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井液用微乳液润滑剂NE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董兵强 邱正松 +2 位作者 邓智 张华莲 康远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9,共6页
当前钻井液用液体润滑剂存在抗温性能差、制备工艺复杂、起泡率及荧光级别高等难题,制约了水平井钻井井眼的有效延伸,降低了钻井效率。结合胶体与界面化学基础理论,以液态石蜡、Span80及Tween80等为原料,研发出一种微乳液润滑剂NE,并通... 当前钻井液用液体润滑剂存在抗温性能差、制备工艺复杂、起泡率及荧光级别高等难题,制约了水平井钻井井眼的有效延伸,降低了钻井效率。结合胶体与界面化学基础理论,以液态石蜡、Span80及Tween80等为原料,研发出一种微乳液润滑剂NE,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其性能,分析了其主要润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E稀释后形成的纳米液滴呈正电性,平均粒径在187~258 nm之间;加入2.0%NE后膨润土浆的润滑系数降低率为83.8%,泥饼黏附系数降低率为74.2%;NE可抗160℃高温,耐温性良好,荧光级别为2级,起泡率低,与钻井液配伍性良好;基于吸附作用与纳米效应,NE可良好地吸附在矿物与金属钻具表面,大幅提高润滑效率。现场应用结果表明,NE可大幅降低钻柱扭矩与摩阻,减少卡钻事故发生频率,满足水平井段钻井液润滑性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润滑剂 微乳液 纳米
下载PDF
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3 位作者 Geoff Wang 李冠霖 曾春林 焦伟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9-397,共19页
为研究海相页岩沉积层序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控制作用,通过露头、岩芯研究及地化测试、有机质测试、矿物组分测试、孔隙发育特征测试等室内分析测试,结合测井小波分析,综合建立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并结合储层发育特征... 为研究海相页岩沉积层序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控制作用,通过露头、岩芯研究及地化测试、有机质测试、矿物组分测试、孔隙发育特征测试等室内分析测试,结合测井小波分析,综合建立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并结合储层发育特征探讨层序与储层发育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发育有两个三级层序;结合多口钻孔通过测井小波分析构建了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四个中期旋回A^D;对比各旋回内的储层发育特征,旋回A储层岩石学特征与旋回B^D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储层有机质含量更高、水平层理更为发育、脆性矿物含量更高、微观储集空间(微—纳米级孔隙与微裂隙)发育程度更好,显示了层序旋回与储层物质成分、结构、力学脆性、含气性特征的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层序旋回是储层物性与含气性等发育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前述研究,讨论了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机理,层序格架下各旋回内沉积环境与沉积条件的差异导致储层沉积构造、物质成分与分布的差异,进而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等特征;沉积盆地内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的建立可以为储层对比、评价与资源预测提供时间框架。建立了通过测井小波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储层分析对比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储层小层分析建立页岩储层精细评价的新工作流程,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可以为页岩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及其预测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层序格架 小波分析 测井 影响因素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下载PDF
高陡构造区薄-中厚煤层群复合氮气泡沫压裂液研究——以合川地区煤层气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烨 邓智 +2 位作者 潘林华 孙良田 张健强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6期83-90,共8页
针对重庆市沥鼻峡背斜呈高陡复杂构造区,活性水压裂施工压力高、加砂风险大、支撑剂展布差及排采期间出砂严重等难题,评价优选了一套性能优良的氮气泡沫压裂液体系,即0.5%复合发泡稳泡剂JZQW-1+1.5%KCl防彭剂+N;并成功实现对合煤1-X2井... 针对重庆市沥鼻峡背斜呈高陡复杂构造区,活性水压裂施工压力高、加砂风险大、支撑剂展布差及排采期间出砂严重等难题,评价优选了一套性能优良的氮气泡沫压裂液体系,即0.5%复合发泡稳泡剂JZQW-1+1.5%KCl防彭剂+N;并成功实现对合煤1-X2井4个煤层三级分段压裂合层排采实验。室内评价及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起泡稳泡剂JZQW-1采用小分子稳定剂代替大分子稳泡剂,有效提高泡沫液黏度、弹性和稳定性,克服了传统泡沫压裂液的缺点;该泡沫压裂液体系在30℃条件下,起泡体积约为700 ml,半衰期超过800 min,压裂液黏度达81 mPa·s,泡沫液稳定性好,耐剪切能力强。压裂施工期间裂缝监测结果对比证实该泡沫压裂液可有效降滤以提高改造效果,也为推进重庆市煤层气地面抽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区 煤层 氮气泡沫压裂 分级压裂 多层合采
下载PDF
渝东南强变形区断裂对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汪生秀 汪威 +3 位作者 张志平 曾春林 王巧丽 余忠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5-699,共5页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一套深水陆棚页岩沉积建造,在区内分布广泛,具有厚度大、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的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良好物质基础。该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一套深水陆棚页岩沉积建造,在区内分布广泛,具有厚度大、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的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良好物质基础。该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矿物组分等静态指标在平面上展布稳定,但各钻井含气性在区域内差异性较大,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见构造变形对页岩气的后期保存有重要影响。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分析测试等手段,综合分析了断裂对研究区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分析认为,渝东南地区断裂比较发育,断裂按照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基底逆冲断裂、深大逆冲断裂、层间滑脱断裂3级。其中:层间滑脱断裂,没有切穿上下围岩,增大了页岩储层空间;基底逆冲断裂和深大逆冲断裂连通了上下围岩,使气体发生置换或逸散,最终破坏了页岩气藏。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内发育的马喇湖断裂断距大、延伸广,具有远程推覆特征,沿断层上下盘可能发生相变,这是导致研究区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含气性东西分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断裂 保存条件 五峰组—龙马溪组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健强 李平 +3 位作者 陈朝刚 陆朝晖 张海涛 袁勇 《内江科技》 2020年第6期18-20,共3页
以重庆某区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为例,针对储层高温高压、高应力、高水平应力差异等特点带来的施工压力高、加砂困难、缝网形成难度大等难题,以实现"加的进砂、形的成缝网、保持好支撑",保障裂缝复杂程度和总SRV为目标,建立了设... 以重庆某区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为例,针对储层高温高压、高应力、高水平应力差异等特点带来的施工压力高、加砂困难、缝网形成难度大等难题,以实现"加的进砂、形的成缝网、保持好支撑",保障裂缝复杂程度和总SRV为目标,建立了设备装备升级提高加砂压力窗口、"大液量、低粘度、大排量、小粒径、大砂量、密切割、多模式加砂"体积压裂缝网改造模式,取得了ZX03水平井的改造突破,为深层页岩水平井储层改造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缝网改造 施工压力 储层改造 压力窗口 深层页岩 大砂量 低粘度
下载PDF
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汤龙皓 王彦玲(指导) +2 位作者 李永飞 李强 康远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综述了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记忆效应、形状记忆机理、类型和制备方法,探讨了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现状,展望了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发展。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热致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海相沉积环境与沉积层序对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影响——以黔浅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4 位作者 曾春林 焦伟伟 任呈瑶 王玉杰 于金巧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2,共13页
为探明海相沉积环境与沉积层序对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影响,通过岩石手标本研究、化石研究、岩芯薄片观察、测井小波分析、地化测试、储层特征测试等手段,以黔浅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探究沉积环境与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系与影响... 为探明海相沉积环境与沉积层序对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影响,通过岩石手标本研究、化石研究、岩芯薄片观察、测井小波分析、地化测试、储层特征测试等手段,以黔浅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探究沉积环境与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系与影响。研究表明:黔浅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3个三级层序,通过测井小波分析,结合岩石学特征、地化特征、化石特征,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5个中期旋回A—E及11个笔石带;旋回A对应五峰组页岩储层,有机质及矿物富集受沉积环境滞留闭塞程度影响,有机质丰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对应笔石带WF1-5;旋回B对应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储层,沉积构造发育、有机质及矿物富集受益于水体快速加深的沉积条件,与旋回A共同构成黔浅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系的优质页岩储层段,对应笔石带LM1-3;旋回C对应龙马溪组下部储层,水体深度相对变浅,扰动增强,使有机质及纳米孔隙系统发育变差,储层质量显著下降;旋回D—E对应龙马溪组中—上部,水体进一步变浅,沉积构造与矿物组分发生显著变化。在沉积环境的控制下,储层物质组分、微观结构与物性特征存在显著的非均质性,使不同层段具有不同的生气能力、储气能力、"憋"气(自封)能力,进而影响了页岩储层的含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含气性 非均质性 海相沉积环境 龙马溪组-五峰组 沉积层序 笔石带
下载PDF
纳米颗粒对原油-CO_(2)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魂 袁勇 +1 位作者 赖向东 董明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6,共8页
注CO_(2)开发含沥青质油藏会导致沥青质沉淀,造成储层堵塞,而注入纳米颗粒能够有效抑制沥青质沉淀。在明确原油注CO_(2)产生沥青质沉淀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地区4种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原油,分别测定了无机纳米颗粒SiO_(2)、金属氧化物纳... 注CO_(2)开发含沥青质油藏会导致沥青质沉淀,造成储层堵塞,而注入纳米颗粒能够有效抑制沥青质沉淀。在明确原油注CO_(2)产生沥青质沉淀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地区4种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原油,分别测定了无机纳米颗粒SiO_(2)、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Co_(3)O_(4)和Fe_(3)O_(4)作用下的CO_(2)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并评价了原油性质对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CO_(2)与原油间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后逐渐变缓的趋势,对应的一次接触最小混相压力也随沥青质沉淀量的增加而增大;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比表面积,能够吸附沥青质颗粒,抑制沥青质聚集,有效降低油气体系界面张力,其中纳米颗粒性能高低依次为无机纳米颗粒SiO_(2)、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Co_(3)O_(4)和Fe_(3)O_(4);纳米颗粒性能随原油黏度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好,随原油中硫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差。研究成果为改善CO_(2)驱替效果和抑制沥青质沉淀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_(2) 沥青质沉淀 纳米颗粒 界面张力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压裂废水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2 位作者 袁建梅 王益平 阚涛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3,187,共6页
采用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工艺、初始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对页岩气压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 采用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工艺、初始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对页岩气压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初始pH为9.5、电流密度为15 mA/cm^(2)、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和反应时间为60 min最优反应条件下,压裂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85.96%。电絮凝与微气泡臭氧氧化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碱性环境更有助于页岩气压裂废水的电絮凝耦合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过高的电流密度将出现显著的浓差极化现象和导致絮凝体与悬浮颗粒失稳脱附,适当增加臭氧投加量将有利于加快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体系中·OH的生成速率和产生量,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废水 电絮凝 臭氧氧化 耦合工艺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大巴山北缘鲁家坪组变质作用及其对页岩气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川 汪生秀 +3 位作者 汪威 曾春林 王巧丽 张华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61-3470,共10页
大巴山北缘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发育物质基础,钻探显示了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但页岩含气性非均质性较强。针对鲁家坪组页岩气差异富集问题,以地质调查、钻探、实验测试等资料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鲁家坪组变质作用特征及其... 大巴山北缘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发育物质基础,钻探显示了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但页岩含气性非均质性较强。针对鲁家坪组页岩气差异富集问题,以地质调查、钻探、实验测试等资料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鲁家坪组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对页岩储集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揭示,大巴山北缘在强烈的构造活动作用下,普遍发生了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上差异构造作用决定了鲁家坪组页岩变质程度的差异性,部分地区只发生了极低级的动力变质作用;在受到岩浆侵入作用影响的范围(距侵入带约0.3~1.5km),主要表现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变质程度相对较高。大巴山北缘鲁家坪组储集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导致鲁家坪组物性明显变差,孔隙结构更加细小致密;动力变质并没有对鲁家坪组储集性能造成明显影响,但在动力变质程度较高的区域,往往构造挤压变形强烈、断裂发育、地层破碎,页岩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因此,针对大巴山北缘鲁家坪组页岩气勘探,需寻找局部动力变质程度较低的构造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物性 孔隙结构 变质作用 页岩气 鲁家坪组 大巴山北缘
下载PDF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吸水特性及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洪 徐烽淋 +3 位作者 陈乔 朱洪林 苏德桂 冯柯来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1,共6页
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矿物,在与水基压裂液接触后会表现出与泥岩相同的膨胀特性和强度弱化效应,进而引起套管外载增加,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问题。以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溶液体系下页岩... 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矿物,在与水基压裂液接触后会表现出与泥岩相同的膨胀特性和强度弱化效应,进而引起套管外载增加,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问题。以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溶液体系下页岩的自吸、膨胀特性物理实验,分析页岩水化对其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吸水量与时间呈对数递增关系,在不同溶液体系中,吸水量大小表现为蒸馏水>地层水>滑溜水,含有减阻剂浓度小的滑溜水体系更利于减弱页岩的吸水能力;页岩膨胀率与时间呈逐渐增长趋势,黏土矿物含量、围压和溶液体系对页岩膨胀率影响明显,相对于黏土含量,围压对膨胀率影响更加明显,页岩在溶液体系中的膨胀性能表现为蒸馏水>地层水>滑溜水;页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随着水化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线性递减规律。研究结果对完井过程套管强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页岩水化 溶液体系 自吸 膨胀 岩石力学 渝东北地区
下载PDF
页岩气油基岩屑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案比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莉 李诗雨 +2 位作者 陆朝晖 田君竹 李昊宸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0期62-67,共6页
油基岩屑是页岩气开采产生的危险废物,对于油基岩屑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案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为构建适用于页岩气油基岩屑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案综合比选体系,向实际生产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综合考虑环境安全、技术可行、经济绩优,... 油基岩屑是页岩气开采产生的危险废物,对于油基岩屑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案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为构建适用于页岩气油基岩屑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案综合比选体系,向实际生产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综合考虑环境安全、技术可行、经济绩优,构建方案比选评价体系,选取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市页岩气田的2种脱油处置方案及5种残渣资源化利用方案进行排序,推选最优方案。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油基岩屑脱油处置的较优方案为热解析和离心分离,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最优方案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其次是制砖,最劣方案为制备混凝土。本文研究结果与重庆市企业实际情况对比一致,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企业方案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油基岩屑 资源化利用 方案比选 重庆市
下载PDF
利用远震研究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瑞利面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小龙 雷兴林 +3 位作者 马胜利 张烨 郭志 闻学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459,共15页
基于四川盆地及周边的245个宽频带台站2010年9月-2014年9月期间的远震记录,提取双台路径瑞利面波相速度频散资料,反演得到四川盆地20~120s的高分辨率瑞利面波相速度及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在丰富区域地球物理基础数据的同时,结合已有研究... 基于四川盆地及周边的245个宽频带台站2010年9月-2014年9月期间的远震记录,提取双台路径瑞利面波相速度频散资料,反演得到四川盆地20~120s的高分辨率瑞利面波相速度及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在丰富区域地球物理基础数据的同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地壳上地幔变形耦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短周期(20~30s)的相速度分布与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相吻合,作为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对上述三个地块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松潘-甘孜地块,特别是川滇地块中下地壳普遍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表明中下地壳相对软弱;而四川盆地的中下地壳整体呈现相对高速,表明四川盆地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研究区域东南角接近北扬子地块与南扬子地块的缝合部位,呈现高速异常.四川盆地南部和东南邻区不同周期均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且快波方向较为一致,反映这些地区不同深度变形耦合较好.四川盆地西部、北部及东北部邻区,不同周期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较大,不同深度变形耦合较差.这些特征与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物质流动被扬子地块的高速地壳阻挡的宏观认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面波 相速度 四川盆地 各向异性 壳幔耦合
下载PDF
一种深层页岩储层耐温耐盐滑溜水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健强 李平 +3 位作者 陆朝晖 张海涛 袁勇 张义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0年第4期95-99,共5页
深层页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度大,地层温度高,敏感性强等特点,在大规模、大排量为典型特点的体积压裂过程中,存在液体施工摩阻高、施工压力高,携砂性能弱、加砂难度大,液体性能差、储层伤害严重等问题,成为制约深层页岩气有效开发的重要障... 深层页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度大,地层温度高,敏感性强等特点,在大规模、大排量为典型特点的体积压裂过程中,存在液体施工摩阻高、施工压力高,携砂性能弱、加砂难度大,液体性能差、储层伤害严重等问题,成为制约深层页岩气有效开发的重要障碍。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一种HYR11乳液型耐温耐盐滑溜水体系,具有快速溶解、配伍性好、储层伤害程度低、降阻率高等优点,现场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深层 体积压裂 滑溜水 耐温耐盐
下载PDF
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典型特征及关键识别技术
15
作者 张烨 刘尧文 +7 位作者 王红岩 夏海帮 姚光华 方光建 蒋恕 刘德勋 王锦喜 张志平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2期27-29,共3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但同时西南地区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含气页岩时代老、埋藏深度深、地跨盆内及盆缘多个构造区.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处理分析、钻井实践及室内分析,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厘定,建立了西南地... 西南地区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但同时西南地区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含气页岩时代老、埋藏深度深、地跨盆内及盆缘多个构造区.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处理分析、钻井实践及室内分析,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厘定,建立了西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层序格架和充填动力学模型,阐明了区域页岩层序控制作用机理,明确了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最下段形成于快速海进阶段,是五峰-龙马溪最有利页岩气开发潜力的层段;通过古环境、古气候综合分析,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厘定,建立了西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含页岩气层段的地层岩相组合及沉积微相序列,研究了垂向上页岩属性的非均质特征,明确了剖面的典型特征,建立了区域五峰-龙马溪组岩石学、有机地化及储层物性图版,为开展区域页岩精细化研究奠定基础;应用笔石生物地层学的方法精准定位页岩生气的有利地层,为黑色笔石页岩的精确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关键工具;建立了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高分辨率笔石生物带,提出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气产出的主要烃源岩层及储层段,为页岩气勘探提供了精细的地层标尺;综合运用测井电性及相关技术,实现了西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含页岩气层段的识别及精确划分,形成了水平井快速精细地质识别及导向技术;首次建立了2条展示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产气地层的地层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特征的典型剖面,为国内外学者认知中国典型页岩气产层宏观地质特征提供了直观实物资料,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知识传播.本成果出版专著3本,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 5篇,EI 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龙马溪组 典型特征 笔石 精细导向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页岩气入井流体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16
作者 张义 康远波 +1 位作者 陈朝刚 张健强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4期47-52,共6页
针对页岩气开发入井流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借鉴类似行业相关指标体系,结合入井流体本身及其衍生物成分分析结果,选择页岩气入井流体环境影响的筛选出了2个理化指标(常规污染负荷指标和特征污染源指标),9个地层特性指标(地下水层埋... 针对页岩气开发入井流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借鉴类似行业相关指标体系,结合入井流体本身及其衍生物成分分析结果,选择页岩气入井流体环境影响的筛选出了2个理化指标(常规污染负荷指标和特征污染源指标),9个地层特性指标(地下水层埋深、地表土壤介质、含水层岩性、含水层导水系数等)以及6个个例特性指标(压裂液返排率、钻井废水产生量等),有效指导页岩气开发入井流体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入井流体 环境影响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海域沉积物蠕动地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7
作者 吴晓川 欧阳黎明 +3 位作者 郭晓中 黄焱羚 黄振华 李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3-772,共10页
沉积物蠕动是海底地层倾于发生破坏的前奏和指示,能够演变为大规模的海底滑坡,给海洋工程建设和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目前发现的沉积物蠕动地貌主要发育在北半球,表现为槽脊相间的海底起伏。沉积物蠕动地貌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槽... 沉积物蠕动是海底地层倾于发生破坏的前奏和指示,能够演变为大规模的海底滑坡,给海洋工程建设和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目前发现的沉积物蠕动地貌主要发育在北半球,表现为槽脊相间的海底起伏。沉积物蠕动地貌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槽脊形态的无规律变化与走向沿水深线延伸且槽脊内部发育剪切面等。地震活动、构造抬升、高沉积速率和地层压力、地层的含气性与水合物分解等均可导致沉积物蠕动地貌的形成。然而,在前人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疑似沉积物蠕动地貌的起伏地形,证明或证伪这些起伏地形是否为沉积物蠕动地貌是目前研究的侧重点。沉积物蠕动的滑移变形速率、蠕动地层底界面及其与下伏构造的关系性、沉积物蠕动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趋势等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厘定沉积物蠕动地貌及其致灾等级,但这些工作还鲜有涉及。因此,后续沉积物蠕动地貌的研究应加强沉积物蠕动层底界面的刻画与表征,重视沉积物蠕动形成过程和演变趋势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为深入识别沉积物蠕动和评价其灾害等级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蠕动 海底起伏 蠕动底界面 先存构造 分离错动
原文传递
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复杂裂缝支撑剂的运移与展布规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潘林华 张烨 +4 位作者 程礼军 陆朝晖 康远波 贺培 董兵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70,共10页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复杂裂缝支撑剂的运移与展布规律,构建了大尺度复杂裂缝支撑剂运移与展布评价实验系统,测试了次裂缝角度、注入排量、加砂浓度、支撑剂粒径、压裂液黏度等对支撑剂运移与展布的影响,研究了主/次裂缝中支撑剂的...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复杂裂缝支撑剂的运移与展布规律,构建了大尺度复杂裂缝支撑剂运移与展布评价实验系统,测试了次裂缝角度、注入排量、加砂浓度、支撑剂粒径、压裂液黏度等对支撑剂运移与展布的影响,研究了主/次裂缝中支撑剂的运移与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裂缝中流体流态随裂缝支撑高度增加逐步由层流向紊流转变;(2)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移方式主要包括悬浮运移和滑移运动;(3)分支前主裂缝的支撑剂展布形态与次裂缝角度、注入排量、加砂浓度和支撑剂粒径等参数相关,其中注入排量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分支后主裂缝的支撑剂质量比与次裂缝角度、注入排量、液体黏度、加砂浓度和支撑剂粒径呈正比,同次裂缝与主裂缝的流量比呈反比;(5)分支后次裂缝的支撑剂质量比与注入排量、次裂缝与主裂缝的流量比、压裂液黏度呈正比,与次裂缝角度、加砂浓度和支撑剂粒径呈反比;(6)分支后主裂缝的砂堤前缘角度同加砂浓度、支撑剂粒径、次裂缝与主裂缝的流量比呈正比,与次裂缝角度、注入排量和压裂液黏度呈反比;(7)次裂缝的砂堤前缘角度同次裂缝角度、加砂浓度与支撑剂粒径呈正比,和注入排量、压裂液黏度、次裂缝与主裂缝的流量比呈反比。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支撑剂的优选和压裂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集层 体积压裂 复杂裂缝 支撑剂 运移与展布规律 实验室试验系统
下载PDF
油气开采钻井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德敏 袁建梅 +2 位作者 程方平 夏宏 伍溢春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对比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油气开采钻井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征,对普通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钻井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分别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固化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不落地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萃取技术、热... 对比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油气开采钻井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征,对普通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钻井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分别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固化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不落地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萃取技术、热解析技术和组合处理技术等。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4条对策建议:加强源头控制,减少钻井固体废物产生量;对钻井固体废物进行分质分级区别处理和利用;开发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钻井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联合处理工艺;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油气田污染治理的事中事后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采 钻井固体废物 钻井泥浆 钻井岩屑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优化 被引量:25
20
作者 董兵强 邱正松 +4 位作者 陆朝晖 张烨 邓智 孙泽宁 张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0,共6页
致密砂岩气储层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入侵将造成严重的储层伤害难题。通过岩心分析技术、岩心流动实验等系统分析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主要损害机理,统计并分析了现场钻井液存在的技术难题,并优化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致密砂岩气储层保护... 致密砂岩气储层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入侵将造成严重的储层伤害难题。通过岩心分析技术、岩心流动实验等系统分析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主要损害机理,统计并分析了现场钻井液存在的技术难题,并优化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致密砂岩气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岩石具有中-粗砂状结构,胶结致密,孔喉细小,含敏感性黏土矿物,储层潜在严重的水锁伤害与中等偏强的水敏性及应力敏感性损害(临界压力为7.0 MPa),潜在中等偏弱的速敏性(临界流速为0.75 mL/min)、盐敏性(临界矿化度为7500 mg/L)、碱敏性(临界pH值为10.0)及土酸敏感性损害;临兴区块主要存在储层损害、钻井液漏失、井眼垮塌、摩阻扭矩大与井眼清洁等钻井液技术难题。优化出的钻井液封堵性能良好,滤液表面张力低(23.3 mN·m-1),能减少固相侵入,削弱水锁效应,提高岩石渗透率恢复值至91.3%,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储层保护钻井液完全满足复杂井段或水平井段钻进的钻井液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储层伤害 钻井液 临兴区块 纳米乳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