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国家监测点监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魏生英 丁萍 +6 位作者 丁生荣 张海燕 李淑帮 张秀丽 陈文贵 鲁青 李有福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1-672,共2页
目的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省互助县普查改水防氟工程使用情况,同时以互助县蔡家堡乡岩崖村作为监测点,检测该村生活饮用水、8~12岁儿童... 目的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省互助县普查改水防氟工程使用情况,同时以互助县蔡家堡乡岩崖村作为监测点,检测该村生活饮用水、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成人氟斑牙和尿氟、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水氟和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诊断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按国标(GB16396~1996、WS192—1999)进行。结果互助县有60个病区村,其中有36个村实施了改水,改水率为60%。监测点岩崖村水氟均值为1.25mg/L(国家标准〈0.05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0.20%(46/51),成人为88.89%(48/54);儿童氟斑牙指数为1.77,成人为2.95;儿童尿氟几何均数为2.27mg/L,成人为2.00mg/L;成人氟骨症临床检出53例,检出率为98.15%(53/54);X线检出10例,检出率为18.87%(10/53)。结论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重,降氟措施落实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 氟化物中毒 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评价
原文传递
2007年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与居民饮食结构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有福 鲁青 +9 位作者 丁生荣 魏生英 安永清 李增月 何多龙 李勇 张发荣 姜泓 甘培春 李生梅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调查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了解居民饮食结构,为预防控制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依据全国《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方案》,结合青海省具体情况对28个县进行调查,每个县抽查3个乡、1个镇,每个乡(... 目的调查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了解居民饮食结构,为预防控制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依据全国《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方案》,结合青海省具体情况对28个县进行调查,每个县抽查3个乡、1个镇,每个乡(镇)抽查2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抽查50名成人、50名学龄儿童;同时每个县抽查1座寺院,每座寺院抽查成人僧侣50名、儿童僧侣50名。人户调查居民经济收入、饮食结构、砖茶消耗量等。对全部调查对象用Dean法诊断氟斑牙,对同仁、达日、互助县和隆务寺16岁以上成人用200mA X线机拍片诊断氟骨症,并用调查结果估算全省饮茶型氟中毒的患病人数。结果①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大部分在500~〈1000元,其次在1000-〈3000元;牧业区居民经济收入略高于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镇居民。②居民饮食结构,牧业区及半农半牧区主食以面粉为主,其次是糌粑及大米;农业区及城镇主食以面粉为主,其次是大米及糌粑;各地区副食均为肉制品占多数,其次为奶制品,蛋类比例很小。③经常食用的蔬菜为土豆、白菜及青椒,每日食用的家庭占62.82%(6497/10343);水果以苹果、梨及橘子为主,每月食用不足10次的家庭占75.95%(7856/10343)。④共调查居民61999人,年砖茶消耗量为153335kg,人均2.47kg;共调查僧侣1001人,年砖茶消耗量为4120kg,人均4.12kg。⑤乡镇成人氟斑牙检出率为24.11%(2494/1034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4.38%(3012/12355);成人僧侣氟斑牙检出率为26.13%(203/777),儿童僧侣氟斑牙检出率为39.73%(89/224)。⑥乡镇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15.60%(17/109);成人僧侣氟骨症检出率为4.88%(2/41)。⑦氟斑牙患者95%可信限估算总人数为1084306—1134170人,中位数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氟中毒 氟骨症 膳食调查
原文传递
青海省贵德县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珉 魏生英 +6 位作者 司文江 丁萍 鲁青 丁生荣 浦光兰 姜鸿 石文鲜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掌握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及改水降氟工程修建、使用情况,为深入开展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5年,对贵德县未改水病区村进行普查,并对病区村及周边非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 目的 掌握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及改水降氟工程修建、使用情况,为深入开展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5年,对贵德县未改水病区村进行普查,并对病区村及周边非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居民户家中饮用水水样 对已改水病村,进行工程运转状况调查、采集全部水源水、末梢水进行改水工程质量监测,水氟测定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在2008年,按改水前水含氟量,将贵德县氟中毒病区村按轻、中、重分类,分别抽取其中1、1、3个村作为调查村,采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每个年龄段抽检尿样6份,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 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重病区村,每村按年龄抽取20人(男女各半)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共对85个村进行了高氟水源筛查,其中有3个村饮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 mg/L) 在16个改水降氟工程中,有8个间歇供水,3个报废,工程正常使用率仅为31.25%.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1.13%(116/282) 尿氟中位数为1.06 mg/L,范围为0.20~9.44 mg/L 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7.95%(969/2021),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0.73%(17/82).结论 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大部分改水工程供水不正常,病情有回升趋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保证改水降氟工程的正常使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氟工程 氟中毒 氟骨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0—2007年青海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网络考核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佩珍 胡兰盛 +7 位作者 蔡生花 何多龙 吴海坤 李亚楠 张秀丽 孟献亚 唐艳萍 喇翠玲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外质控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全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年来省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的考... 目的分析青海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外质控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全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年来省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的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地(市)级通过参加外质控考核工作.实验室检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007年盐碘和尿碘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均达到了100.0%;2006年由于玉树州未上报结果,使该年度盐碘和尿碘的反馈率(87.5%、87.5%)和合格率(62.5%、62.5%)较2005年(100.0%、100.0%,87.5%、87.5%)有所降低。县级实验室在2005年和2007年的盐碘反馈率均达到100.0%,合格率逐年提高。地(市)级与县级盐碘外质控合格率呈高度正相关(r=0.829,P〈0.01);盐碘与尿碘外质控合格率也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07,P〈0.01)。结论各级实验室盐碘与尿碘外质控测定准确性均与碘缺乏病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技术力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症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2007年青海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育龄妇女尿碘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佩珍 何多龙 +9 位作者 吴海坤 李勇 蔡生花 胡兰盛 李增月 李亚楠 张秀丽 刘晓蓉 喇翠玲 陈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调查青海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育龄妇女尿碘水平,了解当地育龄妇女的碘营养状况。方法2007年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我国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重点调查的通知》要求,确定青海省6个地区(州)17个县作为调查地区,采用二阶段整群抽... 目的调查青海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育龄妇女尿碘水平,了解当地育龄妇女的碘营养状况。方法2007年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我国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重点调查的通知》要求,确定青海省6个地区(州)17个县作为调查地区,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结合《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在每个被调查县选择3—5个乡.每个乡选择l或2个村,每个村选择30名18~40岁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并将其分为新婚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其他育龄妇女4组。采集调查对象尿样,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结果共检测了1604份育龄妇女尿样,尿碘中位数为93.3μg/L,低于100、50、20μg/L的比例分别占52.1%(836/1604)、31.8%(510/1604)和12.4%(199/1604);玉树州和海西州育龄妇女尿碘低于100μg/L的比例分别为70.5%(527/747)和43.0%(128/298);6个县育龄妇女尿碘低于100μg/L的比例〉50%,其中囊谦县、杂多县和治多县低于100μg/L的比例分别为88.3%(91/103)、88.3%(91/103)、70.7%(118/167)。4种类型中其他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为88.6μg/L,低于100μg/L的比例为53.9%(763/1415)。结论青海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育龄妇女存在碘营养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症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回顾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强 赵志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汇总青海省3个大骨节病病区自1982-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大骨节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其病情消长的相关因素。方法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贵德、兴海、班玛3个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采... 目的汇总青海省3个大骨节病病区自1982-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大骨节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其病情消长的相关因素。方法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贵德、兴海、班玛3个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采集发、粮、土等样品,进行禽硒量测定。结果贵德、兴海、班玛病区大骨节病临床、X线检出率分别在0~55.78%、11.37%~59.20%;0~48.68%、25.86%~50.38%;0~63.38%、0~52.63%。病区大骨节病病情缓慢下降,有一定的年度波动。硒测定结果表明,兴海、贵德大骨节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兴海、贵德病区,大骨节病病情严重、活跃,班玛病区大骨节病自然消退。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X线 流行病学监测
下载PDF
青海省大骨节病病区换粮、补硒防治儿童大骨节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强 赵志军 +9 位作者 周令望 王丽华 刘运起 刘辉 王虎 何多龙 安永清 白生录 雒永宏 曹有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2-524,共3页
目的 观察换粮、补硒对青海省儿童大骨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检出X线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分成3组,贵德县新建坪村为对照组、斜马浪村为换粮组,兴海县上、下鹿圈村为补硒组.... 目的 观察换粮、补硒对青海省儿童大骨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检出X线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分成3组,贵德县新建坪村为对照组、斜马浪村为换粮组,兴海县上、下鹿圈村为补硒组.防治前和防治后1年对每个观察对象拍摄右手X线片(包括腕骨),同时采集儿童枕部发样,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发硒.结果 经过1年防治,对照组X线检出率由4.88%(2/41)升至12.20%(5/41),换粮组X线检出率由17.54%(10/57)降至5.26%(3/57),补硒组X线检出率由13.51%(10/74)降至5.41%(4/74).换粮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2例稳定,1例进展,无新发病人;补硒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3例稳定,1例干骺端新发病人;对照组除原有2例病人病情稳定外,有2例干骺端和1例骨端新发病人.换粮组、补硒组防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9、4.14,P均<0.05).对照组、换粮组发硒值防治前为(107.15±42.30)、(125.30±40.30)μg/kg,防治1年后为(108.32±35.67)、(135.38±65.24)μg/kg,升高不明显(t值分别为0.01、0.68,P均>0.05);补硒组发硒值由防治前的(95.62±43.42)μg/kg明显升高至防治1年后的(197.64±97.08)μg/kg(t=5.41,P<0.05).结论 换粮、补硒对防治儿童大骨节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X线
原文传递
2008年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魏生英 鲁青 +9 位作者 丁萍 丁生荣 浦广兰 陈萍 何多龙 张海燕 司文江 刘秋香 王兴 万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掌握2008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青海省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村以改水前的水氟分为轻、中、重3类,分别抽取2、4、4个调查村。对未改水的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5份水样,测定... 目的掌握2008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青海省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村以改水前的水氟分为轻、中、重3类,分别抽取2、4、4个调查村。对未改水的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5份水样,测定水氟;对已改水病村,抽检3份末梢水样和1份水源水样测定水氟,水氟测定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并按年龄段各抽检6人的尿氟: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等病区和重病区调查村,每村按年龄段抽取约20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共检查8~12岁儿童562名,氟斑牙检出率为43.59%(245/562);检测300例8~12岁儿童尿样,尿氟为1.52mg/L;对3144名16岁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0.32%(1582/3144);对163名成人进行了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检出率为29.45%(48/163)。结论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仍然很严重,并且有回升趋势,须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数据收集 氟中毒 氟骨症
原文传递
2003—2008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志军 李强 +1 位作者 曹有平 骆永宏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掌握2003—2008年青海省兴海县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病情动态,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变化及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兴海县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拍片检查... 目的掌握2003—2008年青海省兴海县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病情动态,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变化及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兴海县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拍片检查,同时采集发、粮样品,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2003—2008年,上鹿圈村临床检出率在0(0/34)~17.14%(6/35);X线检出率在11.11%(3/27)。20.59%(7/34),其中干骺端检出率在0(0/27)~13.21%(7/53),骨端检出率在2.63%(1/38)~11.43%(4/35)。下鹿圈村临床检出率在2.94%(1/34)~13.33%(6/45);x线检出率在26.67%(12/45)。43.63%(24/55),其中干骺端检出率在8.33%(6/72)~26.47%(9/34),骨端检出率在13.33%(6/45)~38.18%(21/55)。2003年上鹿圈村发硒为(139.92±92.27)μg/kg,下鹿圈村发硒为(134.98±63.77)μg/kg。2005年上鹿圈村粮硒为(12.90±7.18)μg/kg,下鹿圈村粮硒为(14.58±9.90)μg/kg。结论兴海县大骨节病监测点病情居高不下,监测点致病因子十分活跃;监测点内、外环境硒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X线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青海省藏区饮茶型氟骨症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生荣 鲁青 李有福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饮茶型氟骨症的病情,进一步做好饮茶型氟中毒的监测防控工作。方法根据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对青海省藏区四个县的309名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拍片及骨关节X线诊断。结果达日县X线... 目的了解青海省饮茶型氟骨症的病情,进一步做好饮茶型氟中毒的监测防控工作。方法根据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对青海省藏区四个县的309名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拍片及骨关节X线诊断。结果达日县X线检出率为34.34(11/32),玛沁县X线检出率为16.34%(9/55)、门源县X线检出率为5.98%(7/117),海晏县X线检出率为2.86%(3/105),X线表现特征是以关节退行性改变及骨间膜骨化为主。结论饮茶型氟骨症时间越长病情越重,随年龄的增大而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症 氟中毒 青海
下载PDF
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强 赵志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82,共2页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新发病区调查,了解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桑当乡及曲什安乡共6个村的7~13岁儿童进...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新发病区调查,了解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桑当乡及曲什安乡共6个村的7~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采集发样、粮样、土样、水样,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在4个调查点的6个村共临床检查7~13岁少年儿童373人,检出大骨节病45例,检出率为12.06%。X线拍片347人,X线阳性75例,阳性检出率为21.61%。子科滩镇泉曲村含硒量最低,发硒为(77.70±42.04)μg/kg,粮硒为(7.44±6.93)μg/kg;曲什安乡才乃亥村含硒量最高,发硒为(103.88±58.57)μg/kg,粮硒为(29.58±24.11)μg/kg。结论兴海县4个调查点为大骨节病新病区。调查点大骨节病病情严重,致病因子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流行病学 X线
原文传递
人微小病毒B19与骨关节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志军 李强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4-735,共2页
1975年.Cossart等首先在1名健康献血者血中发现了人微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HPVB19),继而,在1981年又证实HPVB19对人类具有致病性。HPVB19感染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性紫癜、传染性红斑、关节病等。孕妇感染后... 1975年.Cossart等首先在1名健康献血者血中发现了人微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HPVB19),继而,在1981年又证实HPVB19对人类具有致病性。HPVB19感染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性紫癜、传染性红斑、关节病等。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导致胎儿贫血、水肿、死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微小病毒B19 骨关节病 大骨节病
下载PDF
2006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碘缺乏病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增月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柴达木盆地碘缺乏病防治现状,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6年在柴达木境内的德令哈、格尔木、都兰、乌兰、天峻5个县(市)进行调查。每个县(市)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小学,每所... 目的了解和掌握柴达木盆地碘缺乏病防治现状,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6年在柴达木境内的德令哈、格尔木、都兰、乌兰、天峻5个县(市)进行调查。每个县(市)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51名8-10岁学生,进行甲状腺触诊检查,并采集尿样,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在所抽学校的5年级学生中抽取30名学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同时在学校附近及离学校稍远的地方各选择1个村,每村抽取10名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采集其家中食用盐样。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9%(30/510),高于国家标准;8-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83.4μg/L,尿碘〈20μg/L的比率为14.9%(71/477),超过了10%的国家标准;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59.0%(118/200);5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的平均分分别为31.5、3519,而及格率分别为12.0%(36/300)、18.5%(37/200)。结论柴达木盆地碘缺乏病防治干预措施不到位,碘盐普及不够。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症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生英 丁萍 +2 位作者 鲁青 李有福 张秀丽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1-511,共1页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于20个县(市)、120个乡(镇)、415个村,自1982年采取以改水降氟为主的防治措施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不清,各县防治措施不均衡,有些...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于20个县(市)、120个乡(镇)、415个村,自1982年采取以改水降氟为主的防治措施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不清,各县防治措施不均衡,有些县防治措施落实缓慢。为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作者于2005、2006年对青海省11个病区县的所有病区村进行了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改水 氟中毒
下载PDF
2008年青海省对县级实验室盐碘测定随机抽检复核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佩珍 何多龙 +7 位作者 李勇 陈勋 胡兰盛 马静 李亚楠 蔡生花 喇翠玲 陈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08,共1页
盐中微量碘的定量分析是碘盐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加强碘盐检测是保证食用合格碘盐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核实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盐碘检测的准确性,对检测结果有效性进行评价,2008年青海省对县(区)级盐碘实验室的盐样... 盐中微量碘的定量分析是碘盐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加强碘盐检测是保证食用合格碘盐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核实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盐碘检测的准确性,对检测结果有效性进行评价,2008年青海省对县(区)级盐碘实验室的盐样检测结果进行了随机抽检复核,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2004—2007年青海省兴海县7~12岁儿童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萍 安永清 +1 位作者 李强 赵志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196,共1页
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是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上、下鹿圈村位于该乡的南部,属黄土高原.沿黄河边岸深入约35km,地理位置毗邻.聚居有汉、回、土、藏等民族。两村海拔2800m,无霜期70—120d,植被以高山草原草甸为主,主... 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是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上、下鹿圈村位于该乡的南部,属黄土高原.沿黄河边岸深入约35km,地理位置毗邻.聚居有汉、回、土、藏等民族。两村海拔2800m,无霜期70—120d,植被以高山草原草甸为主,主要耕种小麦、蚕豆、油菜、洋芋及大白菜等。1989年定为大骨节病病区.1995年纳入国家监测点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X线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3年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及硒碘测定报告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强 赵志军 +6 位作者 张强 文海 安永清 刘晓蓉 陈黎林 李淑邦 吴海坤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616,共1页
为监测大骨节病(KBD)病情动态,为今后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2003年在青海省贵德、兴海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同时对监测点硒、碘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
关键词 青海 大骨节病 病情监测 硒元素 碘元素 含量检测
下载PDF
2007年青海省居民户碘盐及家庭主妇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勇 张发荣 +7 位作者 唐艳萍 甘培春 杨佩珍 蔡生花 李树帮 陈黎林 胡兰省 李亚楠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0,共1页
根据《全国碘盐监测方案(2006年修订)》和{2007年在碘盐监测基础上开展以县为单位重点人群尿碘监测方案》的要求。2007年作者在青海省开展了居民户食用盐监测.同时根据2006年碘盐监测结果.选择非碘盐率问题突出的祁连县、乌兰县和... 根据《全国碘盐监测方案(2006年修订)》和{2007年在碘盐监测基础上开展以县为单位重点人群尿碘监测方案》的要求。2007年作者在青海省开展了居民户食用盐监测.同时根据2006年碘盐监测结果.选择非碘盐率问题突出的祁连县、乌兰县和格尔木市以及2006年没有上报监测数据的玉树州,开展家庭主妇尿碘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 尿 监测
原文传递
2007年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强 赵志军 +3 位作者 周珉 曹有平 李秀全 应忠强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2-292,共1页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07年3、4月份重点对青海省国家级监测点贵德县东沟乡高红崖、新建坪、斜马浪3村,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及省级监测点班玛县灯塔、班前、亚日堂3村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症状和体征 X线 监测
原文传递
2003-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监测点病情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志军 李强 +2 位作者 曹有平 杨萍 任长远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6-706,共1页
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是全国大骨节病重点病情监测点.为摸清该病区大骨节病病情动态.探索其相关因素.作者对该地连续4年的病情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病情 监测 2003—2006年 兴海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