综合考察蔗糖、牛肉膏、酵母膏、(NH4)2HPO4、KH2PO4、MgSO4.7H2O6种培养基成分对节杆菌发酵产β-呋喃果糖苷酶转移糖基酶活力的影响。通过二次...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节杆菌发酵产β-呋喃果糖苷酶培养基。采用6因素10水平混合均匀设计表,综合考察蔗糖、牛肉膏、酵母膏、(NH4)2HPO4、KH2PO4、MgSO4.7H2O6种培养基成分对节杆菌发酵产β-呋喃果糖苷酶转移糖基酶活力的影响。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得出最终培养基组成为:蔗糖5g/L、牛肉膏30g/L、酵母膏2g/L、(NH4)2HPO410g/L、KH2PO40.5g/L、MgSO4.7H2O0.2g/L,在此条件下回归方程的酶活力理论值为382.93U/ml,验证实验中酶活力为365.85U/ml,验证值与预测值之间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呋喃果糖苷酶 低聚乳果糖 均匀设计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荷叶中生物碱的提取及组成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单斌 邓泽元 +2 位作者 熊冬梅 唐丽君 邓胜国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实验是同步提取荷叶黄酮、生物碱、多糖工艺研究中提取生物碱的工艺部分,在提取荷叶黄酮后的荷叶残渣中提取总生物碱的条件是pH2.0,乙醇浓度为90%,液固比为25:1,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为80℃,提取2次。回流除去乙醇后用0.25%盐酸复溶,... 实验是同步提取荷叶黄酮、生物碱、多糖工艺研究中提取生物碱的工艺部分,在提取荷叶黄酮后的荷叶残渣中提取总生物碱的条件是pH2.0,乙醇浓度为90%,液固比为25:1,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为80℃,提取2次。回流除去乙醇后用0.25%盐酸复溶,在酸性条件下脱色后再将溶液调成碱性,经D101大孔树脂洗脱分离得到总生物碱。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90.57%,纯度为82.8%,荷叶中主要的生物碱有5种,它们是番荔枝碱、原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荷叶碱和亚美罂粟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生物碱 提取
原文传递
橙色红曲菌As3.4384 orf7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邹乐花 李燕萍 +1 位作者 黄志兵 许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84,共6页
红曲菌能产生多种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但红曲菌也产生一种对人和哺乳动物肝和肾有毒害的毒素,即桔霉素。因此控制毒素的产生是保障红曲产品安全性所必须的。故对桔霉素的合成途径及相关的基因做深入了解。6个桔霉素合成相关的基因成簇位... 红曲菌能产生多种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但红曲菌也产生一种对人和哺乳动物肝和肾有毒害的毒素,即桔霉素。因此控制毒素的产生是保障红曲产品安全性所必须的。故对桔霉素的合成途径及相关的基因做深入了解。6个桔霉素合成相关的基因成簇位于21 kb的DNA片段上。克隆了一个新基因(orf7基因),其位于该基因簇的外侧。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红曲菌orf7基因缺失菌株。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orf7基因缺失菌株的红曲色素产量,HPLC法检测其桔霉素产量。orf7缺失菌株产红曲色素能力与出发菌株As3.4384相比没有变化;产桔霉素培养13~19 d,桔霉素的产量与出发菌株As3.4384相比增加了142.4%。从而证实orf7基因与桔霉素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色红曲菌 ORF7基因 基因敲除 桔霉素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油中3-MCPD脂肪酸酯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勇强 李昌 +1 位作者 聂少平 谢明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3,128,共5页
本研究在德国油脂科学协会(DGF)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油脂中3-氯-1,2-丙二醇(3-MCPD)脂肪酸酯的分析方法。根据结果可知,该方法线性相关性良好,检出限为0.0225mg/kg... 本研究在德国油脂科学协会(DGF)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油脂中3-氯-1,2-丙二醇(3-MCPD)脂肪酸酯的分析方法。根据结果可知,该方法线性相关性良好,检出限为0.0225mg/kg,定量限为0.0760mg/kg,线性范围为0.05-5.0mg/kg,回收率为95.36%-10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36%-8.14%。试验中同时利用该方法对7种常见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分析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3-MCPD脂肪酸酯油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