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珠纹与哈日赛沟吐谷浑古墓发掘 被引量:16
1
作者 许新国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89-91,共3页
文章对青海省都兰县香加乡哈日赛沟墓葬中的连珠纹做了介绍和分析,认为其乃各种文化融合之产物。
关键词 都兰古墓 发掘 连珠纹
下载PDF
宗日遗址石棺葬文化族属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闫璘 徐红梅 《丝绸之路》 2009年第12期21-24,共4页
本文通过对宗日文化石棺葬的浅显认识,初步探讨了宗日文化石棺葬发现的意义及其族属问题,认为宗日遗址石棺葬的创造者是羌人。
关键词 宗日文化 石棺葬 羌人 夷人 氐人
下载PDF
青海丝绸之路与都兰大墓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新国 《文史知识》 2006年第2期95-105,共11页
我国古代通往西方(中亚、欧洲、印度北部等地)的陆路交通最东的一段,在秦汉时已基本形成。学术界以往的观点认为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关中过陇山,经河西走廊入西域,即所谓的“河西路”;一是从关中或今河南北上经漠南阴山至河西... 我国古代通往西方(中亚、欧洲、印度北部等地)的陆路交通最东的一段,在秦汉时已基本形成。学术界以往的观点认为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关中过陇山,经河西走廊入西域,即所谓的“河西路”;一是从关中或今河南北上经漠南阴山至河西走廊北面的居延海(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向西至西域,即所谓的“居延路”或“草原路”。其中河西路,自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于河西设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后,开始兴盛,成为中西陆路交通东段的主要干线。而对实际存在的第三条路青海路所起的作用和应具有的地位则认识不足,有必要加以研究和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都兰 青海 内蒙古自治区 陆路交通 额济纳旗 基本形 学术界 西域
原文传递
青海门源岗龙石窟的年代与族属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新国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75-80,共6页
文章描述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岗龙石窟的佛塔、佛造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佛塔传入中国的历史和佛造像之含义,并通过考古学类型研究的比对方法,对该石窟的年代及族属进行了推定。
关键词 岗龙石窟 年代 族属
下载PDF
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 被引量:34
5
作者 汤惠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1-185,共15页
本文对昆仑山神话中昆仑山之所指进行了考察。作者从萨满教曾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唯一原始宗教这一认识出发,通过对昆仑山神话和萨满教宇宙观的比较以及对“昆仑”二字的训诂学考察,认为,“昆仑”乃古代匈奴语“天”之谓,古代信... 本文对昆仑山神话中昆仑山之所指进行了考察。作者从萨满教曾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唯一原始宗教这一认识出发,通过对昆仑山神话和萨满教宇宙观的比较以及对“昆仑”二字的训诂学考察,认为,“昆仑”乃古代匈奴语“天”之谓,古代信奉萨满教的民族和部落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联系天地的宇宙山,考虑到文化传播的特性,这些民族中的一部分都可能将宇宙山称作昆仑山。汉代以前的昆仑山是一个宗教或神话的概念;大约在汉代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萨满教 《山海经》 宇宙树 宇宙观 贺兰山 山神话 人面像 “昆仑” 昆仑神话
原文传递
青海的边墙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耀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32,共5页
文章以史籍记载为线索,结合考古调查资料,对青海边墙兴建的始末、时代背景、具体位置及其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指出一代土司陈治是西宁卫边墙的主要督修人之一。
关键词 青海边墙 长城 陈治
下载PDF
试论夏塔图吐蕃棺板画的源流 被引量:8
7
作者 许新国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章主要就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郭里木乡夏塔图出土的一幅吐蕃棺板画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就近年出土的粟特石棺画与吐蕃棺板画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关键词 吐蕃 棺板画 粟特 石棺画
下载PDF
三江源古文明之草原古国:吐谷浑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新国 立山 杨林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墓冢绵延的谷地 周安指着山脚下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古墓。”作为都兰县文物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周安已经和这些古墓打了7年交道了。他和3个同事的任务就是看守这些古墓,以防盗墓分子盗掘。
关键词 吐谷浑 古文明 三江源 草原 工作人员 古墓 派出所 都兰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