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80
1
作者 张镱锂 刘林山 +11 位作者 王兆锋 摆万奇 丁明军 王秀红 阎建忠 许尔琪 吴雪 张炳华 刘琼欢 赵志龙 刘峰贵 郑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2865-2875,共11页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区域土地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与提升的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已有LUCC数据与成果的再分析,研究了高原整体LUCC时空特征、典型区LUCC的时空过...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区域土地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与提升的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已有LUCC数据与成果的再分析,研究了高原整体LUCC时空特征、典型区LUCC的时空过程及典型类型的变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结构稳定,一级地类变化面积比例低于7%,并以单次变化为主,土地覆被状况总体改善.近年来高寒草地覆被状况整体好转、局部退化,林地恢复良好,耕地基本稳定,建设用地显著扩张,裸地轻微减少.人口较为密集的河湟谷地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用地、耕地、人工林地等增加明显;藏北高原和三江源等牧区,超载过牧和生态建设的作用均有体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区土地覆被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表现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较强的敏感性.高原土地变化研究中还存在现有数据产品数量不足、精度不高,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加强野外监测和遥感技术的结合,关注LULC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化特征,同时注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转化和类内渐变,使高原LUCC研究更好地服务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35
2
作者 乔益洁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65-67,40,共4页
合作医疗作为建国后在农村大面积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曾初步解决了数亿农民的就医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缺乏投入而逐渐陷入困境 ,绝大部分农民变成了毫无医疗保障的群体。2 0 0 2年以来 ,我... 合作医疗作为建国后在农村大面积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曾初步解决了数亿农民的就医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缺乏投入而逐渐陷入困境 ,绝大部分农民变成了毫无医疗保障的群体。2 0 0 2年以来 ,我国在中西部地区探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按照农民个人交费、集体扶植、政府资助的原则筹资 ,目的是加强农村地区的卫生工作 ,使“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资金筹集方式
下载PDF
一种超网络演化模型构建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胡枫 赵海兴 马秀娟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2,共7页
现实世界的很多超网络比如科学家合作超网络,演员合作超网络,WorldWideWeb(WWW)以及引文超网络都具有超边的增长和优先连接机制.基于这个原则,本文构建了一种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并介绍了这个模型的一些基本拓扑性质,如节点度、节点超... 现实世界的很多超网络比如科学家合作超网络,演员合作超网络,WorldWideWeb(WWW)以及引文超网络都具有超边的增长和优先连接机制.基于这个原则,本文构建了一种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并介绍了这个模型的一些基本拓扑性质,如节点度、节点超度、超边的度等.在此演化模型上重点理论分析了超度分布的特性,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发现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这个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的超度分布遵循无标度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超图 超网络 演化模型
原文传递
地理协同论——从理解“人—地关系”到设计“人—地协同” 被引量:54
4
作者 史培军 宋长青 程昌秀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5,共13页
本文从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之后,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就地表系统的复杂性、人类面临的各种灾难以及将要面临的各种资源短缺和环境风险等问题,提出发展"地理协同论",即:... 本文从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之后,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就地表系统的复杂性、人类面临的各种灾难以及将要面临的各种资源短缺和环境风险等问题,提出发展"地理协同论",即:地球表层系统与区域可持续性机理、过程与动力学,以实现地理学研究从理解"人—地关系"到设计"人—地协同"的转变。着眼于"人类世"时代地球表层系统由多尺度、多过程等组成的复杂性,回顾了区域论、综合论、系统论等经典地理学理论,从自然单元与社会单元的结合、自然资源利用与自然灾害防御、人类功与过的评价、自然地图与行政地图间的关系、动力学与非动力学的耦合等主题入手,深入讨论了现代地理科学与技术问题。通过理解灾害系统及其致灾成害机理、过程和动力学,构建凝聚度指标,量化综合减灾系统的复杂性。利用协同宽容、约束、放大和分散原理,以灾害风险防范共识最高、成本最低、福利最大、风险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社区全面参与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在分析都江堰工程如何实现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基础上,综合阐释了"人类世"时代"适度改造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资源短缺 环境风险 经典地理学理论 地理协同论 除害与兴利并举 区域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评价 被引量:54
5
作者 曹妍雪 马蓝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97,共7页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5-2016年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结果进行效率评价。结果发现:BCC模型分析发现我国旅游扶贫技术效率0.704、纯技术效率0.893、规模效率0.766,三个指标都是1的省区有吉林、广西、贵州、云南省,规模报酬降低...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5-2016年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结果进行效率评价。结果发现:BCC模型分析发现我国旅游扶贫技术效率0.704、纯技术效率0.893、规模效率0.766,三个指标都是1的省区有吉林、广西、贵州、云南省,规模报酬降低的是辽宁省,其余省区规模报酬均递增;通过SFA分析发现旅游偏好、居民自由分配收入、公路密度对旅行社数量、从业员、固定资产投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项之后旅游扶贫效率发生小幅度变化,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由于每个地区资源、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在落实旅游扶贫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扶贫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下载PDF
基于超图结构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化模型 被引量:50
6
作者 胡枫 赵海兴 +3 位作者 何佳倍 李发旭 李淑玲 张子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39-546,共8页
基于科研论文作者的合作方式,用超图理论构建了一个科研合作超网络演化模型.利用平均场理论分析了作者发表论文的演化规律,发现作者的超度(即发表论文数)分布符合幂律分布.进一步理论分析得到分布的幂指数γ与合作领域作者增长速度相关... 基于科研论文作者的合作方式,用超图理论构建了一个科研合作超网络演化模型.利用平均场理论分析了作者发表论文的演化规律,发现作者的超度(即发表论文数)分布符合幂律分布.进一步理论分析得到分布的幂指数γ与合作领域作者增长速度相关.γ越大,新作者增长速度越快,且存在关系:γ=1+L/M(L/M为作者增长率).并通过对物理学报与中国科学2003—2012年期间作者发表论文进行了数据分析,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及模拟结果能很好地符合.本文对科研合作网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超图 科研合作网络 演化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30个省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陈晓雪 时大红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00-113,159-160,共16页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效六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2007—2017年30个省市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差异性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各地...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效六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2007—2017年30个省市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差异性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各地区在谋求高质量发展中的规律,得出如下结论:一是30个省市在2007—2017年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水平依然有高低;二是在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仍然客观存在,但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三是创新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泰尔指数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50
8
作者 陈琼 张镱锂 +6 位作者 刘峰贵 周强 汪生珍 成艺 郭蓉 支泽民 许寰戈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6-459,共14页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源区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 社会经济 生态优先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45
9
作者 汪芳 苗长虹 +7 位作者 刘峰贵 陈兴鹏 米文宝 海春兴 段德罡 王金平 张占仓 王成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共26页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应性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困境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地方性与适应性"为视角,邀请来自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专家学者,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等视角解读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特征,并为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寻找可持续策略。核心观点如下: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适应性具有多尺度空间关联性和历史地理依赖性;黄河流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动人地耦合关系的绿色化;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沿线聚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交融性特色,多民族协同共荣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中上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窑洞等特殊的聚落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变和消失,留住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亟需分级分类推进其演化进程;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内外辐射带动是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地方性 适应性 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移动无线传感网中恶意软件传播的最优安全策略 被引量:44
10
作者 曹玉林 王小明 何早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51-1857,共7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依赖于建立起应对恶意软件攻击的安全策略.一个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对传感器节点安装免疫补丁或清除节点中的病毒.考虑到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特性,根据传染病学理论我们建立了恶意软件传播的动力学模型.基于...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依赖于建立起应对恶意软件攻击的安全策略.一个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对传感器节点安装免疫补丁或清除节点中的病毒.考虑到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特性,根据传染病学理论我们建立了恶意软件传播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了以易感节点免疫比例与感染节点恢复比例作为优化控制变量的最优目标函数,使得在任意终止时刻被感染的节点数量最少并且实施安全措施成本最小.通过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恶意软件传播与否的阈值.运用庞德里亚金(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得到了免疫比例与恢复比例的最优控制变量对.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建立遏制恶意程序在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扩散传播的安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控制对 传染病模型 基本再生数 庞德里亚金极大值原理
下载PDF
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 被引量:43
11
作者 赵宗福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保护西北花儿等带有表演性质的程式化的遗产,不仅要求学者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理论与方法,更新学术观念,还应该深入花儿存活的文化传统实际,解密花儿口头传承的普遍的内在机制,挖掘出各地区各民族花儿口头传承的个性价值,从宏观和微观上全... 保护西北花儿等带有表演性质的程式化的遗产,不仅要求学者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理论与方法,更新学术观念,还应该深入花儿存活的文化传统实际,解密花儿口头传承的普遍的内在机制,挖掘出各地区各民族花儿口头传承的个性价值,从宏观和微观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花儿,进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真正发挥学者应有的参与层次和学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专业学者 学术责任 花儿
下载PDF
不同性别阳虚体质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杰 吴承玉 +2 位作者 马志明 李永平 张广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阳虚体质类型的分布状况和形成机理,为进一步从多方面开展阳虚体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对青海地区的自然人群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结果:本次共进行了493例的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25...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阳虚体质类型的分布状况和形成机理,为进一步从多方面开展阳虚体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对青海地区的自然人群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结果:本次共进行了493例的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250例,女243例;就不同性别阳虚质而言,男性阳虚质共29例(11.6%);女性阳虚质41例(16.9%)。其形成主要是因为男女在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遗传等方面的差异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阳虚质 机理
下载PDF
1961—2017年青藏高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马伟东 刘峰贵 +3 位作者 周强 陈琼 刘飞 陈永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39-3050,共12页
基于青藏高原7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确定极端降水阈值,计算极端降水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区域气候变化预测及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7年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表现出上升趋势,... 基于青藏高原7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确定极端降水阈值,计算极端降水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区域气候变化预测及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7年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表现出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8.06 mm/10 a,多年平均降水量达472.36 mm。78个站点的年降水量倾向率最小值为-25.46 mm/10 a,最大值为43.02 mm/10 a,有15.38%的站点降水在下降,较为集中地分布在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其余84.62%的站点降水量在上升。(2)青藏高原各站点极端降水阈值的平均值为23.11 mm,取值范围为7.84~51.90 mm。高值中心出现在横断山区的贡山和木里,低值中心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及昆仑山北翼区。(3)青藏高原各站点的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极端降水强度虽然也在上升但趋势并不明显,表明青藏高原极端降水量的上升并非是极端降水的强度引起的,而是由极端降水频次的上升引起的。柴达木盆地的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虽然并没有表现出高值水平,但该地区的极端降水贡献率却表现出较高水平,表明该区域虽然降水量较少,但是降水往往以极端降水的形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阈值
原文传递
《C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式教学的设计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枫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8-51,共4页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传统C语言教学特点上,提出改革措施,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教学中,实践证明,改进了教学方法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传统C语言教学特点上,提出改革措施,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教学中,实践证明,改进了教学方法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编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语言 算法 案例教学
下载PDF
随机森林方法支持的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马慧娟 高小红 谷晓天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9-371,共13页
随机森林方法目前已经成为遥感分类机器学习中一种有效方法,探索基于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卫星数据与随机森林方法相结合对复杂地形区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模拟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基于Landsat8OLI卫星多... 随机森林方法目前已经成为遥感分类机器学习中一种有效方法,探索基于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卫星数据与随机森林方法相结合对复杂地形区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模拟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基于Landsat8OLI卫星多光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青海省湟水流域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针对复杂地形区域的情况,将研究区进行地理分区,根据每个分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地形特征参数,并通过提取Landsat 8数据的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构建最优特征集,探索随机森林方法在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分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Landsat8OLI数据进行随机森林分类,能较好地得到湟水流域复杂地形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光谱、地形及纹理信息的结合在不同分区的表现结果不同。在脑山区光谱与地形信息结合能使随机森林分类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到91.33%,Kappa系数为0.886;而在浅山区与川水区综合考虑光谱、地形、纹理信息进行随机森林分类效果最佳,浅山区与川水区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2.09%和87.85%,Kappa系数分别为0.902和0.859;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优化选择纹理特征组合可以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能够快速地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为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分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复杂地形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 特征选择 湟水流域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岸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8
16
作者 方佳毅 史培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36,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以及高潮位和风暴潮引起的极值水位导致的海岸洪水对沿海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论文梳理了广义和狭义海岸洪水的定义和要素,重点阐述了狭义海岸洪水的组成部分,从致灾因...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以及高潮位和风暴潮引起的极值水位导致的海岸洪水对沿海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论文梳理了广义和狭义海岸洪水的定义和要素,重点阐述了狭义海岸洪水的组成部分,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以及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透视了未来拟加强的研究方向。建议加强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研究,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下多致灾因子耦合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沿海关键地区和关键暴露(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减缓性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价研究,提高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研究,以及建立多学科间的基础数据共享机制,采用交叉学科手段以便更综合、系统、动态研究海岸带问题,保障沿海地区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风险评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洪水 全球气候变化 风暴潮灾害 风险评估 影响
原文传递
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孙侦 贾绍凤 +2 位作者 严家宝 朱文彬 梁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57-2066,共10页
论文以中国水资源二级区为基本单元,利用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法和基尼系数法,以二级区水资源总量和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为数据基础,评价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为中国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根据适宜农作物耕种的高程、坡度... 论文以中国水资源二级区为基本单元,利用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法和基尼系数法,以二级区水资源总量和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为数据基础,评价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为中国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根据适宜农作物耕种的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条件,得到中国潜在可开垦耕地分布;然后,计算单位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水资源量,评价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分布状况;最后,绘制水土资源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对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总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北部区域潜在可开垦耕地较多,西南部和南部沿海区域分布较少,未来具有较大耕地开发潜力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2)中国本底水资源和潜在可开垦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严重错位;3)较之已有研究成果中依据水资源量和耕地面积计算的基尼系数0.566,论文以本底水资源和潜在耕地为基础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0.712要大很多,表征中国本底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要严重得多,中国80%的水资源服务不到23%的潜在可开垦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本底匹配 潜在可开垦耕地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 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动态博弈论的用户行为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陈亚睿 田立勤 杨扬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18-1823,共6页
云计算环境下,开放的运行环境使其面临重大的安全挑战,有效地确定不可信云终端用户并正确分析云用户的异常行为是在复杂动态环境下保证云安全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博弈的用户行为模型,通过不完全信息多阶段博弈来分析终端用户的类... 云计算环境下,开放的运行环境使其面临重大的安全挑战,有效地确定不可信云终端用户并正确分析云用户的异常行为是在复杂动态环境下保证云安全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博弈的用户行为模型,通过不完全信息多阶段博弈来分析终端用户的类型,博弈时将用户的当前行动和历史行动相结合,并考虑了网络中存在的误报和漏报的情况,以加强对云终端用户类型推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理论证明和实验验证表明该机制能快速甄别系统中潜在的不可信云终端用户,有效遏制不可信云终端用户的侵入行为,为主动安全机制的实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用户行为分析 动态博弈 信念修正
下载PDF
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机器学习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谷晓天 高小红 +3 位作者 马慧娟 史飞飞 刘雪梅 曹晓敏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7,共11页
针对高海拔复杂地形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等特点,研究快速、有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获取及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以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 针对高海拔复杂地形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等特点,研究快速、有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获取及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以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DEM数据,并结合各种专题特征,在对研究区进行地理分区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并进行精度评价,探索适合于复杂地形区最优的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其中随机森林方法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达85.65%,Kappa系数达0.84。在上述分类基础上,选择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Landsat 8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类研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6.49%,Kappa系数达0.85。这表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分类效率,对于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是非常有效的,数据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 LANDSAT OLI影像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决策树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湟水流域
原文传递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近五千年内沙漠化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董玉祥 刘毅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5-5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气候与地层剖面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浑善达克地区近5 000年内沙漠化的正、逆过程,提出该地区的沙漠化发展过程是一个以气候波动为主导作用的自然过程。
关键词 浑善达克地区 沙漠化 沙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