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蕨麻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晨芹 李军乔 +2 位作者 王鑫慈 牛永昆 曲俊儒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2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5℃,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 min),全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pH值5.0~12.0菌丝均能较好生长,弱碱条件更利于其生长和产孢。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部分碳、氮源可以促进菌株D2产生绿色色素。D2菌株对氮的有效利用表现为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而铵态氮更利于其产孢。因此,在蕨麻人工种植田间应当多注意田园卫生和水肥管理,防止蕨麻根腐病的发生与蔓延。该研究结果可为蕨麻根腐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较为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镰刀菌属 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密花香薷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富贵 刘晶 李军乔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44-1853,共10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药用资源植物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特征,为研究密花香薷资源分类及系统进化奠定了基础。方法以密花香薷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采用二代测序技术Illu...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药用资源植物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特征,为研究密花香薷资源分类及系统进化奠定了基础。方法以密花香薷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采用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以广藿香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序列,进行序列组装和矫正,得到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密花香薷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获得密花香薷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49095bp,GC含量37.92%,注释到130个基因,其中包括8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密花香薷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28个散在重复序列,串联重复序列共检测到191个,单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共114个;系统发育结果表明,密花香薷和其他唇形科植物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结构,紫苏属植物和香薷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建立了适于香薷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其特征分析的方法,丰富了唇形科植物遗传资源,为密花香薷分子标记开发及唇形科属种间系统发育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香薷 叶绿体 基因组 分子标记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密花香薷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子林 李军乔 +1 位作者 王雅琼 董浩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使用响应面法优化密花香薷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三项为影响因素,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估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密花香薷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采用ABTS、DPPH法评定... 目的:使用响应面法优化密花香薷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三项为影响因素,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估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密花香薷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采用ABTS、DPPH法评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9:1、提取时间58 min、提取温度63 ℃,此时的提取率为1.88%。密花香薷多糖对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77.49%、69.75%。结论:该提取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且提取的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香薷 响应面法 多糖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磁珠富集法开发蕨麻SSR标记引物 被引量:8
4
作者 富贵 李军乔 +2 位作者 包锦渊 白世俊 韦梅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微卫星序列(SSR)因具有分布广、共显性遗传、稳定、多态性丰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研究中。利用EcoRⅠ,MseⅠ2种内切酶酶切蕨麻基因组,酶切片段与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AG)15、(GT)15杂交,然后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富集、含有SS... 微卫星序列(SSR)因具有分布广、共显性遗传、稳定、多态性丰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研究中。利用EcoRⅠ,MseⅠ2种内切酶酶切蕨麻基因组,酶切片段与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AG)15、(GT)15杂交,然后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富集、含有SSR片段的基因组片段被吸附,再经洗脱、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完成微卫星序列的收集。共获得有效克隆236个,随机挑选其中80个进行测序,结果显示68条序列(85%)为唯一序列,挑选出其中40条含有SSR位点的序列,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5成功设计出40对引物,经初步筛选,最终获得多态性丰富,可稳定扩增的SSR引物20对,扩增成功率达50%。对20对引物扩增结果做了初步分析,扩增出多态性位点共338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2440、0.8996、0.1768和0.3078。20对SSR引物为蕨麻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微卫星 磁珠富集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蕨麻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欣 张金铭 +3 位作者 张昭 白世俊 富贵 李军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64-1671,共8页
以青海‘蕨麻4号’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实验,研究酶类组合、酶解时间、甘露醇浓度及离心速度等主要因素对蕨麻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建立高效、稳定的蕨麻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进一步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基... 以青海‘蕨麻4号’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实验,研究酶类组合、酶解时间、甘露醇浓度及离心速度等主要因素对蕨麻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建立高效、稳定的蕨麻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进一步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方法对蕨麻进行品种改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蕨麻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顺序为:酶类组合>酶解时间>甘露醇浓度>离心速度;青海‘蕨麻4号’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最适酶解条件为:2.0%纤维素酶+0.75%果胶酶,40r/min振荡酶解10h,甘露醇浓度为0.5mol/L,离心转速为1 000r/min时原生质体的产量达最大(8.96×10~5 cells/g),活力为9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正交实验设计 原生质体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7
6
作者 石子林 李军乔 +3 位作者 王雅琼 董浩 牛永昆 李晨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0-726,共7页
通过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为蕨麻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以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率为评估指标,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并采用2... 通过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为蕨麻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以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率为评估指标,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并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1(m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97 min,提取率为2.68%。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76 mg/ml、0.64 mg/ml。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得到蕨麻地上部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简便可行,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藏药蕨麻可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切吉卓玛 李军乔 李积雲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蕨麻为原材料,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蕨麻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料液比、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溶液p 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5个因素对蕨麻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蕨麻可溶性膳食纤... 以蕨麻为原材料,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蕨麻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料液比、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溶液p 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5个因素对蕨麻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蕨麻可溶性膳食纤维酶解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提取蕨麻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优的工艺流程为料液比1︰20(g/mL)、纤维素酶用量350 U/g、酶解温度45℃、酶解溶液pH 4.5、酶解时间1 h。在工艺流程下,蕨麻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可溶性膳食纤维 酶法
原文传递
2种外源激素对蕨麻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军乔 李晨芹 +3 位作者 王鑫慈 牛永昆 石子林 田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127,共8页
为明确外源植物激素IAA和GA_(3)对蕨麻苗期生长的影响及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苗期蕨麻为对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IAA和GA_(3)对蕨麻苗期形态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种激素浓度的增加,蕨麻相关农艺性状指标呈先增... 为明确外源植物激素IAA和GA_(3)对蕨麻苗期生长的影响及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苗期蕨麻为对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IAA和GA_(3)对蕨麻苗期形态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种激素浓度的增加,蕨麻相关农艺性状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25 mg/L IAA和100 mg/L GA_(3)的处理下达最佳促进效果,且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100 mg/L IAA和150 mg/L GA_(3)的处理下蕨麻幼苗部分指标表现不佳,因此在生产中不建议超过此浓度。研究表明,IAA和GA_(3)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蕨麻苗期各农艺性状指标的提升,具有提高其内在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外源植物激素 幼苗生长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铁胁迫对蕨麻叶绿素荧光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牛永昆 李军乔 +3 位作者 曲俊儒 李晨芹 王鑫慈 田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为研究铁胁迫对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光合生理的影响,寻找适合蕨麻进行光合作用的铁浓度。以‘青海蕨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F_(0)),12.5(F_(1)),25.0(F_(2)),75.0(F_(6)),125.0μmol·L^(-1)(F_(10))共5个铁浓度,进行盆... 为研究铁胁迫对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光合生理的影响,寻找适合蕨麻进行光合作用的铁浓度。以‘青海蕨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F_(0)),12.5(F_(1)),25.0(F_(2)),75.0(F_(6)),125.0μmol·L^(-1)(F_(10))共5个铁浓度,进行盆栽试验。测定5种铁浓度处理下蕨麻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部分生理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探究铁对蕨麻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_(1)、F_(2)、F_(6)显著提高了蕨麻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铁浓度对蕨麻叶绿素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随着铁浓度的不断增加,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先升高后降低,其中,Fv/Fm在F_(2)处理下有最大值,Y(Ⅱ)和qP在F_(6)处理下有最大值;随着铁浓度的升高,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逐渐增大,但供铁组Y(N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光响应拟合参数中,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在F_(6)处理时有最大值,F_(2)处理下半饱和光强(Ik)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所有光合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F_(6)>F_(2)>F_(1)>F_(10)>F_(0)。F_(6)(75.0μmol·L^(-1))处理时蕨麻的总体光合性能最优。合适的铁浓度可提高蕨麻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系统活性,并改善蕨麻的光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铁胁迫 叶绿素 荧光特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蕨麻水浸提液对4种禾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晨芹 李军乔 +1 位作者 刘文辉 牛永昆 《青海科技》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蕨麻地上部分水浸提液(2.5、5、10和20g·L-1)对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和中华羊茅4种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重要禾草的化感作用,分析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规律与强度,以期...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蕨麻地上部分水浸提液(2.5、5、10和20g·L-1)对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和中华羊茅4种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重要禾草的化感作用,分析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规律与强度,以期为高寒地区草地生态修复提供化感方面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蕨麻地上部分浸提液均显著提高4种禾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苗高、根长和活力指数这3个幼苗生长相关指标,青海扁茎早熟禾和中华羊茅表现出"低浓度强效应、高浓度弱效应"的促进作用,青海冷地早熟禾表现出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的促进效应,而同德小花碱茅出现了"低促高抑"的效应,其中浸提液对青海冷地早熟禾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最为明显。蕨麻地上部分浸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效果,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 草地退化 浸提液
下载PDF
蕨麻种质资源总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世俊 李军乔 牛永昆 《青海科技》 2022年第5期111-117,141,共8页
以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5个省份的17份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野蔷薇苷为对照品,检测计算蕨麻块根中总皂苷含量,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5省份的蕨麻种质资源总皂苷含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西藏蕨麻(3.06%)>青海蕨麻(2.78... 以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5个省份的17份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野蔷薇苷为对照品,检测计算蕨麻块根中总皂苷含量,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5省份的蕨麻种质资源总皂苷含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西藏蕨麻(3.06%)>青海蕨麻(2.78%)>四川蕨麻(2.42%)>甘肃蕨麻(2.39%)>黑龙江蕨麻(2.00%)。(2)17份蕨麻样品的总皂苷含量由高到底依次为“青海蕨麻3号”(3.84%)>林芝蕨麻(3.63%)>日喀则蕨麻(3.22%)>(青海)海南蕨麻(3.12%)>西宁蕨麻(2.64%)>海东蕨麻(2.58%)=石渠蕨麻(2.58%)>碌曲蕨麻(2.45%)>若尔盖蕨麻(2.40%)>临潭蕨麻(2.39%)>那曲蕨麻(2.34%)=合作蕨麻(2.34%)>德格蕨麻(2.29%)>绥化蕨麻(2.19%)>“青海蕨麻2号”(2.14%)>大庆蕨麻(1.99%)>齐齐哈尔蕨麻(1.82%)。本课题组审定通过的“青海蕨麻3号”(药用型)总皂苷含量最高,适宜作为原料提取蕨麻总皂苷,为蕨麻皂苷活性成分的应用和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种质资源 总皂苷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不同供镁水平对蕨麻幼苗光合能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曲俊儒 李军乔 +3 位作者 牛永昆 李晨芹 王鑫慈 田甜 《青海科技》 2021年第6期66-70,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镁水平对蕨麻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最适合蕨麻幼苗生长发育的供镁水平,为蕨麻的合理施肥及增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镁和高镁浓度均使蕨麻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显著...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镁水平对蕨麻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最适合蕨麻幼苗生长发育的供镁水平,为蕨麻的合理施肥及增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镁和高镁浓度均使蕨麻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并且植株体内积累的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大幅增加,对植株的胁迫影响严重。而适宜的镁元素供给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光合特性 丙二醛 游离脯氨酸
下载PDF
燕麦镰刀菌侵染蕨麻根部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军乔 李晨芹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1-851,共11页
以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的健康块根为对照,对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侵染后的蕨麻块根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利用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及显微摄像方法研究了病根的解剖结构及表面超微结构,探究了真菌的侵入与定殖规律,为进... 以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的健康块根为对照,对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侵染后的蕨麻块根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利用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及显微摄像方法研究了病根的解剖结构及表面超微结构,探究了真菌的侵入与定殖规律,为进一步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蕨麻根腐病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致病真菌的侵染可以显著影响蕨麻形态,真菌通过块根自然孔隙和机械伤口侵入,由外向内深入破坏表皮及内部结构,块根外部出现病斑、腐烂,内部细胞变形。病原真菌侵染具选择性,主要集中于蕨麻块根韧皮部薄壁细胞,且形态多样。块根感病病变主要分为初期、后期和晚期三个阶段,由外向内病情逐渐加深,被侵染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内含物减少等现象。感病蕨麻外观及品质均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根腐病 致病真菌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大孔树脂纯化密花香薷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子林 李军乔 +2 位作者 王雅琼 马新虎 侯琴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优选大孔树脂对密花香薷全草中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以密花香薷全草中总黄酮吸附率、解析率为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解析实验,结合响应面法,发现DM130型大孔树脂在以下工艺条件下对密花香薷全草中总黄酮的纯化效果最佳:上样... 为优选大孔树脂对密花香薷全草中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以密花香薷全草中总黄酮吸附率、解析率为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解析实验,结合响应面法,发现DM130型大孔树脂在以下工艺条件下对密花香薷全草中总黄酮的纯化效果最佳:上样液总黄酮为3.50 g·L^-1,上样体积为3 BV,上样液pH为4,流速为1 mL·min-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4 BV,流速为1 mL·min-1。总黄酮的吸附率为89.20%,解析率为89.66%,回收率为77.85%。且纯度由40.96%提升到87.94%。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密花香薷全草中的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香薷 全草 总黄酮 分离纯化 大孔树脂
下载PDF
青海省畜牧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永梅 郭志林 +3 位作者 李惠梅 高泽兵 杨海镇 卓玛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8-21,共4页
在青海省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双赢需求下,重点分析了该省草地建设、牲畜数量及畜产品产量状况以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出如下结论:青海省畜牧业现状体现为人工种草面积不断增加,但围栏草场及人工种草面积总体比例不高;小畜养... 在青海省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双赢需求下,重点分析了该省草地建设、牲畜数量及畜产品产量状况以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出如下结论:青海省畜牧业现状体现为人工种草面积不断增加,但围栏草场及人工种草面积总体比例不高;小畜养殖数量增加,大畜数量减少,畜牧产品总量在不断增长。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草畜矛盾突出;科技水平低,经营粗放;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工种草,圈养育肥;加大投入,选育良种;优化结构;抓住机遇,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