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CA19-9、CEA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淑琴 朱朝勇 +2 位作者 陈维英 祁永花 张晓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8期3554-3558,3587,共6页
目的:探究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诊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采用多因... 目的:探究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诊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和血清CA19-9对胰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血清CEA和血清CA19-9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非手术治疗、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血清CEA>5 ng/mL和血清CA19-9>27 U/m L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_(治疗方式)=1.714,OR_(TNM分期)=2.746, OR_(血清CEA)=1.999,OR_(血清CA19-9)=2.332,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9-9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最佳截断值为5.00 n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0.86,准确度为0.82;血清CEA检测的AUC为0.788,最佳截断值为27.00 U/m 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0.83,准确度为0.79;血清CEA联合血清CA19-9检测的AUC为0.91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90,准确度为0.91。结论:非手术治疗、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血清CEA>5 ng/mL和血清CA19-9>27 U/m L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CA19-9、CEA可作为预测患者生存结局的重要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预后 生存结局 诊断
原文传递
lncRNA DLGAP1-AS2靶向miR-1193调控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淑琴 朱朝勇 +3 位作者 陈维英 祁永花 张晓媛 徐建国(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66-2370,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DLGAP1-AS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9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RT-qPCR检测DLGAP1-AS2和miR-1193的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分为si-DLGAP1-AS2组、si-NC组、miR-1193组、... 目的:探讨lncRNA DLGAP1-AS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9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RT-qPCR检测DLGAP1-AS2和miR-1193的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分为si-DLGAP1-AS2组、si-NC组、miR-1193组、miR-NC组、si-DLGAP1-AS2+anti-miR-1193组、si-DLGAP1-AS2+anti-miR-NC组;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克隆形成数及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DLGAP1-AS2和miR-1193的靶向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DLGAP1-AS2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iR-1193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抑制DLGAP1-AS2表达或过表达miR-1193,A549细胞的活性降低,克隆形成数减少,A549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DLGAP1-AS2靶向调控miR-1193;干扰miR-1193表达可减弱抑制DLGAP1-AS2表达对NSCLC 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抑制lncRNA DLGAP1-AS2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1193抑制NSCLC 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DLGAP1-AS2 miR-1193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与多西紫杉醇联合5-FU及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淑琴 朱朝勇 +2 位作者 陈维英 祁永花 张晓媛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与多西紫杉醇联合5-FU及顺铂化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5-FU及顺铂联合多西紫... 目的:探讨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与多西紫杉醇联合5-FU及顺铂化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5-FU及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及免疫球蛋白A(lg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gM、lgG及lg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5-FU及顺铂化疗法,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贝伐珠单抗 多西紫杉醇 5-FU 顺铂
原文传递
GFR-TKI同步治疗不可手术的EGFR突变型Ⅲ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曹淑琴 朱朝勇 +2 位作者 陈维英 祁永花 张晓媛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不可手术治疗的EGFR突变型Ⅲ期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AC)患者采取EGFR-TKI同步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型Ⅲ期NSCLAC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对不可手术治疗的EGFR突变型Ⅲ期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AC)患者采取EGFR-TKI同步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型Ⅲ期NSCLAC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给予EGFR-TKI同步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癌胚抗原(CEA)(77.52±5.68)μ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3.67±0.62)μg/L,癌抗原(CA125)(151.42±8.23)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CEA (83.24±10.15)μg/L,CYFRA21-1 (4.12±0.87)μg/L,CA125 (169.52±8.56)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中胃肠反应10例(31.25%),中性粒细胞减少10例(31.25%),血小板减少8例(25.00%),皮疹17例(5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9个月29例(90.63%),12个月24例(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率[9个月22例(68.75%),12个月14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GFR突变型Ⅲ期NSCLAC患者采取EGFR-TKI同步放疗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型 Ⅲ期非小细胞肺腺癌 EGFR-TKI同步放疗
原文传递
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护理体会
5
作者 杨秀丽 陈维英 陈鸿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30-0234,共5页
调查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护理的作用。方法 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样本,总计88例,均伴随术后癌性疲乏,双盲机制分为一般组、调查组,样本均有44例,各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一般组辅以常规护理,调查组辅以对... 调查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护理的作用。方法 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样本,总计88例,均伴随术后癌性疲乏,双盲机制分为一般组、调查组,样本均有44例,各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一般组辅以常规护理,调查组辅以对应性护理,检测肿瘤标志物并观察各组的肝功能标志物,分析癌性疲乏情况并评估各组的生存质量,比较有效率。结果 针对AFP、CEA、VEGF等实施分析,结果 在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针对ALT、AST以及各患者的TBIL实施分析,差异大,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在RPFS评分分析中,调查组在2组中更低,在QLQ-C30分析中,调查组在2组中更高,和一般组均有差异,P<0.05。满意率差异大,调查组、一般组的结果分别为86.36%、65.91%,调查组在2组中更高,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术后癌性疲乏患者而言,将肝动脉灌注栓塞作为基础并辅以对应性护理的作用好,可降低患者AFP、CEA、VEGF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力,增加患者抗肿瘤能力,恢复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癌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升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癌性疲乏 对应性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