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学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永祥 《青海教育》 2022年第12期12-13,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专章部署,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导向鲜明、意义深远。省第...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专章部署,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导向鲜明、意义深远。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人才 科教兴国战略 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强省战略 一流民族大学 三位一体 统筹安排 深入实施
下载PDF
打造“三座殿堂”坚定“四个自信”--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纪实 被引量:1
2
作者 阿进录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第11期36-38,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条件,通过打造校史馆、博物馆、古籍馆三座思想文化殿堂,运用直观、立体、综合的形式,创新载体、注重效果,固本培元、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条件,通过打造校史馆、博物馆、古籍馆三座思想文化殿堂,运用直观、立体、综合的形式,创新载体、注重效果,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个师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由于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以校史馆、博物馆、古籍馆为主要内容申报的青海民族大学“理想信念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高校首个“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校史馆 爱国主义精神 创新载体 固本培元 青海民族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四个自信
下载PDF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被引量:1
3
作者 阿进录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第2期28-32,共5页
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走好青年阶段的道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人的一生成长极其重要。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经历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度过的七年艰苦知青岁... 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走好青年阶段的道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人的一生成长极其重要。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经历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度过的七年艰苦知青岁月,领略他从风华少年成长为人民领袖走过的人生历程,体会他扎根中国最基层的农村经受的种种生活磨练,感悟他爱学习、能吃苦、存仁心、有理想等可贵品格,不知不觉被一股感动和敬佩之情所感染。掩卷沉思,习近平总书记那清瘦、和善、睿智、奋进的青年形象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愿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历程 习近平 知青 扣子 青年形象 个人成长 心得体会 总书记
下载PDF
青海民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阿进录 《党的生活(青海)》 2022年第6期54-56,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实践中把握新要求,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取得积极成效。笔者通过资料收集、座谈研讨、实地走访、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实践中把握新要求,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取得积极成效。笔者通过资料收集、座谈研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校思想政治创新发展情况、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大学生思想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做法,分析问题短板,研究改进措施,形成本调研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座谈研讨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大学生思想状况 青年教师 青海民族大学 调研报告 创新工作思路
下载PDF
高扬生态文明主题 传承高原坚守精神——青海民族大学原创话剧《守望可可西里》创作纪实 被引量:1
5
作者 阿进录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第3期61-63,共3页
《守望可可西里》是青海民族大学师生自创自编自演的话剧。该剧立足我省“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以倡导生态环保为主题、以讴歌“新青海”精神为主线、以反映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为代表的... 《守望可可西里》是青海民族大学师生自创自编自演的话剧。该剧立足我省“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以倡导生态环保为主题、以讴歌“新青海”精神为主线、以反映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为代表的可可西里守护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是青海民族大学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是推进“四爱三有”教育的标志性校园文化成果,也是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一份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爱国主义情怀 校园文化 创新举措 可可西里 生态文明 青海民族大学 奉献精神
下载PDF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青海民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6
作者 阿进录 《青藏高原论坛》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结合民族高校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对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调研结果上。立足新时代,民族高校如...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结合民族高校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对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调研结果上。立足新时代,民族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更好地担负起培育可堪大任时代新人的职责,是需要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发展
下载PDF
砥砺奋进70年——青海民族大学建校70年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7
作者 阿进录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第7期23-27,共5页
在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中,在青海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时刻,根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大学在高原古城诞生了,从此拉开了青藏高原现代高等教育的序幕。70年光辉岁月,70年风雨征程,青海民族大学始终与祖国共奋进、... 在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中,在青海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时刻,根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大学在高原古城诞生了,从此拉开了青藏高原现代高等教育的序幕。70年光辉岁月,70年风雨征程,青海民族大学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回眸青海民族大学70年来受到的特殊关怀、走过的特殊历程、肩负的特殊使命、做出的特殊贡献,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和豪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大学 青海 现代高等教育 展望 历史 青藏高原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下载PDF
论庄子的言语策略
8
作者 安育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中国古代所谓文韬武略,是为了使国家强盛进而统一天下所采取的策略。先秦诸子百家、纵横策士、王公大臣视智谋韬略为"胜人之道"。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略文化成为显学。言语策略属于"文韬",是运用言语手段制服对手... 中国古代所谓文韬武略,是为了使国家强盛进而统一天下所采取的策略。先秦诸子百家、纵横策士、王公大臣视智谋韬略为"胜人之道"。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略文化成为显学。言语策略属于"文韬",是运用言语手段制服对手的方法。庄子言语策略的目的迥异于一般策士,对人们的言语活动和交际行为同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策略 智谋韬略 言语活动
下载PDF
全面推进各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索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8年第12期47-48,共2页
青海民族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六个突出和六个着力,全面推进各民族大... 青海民族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六个突出和六个着力,全面推进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大学生 思政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 立德树人 使命任务 总书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