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2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土族蟒古斯故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芳
《中国土族》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蟒古斯故事是中国北方广为流传的吃人精怪故事类型,土族中也盛传蟒古斯故事。本文对土族蟒古斯故事的起源和演变历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探寻,并对其中所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蕴进行了挖掘和解析。
关键词
蟒古斯
土族
原始文化
活化石
故事
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国初期青海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与宝贵经验
2
作者
张生寅
蓝希瑜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0-22,5,共4页
建国初期青海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缔造了青海民族工作历程中的第一次辉煌,为西部大开发形势下青海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就此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建国初期
青海
民族工作
宗教政策
民族平等
群众路线
民族干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年青海伊斯兰教研究的轨迹与特征
3
作者
马进虎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青海伊斯兰教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纵向比较,有突破性之进展;横向比较,在全国学术界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伊斯兰教研究的成果有目共睹,反映出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其间得失值得回顾总结一番。
关键词
伊斯兰教研究
青海
新中国成立以来
纵向比较
改革开放
突破性
学术界
成果
原文传递
文化重构的历史缩影——土族创世神话探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胡芳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49-53,共5页
土族的创世神话丰富而零乱,呈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形态。从其原生创世神话和受汉藏文化影响后产生的次生创世神话入手,对其发展脉络进行尝试性的梳理,并较深入地探究了土族创世神话的文化蕴涵,指出这是土族受多重文化影响之后进行文化重构...
土族的创世神话丰富而零乱,呈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形态。从其原生创世神话和受汉藏文化影响后产生的次生创世神话入手,对其发展脉络进行尝试性的梳理,并较深入地探究了土族创世神话的文化蕴涵,指出这是土族受多重文化影响之后进行文化重构的历史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重构
创世神话
土族
原文传递
《土族文学史》简评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芳
《青海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32-35,共4页
《土族文学史》是土族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资料梳理、叙史框架、研究方法及思想脉络等方面入手 。
关键词
马光星
《土族文学史》
评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河湟地区汉族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及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10,共7页
在青海河湟地区的节日文化中,作为岁首的春节是汉、藏、土、蒙古四大世居民族共同传承、共同享用的综合文化事象。从历时性的角度看,河湟汉族的节日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尤其是与民国时期相比,青海汉族的春节习...
在青海河湟地区的节日文化中,作为岁首的春节是汉、藏、土、蒙古四大世居民族共同传承、共同享用的综合文化事象。从历时性的角度看,河湟汉族的节日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尤其是与民国时期相比,青海汉族的春节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共时性的角度看,河湟汉族的春节习俗对其周边的藏、土、蒙古等世居民族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多民族文化多元交融、和美共荣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河湟地区
汉族春节
历史变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评介
被引量:
1
7
作者
解占录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58-159,共2页
专志作为地方志的一个分支,滥觞于两汉时期,之后,它的发展一度兴盛。但在青海,它的编纂相对薄弱,仅在清季以来修纂有藏文版《塔尔寺志》、《隆务寺志》等数种。青海省大规模修纂专志的活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专志...
专志作为地方志的一个分支,滥觞于两汉时期,之后,它的发展一度兴盛。但在青海,它的编纂相对薄弱,仅在清季以来修纂有藏文版《塔尔寺志》、《隆务寺志》等数种。青海省大规模修纂专志的活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专志种类的划分趋细,行业涉及趋广,并涌现了一批良乘佳构,《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部力作。《建置沿革志》由概述、正文(分8章)组,凡42万字,全面系统地陈述了自汉以降迄1999年间青海历代县以上建置的状况,是迄今关于青海建置研究方面的第一本专著,它的出版,是青海地方文化的一项基础情况,也是青海史学界、历史地理学界、方志学界乃至文物考古学界的一大盛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
评介
地方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时期咏青诗文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8
作者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秦汉时期是青海文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借助赵充国等名将和羌人在青海地区的政治军事活动,青海首次引起了扬雄等中原文学家的关注。而随着汉文化在河湟地区的传播,青海本土的文学艺术也有了初步发展,出现了集文学与书法艺术为一体的《三老...
秦汉时期是青海文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借助赵充国等名将和羌人在青海地区的政治军事活动,青海首次引起了扬雄等中原文学家的关注。而随着汉文化在河湟地区的传播,青海本土的文学艺术也有了初步发展,出现了集文学与书法艺术为一体的《三老赵掾之碑》这样的佳作,而长期在甘青地区繁衍生息的匈奴人和羌人也在《匈奴歌》《小麦谣》等民歌中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咏青诗文
河湟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北魏的掠夺经济
被引量:
3
9
作者
解占录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掠夺
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经济
狩猎经济
经济总量
北魏前期
军事行动
北魏政权
史学界
注意
畜牧
份额
规模
行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花儿”的超断代发展
被引量:
1
10
作者
毕艳君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超断代发展
“花儿”
民族文化
中国
主流文化
全文增补中
论青海军事历史的主要特点
11
作者
崔永红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青海
军事史
军事制度
军队体制
战争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12
作者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特质及其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大力发展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足、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元民族文化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现代时期青海科技发展概述
13
作者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近现代时期
青海
科技发展
邮电通信
农牧业生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14
作者
马进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6期7-10,共4页
本文围绕以下问题谈了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几点认识: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渊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分支理论;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构成
精神实质
重大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问题研究
被引量:
17
15
作者
马进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博事业取得新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全面提升、广电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的场地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文化...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博事业取得新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全面提升、广电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的场地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农牧区群众文化需求趋向多样化。但基层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多头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水平偏低;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内容单调、活力不足。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举措是,以"文明青海"建设树立青海新形象,提升青海在全国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惠民
“文明青海”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对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
9
16
作者
马成俊
鄂崇荣
毕艳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30,76,共14页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和生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调查分析,并提出在抢救和保护工作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民族
非物质文化
内容分类
生存现状
思考
原文传递
青绣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
8
17
作者
鄂崇荣
李卫青
张筠
《青藏高原论坛》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民间传统刺绣产品的总称,对青海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有着深厚影响,是青海当下和未来发展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加强对青绣文化的保护,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号的品牌,推动青绣文化产业发展,将强有力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民间传统刺绣产品的总称,对青海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有着深厚影响,是青海当下和未来发展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加强对青绣文化的保护,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号的品牌,推动青绣文化产业发展,将强有力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实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起到特殊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绣文化
保护
产业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
8
18
作者
赵宗福
鄂崇荣
+1 位作者
解占录
霍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省近年来昆仑文化的开发模式进行回顾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文化
内涵
分类
地位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9
19
作者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和今后极具发展潜力与前景的一个特殊的综合性产业。文章从分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性、竞争环境入手,提出了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海
文化旅游产业
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族纳顿节仪式展演的文化象征与功能
被引量:
8
20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加强民族认同、调节社会矛盾、教化等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顿节
仪式展演
多元文化
文化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土族蟒古斯故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芳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出处
《中国土族》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文摘
蟒古斯故事是中国北方广为流传的吃人精怪故事类型,土族中也盛传蟒古斯故事。本文对土族蟒古斯故事的起源和演变历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探寻,并对其中所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蕴进行了挖掘和解析。
关键词
蟒古斯
土族
原始文化
活化石
故事
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国初期青海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与宝贵经验
2
作者
张生寅
蓝希瑜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江西省赣南师范
学院
文化与旅游系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0-22,5,共4页
文摘
建国初期青海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缔造了青海民族工作历程中的第一次辉煌,为西部大开发形势下青海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就此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建国初期
青海
民族工作
宗教政策
民族平等
群众路线
民族干部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年青海伊斯兰教研究的轨迹与特征
3
作者
马进虎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文摘
青海伊斯兰教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纵向比较,有突破性之进展;横向比较,在全国学术界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伊斯兰教研究的成果有目共睹,反映出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其间得失值得回顾总结一番。
关键词
伊斯兰教研究
青海
新中国成立以来
纵向比较
改革开放
突破性
学术界
成果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化重构的历史缩影——土族创世神话探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胡芳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49-53,共5页
文摘
土族的创世神话丰富而零乱,呈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形态。从其原生创世神话和受汉藏文化影响后产生的次生创世神话入手,对其发展脉络进行尝试性的梳理,并较深入地探究了土族创世神话的文化蕴涵,指出这是土族受多重文化影响之后进行文化重构的历史缩影。
关键词
文化重构
创世神话
土族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土族文学史》简评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芳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青海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32-35,共4页
文摘
《土族文学史》是土族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资料梳理、叙史框架、研究方法及思想脉络等方面入手 。
关键词
马光星
《土族文学史》
评述
Keywords
MA Guang-xing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Tu Nationality
分类号
I207.93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河湟地区汉族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及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芳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10,共7页
文摘
在青海河湟地区的节日文化中,作为岁首的春节是汉、藏、土、蒙古四大世居民族共同传承、共同享用的综合文化事象。从历时性的角度看,河湟汉族的节日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尤其是与民国时期相比,青海汉族的春节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共时性的角度看,河湟汉族的春节习俗对其周边的藏、土、蒙古等世居民族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多民族文化多元交融、和美共荣的特质。
关键词
青海河湟地区
汉族春节
历史变迁
分类号
K892.11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评介
被引量:
1
7
作者
解占录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58-159,共2页
文摘
专志作为地方志的一个分支,滥觞于两汉时期,之后,它的发展一度兴盛。但在青海,它的编纂相对薄弱,仅在清季以来修纂有藏文版《塔尔寺志》、《隆务寺志》等数种。青海省大规模修纂专志的活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专志种类的划分趋细,行业涉及趋广,并涌现了一批良乘佳构,《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部力作。《建置沿革志》由概述、正文(分8章)组,凡42万字,全面系统地陈述了自汉以降迄1999年间青海历代县以上建置的状况,是迄今关于青海建置研究方面的第一本专著,它的出版,是青海地方文化的一项基础情况,也是青海史学界、历史地理学界、方志学界乃至文物考古学界的一大盛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
评介
地方志
分类号
K29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时期咏青诗文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8
作者
胡芳
机构
青海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文摘
秦汉时期是青海文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借助赵充国等名将和羌人在青海地区的政治军事活动,青海首次引起了扬雄等中原文学家的关注。而随着汉文化在河湟地区的传播,青海本土的文学艺术也有了初步发展,出现了集文学与书法艺术为一体的《三老赵掾之碑》这样的佳作,而长期在甘青地区繁衍生息的匈奴人和羌人也在《匈奴歌》《小麦谣》等民歌中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密码。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咏青诗文
河湟地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北魏的掠夺经济
被引量:
3
9
作者
解占录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掠夺
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经济
狩猎经济
经济总量
北魏前期
军事行动
北魏政权
史学界
注意
畜牧
份额
规模
行长
分类号
F426.8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花儿”的超断代发展
被引量:
1
10
作者
毕艳君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超断代发展
“花儿”
民族文化
中国
主流文化
分类号
J642.2 [艺术—音乐]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论青海军事历史的主要特点
11
作者
崔永红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青海
军事史
军事制度
军队体制
战争类型
分类号
E289.44 [军事—军事理论]
E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12
作者
胡芳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文摘
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特质及其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大力发展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足、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元民族文化
西部大开发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现代时期青海科技发展概述
13
作者
张生寅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近现代时期
青海
科技发展
邮电通信
农牧业生产
分类号
G322.74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14
作者
马进虎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6期7-10,共4页
文摘
本文围绕以下问题谈了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几点认识: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渊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分支理论;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构成
精神实质
重大意义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问题研究
被引量:
17
15
作者
马进虎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文摘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博事业取得新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全面提升、广电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的场地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农牧区群众文化需求趋向多样化。但基层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多头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水平偏低;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内容单调、活力不足。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举措是,以"文明青海"建设树立青海新形象,提升青海在全国的位置。
关键词
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惠民
“文明青海”建设
分类号
G127.4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对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
9
16
作者
马成俊
鄂崇荣
毕艳君
机构
青海
民族
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
学院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民族宗教研究
所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30,76,共14页
基金
青海民族学院马成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研究”(编号:06BMZ021)前期成果之一
文摘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和生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调查分析,并提出在抢救和保护工作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
关键词
小民族
非物质文化
内容分类
生存现状
思考
Keywords
Smaller ethnic groups
Intangible culture
Categorization
Existing Situatio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青绣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
8
17
作者
鄂崇荣
李卫青
张筠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民族宗教研究
所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宗教关系研究中心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青藏高原论坛》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文摘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民间传统刺绣产品的总称,对青海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有着深厚影响,是青海当下和未来发展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加强对青绣文化的保护,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号的品牌,推动青绣文化产业发展,将强有力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实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起到特殊推动作用。
关键词
青绣文化
保护
产业发展
分类号
J523.6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
8
18
作者
赵宗福
鄂崇荣
解占录
霍福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民族宗教研究
所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青海
省艺术研究
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文摘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省近年来昆仑文化的开发模式进行回顾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
昆仑文化
内涵
分类
地位
发展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9
19
作者
张生寅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摘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和今后极具发展潜力与前景的一个特殊的综合性产业。文章从分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性、竞争环境入手,提出了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海
文化旅游产业
思考
分类号
F592.744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族纳顿节仪式展演的文化象征与功能
被引量:
8
20
作者
胡芳
机构
青海
省
社会科学院
文史
研究
所
文学副研究员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文摘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加强民族认同、调节社会矛盾、教化等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
纳顿节
仪式展演
多元文化
文化功能
分类号
K892.331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土族蟒古斯故事研究
胡芳
《中国土族》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建国初期青海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与宝贵经验
张生寅
蓝希瑜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百年青海伊斯兰教研究的轨迹与特征
马进虎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4
文化重构的历史缩影——土族创世神话探析
胡芳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
3
原文传递
5
《土族文学史》简评
胡芳
《青海师专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青海河湟地区汉族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及影响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评介
解占录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秦汉时期咏青诗文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论北魏的掠夺经济
解占录
《青海社会科学》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花儿”的超断代发展
毕艳君
《青海社会科学》
2000
1
全文增补中
11
论青海军事历史的主要特点
崔永红
《青海社会科学》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近现代时期青海科技发展概述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马进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问题研究
马进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对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马成俊
鄂崇荣
毕艳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9
原文传递
17
青绣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鄂崇荣
李卫青
张筠
《青藏高原论坛》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
赵宗福
鄂崇荣
解占录
霍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土族纳顿节仪式展演的文化象征与功能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