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干热岩体地热地质特征 被引量:66
1
作者 张森琦 严维德 +10 位作者 黎敦朋 贾小丰 张盛生 李胜涛 付雷 吴海东 曾昭发 李志伟 穆建强 程正璞 胡丽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7-1102,共16页
基于地热地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成果等布孔依据,实施的GR1干热岩勘探孔位于共和县恰卜恰干热岩体中南部,是迄今我国钻遇地层温度最高的干热岩勘探孔,为我国首个EGS示范工程与科研试验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GR1孔测温结果表明,2500 m深... 基于地热地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成果等布孔依据,实施的GR1干热岩勘探孔位于共和县恰卜恰干热岩体中南部,是迄今我国钻遇地层温度最高的干热岩勘探孔,为我国首个EGS示范工程与科研试验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GR1孔测温结果表明,2500 m深处温度为150℃,进入干热岩段;终孔深度3705 m处的井底温度为236℃。2500~3705 m井段平均地温梯度为71.4℃/km,高于另3眼干热岩勘探孔;2800~3705 m井段地温梯度大于80℃/km,属中等品质以上干热岩。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4眼干热岩勘探孔钻探结果表明,该干热岩体埋深2104.31~2500 m,面积246.90 km^2;干热岩资源评价结果表明,3~5 km深度范围,100年内的潜在发电装机容量为3805.74 MW,以2%的采收率计,装机容量为76.11 MW;3~6 km潜在装机容量为7788.26 MW,以2%的采收率计,装机容量为155.77MW;3~7 km潜在装机容量为13639.25 MW,以2%的采收率计,装机容量为272.79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地温梯度 地热地质
下载PDF
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贾占宏 高元宏 +2 位作者 梁俭 刘海声 陈佰辉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绿色地质勘查是青海省乃至我国地质找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绿色地质勘查需要了解地质勘查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范围及形式,在此基础上综合多种先进的勘探技术手段,以最大程度降低扰动地表生态环境为基础满足预查、普查等阶段的地质找矿... 绿色地质勘查是青海省乃至我国地质找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绿色地质勘查需要了解地质勘查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范围及形式,在此基础上综合多种先进的勘探技术手段,以最大程度降低扰动地表生态环境为基础满足预查、普查等阶段的地质找矿目的。其方法包括结合环保型冲洗液、浅层取样钻探、便携钻探设备浅孔钻探、重型钻探设备深部钻探与多向分支定向钻探取样方法等,并综合资料探索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开展绿色地质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地质勘查 生态环境 环保型冲洗液 浅层取样钻探 浅孔钻探 深部钻探 定向钻探 三维建模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赋存地质特征及开发潜力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盛生 张磊 +2 位作者 田成成 蔡敬寿 唐保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01-508,共8页
青海共和盆地贮藏有丰富的干热岩地热资源。为提升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成因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推动干热岩资源的勘探,文章从共和盆地干热岩热源机制、盖层条件、储层特征等方面对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成因件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结合... 青海共和盆地贮藏有丰富的干热岩地热资源。为提升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成因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推动干热岩资源的勘探,文章从共和盆地干热岩热源机制、盖层条件、储层特征等方面对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成因件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航磁、地震)解译等手段,在共和盆地恰卜恰岩体内实施了4口深度为2927~3705 m的干热岩勘查孔,并在3705 m处钻获236 ℃的优质干热岩资源,为中国非现代火山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探的首个重大突破。其次,系统测试了钻孔不同深度花岗岩放射性,结果表明,共和盆地花岗岩体铀、钍、钾放射性含量略高于大地背景值,放射性生热率较低,对干热岩热源的贡献小,其热源可能来自壳内熔融体。第三,基于地质资料分析和航磁解译,圈定了共和盆地总体面积约1.4×10 4 km 2的潜在干热岩分布区。最后,采用体积法评估了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共和盆地3.0~6.0 km深度范围保守的、静态干热岩资源总量为8974.74×10 18 J,换算标准煤可达3066.19×10 8 t,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地温梯度 花岗岩
下载PDF
共和盆地干热岩特征及利用前景 被引量:39
4
作者 严维德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4-57,共4页
2011年以来,国家及青海省政府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地区相继开展了一批地热资源勘察工作,发现共和盆地基底由印支期花岗岩组成,岩体地温梯度异常明显,最高可达11.5℃/100 m,2200 m左右温度达到150℃,3000 m岩体温度接近... 2011年以来,国家及青海省政府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地区相继开展了一批地热资源勘察工作,发现共和盆地基底由印支期花岗岩组成,岩体地温梯度异常明显,最高可达11.5℃/100 m,2200 m左右温度达到150℃,3000 m岩体温度接近200℃,预计4000 m时温度可达260℃以上,表明盆地具有分布广泛、埋深相对浅的干热岩资源。利用此干热岩资源,不仅填补中国新能源利用的一项空白,而且对当地人居条件改善、工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共和盆地 工程地热系统 地温梯度
原文传递
青海省都兰地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占玉 张永胜 +4 位作者 李华 钟良燕 于德利 刘光莲 石天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4-1001,共8页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发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本文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总结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提出主要找矿标志。认为该类矿...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发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本文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总结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提出主要找矿标志。认为该类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与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和石炭系地层接触带及外接触带部位,中-晚三叠世是主要成矿期,滩间山群或石炭系碳酸盐岩或含钙、镁质成分较高的泥砂质沉积建造、印支期中酸性花岗岩、磁异常、NW或NE向断裂构造是区域上最佳的矿产预测要素组合,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 矿床地质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青海都兰地区
下载PDF
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超 张盛生 +5 位作者 李胜涛 贾小丰 姜光政 高堋 王一波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45-4557,共13页
恰卜恰地热区位于青海共和盆地的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具有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自2013年起,不同的研究者针对该区开展了大量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然而现今地热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4口干热岩钻孔的稳态测温资料和81... 恰卜恰地热区位于青海共和盆地的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具有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自2013年起,不同的研究者针对该区开展了大量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然而现今地热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4口干热岩钻孔的稳态测温资料和81块岩芯样品的热导率测试数据,计算了研究区4个大地热流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花岗岩层现今地温梯度为39.0~45.2℃·km^(-1),平均值为41.3℃·km^(-1),大地热流值介于93.3~111.0 mW·m^(-2)之间,平均值为102.2 mW·m^(-2),与我国主要的克拉通型盆地(如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和新生代裂谷型盆地(如渤海湾盆地)相比,该区属于青藏高原高热流背景下的局部异常高地温梯度和高大地热流区.分析认为,研究区高地热异常可能暗示共和盆地浅部(20 km以浅)存在局部异常热源体(岩浆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温度测量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共和盆地
下载PDF
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来自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约束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超 胡圣标 +5 位作者 宋荣彩 左银辉 姜光政 雷玉德 张盛生 王朱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97-2709,共13页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重要的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区之一.成因机制研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工作之一,也是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精细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98块采自共和-贵德盆地岩石样品...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重要的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区之一.成因机制研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工作之一,也是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精细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98块采自共和-贵德盆地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分析了盆地主要岩性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分布特征,讨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并初步建立了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沉积岩(以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放射性生热率为1.21~2.02μW·m^-3,平均值为1.67±0.29μW·m^-3;以花岗岩和花岗岩闪长岩等为主的基底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介于1.17~5.81μW·m^-3之间,平均值为3.20±1.07μW·m^-3.贵德盆地扎仓寺地热区沉积岩(以砂岩和泥质砂岩为主)放射性生热率为1.83~2.40μW·m^-3,平均值为2.13±0.23μW·m^-3;基底花岗质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介于0.92~6.49μW·m^-3之间,平均值为2.81±1.40μW·m^-3.测试数据显示共和-贵德盆地基底花岗岩不存在高放射性生热率异常.但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持续性陆-陆碰撞作用造成的壳内放射性生热元素富集层增厚,导致了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的热贡献量同步增大(30.3~40.5mW·m^-2),因此,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可为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提供稳定的壳内热源基础.基于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和热流配分研究,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资料,本文认为壳内部分熔融层作为附加热源为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提供了重要的附加热流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构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加厚地壳花岗岩放射性生热与壳内部分熔融层供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放射性生热率 部分熔融 干热岩 共和盆地 贵德盆地
下载PDF
长江源区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8
作者 裴超重 钱开铸 +3 位作者 吕京京 辛元红 梁四海 万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2-368,共7页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 100 m的NOAA遥感数据,运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结合当地气象站实际观测数据,计算了1991-2001年长江源区的蒸散量,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了源区各像素点的蒸散量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了蒸散量的多年变化规律。...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 100 m的NOAA遥感数据,运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结合当地气象站实际观测数据,计算了1991-2001年长江源区的蒸散量,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了源区各像素点的蒸散量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了蒸散量的多年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和植被指数(NDVI)等主要因素对蒸散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源区蒸散量以6.8 mm/a的速度增加。全球变暖引起的气温、地表温度的升高是蒸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空间分布上,河流左岸阳坡蒸散量增加,右岸阴坡蒸散量减小;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分别与蒸散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源区东南部降水量大,植被相对旺盛,蒸腾作用强烈,蒸散量大;西北部降水量小,植被生长稀疏,蒸散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 植被指数 长江源区
下载PDF
贵德盆地高氟、高砷地下热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石维栋 郭建强 +3 位作者 张森琦 叶成明 李健 马新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1,共6页
贵德县是青海省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调查,表明:赋存于贵德群中的承压自流热水是当地饮水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的致病水体;深度多小于400m,分布明显受控于NNW向压扭性断裂和NWW向张扭性断裂,并形成了... 贵德县是青海省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调查,表明:赋存于贵德群中的承压自流热水是当地饮水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的致病水体;深度多小于400m,分布明显受控于NNW向压扭性断裂和NWW向张扭性断裂,并形成了两个异常中心。异常区围绕NEE向张扭性断裂带呈椭圆形展布,南北宽约5km,东西长约10km;其氟离子含量0.32~4.57mg/L,砷元素含量0.112~0.318mg/L,随深度和温度呈增高趋势;水温在16.0~45.9℃,pH较高,一般大于8.0,多属TDS0.2~0.5g/L的HCO3.SO4.C1—Na型淡水。为该地区防病改水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德盆地 氟中毒 砷中毒 地下热水分布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进展及开发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10
作者 谢文苹 路睿 +3 位作者 张盛生 朱进守 于漂罗 张珊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84,共8页
我国干热岩勘查及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解决勘查程度底、热源机制不清、高温钻井成本高、换热效率低和压裂时有诱发地震风险等问题。在分析国内外干热岩勘查开发历程和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地质特征与勘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 我国干热岩勘查及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解决勘查程度底、热源机制不清、高温钻井成本高、换热效率低和压裂时有诱发地震风险等问题。在分析国内外干热岩勘查开发历程和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地质特征与勘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了干热岩找矿标志建立、井内测温及地温梯度计算相关注意事项和共和盆地放射性生热对干热岩热源的贡献,初步分析对比了增强型地热系统与单井换热的各自特点及难点,分析了压裂井网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压裂与诱发地震的关系,并对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单井换热 压裂 地震 恰卜恰地区 共和盆地
下载PDF
基于极限平衡法和Midas/GTS的张家湾滑坡稳定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吕文斌 耿海深 魏赛拉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69-4378,共10页
以西宁市张家湾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充分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极限平衡法和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机理、发展过程和剪出口位置,定量评价了该滑坡在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三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以西宁市张家湾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充分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极限平衡法和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机理、发展过程和剪出口位置,定量评价了该滑坡在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三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并将两种方法计算的稳定系数进行了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和Midas/GTS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张家湾滑坡共发生四期分级滑动,形成三级阶梯状平台,并发育四处剪出口,上中下三处剪出口趋势明显。张家湾滑坡目前处于整体稳定状态。其中,第一期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第二期滑坡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第三期和第四期滑体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第四期正处于滑动期。张家湾滑坡总体发展变化趋势为整体上已从滑动阶段发展为压密-稳定阶段,在降雨和地震工况下稳定性恶化,严重的甚至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因此有必要进行加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理 滑坡稳定性 Midas/GTS 极限平衡法 剪出口
下载PDF
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中的环境影响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徽 周蔚 +4 位作者 张杨 贾小丰 李旭峰 刁玉杰 范基娇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33-135,144,共4页
我国页岩气开发仅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面对强劲的开发势头,提前开展相关问题研究十分必要;根据国外页岩气开发的工程经验,结合我国地质条件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工程特点入手,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并提出页岩气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我国页岩气开发仅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面对强劲的开发势头,提前开展相关问题研究十分必要;根据国外页岩气开发的工程经验,结合我国地质条件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工程特点入手,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并提出页岩气工程环境影响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为我国页岩气开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环境影响 工程分析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其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森琦 李原 +4 位作者 王永贵 石维栋 吕宝仓 庄永成 李延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为研究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野外实测的泉口下移、扇前缘泄出带下移与泄出带低位沼泽湿地萎缩以及局地历次地下水位统测资料,认为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且表现... 为研究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野外实测的泉口下移、扇前缘泄出带下移与泄出带低位沼泽湿地萎缩以及局地历次地下水位统测资料,认为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且表现为间接干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加剧了荒漠化和引起黄河源区黄河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 荒漠化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希节 贠晓瑞 +5 位作者 雷敏 蔡志慧 张盛生 刘若涵 李毅兵 何碧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52-3170,共19页
青海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往有关共和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岩浆岩成因机制的认识分歧较大,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露头岩石方面。本文以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深部花岗岩岩芯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长石电子探针、主微量... 青海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往有关共和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岩浆岩成因机制的认识分歧较大,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露头岩石方面。本文以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深部花岗岩岩芯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长石电子探针、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矿物组成及长石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主要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奥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36.5±1.7Ma,英云闪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41.6±3.0Ma。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这些花岗岩主要为准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全岩Ta-Nb-Hf等不相容元素图解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共和盆地的236.5~241.6Ma花岗岩显示火山弧及同碰撞花岗岩成分特征,说明中三叠世共和地区发生俯冲-碰撞转换。结合本文数据与区域背景资料,作者认为:共和盆地早-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的形成与印支期宗务隆洋的南向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此时,在宗务隆-青海南山-西秦岭北缘存在统一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在236~241Ma时发生俯冲-碰撞转换;晚三叠世时宗务隆-青海南山-西秦岭北缘已处于碰撞期和后碰撞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中三叠世 花岗岩组合 俯冲-碰撞转换
下载PDF
都兰县五龙沟金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菊林 张云飞 +1 位作者 苏生云 赵瑛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9期83-88,共6页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类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都兰县五龙沟金矿岩金沟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类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都兰县五龙沟金矿岩金沟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矿山的开采规模、范围、工程等级、工程布置及矿山开采方式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易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地表土地的占压和破坏。通过危岩清理,平硐口采取支护、设立挡石墙、斜井回填、弃渣平复、自然恢复、抚育管理等工程手段,达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矿山地质调查 综合治理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热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月花 唐保春 +2 位作者 苏生云 张盛生 李成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组成及其运移规律和成因机制研究对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更缺乏针对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系统性工作。青海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个断陷盆地,... 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组成及其运移规律和成因机制研究对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更缺乏针对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系统性工作。青海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个断陷盆地,盆地内地热资源丰富。本文以共和盆地及周围部分山区的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地球化学采样和测试开展了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组成及热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分析,认为:从共和下更新统热储、新近系热储到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再到瓦里贡山构造岩浆带,地热水中SiO2含量依次升高,反映热储温度依次升高;上述地热地区热储中原生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蚀变矿物的形成是控制地热水中阳离子含量的最重要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而补给水下渗和地热水径流及升流过程中盐类矿物的溶滤则是水中阴离子(特别是SO^(2-)4和Cl^-)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流体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共和盆地
下载PDF
高寒区典型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回归 饶文波 +4 位作者 谭红兵 郭宏业 温川 张西营 拓万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7,共9页
为深入理解高寒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并科学指导地下水资源管理,以典型高寒区流域格尔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2019年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熵值水质指数、Durov图和钠吸附比对融雪期、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水质进行了... 为深入理解高寒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并科学指导地下水资源管理,以典型高寒区流域格尔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2019年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熵值水质指数、Durov图和钠吸附比对融雪期、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地下水NO_(3)^(-)和F^(-)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个时期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不大,山区潜水以HCO_(3)^(-)型为主,平原区潜水以Cl^(-)型为主,而承压水以HCO_(3)^(-)型为主,高离子浓度的地下水分布在平原溢出带;潜水化学成分融雪期主要受春耕施肥的影响,枯水期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丰水期受水岩作用的影响;流域大部分潜水不适合灌溉,细土平原溢出带少数潜水不适合饮用;F^(-)对人体健康的非致癌风险大于NO_(3)^(-)并已危及儿童,此外,两者对人体健康的非致癌风险枯水期比其他时期更严重。减少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排放等人为输入是当前流域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影响因素 熵值水质指数 健康风险 格尔木河流域
下载PDF
岩溶区植烟土壤pH、有效铁锰和交换性钙的空间异质性1——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农金花 梁增芳 +1 位作者 石永莲 倪九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9-776,共8页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重庆市酉阳植烟区土壤表层p H、有效Fe、有效Mn和交换性Ca的空间异质性及相关性特征,以为岩溶区植烟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以及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酉阳植烟...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重庆市酉阳植烟区土壤表层p H、有效Fe、有效Mn和交换性Ca的空间异质性及相关性特征,以为岩溶区植烟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以及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酉阳植烟区土壤总体呈酸性,有效Fe、有效Mn和交换性Ca含量丰富;p H、有效Fe、有效Mn和交换性Ca变异系数为12.10%~47.86%,属于中等变异性,在土壤中比较稳定,块金效应在5.690%~7.338%,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p H和交换性Ca的空间分布为西高东低,有效Fe空间分布为东高西低,中部往西南方向含量最丰富,有效Mn的空间分布大致为中间低、四周高的趋势;p H与有效Fe、有效Mn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 H与交换性C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之,研究区营养元素空间变异性中等,空间相关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P H 中微量元素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电法在甘子河断裂对流型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守鋆 李百祥 +4 位作者 周小波 何长英 李威 张树恒 李振萍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在青海甘子河地区,利用遥感解译分析研究区域构造和控热地质背景,配合使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中梯测量和联合剖面测量等多种物探方法,所获结果相互验证,从地表到深部立体勘查逐步深入,避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和物探... 在青海甘子河地区,利用遥感解译分析研究区域构造和控热地质背景,配合使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中梯测量和联合剖面测量等多种物探方法,所获结果相互验证,从地表到深部立体勘查逐步深入,避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和物探的多解性,在地热勘查中探明了隐伏控热断裂构造带的部位和形态特征,为钻探提供了依据,有效降低了地热勘探风限,在青海地热勘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综合电法 地热资源勘查 断裂对流型热储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直流电测深
下载PDF
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甫成 张杨 +4 位作者 张晓娟 郑长远 李旭峰 胡丽莎 彭红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9-660,共12页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CO2地质储存已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于CO2地下储存的场地主要有枯竭的油气田、深部咸水层和深部不可开采的煤层等,我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潜力占总潜力的98%以上.在全面分析CO2地质储存适宜...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CO2地质储存已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于CO2地下储存的场地主要有枯竭的油气田、深部咸水层和深部不可开采的煤层等,我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潜力占总潜力的98%以上.在全面分析CO2地质储存适宜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宜于沉积盆地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的适宜性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地质安全性、储存规模、社会环境风险和经济适宜性4大指标层,共计28个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及指标叠加法为主.以西宁盆地为研究实例,通过基于排除法的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评价相互验证,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西宁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中双树坳陷最适宜CO2地质储存,可作为CO2地质储存的优先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西宁盆地 评价指标体系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