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缘拟层孔菌多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慧群 徐小刚 +2 位作者 陈昭月 王力 戴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药用蘑菇以及有待开发利用的食品新资源。从红缘拟层孔菌中提取出水提多糖(FPS)和碱提多糖(FPJ),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对FPS进行分离纯化,首次得到4个多糖级分FPS1-1、FPS1-2、FPS2-1、FPS2-2... 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药用蘑菇以及有待开发利用的食品新资源。从红缘拟层孔菌中提取出水提多糖(FPS)和碱提多糖(FPJ),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对FPS进行分离纯化,首次得到4个多糖级分FPS1-1、FPS1-2、FPS2-1、FPS2-2。MTT实验表明,4个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其中FPS1-2和FPS2-1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FPS2-1的免疫活性高于其他3个级分。HPSEC法测得FPS1-2、FPS2-1两种级分均呈单一峰,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10×10~3和3.02×10~5。经单糖组成、红外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FPS1-2为含有α-(1→6)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FPS2-1为含有α-(1→4)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缘拟层孔菌 多糖 分离纯化 免疫活性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大肠杆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策略 被引量:44
2
作者 任增亮 堵国成 +1 位作者 陈坚 吴敬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109,共7页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基因表达技术中发展最早和目前应用最广的经典表达系统。利用该系统表达重组蛋白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其表达效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策略,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启动子...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基因表达技术中发展最早和目前应用最广的经典表达系统。利用该系统表达重组蛋白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其表达效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策略,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启动子、改变信号肽结构、提高 mRNA稳定性、提高翻译效率、表达稀有密码子、降低包涵体形成及蛋白降解,利用融合蛋白与分子伴侣、调控发酵条件实现高密度培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 重组蛋白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桃胶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性质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燕 朱科学 +1 位作者 钱海峰 周惠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8,71,共4页
从原桃胶中提取分离得到桃胶多糖,并研究其组成性质。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e去蛋白的方法提取分离,得到桃胶多糖;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法测定其糖苷键类型。结果表明:桃胶... 从原桃胶中提取分离得到桃胶多糖,并研究其组成性质。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e去蛋白的方法提取分离,得到桃胶多糖;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法测定其糖苷键类型。结果表明:桃胶多糖主要由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鼠李糖及葡萄糖,其摩尔比为:55.29∶7.75∶1.99∶1.13∶1;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8万;红外光谱中有β-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峰;紫外扫描有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桃胶多糖为一种蛋白质复合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桃胶 多糖 提取 分离 组成
下载PDF
淀粉与瓜尔豆胶复配体系糊化及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雅媛 顾正彪 +1 位作者 洪雁 蔡旭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0-825,共6页
以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配比的瓜尔豆胶,比较两者复配后糊化及流变特性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配体系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添加瓜尔豆胶可使玉米淀粉及蜡质玉米淀粉体系具有更好的增稠性,复配体系表现出更优越的... 以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配比的瓜尔豆胶,比较两者复配后糊化及流变特性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配体系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添加瓜尔豆胶可使玉米淀粉及蜡质玉米淀粉体系具有更好的增稠性,复配体系表现出更优越的黏弹性。胶体分子与直链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玉米淀粉与瓜尔豆胶复配体系流体指数和淀粉成糊温度显著降低,协同作用更为显著的主要原因。微观结构观察表明淀粉与胶体复配体系呈现出更加均一、紧凑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瓜尔豆胶 复配 糊化 流变
下载PDF
不同品种鹰嘴豆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缪铭 江波 +1 位作者 张涛 刘坚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2,共4页
本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鹰嘴豆淀粉的各种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实验室碱法提取Kabuli和Desi鹰嘴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31.8和35.2,蓝值为5.8和6.8。淀粉颗粒多呈椭圆的卵形,少数圆形,且偏光十字明显。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均随着... 本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鹰嘴豆淀粉的各种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实验室碱法提取Kabuli和Desi鹰嘴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31.8和35.2,蓝值为5.8和6.8。淀粉颗粒多呈椭圆的卵形,少数圆形,且偏光十字明显。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5nm。两种淀粉的酸解和酶解过程基本相似,Kabuli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优于Desi淀粉糊,但沉降体积却小于Desi淀粉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淀粉 品种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茶树花香气成分研究及其香精的制备 被引量:25
6
作者 顾亚萍 钱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7-190,共4页
用石油醚浸提获得茶树花精油,利用气质分析测定了其香气成分,用β-环糊精将茶树花精油制成茶树花香精,并对茶树花浸膏、精油和香精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浸膏和精油得率分别是1.66%和10.4%,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包括棕榈酸、丁二酸... 用石油醚浸提获得茶树花精油,利用气质分析测定了其香气成分,用β-环糊精将茶树花精油制成茶树花香精,并对茶树花浸膏、精油和香精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浸膏和精油得率分别是1.66%和10.4%,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包括棕榈酸、丁二酸、咖啡因、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25种成分,β-环糊精包埋获得的茶树花香精更易于接受,且可以达到缓释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精油 气质联用 Β-环糊精 微胶囊
下载PDF
基于CDIO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6
7
作者 于航 郭亚辉 +3 位作者 成玉梁 谢云飞 钱和 姚卫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15-320,共6页
食品卫生学是江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该文基于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and Operation)现代工程教育理念,融合课程思政,围绕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将食品卫生原理、卫生控制手段和卫生管理方法有机结合... 食品卫生学是江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该文基于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and Operation)现代工程教育理念,融合课程思政,围绕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将食品卫生原理、卫生控制手段和卫生管理方法有机结合,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该研究首先剖析出食品卫生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项目”为课程载体,以CDIO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改变教学策略,运用分组研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最后,通过改革考核方式,颠覆传统卷面考试,强调过程评价,提升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学习兴趣。该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最近一次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CDIO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普遍较高,增强了自身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形成了团队协作、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卫生学 CDIO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微波与超声波提取杨梅汁多酚类物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郑利琴 张慜 +1 位作者 孙金才 丁占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520,共7页
以杨梅汁为原料,采用微波和超声波对杨梅汁中的多酚类物质提取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最佳提取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功率500 W,处理时间25 s,液料体... 以杨梅汁为原料,采用微波和超声波对杨梅汁中的多酚类物质提取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最佳提取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功率500 W,处理时间25 s,液料体积质量比为4 mL∶1 g;提取多酚提取量为514.837 mg/L;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声波功率500 W,处理时间35 min,液料体积质量比为4 mL∶1 g,多酚提取量为609.256 mg/L。超声波提取的杨梅多酚类物质的量多于微波提取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汁 多酚 微波辅助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速冻毛豆漂烫工艺 被引量:24
9
作者 许韩山 张慜 孙金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3,共6页
研究了毛豆的不同漂烫工艺,试找出最佳漂烫方式,通过对过氧化物酶失活率、蛋白质、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感官评定等来衡量微波处理、声热处理和热水漂烫对毛豆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声热处理1 min能有效地钝化过氧化物酶,... 研究了毛豆的不同漂烫工艺,试找出最佳漂烫方式,通过对过氧化物酶失活率、蛋白质、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感官评定等来衡量微波处理、声热处理和热水漂烫对毛豆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声热处理1 min能有效地钝化过氧化物酶,减少蛋白质、抗坏血酸和叶绿素的损失,同时提高了毛豆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烫 毛豆 声热处理 微波
下载PDF
蜡质马铃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洪雁 顾正彪 顾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研究了蜡质马铃薯淀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糊液的黏度比马铃薯淀粉高,蜡质马铃薯淀粉糊化后不易老化,其糊液抗凝沉、透光度都优于蜡质玉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用RVA测定了蜡质马铃薯淀粉糊在不同介质中黏度曲线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蜡质马铃薯 淀粉 性质
下载PDF
低聚木糖液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蒋琦霞 杨瑞金 +1 位作者 孙中国 郁全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0,236,共4页
研究了木聚糖酶水解爆破秸秆制备得到的低聚木糖液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在pH3.0、50℃下保持一段时间,酸析脱色率可达40%以上;在实验的九种活性炭中,AC5脱色效果最好,在80℃、pH3.0、160r/min、活性炭添加量为20%(w/w,对固形物)、底物... 研究了木聚糖酶水解爆破秸秆制备得到的低聚木糖液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在pH3.0、50℃下保持一段时间,酸析脱色率可达40%以上;在实验的九种活性炭中,AC5脱色效果最好,在80℃、pH3.0、160r/min、活性炭添加量为20%(w/w,对固形物)、底物固形物含量为30%的条件下脱色60min,脱色率可达81.87%;酸析后添加活性炭脱色比活性炭直接脱色效果好,当活性炭添加量为15%时,脱色率达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酸析 活性炭 脱色
下载PDF
黑芝麻黑色素的稳定性及自由基清除活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单良 徐利萍 +2 位作者 金青哲 刘元法 王兴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527-11531,11541,共6页
[目的]探讨黑芝麻黑色素对食品加工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测定黑芝麻黑色素溶液在食品加工理化因子作用下吸光度的变化,以色价保存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测定加入黑芝麻黑色素后DPPH.、.OH、O2-.自由基体系的吸... [目的]探讨黑芝麻黑色素对食品加工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测定黑芝麻黑色素溶液在食品加工理化因子作用下吸光度的变化,以色价保存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测定加入黑芝麻黑色素后DPPH.、.OH、O2-.自由基体系的吸光度变化,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黑芝麻黑色素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黑芝麻黑色素对光、热稳定;对几种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好,对Fe3+、Cu2+、Zn2+的稳定性稍弱;耐氧化还原,耐糖耐盐性好,耐维生素C和防腐剂等优点。黑芝麻黑色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PPH.>.OH>O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黑芝麻黑色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黑芝麻黑色素安全无毒,稳定性优于花色苷类黑色素,而且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是非常有潜力的天然黑色素和抗氧化剂资源,在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芝麻黑色素 理化性质 稳定性 清除自由基能力
下载PDF
木薯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中淀粉糊化机理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玲 张雅媛 +1 位作者 洪雁 顾正彪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5,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木薯淀粉、木薯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淀粉糊化是淀粉与水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利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来反映体系糊化过程中黄原... 采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木薯淀粉、木薯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淀粉糊化是淀粉与水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利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来反映体系糊化过程中黄原胶对水分运动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渗漏直链淀粉含量,反映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化过程中链段运动性的影响,从而探究木薯淀粉在黄原胶为连续相体系中的糊化机理。结果表明:黄原胶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升温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膨胀,同时SEM图显示黄原胶包裹于木薯淀粉颗粒周围,形成空间位阻使得淀粉颗粒分散均匀,与淀粉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升温过程中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的差异体现了糊化过程中水分分布及结合程度的变化,由于黄原胶的吸水及包裹作用使得淀粉糊化温度升高,热糊稳定性提高,表现为T2先降后升的拐点由50℃升高至60℃及95℃较高的T2;黄原胶的加入使得体系中链段运动性降低,表现为直链淀粉渗漏量随着黄原胶配比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黄原胶 水分 糊化 机理
下载PDF
纤维素酶法制备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陶颜娟 钱海峰 +1 位作者 周惠明 朱科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30,共4页
采用纤维素酶水解麦麸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在pH4.6,酶的添加量为28IU/g麦麸膳食纤维的条件下,50℃水解5h,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较高。对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组成该可溶性纤维的主要... 采用纤维素酶水解麦麸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在pH4.6,酶的添加量为28IU/g麦麸膳食纤维的条件下,50℃水解5h,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较高。对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组成该可溶性纤维的主要单糖是木糖,其次是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糖酯的特征吸收峰;高效液相测得其重均分子量约为2375Da;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由表面蜂窝状的不规则块状颗粒组成;该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较低的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纤维素酶 可溶性膳食纤维 性质
下载PDF
乳酸菌产生的新型抗菌物质——苯乳酸的抑菌性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兴峰 江波 +2 位作者 潘蓓蕾 王志新 贾英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2期94-98,共5页
苯乳酸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已成为乳酸菌抑菌能力的有效标志之一。与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如乳链球菌素)相比,苯乳酸是小分子物质、抑菌谱宽、稳定性高。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防腐剂,苯乳酸在乳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苯乳酸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已成为乳酸菌抑菌能力的有效标志之一。与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如乳链球菌素)相比,苯乳酸是小分子物质、抑菌谱宽、稳定性高。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防腐剂,苯乳酸在乳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苯乳酸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败菌包括产毒素的丝状真菌如赭曲霉、疣孢青霉和桔青霉,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苯乳酸的作用靶位之一是微生物的细胞壁,但阐明苯乳酸的作用机理需要采用相关技术进一步研究其他作用位点。本文对苯乳酸的抑菌活性、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乳酸菌 生物防腐剂 抑菌性质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对高水分米糕的品质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白亚丁 钱海峰 +1 位作者 周惠明 朱科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98,共5页
采用感官评定和全质构分析法(TPA)及差示热量扫描(DSC)对米糕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官评定结果与仪器分析数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TPA各参数中硬度、粘性和咀嚼性与感官评定综合评分都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 采用感官评定和全质构分析法(TPA)及差示热量扫描(DSC)对米糕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官评定结果与仪器分析数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TPA各参数中硬度、粘性和咀嚼性与感官评定综合评分都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66、0.968。热焓ΔH与米糕全质构主要参数呈极显著相关,其与硬度、粘性和咀嚼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0和0.991。贮存温度对米糕品质影响比较显著。本研究结论将有利于今后对米糕品质做进一步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糕 感官评定 全质构分析 质构 差示热量扫描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香菇脆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齐琳琳 张慜 祁会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5-1281,共7页
主要研究了真空油炸、真空微波、真空干燥3种加工香菇的方法。比较了3种加工方法的色泽、酥脆度、能耗、外形、风味方面的不同,同时确定了香菇的前期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0.01~0.02 g/dL EDTA-2Na+0.3 g/dL柠檬酸作为护色液,于(... 主要研究了真空油炸、真空微波、真空干燥3种加工香菇的方法。比较了3种加工方法的色泽、酥脆度、能耗、外形、风味方面的不同,同时确定了香菇的前期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0.01~0.02 g/dL EDTA-2Na+0.3 g/dL柠檬酸作为护色液,于(95±2)℃漂烫2~3 min能最有效地抑制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真空油炸 真空微波 真空干燥
下载PDF
刺五加多糖提取过程中不同脱蛋白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金鹏 陈寒青 +2 位作者 邓力 赵建伟 金征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5-158,162,共5页
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四种方法对刺五加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的蛋白脱除率分别为28%、83%、93.1%、93.1%;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 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四种方法对刺五加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的蛋白脱除率分别为28%、83%、93.1%、93.1%;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43%、47%、7%。比较这四种脱蛋白方法,酶法具有良好的脱蛋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多糖 脱蛋白
下载PDF
不同淀粉对肌纤维蛋白凝胶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满刚 熊幼翎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98,共4页
将马铃薯、木薯、玉米和大米淀粉分别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形成凝胶,利用质构仪和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淀粉对于肌纤维蛋白-淀粉复合凝胶的充填效应以及与加工温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蛋白-淀粉复合物(含有2%的蛋白质... 将马铃薯、木薯、玉米和大米淀粉分别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形成凝胶,利用质构仪和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淀粉对于肌纤维蛋白-淀粉复合凝胶的充填效应以及与加工温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蛋白-淀粉复合物(含有2%的蛋白质,0%~3%淀粉)在分别加热至60、70、80℃时形成的复合凝胶强度大多随淀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马铃薯>木薯>玉米>大米淀粉,其中马铃薯和木薯淀粉在三种温度下均对复合凝胶强度有正面效应,玉米淀粉在60、70℃时既无正面也无反面效应,而大米淀粉在60、70℃时对复合凝胶有破坏效应。显微镜观察进一步证实了淀粉对于肌纤维蛋白-淀粉复合凝胶的充填效应与凝胶成胶时的淀粉糊化温度和颗粒大小具有相关性,淀粉颗粒越大,形成凝胶时的温度越接近或超过淀粉的糊化温度,淀粉对凝胶的支撑效应越好,所形成的复合凝胶的强度越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西式乳化肉制品中淀粉对凝胶机制的影响以及淀粉的利用和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颗粒大小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强度
下载PDF
茶树花冰茶的研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旭 顾亚萍 钱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24-2925,共2页
[目的]填补茶饮料市场的空白。[方法]以茶树干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当固液比为1∶60时,茶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放... [目的]填补茶饮料市场的空白。[方法]以茶树干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当固液比为1∶60时,茶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放冷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的现象,而高温萃取时茶花汁颜色较深且有沉淀产生。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6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 min,用茶花汁配制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为:浸提液20 ml+蔗糖5 g+柠檬酸0.5 ml+薄荷香精0.5 ml+适量VC。均质压力在27MPa以上时,产品在室温下长期存放基本不产生沉淀。[结论]该饮料符合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冰茶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