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休克致多脏器衰竭时氧代谢的变化
1
作者 张民伟 董书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0-341,共2页
感染性休克致多脏器衰竭时氧代谢的变化张民伟董书明感染性休克致多脏器衰竭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综合征,尽管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多脏器功能支持技术的应用,但仍不能有效的降低病死率。目前关注的焦点... 感染性休克致多脏器衰竭时氧代谢的变化张民伟董书明感染性休克致多脏器衰竭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综合征,尽管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多脏器功能支持技术的应用,但仍不能有效的降低病死率。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氧代谢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多脏器衰竭 氧代谢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樊建林 公保才旦 +3 位作者 钱惠岗 卓么加 陈光安 祁万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0-623,共4页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多处创伤 休克 出血性 损伤控制性复苏
原文传递
山姜素通过PI3K/Nrf2/HO-1通路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盲肠结扎和穿刺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2
3
作者 任辉邦 张斌 +3 位作者 尹启超 张玉红 何五建 李海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5-583,共9页
目的研究山姜素对盲肠结扎和穿刺(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Control)组、CLP组、山姜素(alpinetin)40、80和160 mg·kg^(-1)组、阳性药物对照组(Dex... 目的研究山姜素对盲肠结扎和穿刺(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Control)组、CLP组、山姜素(alpinetin)40、80和160 mg·kg^(-1)组、阳性药物对照组(Dex,10 mg·kg^(-1))组,每组9只大鼠。CLP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后,大鼠通过腹腔注射alpinetin(40、80和160 mg·kg^(-1))和地塞米松(10 mg·kg^(-1))。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和评分,称重法测量肺水肿,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BALF中MIP-2、TNF-α、IL-18、IL-10水平和肺组织中MPO、SOD活性及MDA、GSH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Akt磷酸化水平及Nrf2、HO-1表达水平。结果与CLP组相比,山姜素80和160 mg·kg^(-1)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肺的病理评分显著减少(P<0.05,P<0.01),大鼠PaCO2水平显著减少(P<0.05),PaO2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BALF中MIP-2、TNF-α、IL-18水平显著减少(P<0.05,P<0.01),IL-10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SOD活性和GSH水平显著降(P<0.05,P<0.01),肺组织中Akt磷酸化、核Nrf-2、HO-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山姜素通过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来改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急性肺损伤,这与激活PI3K/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素 炎症 氧化应激 脓毒症 肺损伤
下载PDF
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产生的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思多 《青海医药杂志》 2006年第9期57-58,共2页
目的:总结急诊科病人100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出现不良反应,了解其原因,落实措施。结果: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结论:考虑术后使用自控镇痛... 目的:总结急诊科病人100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出现不良反应,了解其原因,落实措施。结果: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结论:考虑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术前应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对于体质差及年老者,应适当减少自控镇痛泵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及烧伤植皮 自控镇痛泵(PCA)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心肌梗塞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9
5
作者 班玛措 《青海医药杂志》 201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卧床期间发生便秘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针对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生便秘的不同原因,进行干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结果:(3~5)天内排软便者34例,(6—10)天者20例,(11~15)天者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卧床期间发生便秘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针对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生便秘的不同原因,进行干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结果:(3~5)天内排软便者34例,(6—10)天者20例,(11~15)天者2例。结论:采取心理护理、饮食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卧床期间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便秘 护理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真英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的治疗对重症急性高原病(AHD)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高压氧舱组3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吸氧、原发病的治疗、加强...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的治疗对重症急性高原病(AHD)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高压氧舱组3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吸氧、原发病的治疗、加强代谢支持治疗;高压氧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高压氧舱组疗效、治愈的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高压氧治疗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方法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舱治疗 重症急性高原病 MODS
原文传递
基于ERK1/2和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温阳化饮方对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乔梁 胡山岗 李荣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温阳化饮方对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的作用以及对ERK1/2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n=15);先以卵蛋白(OVA)致敏刺激和雾化进行造模形成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后以冰... 目的探讨温阳化饮方对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的作用以及对ERK1/2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n=15);先以卵蛋白(OVA)致敏刺激和雾化进行造模形成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后以冰水喂养给以“饮冷”刺激,冰箱冷冻给以“形寒”刺激进行寒饮蕴肺证造模。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以剂量为30 mg/kg的温阳化饮方和雷帕霉素溶液(以医用生理盐水进行溶解)进行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剂量的医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22 d。小微动物肺功能分析仪测定大鼠的肺功能;TUNEL检测肺组织中的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ERK1/2、p-p38 MAPK、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吸气时的气道阻力(Rinsp)和呼气时的气道阻力(Rexp),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细胞凋亡率,p-ERK1/2、p-p38 MAPK、Bax的表达出现明显升高,肺胸通气时的动态顺应性(Cdyn)、Bcl-2的表达出现明显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Rinsp和Rexp、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细胞凋亡率,p-ERK1/2、p-p38 MAPK、Bax的表达出现明显下降,Cdyn、Bcl-2出现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中,温阳化饮方能明显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肺组织的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抑制ERK1/2和p38MAPK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化饮方 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 ERK1/2和p38MAPK信号
下载PDF
损伤严重度评分在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诊疗及预后中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元清 公保才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291-6292,共2页
目的评估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在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诊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1.28±0.36 vs 1.43±0.21;t=3.66... 目的评估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在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诊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1.28±0.36 vs 1.43±0.21;t=3.667,P<0.001);观察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3.31±17.21)vs(25.31±5.41)μg/L;t=26.780,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ISS评分与CD4/CD8呈现显著负相关(r=-0.324,P<0.001)、与TNF-α呈现显著正相关(r=0.389,P<0.001)。观察组死亡率为20.51%(24/117),死亡患者的ISS评分显著高于未死亡的患者(48.21±7.48 vs 33.99±7.72;t=8.09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截点值为44,预测腹部严重多发伤死亡的敏感性为91.40%,特异性为83.33%,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对于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来说,ISS评分与免疫、炎症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判断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预后 腹部多发伤
下载PDF
从玉树地震创伤救治经验谈高原创伤特点与救治 被引量:8
9
作者 公保才旦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7期61-63,共3页
高原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有着许多不同于平原和低海拔地区的特点。在伤情和失血量相近的情况下,高原地区创伤性休克发生早,程度重,容易并发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早,对氧需求量大,预后较差。本文结合玉树地震的创伤特点,... 高原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有着许多不同于平原和低海拔地区的特点。在伤情和失血量相近的情况下,高原地区创伤性休克发生早,程度重,容易并发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早,对氧需求量大,预后较差。本文结合玉树地震的创伤特点,总结高原地区创伤的救治策略,包括创伤救治的时限性,合理止血、强调氧合、重视复温、强调液体复苏及损伤控制一体化急救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宜高原特点的创伤救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高原病 地震 基于问题的学习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外科处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樊建林 公保才旦 +1 位作者 陈光安 钱惠岗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4-545,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率和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 2 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9例中 2 4例 (82 .8% )为严重多发伤。损伤部位以降部及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多达 19例。术前未作出诊断... 目的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率和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 2 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9例中 2 4例 (82 .8% )为严重多发伤。损伤部位以降部及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多达 19例。术前未作出诊断 2 3例 (79.3% )。本组术中漏诊 3例 (漏诊率 10 .3% )。术后并发症 11例 (37.9% )。治愈 2 3例 ,死亡 6例 ,病死率 2 0 .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 ,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外科手术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烧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原因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7
11
作者 祁万乐 卓么加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诱因特点,为临床治疗、护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例烧伤后合并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5例经抗凝、溶栓等治疗...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诱因特点,为临床治疗、护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例烧伤后合并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5例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再通,未出现肺栓塞或静脉性坏疽等严重并发症。6个月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1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深静脉大部分再通,但在活动后有下肢轻度肿胀及出现浅静脉曲张,未见复发性溃疡,14例患者下肢静脉血管完全再通,无任何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干预高原特殊气候条件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能有效预防高原地区烧伤患者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烧伤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外科处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樊建林 公保才旦 +1 位作者 陈光安 金伟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率和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9例中 2 4例 (82 8% )为严重多发伤 ,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治愈 2 3例 ,死亡 6例 ,死亡率为2 0 7% (6 / 2 9) ,... 目的 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率和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9例中 2 4例 (82 8% )为严重多发伤 ,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治愈 2 3例 ,死亡 6例 ,死亡率为2 0 7% (6 / 2 9) ,术中漏诊率为 10 3% (3/ 2 9)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7 9% (11/ 2 9)。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被漏诊。注重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 ,加强术中探查 ,掌握好探查指征 ,根据伤情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损伤 诊断与处理
下载PDF
78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五建 《青海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通过对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探讨预防猝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78例猝死患者发病前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救护车到达现场半径与复苏成功关系、现场急救措施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复苏有效率为7.69%,成功率2.56%。结... 目的:通过对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探讨预防猝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78例猝死患者发病前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救护车到达现场半径与复苏成功关系、现场急救措施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复苏有效率为7.69%,成功率2.56%。结论:院前猝死复苏有效率及成功率均较低;心肺复苏开始越早,猝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应提高患者家属及非医务人员认知度,才能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院前急救 复苏
下载PDF
血必净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0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真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2-733,共2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50例D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低分子肝素、补充新鲜血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50例D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低分子肝素、补充新鲜血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DIC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疗法 @血必净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惠岗 樊建林 +1 位作者 公保才旦 陈元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8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的严重创伤患者30例,按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16例)和非MOD...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的严重创伤患者30例,按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16例)和非MODS组(14例);另选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及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动态观察MODS组和非MODS组入院时及术后2、4、6、8、14 d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RP水平,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非MODS组入院时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CRP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4 d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健康组比较,MODS组入院时及术后2、4、6、8 d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术后14 d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升高(P〈0.05或P〈0.01)。非MODS组与MODS组术后8、14 d的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变化可作为严重创伤后的预警因子,动态观察有助于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创伤 免疫球蛋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脊髓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冶凤英 《青海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通过对3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希望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引起脊髓内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引起广泛的关注。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溶栓后均出现脊髓内出血的并发症。结论:... 目的:通过对3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希望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引起脊髓内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引起广泛的关注。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溶栓后均出现脊髓内出血的并发症。结论:脊髓内出血常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易被原发病掩盖,所以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拓展诊断思路避免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脊髓内出血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外科在老年严重外伤性肝破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元清 公保才旦 《青海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在老年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恢复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快捷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外伤性肝破裂 老年 损伤控制外科 手术
原文传递
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文飚 公保才旦 +1 位作者 陈光安 逯克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根据不同的复苏方式将41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乳酸水平和失血量变...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根据不同的复苏方式将41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乳酸水平和失血量变化情况,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疗效。结果不同处置后12h两组HCT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h及24h两组PLT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两组血清乳酸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液体复苏时,限制液体复苏相对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不至于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且对改善细胞氧代谢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高海拔地区
原文传递
成人破伤风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樊建林 公保才旦 +1 位作者 张建涛 卢忠胜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4Z期1566-1567,共2页
目的:提高破伤风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36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36例中治愈109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19.9%;潜伏期愈短,起病愈急,病型愈重,病死率愈高;早期气管切开,采用肌松剂,机械通... 目的:提高破伤风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36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36例中治愈109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19.9%;潜伏期愈短,起病愈急,病型愈重,病死率愈高;早期气管切开,采用肌松剂,机械通气,鞘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以及补充能量,疗效较好。结论:对不典型破伤风的多样化临床表现要有所警惕,正确评估破伤风的预后可指导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对重型破伤风要早行气管切开,采用冬眠合剂、肌松剂、机械通气以及鞘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控制肌痉挛,同时应用胃肠外营养(TPN)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感染 特异性 气管切开术
下载PDF
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利明 杨明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52-4653,共2页
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不良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1〕。除了预防TBI外,确定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的因素及分析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确定中重型TBI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 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不良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1〕。除了预防TBI外,确定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的因素及分析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确定中重型TBI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不同外伤原因所致的中重型TBI患者60例。年龄16~82〔平均(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TBI) 凝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