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胸部CT双期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丹静 许建铭 +4 位作者 姜彦 钱伟亮 丰川 张继斌 王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在胸部CT双期增强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130例拟诊为肺部占位的患者接受胸部双期增强扫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扫描采用管电压100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指数10;B组管电压80...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在胸部CT双期增强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130例拟诊为肺部占位的患者接受胸部双期增强扫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扫描采用管电压100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指数10;B组管电压80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指数8。A组图像采用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重建,B组图像采用迭代模型重建技术(IMR)重建。比较两组图像肺动脉(PA)期及支气管动脉(BA)期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优良率并计算辐射剂量。结果 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3.30±0.89)mSv,B组为(1.27±0.19)mSv,B组较A组下降61.52%(P<0.001)。PA期和BA期,B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A组,CNR显著高于A组(P均<0.001);两组肺窗和纵隔窗主观图像质量均达到较高评分,双期血管显示优良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迭代模型重建技术,低剂量胸部双期增强扫描可在较常规剂量降低61.52%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并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迭代模型重建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CT冠状动脉多种检查方法的剂量比较及其适用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圣祥 姚慧 尉可道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459,共5页
2000年首次报道4层CT的冠状动脉成像,作为早期CT冠状动脉的检查虽然能显示三大冠状动脉及部分分支的形态及结构,但要求患者屏气30sVA上,基于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限制成功率较低。2002年出现16层CT,使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又上了... 2000年首次报道4层CT的冠状动脉成像,作为早期CT冠状动脉的检查虽然能显示三大冠状动脉及部分分支的形态及结构,但要求患者屏气30sVA上,基于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限制成功率较低。2002年出现16层CT,使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又上了一个台阶,时间分辨率达到53ms(4周期重建)但探测器覆盖约12em,机架旋转速度0.4s,仍需要20s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成功率已经达到80%左右。2004年各厂家分别推出40层、64层CT或64通道CT,探测器厚度0.5~0.625mm,扫描速度0.4S,之后扫描速度又降为0.33s,探测器覆盖宽度19.2~40mm,分辨率达到各向同性0.3~0.4mm,扫描整个心脏所需的时间6~12S,虽各有差异,但都基本满足心脏患者短时间屏气完成全心扫描的要求。发展至今,多层螺旋CT中扫描速度达到0.4s或更快的64层CT,在心脏冠状动脉检查领域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不仅由于其快速无创(屏气5~12s),普遍报道其特异性在80%~98%,敏感性在90%~99%,其具有如此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使检查的成功率也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64层CT 剂量比较 冠状动脉检查 扫描速度 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查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