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PVC制品中小分子增塑剂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凯琳 赵季若 +2 位作者 冯莺 张学健 秦齐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5,共4页
采用气-固相氯化法和氯化原位接枝法对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改性,得到的产物分别与PVC共混,并对其失重率、沸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含量为30%左右的氯化DOP,从PVC制品表面迁移出来的几率最小;DOP氯化... 采用气-固相氯化法和氯化原位接枝法对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改性,得到的产物分别与PVC共混,并对其失重率、沸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含量为30%左右的氯化DOP,从PVC制品表面迁移出来的几率最小;DOP氯化原位接枝丙烯酸丁酯(BA)后作为PVC的增塑剂,当BA含量在1~10份时材料的失重较少,而BA含量在10份时材料的强度及韧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氯化原位接枝 增塑剂迁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硫脲硫化体系配方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栗娟 辛振祥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8-361,共4页
应用均匀设计法和回归分析进行了氯化聚乙烯(CPE)的硫脲硫化体系配方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硫黄用量的增加,焦烧时间逐渐缩短;随着1,2-亚乙基硫脲(NA-22)和硫黄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正硫化时间基本保持不变;NA-22用量... 应用均匀设计法和回归分析进行了氯化聚乙烯(CPE)的硫脲硫化体系配方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硫黄用量的增加,焦烧时间逐渐缩短;随着1,2-亚乙基硫脲(NA-22)和硫黄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正硫化时间基本保持不变;NA-22用量在3.00份左右,CPE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最高;随着硫黄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逐渐增加,邵尔A硬度逐渐下降;NA-22和硫黄用量分别在3.00份和2.70份时,CPE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硫脲硫化体系 均匀设计法 回归分析
下载PDF
PVC氯化原位接枝BA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季若 张凯琳 +2 位作者 冯莺 张学健 秦齐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1,共4页
采用气-固相搅拌式方法,氯气作为引发剂,在加热的情况下合成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丁酯(BA)的氯化原位接枝共聚产物(CPVC-g-BA)。用IR、1H-RN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VC氯化原位接枝BA反应的可行性,以GPC等数据讨论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 采用气-固相搅拌式方法,氯气作为引发剂,在加热的情况下合成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丁酯(BA)的氯化原位接枝共聚产物(CPVC-g-BA)。用IR、1H-RN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VC氯化原位接枝BA反应的可行性,以GPC等数据讨论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当加入20份BA,反应温度为120℃时,反应100 m in,接枝率达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原位接枝共聚 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分子结构
下载PDF
聚降冰片烯可逆塑性形状记忆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茂林 季行行 史新妍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9-956,I0004,共9页
以聚降冰片烯(PNB)为基体,添加不同份数的环保芳烃油制备低充油PNB材料,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DMA)等研究了不同增塑油含量、变形温度、松弛时间等因素对PNB材料可逆塑性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 以聚降冰片烯(PNB)为基体,添加不同份数的环保芳烃油制备低充油PNB材料,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DMA)等研究了不同增塑油含量、变形温度、松弛时间等因素对PNB材料可逆塑性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油可连续调节PNB的Tg并使其维持在室温附近,有利于室温下可逆塑性形变;当变形温度低于材料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2℃时,这时材料变形耗能最低、分子链运动活化能较高,撤除外力后分子链运动受限制,因此固定率较高;而变形温度对材料恢复率影响较小,由于PNB具有超高分子量,当驱动温度远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分子链熵值增大,产生较大的熵弹恢复力,因此恢复率均高于95.0%,材料具有优异的可逆塑性形状记忆性能;另外,延长松弛时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形状固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降冰片烯 环保芳烃油 可逆塑性 形状记忆 变形温度 松弛时间
原文传递
加强筋单元在轮胎带束层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赵树高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根据轮胎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以及大变形等复杂的力学特性,利用加强筋单元描述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建立了10.00R20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分析了轮胎在充气压力、垂直载荷以及稳... 根据轮胎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以及大变形等复杂的力学特性,利用加强筋单元描述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建立了10.00R20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分析了轮胎在充气压力、垂直载荷以及稳态滚动下各带束层中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这3种工作状况下,各带束层中的应力分布和大小发生了较大变化;给出了带束层应力在此3种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加强筋单元 非线性有限元 带束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ZDMA补强杜仲胶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高晗 张萌 +1 位作者 陈帅 夏琳 《弹性体》 CAS 2019年第4期6-11,共6页
制备了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锌(ZDMA)增强的杜仲橡胶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分别考察了不同的硫化剂用量以及ZDMA生成量对杜仲胶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位生成ZDMA... 制备了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锌(ZDMA)增强的杜仲橡胶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分别考察了不同的硫化剂用量以及ZDMA生成量对杜仲胶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位生成ZDMA量一定时,适度的交联可以使复合材料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并获得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在硫化剂用量一定时,加入一定量的ZDMA可以提升硫化剂的硫化效率,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获得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橡胶 原位生成 甲基丙烯酸锌 形状记忆材料
下载PDF
聚丙烯/有机硅阻燃体系的热降解行为研究
7
作者 吴宁晶 张顺 刘漫 《中国阻燃》 2011年第5期7-9,共3页
为满足高分子材料对阻燃剂的高效、低烟、低毒、价廉、无污染、无设备腐蚀性,并对塑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影响小等多方面要求,现在国内外正致力研究和开发具有多方面效能的新一代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具有的高效、低毒、对环境... 为满足高分子材料对阻燃剂的高效、低烟、低毒、价廉、无污染、无设备腐蚀性,并对塑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影响小等多方面要求,现在国内外正致力研究和开发具有多方面效能的新一代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具有的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最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阻燃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行为研究 阻燃体系 热降解 聚丙烯 物理机械性能 高分子材料 阻燃剂
原文传递
两性单体与丙烯酸共聚制备水凝胶
8
作者 张慧芹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5期44-47,共4页
使用沉淀聚合法,将丙烯酸分别与两性单体磺基型甜菜碱([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SPE)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共聚,合成制备丙烯酸微凝胶。结果表明,通过丙烯酸与DAC及SPE的共聚改性,共聚物形成凝... 使用沉淀聚合法,将丙烯酸分别与两性单体磺基型甜菜碱([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SPE)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共聚,合成制备丙烯酸微凝胶。结果表明,通过丙烯酸与DAC及SPE的共聚改性,共聚物形成凝胶的耐稀释性及耐盐性提高。尤其是由丙烯酸与SPE的共聚物形成的凝胶,当SPE添加量为3%~5%时,凝胶的黏度最高,并且耐盐性效果显著,加入0.5 mol/L NaCl水溶液,凝胶黏度保持率达73.5%;由扫描电镜分析得到凝胶的微观形貌,凝胶冻干后形成了疏松均匀的网状结构,网格孔径平均约为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沉淀聚合 两性单体 微凝胶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类水滑石纳米杂化的共组装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庞秀江 刘源 +1 位作者 陈利 全贞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7-572,共6页
采用共组装法在水溶液中制备羟基喜树碱(HCPT)-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杂化物.先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n2Al-NO3LDH纳米片,然后与羧酸盐型HCPT在水介质中共组装,制备了HCPT插层LDH的纳米杂化物.利用酸处理,可将层间H... 采用共组装法在水溶液中制备羟基喜树碱(HCPT)-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杂化物.先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n2Al-NO3LDH纳米片,然后与羧酸盐型HCPT在水介质中共组装,制备了HCPT插层LDH的纳米杂化物.利用酸处理,可将层间HCPT由非生物活性的羧酸盐型转化为生物活性的内酯型,这对高生物活性HCPT-LDH纳米杂化物的绿色制备具有重要意义.共组装法制备HCPT-LDH纳米杂化物,耗时短、载药量高、分散性好,且利用原料配比可方便地调控载药量.HCPT分子在LDH层间以其长轴倾斜于层板呈双层排列.所制备的HCPT-LDH纳米杂化物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颗粒内部扩散是药物释放过程的控速步骤.药物释放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可以用于构筑LDH基药物输送-控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共组装 纳米杂化物
下载PDF
用新型钕系催化剂体系催化合成超高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
10
作者 张秀慧 董静 +4 位作者 李旭 李伟天 王凤 刘恒 张学全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采用由改性新癸酸钕[(m-Nd(vers)_(3))]为主催化剂、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和氯源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丁二烯的聚合反应行为,考察了三异丁基铝用量、氯源结构、聚合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丁二烯聚合活性、顺式-1,4-结构选择性和... 采用由改性新癸酸钕[(m-Nd(vers)_(3))]为主催化剂、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和氯源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丁二烯的聚合反应行为,考察了三异丁基铝用量、氯源结构、聚合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丁二烯聚合活性、顺式-1,4-结构选择性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m-Nd(vers)3/三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可得到具有较高催化活性、超高顺式-1,4-结构(最高摩尔分数可达99.2%)、高分子量(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9×10^(5)~4.12×10^(5))和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性指数小于2.5)的聚丁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稀土钕催化剂 丁二烯 顺式-1 4-结构 聚合活性 三异丁基铝 倍半乙基氯化铝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聚烯烃合金的研究进展(Ⅰ)——聚合催化剂和聚合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柏羽 贺爱华 刘振学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9,共7页
聚烯烃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聚合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工艺技术角度出发,系统地综述了聚烯烃催化剂体系的发展历程及聚烯烃合金的制备工艺技术。特别介绍了基于反应器颗粒技术的聚合工艺特点,重点关注... 聚烯烃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聚合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工艺技术角度出发,系统地综述了聚烯烃催化剂体系的发展历程及聚烯烃合金的制备工艺技术。特别介绍了基于反应器颗粒技术的聚合工艺特点,重点关注了Spheripol工艺、Catalloy工艺、Spherizone工艺等工艺技术。以第四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为基础的反应器颗粒技术和以复合催化剂为基础的多催化剂反应器颗粒技术是聚烯烃新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合金 工艺 反应器颗粒技术
原文传递
黄秋葵提取技术专利战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苏亭 王秀娟 +1 位作者 王萌 闫鑫 《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黄秋葵提取物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在食品、药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对2005-2021年间的223篇涉及“黄秋葵提取”的专利文献进行统计,从专利申请时间分布、主要技术领域和专利权人三方面分析了国内黄秋葵提取专利文献的保护现状... 黄秋葵提取物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在食品、药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对2005-2021年间的223篇涉及“黄秋葵提取”的专利文献进行统计,从专利申请时间分布、主要技术领域和专利权人三方面分析了国内黄秋葵提取专利文献的保护现状。并进一步筛选黄秋葵提取用于“化妆品或类似的梳妆用配制品”的专利,采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用于“化妆品或类似的梳妆用配制品”的重点专利技术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在化妆品中,秋葵提取物单独使用或协同其他植物提取物使用,可以发挥保湿、抗氧化、抗皱等功效,化妆品中与黄秋葵配伍使用的植物提取物以豆科植物和菊科植物较多。指出了在化妆品领域构建、完善黄秋葵提取专利网络的方向和建议,包括黄秋葵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取装备、外观设计和设计含黄秋葵提取物的组合物产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提取 植物提取物 专利分析 提取物组合物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聚合物薄膜冷冻超薄切片的简易低温物理包埋技术
13
作者 陈利 韩丽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89,共3页
采用蔗糖溶液在-120℃下将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共聚物(PI-PS)的薄膜材料进行包埋,然后用超薄切片机制成了50nm厚的超薄切片,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了所制薄膜中纳米尺度的两相分离结构。与用环氧树脂和聚酯等树脂包埋聚合物薄... 采用蔗糖溶液在-120℃下将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共聚物(PI-PS)的薄膜材料进行包埋,然后用超薄切片机制成了50nm厚的超薄切片,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了所制薄膜中纳米尺度的两相分离结构。与用环氧树脂和聚酯等树脂包埋聚合物薄膜的方法相比,用蔗糖溶液低温包埋聚合物薄膜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安全、高效、成本低和环保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薄膜 冷冻超薄切片 蔗糖溶液 包埋介质 冷冻包埋
下载PDF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致校友的一封信
14
《橡胶科技市场》 2010年第1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科学 工程学院 庆祝活动 发展史 分子学 橡胶
原文传递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致校友的一封信
15
《橡胶科技市场》 2010年第1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科学 工程学院 庆祝活动 发展史 分子学 橡胶
原文传递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致校友的一封信
16
《橡胶科技市场》 2010年第17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科学 工程学院 庆祝活动 发展史 分子学 橡胶
原文传递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致校友的一封信
17
《橡胶科技市场》 2010年第1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科学 工程学院 庆祝活动 发展史 分子学 橡胶
原文传递
新型反式异戊橡胶釜内合金的溶剂分级(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玉磊 贺爱华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68,共1页
以甲苯为溶剂对反式异戊橡胶釜内合金(TPI合金)进行分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4个级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PI合金为高反式-1,4-结构,级份C和级份D含有摩尔分数约为15%的共单体,呈现弹性体性质;级份A和级份B主要由... 以甲苯为溶剂对反式异戊橡胶釜内合金(TPI合金)进行分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4个级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PI合金为高反式-1,4-结构,级份C和级份D含有摩尔分数约为15%的共单体,呈现弹性体性质;级份A和级份B主要由TPI组成,同时含有少量的含TPI长链段的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异戊橡胶 釜内合金 溶剂分级
下载PDF
2-(苯并咪唑)-6-[1-(芳基亚胺)乙基]吡啶基二氯化钴催化异戊二烯的聚合(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兴龙 姜秀波 +1 位作者 孙文华 贺爱华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485,共1页
以含不同取代基的2-(苯并咪唑)-6-[1-(芳基亚胺)乙基]吡啶基二氯化钴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聚合,考察了不同取代基对钴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活性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 以含不同取代基的2-(苯并咪唑)-6-[1-(芳基亚胺)乙基]吡啶基二氯化钴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聚合,考察了不同取代基对钴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活性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催化聚合活性(1 mol Co)可达1.32×106g/h,3,4-结构摩尔分数为27%~30%,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为7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催化剂 定向聚合 异戊二烯 催化活性 顺式-1 4-结构 3 4-结构 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