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北魏的掠夺经济 被引量:3
1
作者 解占录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掠夺 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经济 狩猎经济 经济总量 北魏前期 军事行动 北魏政权 史学界 注意 畜牧 份额 规模 行长
下载PDF
论“花儿”的超断代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毕艳君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超断代发展 “花儿” 民族文化 中国 主流文化
全文增补中
论青海军事历史的主要特点
3
作者 崔永红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青海 军事史 军事制度 军队体制 战争类型
下载PDF
近现代时期青海科技发展概述
4
作者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近现代时期 青海 科技发展 邮电通信 农牧业生产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5
作者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特质及其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大力发展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足、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元民族文化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进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博事业取得新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全面提升、广电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的场地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文化...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博事业取得新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全面提升、广电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的场地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农牧区群众文化需求趋向多样化。但基层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多头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水平偏低;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内容单调、活力不足。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举措是,以"文明青海"建设树立青海新形象,提升青海在全国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惠民 “文明青海”建设
下载PDF
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对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成俊 鄂崇荣 毕艳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30,76,共14页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和生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调查分析,并提出在抢救和保护工作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民族 非物质文化 内容分类 生存现状 思考
原文传递
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宗福 鄂崇荣 +1 位作者 解占录 霍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省近年来昆仑文化的开发模式进行回顾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文化 内涵 分类 地位 发展
下载PDF
青绣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鄂崇荣 李卫青 张筠 《青藏高原论坛》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民间传统刺绣产品的总称,对青海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有着深厚影响,是青海当下和未来发展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加强对青绣文化的保护,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号的品牌,推动青绣文化产业发展,将强有力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民间传统刺绣产品的总称,对青海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有着深厚影响,是青海当下和未来发展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加强对青绣文化的保护,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号的品牌,推动青绣文化产业发展,将强有力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实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起到特殊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绣文化 保护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和今后极具发展潜力与前景的一个特殊的综合性产业。文章从分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性、竞争环境入手,提出了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海 文化旅游产业 思考
下载PDF
土族纳顿节仪式展演的文化象征与功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加强民族认同、调节社会矛盾、教化等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顿节 仪式展演 多元文化 文化功能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青海三大民俗文化圈的交融与共享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0,共7页
青海早在元明时期就已逐渐形成了儒释道、藏传佛教、伊斯兰三大民俗文化圈交流交融、互动共享、和谐发展的多元一体民俗文化格局。从其历史发展看,虽然三大民俗文化圈之间曾有过排斥与隔阂,但其主流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吸收,尤... 青海早在元明时期就已逐渐形成了儒释道、藏传佛教、伊斯兰三大民俗文化圈交流交融、互动共享、和谐发展的多元一体民俗文化格局。从其历史发展看,虽然三大民俗文化圈之间曾有过排斥与隔阂,但其主流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吸收,尤其是在宗教信仰、节日文化、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口头文学和民间文艺等方面存在相互交融、互动共享、和美共荣的现象,而三大民俗文化圈以多元一体、互动共享为基本特征的文化结构的构建过程,也是青海六大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儒释道 藏传佛教 伊斯兰
下载PDF
专家笔谈:昆仑文化和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13
作者 索端智 鄂崇荣 +1 位作者 张生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设立昆仑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有利于促进青海等省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且对推动青海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设立昆仑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有利于促进青海等省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且对推动青海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青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昆仑文化研究,《青海社会科学》开设专题栏目,推出专家笔谈和研究文章。本期我们刊发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教授等四位专家围绕昆仑与昆仑文化、昆仑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仑文化与青海的关系、昆仑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公园群建设等主题进行的笔谈,以期对深化昆仑文化研究、推进昆仑国家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园 区域经济社会 昆仑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文明 专家笔谈 中华民族共同体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打造青海黄河文化标识体系的路径思考
14
作者 毕艳君 《党的生活(青海)》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是青海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关键路径。因此,打造青海黄河文化的地理标识体系、精神标识体系、遗产标识体系、旅游标识体系和生态标识体系,既有利于传承黄河历史文明、奠定黄河作为中... 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是青海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关键路径。因此,打造青海黄河文化的地理标识体系、精神标识体系、遗产标识体系、旅游标识体系和生态标识体系,既有利于传承黄河历史文明、奠定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标识的坚实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更有利于凝聚青海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与自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造 黄河文化 青海 标识体系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昆仑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苏勇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峡两岸学界近百名专家,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昆仑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昆仑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大主题,从不同学... “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峡两岸学界近百名专家,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昆仑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昆仑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大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作为多元文化交融源头的昆仑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深化并扩展了昆仑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为青海更好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挖掘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对昆仑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总结了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经验,为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的昆仑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湟地区的土司宗族构建——以西宁卫东李土司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3期194-198,204,共6页
宗族研究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重要钥匙。文章利用《西夏李氏世谱》中的谱序、谱跋及碑铭等资料,从共同过去的言说、祖先记忆的重构、军马田的经营等三方面对明清时期西宁卫东李土司的宗族构建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共同过去的不断言... 宗族研究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重要钥匙。文章利用《西夏李氏世谱》中的谱序、谱跋及碑铭等资料,从共同过去的言说、祖先记忆的重构、军马田的经营等三方面对明清时期西宁卫东李土司的宗族构建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共同过去的不断言说、祖先记忆的持续重构及军马田的族内经营,成为宗族构建中强有力的文化纽带和赋役纽带,使得明清时期卫所管理体制下构建起来的东李土司宗族,不仅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也是一个特殊的赋税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所 东李土司 宗族构建
下载PDF
携手合作 凝聚智慧 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4西北五省区社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2014年3月27日,西北五省区社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社科院协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向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 2014年3月27日,西北五省区社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社科院协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向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讲话。研讨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研究员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带建设 西北五省区 丝绸之路 社科院 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院 合作 智慧
下载PDF
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视域下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共8页
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和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以深厚的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生态文化为内核的三江源生态文化不仅是... 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和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以深厚的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生态文化为内核的三江源生态文化不仅是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内生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及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解析三江源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总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三江源生态文化保护传承的成效与问题,进而探讨以三江源生态文化建设助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生态文化 国家公园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百年撒拉族族源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玉萍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学者们已开始关注撒拉族的族源;新中国成立后,经几代学者的研究和探索,撒拉族族源问题的研究已硕果累累。本文将撒拉族族源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前;第...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学者们已开始关注撒拉族的族源;新中国成立后,经几代学者的研究和探索,撒拉族族源问题的研究已硕果累累。本文将撒拉族族源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诞生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拉族 族源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西部高原的礼赞——论昌耀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昌耀是西部高原孕育出来的大诗人,西部高原不仅给了昌耀精神上的滋养和温暖,也给了他艺术上的独特发现和无尽灵感,昌耀正是凭借对西部高原前所未有的展现和发掘,取得了自己诗歌艺术上的成就。
关键词 昌耀 高原 西部 诗歌创作 诗歌艺术 诗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