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共和盆地沙化土地生态修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2 位作者 吴波 张金屯 孙德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7-12,17,共7页
以青海省共和盆地黄沙头沙地为例,在植被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封沙育草、丘间造林和沙障等措施能够启动高寒流动沙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有效提高植被盖度、代表演替后期的优势物种的盖度... 以青海省共和盆地黄沙头沙地为例,在植被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封沙育草、丘间造林和沙障等措施能够启动高寒流动沙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有效提高植被盖度、代表演替后期的优势物种的盖度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流动沙地治理地块的边缘因为容易受到未治理地块的风沙影响,植被恢复速度较慢。研究结果对改进流沙治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认为尽管流沙治理地块的这种“边缘效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可以通过扩大治理地块的面积予以弱化,因为这样能降低治理地块的边缘与核心部位的面积比,从而保证有更大比例的核心部位能快速恢复其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共和盆地 高寒沙地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高寒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君梅 王学全 +1 位作者 刘丽颖 杨德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49,60,共4页
对青海沙珠玉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性状的研究表明:人工植被恢复对干旱区土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随着流动沙丘被固定,土壤逐渐出现结皮层,颗粒组成中砂粒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粉粒质量分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逐... 对青海沙珠玉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性状的研究表明:人工植被恢复对干旱区土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随着流动沙丘被固定,土壤逐渐出现结皮层,颗粒组成中砂粒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粉粒质量分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加,pH值有降低的趋势。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看出,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与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干旱沙区的土壤要恢复到自然的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于荒漠化地区土壤保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30a来共和盆地贵南县草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冯益明 卢琦 +2 位作者 王学全 杨恒华 孙德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6,I0002,共6页
草地资源分布和动态变化是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利用1976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了贵南县草地信息,通过动态度模型和空间变化分析了青海省贵南县草地资源变化。结果表明:30 a来青海省贵南县... 草地资源分布和动态变化是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利用1976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了贵南县草地信息,通过动态度模型和空间变化分析了青海省贵南县草地资源变化。结果表明:30 a来青海省贵南县草地面积减少了12.62%,其中高盖度草地面积减少了28.87%;主要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地和林地;1996—2006年,草地面积缩减趋缓。1976—1996年间有16.6%的高盖度草地退化为中低盖度草地;1996—2006年高、中、低盖度草地面积转换变化不大。通过草地斑块的重心分析显示草地空间变化向多个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时空变化 动态度 遥感影像 贵南县 共和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沙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青海贵南县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冯益明 吴波 +3 位作者 卢琦 王学全 杨恒华 孙德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7,共6页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青海省贵南县3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贵南县大的地貌特征是以草地为基本景观基质,在广布的草地基质中,又大量分布荒漠(如干沟、沙地等)景观。20世纪70年代的景观受人为干扰...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青海省贵南县3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贵南县大的地貌特征是以草地为基本景观基质,在广布的草地基质中,又大量分布荒漠(如干沟、沙地等)景观。20世纪70年代的景观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为对景观的干扰力度增大;(2)1976年,景观斑块类型间优势度差异显著,景观破碎化指数小,多样性低;1996年以后,斑块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景观趋于复杂;(3)30年来,贵南县景观要素中草地、耕地、林地、建筑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向其他类型转化的速度总体呈加速状态。在1976—1996年期间,大面积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在1996—2006年期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破坏共存。另外,大面积的未利用地向其他景观类型转移数量很少,贵南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重道远。(4)贵南县2016年景观格局预测显示:到2016年,草地、建筑用地、林地、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面积下降,贵南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动态 遥感 高寒沙区
下载PDF
高寒沙区6种生态恢复树种蒸腾实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琦 王学全 +2 位作者 刘君梅 尹书乐 杨恒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33,62,共5页
在植物生长旺季(七八月份),采用快速称质量法对青海共和盆地主要生态恢复树种垂榆(Ulmus pumila var.pendu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乌柳(Salix cheilophila)、沙柳(Sal... 在植物生长旺季(七八月份),采用快速称质量法对青海共和盆地主要生态恢复树种垂榆(Ulmus pumila var.pendu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乌柳(Salix cheilophila)、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蒸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其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垂榆、小叶杨、沙棘、沙柳蒸腾速率日进程均为单峰型曲线,柠条和乌柳为双峰型曲线,不同树种日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沙柳、乌柳、沙棘、小叶杨、垂榆;各树种不同方位叶片蒸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不同方位叶片日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南面叶片、西面叶片、东面叶片、北面叶片;小叶杨日蒸腾耗水量可达93.556 kg,垂榆与20年生乌柳日蒸腾耗水量约为小叶杨的40%,灌木树种沙柳、柠条、沙棘耗水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区 生态恢复 蒸腾速率 蒸腾耗水量
下载PDF
青海省贵南县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益明 卢琦 +2 位作者 王学全 杨恒华 孙德福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8年第6期633-638,I0004,共7页
利用1976年、1996年、2006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贵南县土地荒漠化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1976年、1996年与2006年贵南县3期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贵南县总土地面积的42.6%、58.6%和56.8%。30 a来贵南县荒漠... 利用1976年、1996年、2006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贵南县土地荒漠化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1976年、1996年与2006年贵南县3期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贵南县总土地面积的42.6%、58.6%和56.8%。30 a来贵南县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4.19%,平均每年增加0.47%,土地荒漠化呈总体加剧趋势。②贵南县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荒漠化程度以中度和重度为主。③由动态度分析得知,1976年到1996年期间荒漠化严重,尤其是轻度荒漠化发展快,1996年到2006年期间荒漠化形势有所好转。贵南县荒漠化的发生和变化,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又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动态变化 遥感 动态度 贵南县
下载PDF
都兰县宗巴滩封沙育林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文录 张胜邦 +1 位作者 周晓伟 杨红文 《青海农林科技》 1995年第3期46-49,45,共5页
通过分析封沙育林在防护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讨论1990年和1994年的植被恢复情况,并对其成效做了评析。建议荒漠区封沙育林应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规模治理和项目管理、封育与利用相结合,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并举,逐... 通过分析封沙育林在防护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讨论1990年和1994年的植被恢复情况,并对其成效做了评析。建议荒漠区封沙育林应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规模治理和项目管理、封育与利用相结合,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并举,逐步扩大荒漠区的天然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封沙育林 评估 天然植被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红文 张登山 张永秀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青海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地区之一。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使土地荒漠化加剧,对人民生产生活、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4次全省荒漠化土地的普查资料,以及对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 青海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地区之一。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使土地荒漠化加剧,对人民生产生活、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4次全省荒漠化土地的普查资料,以及对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3个主要荒漠化土地分布区的研究,认为青海高寒区的荒漠化土地年平均扩大13.4万hm2,年增速率为2.2%,已成为青海非常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对荒漠化防治途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高寒区 土地 荒漠化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共和盆地达连海干涸追溯 被引量:6
9
作者 赵雪彬 更藏措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达连海干涸现象说明,沙珠玉地区水文状况恶化趋势发展,提出改善本区生态环境可能途径。
关键词 共和盆地 达连海 干涸现象 截流 绿洲建设 畜牧业 沙漠化 生态环境建设 种草养畜 节水灌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