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抽油杆工艺技术在青海油田的运用及推广 被引量:9
1
作者 邱海涛 马艳 +1 位作者 刘亮 郑油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0-151,共2页
利用空心抽油杆清蜡工艺,将一定长度的空心抽油杆及配套洗井漏塞下到油井结蜡点以下,热洗清蜡过程中热洗液仅在空心杆和泵上油管之间流动,洗井管线一端连接空心光杆上端的单流阀,一端连接热洗泵车出口,洗井液从空心杆进入,从油管返出,... 利用空心抽油杆清蜡工艺,将一定长度的空心抽油杆及配套洗井漏塞下到油井结蜡点以下,热洗清蜡过程中热洗液仅在空心杆和泵上油管之间流动,洗井管线一端连接空心光杆上端的单流阀,一端连接热洗泵车出口,洗井液从空心杆进入,从油管返出,不会进入油套环空,能有效地避免热洗液进入地层造成伤害,清洗油管壁上的结蜡,并及时返排出来。该工艺具有降低热损失、热洗效率高、热洗液用量少、洗井时间短、不影响产量、有效延长检泵周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清蜡 空心抽油杆 防污染
下载PDF
元坝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岩溶测井相与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仝燕 傅恒 +2 位作者 葛海波 孙先长 阮何文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16-621,573,共6页
以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结合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特征,利用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组合对比,对古岩溶发育段进行测井相分析,得出古岩溶在测井上的识别标志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古岩溶有效储集空间是由受古岩溶作用产生的溶蚀孔洞和由... 以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结合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特征,利用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组合对比,对古岩溶发育段进行测井相分析,得出古岩溶在测井上的识别标志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古岩溶有效储集空间是由受古岩溶作用产生的溶蚀孔洞和由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共同构成。通过古岩溶测井识别与古岩溶剖面结构划分与对比,综合钻井地质剖面认为,元坝地区古岩溶剖面在垂向上主要发育地表岩溶带与渗流岩溶带,风化壳时期溶蚀作用强烈,但大部份空间均被后期沉积物所充填,呈现"溶蚀强、充填强"的现象,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裂缝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口坡 古岩溶 测井 储层 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海林 邓南涛 +4 位作者 李强 张枝焕 柳益群 赵双丰 梁卫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6,43,共7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尤其是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相关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较...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尤其是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相关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靠近盆地中央的深湖—半深湖相的泥页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盆地的边缘相带泥页岩发育程度低、有机质丰度低.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Ⅱ_1型为主,生油潜力大,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长8,长9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了主,生油潜力中等,为次要烃源岩;长4+5和长6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2-Ⅲ型为主,生油潜力相对较小,为较差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骆垠山 张哨楠 +2 位作者 罗小明 邓南涛 王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根据Pr/Ph,8β(H)-补身烷和C30重排藿烷相对含量,...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根据Pr/Ph,8β(H)-补身烷和C30重排藿烷相对含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可划分为A1、A2、A3、A4、B类,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可划分为Ⅰ、Ⅱ、Ⅲ类,目前发现的原油主要是第Ⅰ类;第Ⅰ类原油来自A1类烃源岩(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油页岩),第Ⅱ类原油来自A2类烃源岩(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第Ⅲ类原油来自A3类烃源岩(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富县地区 生物标志物特征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化合物
原文传递
油田注水开发工艺
5
作者 冯超 左入文 +2 位作者 袁冬娇 何国林 王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9年第3期223-223,共1页
对于油田注水的开发工艺来说,这是对油层进行能量补充的一种方式,利用水驱油,促进油井产能的提高,进而实现油田的有效开发,所以,必须加强油田注水的开发技术研究,实现开发水驱的效果,与油田开发所需之间相满足,促进油田产能不断提高,继... 对于油田注水的开发工艺来说,这是对油层进行能量补充的一种方式,利用水驱油,促进油井产能的提高,进而实现油田的有效开发,所以,必须加强油田注水的开发技术研究,实现开发水驱的效果,与油田开发所需之间相满足,促进油田产能不断提高,继而推动油田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本文将对油田注水开发工艺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注水开发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