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浙江和福建海域台风浪变化特征和趋势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兴如 杨德周 +1 位作者 尹宝树 李明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41,共9页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海浪-海流耦合模式SWAN+ADCIRC(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模拟了1997—2016年共20年间所有影响浙江和福建海域台风过程期间的海浪过程。利用4个台风过程期间的海浪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海浪-海流耦合模式SWAN+ADCIRC(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模拟了1997—2016年共20年间所有影响浙江和福建海域台风过程期间的海浪过程。利用4个台风过程期间的海浪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基于该长时间序列台风浪模拟结果,分别分析了浙江和福建海岸带台风浪有效波高极值以及台风浪有效波高大于1m和1.5m的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在福建北部海岸带台风浪有效波高极值和台风浪有效波高大于1m的持续时间(tHs>1)有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台风浪高极值的增长趋势最大可达0.05m/a,tHs>1的增长趋势位于0.54至1.72h/a之间。分析tHs>1与ENSO指数的关系发现,福建省南部海域台风浪与ENSO指数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浙江省北部海域台风浪与ENSO指数有较显著的正相关,ENSO信号对这两个海域的台风浪有着较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耦合模式 趋势 浙江福建海域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胡石建 胡敦欣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16年第1期37-48,共12页
西太平洋暖池(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是全球海温最高的海域,汇聚了巨大的热能,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进展,包括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机制、不同时间尺度下西太平洋暖池的变... 西太平洋暖池(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是全球海温最高的海域,汇聚了巨大的热能,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进展,包括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机制、不同时间尺度下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异特征和物理机制,以及西太平洋暖池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是现有地形下大气过程和海洋过程相互作用导致的,在季节内到世纪尺度均存在很强的变化。其中,季节内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包括与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相关的对流和海表面热通量变化,以及海洋波动等海洋动力过程;季节变化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所导致的;在年际尺度上,西太平洋暖池作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一部分,其振荡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太平洋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大西洋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驱动着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世纪尺度的变化显示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存在扩张趋势。人类对西太平洋暖池的系统观测始于海洋观测卫星的使用,随后历经TOGA、TAO/TRITON、TOGA-COARE、WOCE、Argo、SPICE、NPOCE等多个观测计划,极大地促进了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但截止到第五次耦合模式比对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5),多数气候模式仍未能克服热带模拟偏差,对西太平洋暖池的模拟效果较差,表明在西太平洋暖池动力学的理解和模拟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暖池 季节内变化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热带海洋气候 ENSO
原文传递
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硝酸盐及水文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潘俊 于非 +3 位作者 魏传杰 任强 孙淑慧 李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1037,共7页
为了解浒苔绿潮的发展态势、马尾藻分布区与漂移状况,本文基于2016—2017年浒苔暴发季(春末夏初)在黄海绿潮潜在起源区获取的多航次及参考2015年布放定点潜标的环境因子资料,通过高频的精细化硝酸盐监测,对影响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和发... 为了解浒苔绿潮的发展态势、马尾藻分布区与漂移状况,本文基于2016—2017年浒苔暴发季(春末夏初)在黄海绿潮潜在起源区获取的多航次及参考2015年布放定点潜标的环境因子资料,通过高频的精细化硝酸盐监测,对影响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黄海浒苔绿潮具有相似的发生发展过程,两个年度的黄海表层硝酸盐分布趋势有差异;年际变化上, 2017年绿潮规模较上一年度显著偏小,该年度出现的黄海赤潮、金潮对绿潮规模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绿潮 春末夏初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航向补偿的水下滑翔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桑宏强 于佩元 孙秀军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1-547,共7页
针对水下滑翔机在内部模型非线性和外界环境干扰下的水平路径跟踪控制问题,文中以水下滑翔机Petrel-II 200动力学模型作为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平台,提出一种包含积分视向导航(ILOS)、基于航向补偿(HC)的滑模控制(SMC)及粒子滤波(PF)的路径... 针对水下滑翔机在内部模型非线性和外界环境干扰下的水平路径跟踪控制问题,文中以水下滑翔机Petrel-II 200动力学模型作为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平台,提出一种包含积分视向导航(ILOS)、基于航向补偿(HC)的滑模控制(SMC)及粒子滤波(PF)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通过ILOS算法实时更新水下滑翔机的期望航向角,基于航向补偿的滑模控制算法用于消除航向控制中的稳态误差,在反馈回路引入粒子滤波器削弱过程噪声及测量噪声的干扰,给出完整的路径跟踪控制模型,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仿真验证。由数值仿真结果可知,与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比,文中所提方法在方波航向跟踪中航向平均误差减小80.14%,均方根误差减小4.1%;正弦航向中最大航向误差减小40.9%,标准差减小3.6%,同时避免了舵角输出的高频震荡,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在滤波仿真中,粒子滤波可以滤除80%的固定航向噪声与90%随机航向噪声。在路径跟踪仿真中,所提方法能有效地对期望路径进行跟踪。上述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滑翔机 积分视向导航算法 粒子滤波 滑模控制 航向补偿
下载PDF
夏季长江冲淡水年际变化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亚茹 荣增瑞 +2 位作者 迟玉涛 李晓丹 那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1,共12页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本文对东中国海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长期(2004-2015年)模拟,分析了长江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年际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夏季长江冲淡水主要有三种扩展形态: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和东南-东北双向扩展,三种形态所占比...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本文对东中国海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长期(2004-2015年)模拟,分析了长江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年际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夏季长江冲淡水主要有三种扩展形态: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和东南-东北双向扩展,三种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37%,46%和17%。长江冲淡水的扩展面积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近河口冲淡水(海表面盐度<28)的扩展面积主要受径流量控制,在外海(28<海表面盐度<31)则主要受南风和西南风的影响。就淡水通量而言,向东北方向最多,向东南方向次之,二者7、8月份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和33%、32%。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方向的扩展主要受东风或较强东南风的影响。年际尺度上,向东北方向的淡水输运与东南方向风分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主要受东南风驱动的Ekman输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扩展 淡水输运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对次季节-季节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影响
6
作者 胡榕 李建平 侯兆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100,共16页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条件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定量估计了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指数(RMM指数)可预报期限,量化了季节内IPCO对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贡献,深入研究了季节内IPCO演变...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条件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定量估计了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指数(RMM指数)可预报期限,量化了季节内IPCO对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贡献,深入研究了季节内IPCO演变下S2S尺度可预报期限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RMM指数相比,季节内IPCO指数可预报性更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1天左右,比RMM指数高出2周以上;(2)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最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0天以上,其中季节内IPCO是该地区的主要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其贡献达到6天,占总可预报期限的25%以上;(3)随着季节内IPCO的演变,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有空间结构变化,表现为可预报期限异常的传播和振荡。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期限正负异常沿季节内IPCO传播路径,一支以赤道中西印度洋为起点北传至印度半岛,一支向东传播,经过海洋性大陆到赤道西太平洋后向北传播,到达日本南部。同时,可预报性异常的传播在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表现出反向变化的特征,形成东西两极振荡,当季节内IPCO向正位相发展时,东印度洋具有更强的可预报性,西太平洋具有更弱的可预报性,反之亦然。季节内IPCO的发展(衰退)可使东印度洋(西太平洋)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更强,表明模式预报技巧对此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 S2S尺度可预报性 热带季节内振荡 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
下载PDF
波浪滑翔器双轴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研究
7
作者 桑宏强 吴向阳 +1 位作者 孙秀军 杨世明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2-307,共6页
波浪滑翔器浮体船的姿态和太阳能板的姿态对波浪滑翔器太阳能板的输出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波浪滑翔器太阳能板的发电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波浪滑翔器航行特点的间歇性优化调节太阳能板运动轨迹的控制方法。在研究太阳辐射模型和波浪... 波浪滑翔器浮体船的姿态和太阳能板的姿态对波浪滑翔器太阳能板的输出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波浪滑翔器太阳能板的发电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波浪滑翔器航行特点的间歇性优化调节太阳能板运动轨迹的控制方法。在研究太阳辐射模型和波浪滑翔器海上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运动状态下波浪滑翔器太阳能板输出能量的计算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跟踪轨迹进行优化,得到太阳能板的最佳运行轨迹,并对不同跟踪方案的入射辐射与能量增益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水平固定安装的太阳能板相比,双轴跟踪系统大大提高了波浪滑翔器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滑翔器 太阳辐射 优化模型 自动跟踪
下载PDF
汕尾市引发灾害性海浪的热带气旋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殷玉齐 侯一筠 +1 位作者 冯兴如 荣增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4,共9页
近年来,海浪灾害是威胁近海民众生命安全最为突出的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整体上升的趋势。基于31 a(1986-2016年)汕尾市观测站的热带气旋影响期间白天的海浪数据,本文定义并提取了31次灾害性海浪(1/10大波波高≥4 m)事件。... 近年来,海浪灾害是威胁近海民众生命安全最为突出的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整体上升的趋势。基于31 a(1986-2016年)汕尾市观测站的热带气旋影响期间白天的海浪数据,本文定义并提取了31次灾害性海浪(1/10大波波高≥4 m)事件。在灾害性海浪发生时,热带气旋主要位于观测站点的西侧(115.57°E以西)。31次灾害性海浪事件集中发生于6-9月;其中,虽然6月份影响研究海域的热带气旋数量相对较少,但引发灾害性海浪的概率约是7-9月份的两倍。有26个热带气旋生成于121°E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且移动路径相对较集中:途经吕宋海峡(16°-22°N)的热带气旋总数为25个,其中22个热带气旋途经16°-20°N之间,是最为重要的通道。途经此处的热带气旋在汕尾海域引发灾害性海浪的估算概率约为25%-50%。本研究可为汕尾市灾害性海浪的预警报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海浪 热带气旋 1/10大波波高 汕尾市
下载PDF
基于光学传感器在南黄海硝酸盐调查中的使用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潘俊 于非 +2 位作者 任强 魏传杰 李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6,共8页
南黄海海域中营养物质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为了加强对此过程的机制与速率的认识,本文利用新型硝酸盐传感器(Submersible Ultraviolet Nitrate Analyzer,SUNA)在2016年5、6月开展南黄海硝酸盐调查,进行了实验室标定、现场调查及后... 南黄海海域中营养物质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为了加强对此过程的机制与速率的认识,本文利用新型硝酸盐传感器(Submersible Ultraviolet Nitrate Analyzer,SUNA)在2016年5、6月开展南黄海硝酸盐调查,进行了实验室标定、现场调查及后续数据处理改进等工作。讨论了其在南黄海使用的可靠性,综合考虑了南黄海典型的温-盐结构特征及苏北浅滩的高浊度对SUNA测定结果的影响,较深入地分析了温度-盐度校正、浊度的影响等方面。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海域中修正后的硝酸盐数据与采用国家标准的传统方法的同步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达到0.9以上,SUNA可在苏北浅滩等浊度较高的海域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硝酸盐 传感器
下载PDF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季节变异机制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洪伟 张启龙 +1 位作者 段永亮 徐永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NPMOC)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其中,热带环流圈(TC)、副热带环流圈(STC)和深层热带环流圈(DTC)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是该海域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基于NEMO模式分别对TC、STC和DT...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NPMOC)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其中,热带环流圈(TC)、副热带环流圈(STC)和深层热带环流圈(DTC)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是该海域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基于NEMO模式分别对TC、STC和DTC经向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驱动场增强和减弱情况下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风应力是TC和STC南、北向输送以及DTC南向输送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较小;风应力和热盐通量季节变化情况下的敏感性试验表明,TC和STC的南、北向输送以及DTC的南向输送主要是由风应力的季节振荡引起的,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经向翻转环流 季节变化 NEMO模式
下载PDF
黑潮跨陆架入侵东海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德周 许灵静 +4 位作者 尹宝树 冯兴如 陈海英 齐继峰 崔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8-1327,共10页
为了研究黑潮跨过200m等深线对东海入侵的年际变化特征,本文基于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海洋模式,对西北太平洋海域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模式水平分辨率高达4km,该分辨率可以很好地分辨黑潮以东区域的中尺度涡旋等... 为了研究黑潮跨过200m等深线对东海入侵的年际变化特征,本文基于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海洋模式,对西北太平洋海域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模式水平分辨率高达4km,该分辨率可以很好地分辨黑潮以东区域的中尺度涡旋等过程。模式首先进行了6年的气候态模拟,然后进行了1993到2015年的后报模拟。模式很好地再现了东海陆架已知的环流结构,模拟出的对马海峡和台湾海峡的年平均流量和观测结果也比较一致。基于模式结果,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的方法,对黑潮跨过200m等深线流量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REOF的主要模态表明,黑潮跨过200m等深线对东海陆架的入侵主要发生台湾东北,并且入侵主要集中在黑潮次表层水中。主要模态的时间系数表明,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年平均流量存在一个8年的变化周期。相关性分析表明,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年际变化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指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63。该相关可以通过如下过程解释:PDO会导致东太平洋风应力涡度异常,由Sverdrup关系可知向赤道的体积输运也会相应地产生异常,根据质量守恒,向赤道体积输运的异常必然通过西边界流-黑潮的异常来平衡,从而导致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强烈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东海 入侵 ROMS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的低频变化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灵静 齐继峰 +2 位作者 尹宝树 杨德周 陈海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5,共11页
本文基于AVISO(Archiving,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1993-2015年间的海表面绝对动力高度数据,研究了台湾以东黑潮的低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台湾以东多年平均的黑潮流... 本文基于AVISO(Archiving,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1993-2015年间的海表面绝对动力高度数据,研究了台湾以东黑潮的低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台湾以东多年平均的黑潮流幅值约为136km,表层流量值约为7.75×10~4 m^2/s,对应的标准差分别为28km和2.14×10~4 m^2/s。台湾以东黑潮不仅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还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以东黑潮表层流量具有1a和2.8a的显著周期。空间上,台湾东南部黑潮的年际变化幅度比东北部强烈。相关性及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以东黑潮的年际变化与PTO(Philippines-Taiwan Oscillation)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TO年际震荡所导致的副热带逆流区反气旋式涡旋与气旋式涡旋的相对强度是影响台湾以东黑潮年际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黑潮 年际变化 中尺度涡 PTO
下载PDF
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大小潮变化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冬 宋德海 鲍献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5,共16页
基于ROMS三维模型,模拟了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轴、侧向分布和大、小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最大浑浊带的轴向位置在22.3°—22.45°N之间,并随着潮流变化而周期性上下游迁移。控制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余... 基于ROMS三维模型,模拟了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轴、侧向分布和大、小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最大浑浊带的轴向位置在22.3°—22.45°N之间,并随着潮流变化而周期性上下游迁移。控制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余流作用下的底层泥沙辐聚,决定最大浑浊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对流输沙,泥沙来源主要是上游浅滩沉积物的再悬浮。小潮期间堆积在浅滩的细颗粒沉积物在大潮期间被悬浮,搬运到下游的滞流点位置,在中滩南部和西滩外缘落淤。“潮泵”作用在大潮期间将泥沙向下游输运,在小潮期间向上游输运;垂向剪切作用则有利于悬浮泥沙的陆向输运;二者共同作用产生泥沙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大、小潮期间余流结构差异不大,主要由密度差和潮汐混合不对称共同导致,其中前者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最大浑浊带 大小潮变化 泥沙输运 侧向环流 机制分析
下载PDF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和热盐输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洪伟 张启龙 +1 位作者 段永亮 徐永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目前它拥有五个环流圈,即副热带环流圈(the subtropical cell,STC)、热带环流圈(the tropical cell,TC)、副极地环流圈(the subpolar cell,SPC)、深层热带环流圈(the deep trop...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目前它拥有五个环流圈,即副热带环流圈(the subtropical cell,STC)、热带环流圈(the tropical cell,TC)、副极地环流圈(the subpolar cell,SPC)、深层热带环流圈(the deep tropical cell,DTC)和温跃层环流圈(the thermohaline cell,THC)。这些环流圈是北太平洋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它们的变化对海洋上层热盐结构和气候变化皆有重要影响。迄今,人们已对STC、TC和DTC的结构形态、变化特征与机理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对STC的极向热输送特征也做了一些初步分析。但应指出的是,关于SPC和THC的研究仍较少,迄今尚不清楚这两个环流圈的三维结构和变异机理;而且,对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的热盐输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各环流圈的热盐输送特征、变化规律和变异机理仍知之甚少,这些科学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经向翻转环流 热盐输送
下载PDF
东海与邻近海域水、热、盐通量的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继峰 尹宝树 +2 位作者 张启龙 杨德周 陈海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共19页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对东海及邻近海域进行温、盐、流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较好。结果表明:东海与邻近海域的水交换过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流量的角度看,台湾海峡、台湾-西表岛之间水道和西表岛-...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对东海及邻近海域进行温、盐、流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较好。结果表明:东海与邻近海域的水交换过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流量的角度看,台湾海峡、台湾-西表岛之间水道和西表岛-冲绳岛之间水道是外海水流入东海的3个主要水道,而冲绳岛-奄美大岛、吐噶喇海峡、大隅海峡、济州岛东部和黄东海断面是海水流出东海的水道;其年平均体积输运值分别为1.06×10~6 m^3/s、20.49×10~6 m^3/s、3.20×10~6 m^3/s、-0.92×10~6m^3/s、-20.59×10~6 m^3/s、-0.30×10~6 m^3/s、-2.37×10~6 m^3/s和-0.37×10~6 m^3/s(向内为正)。对比发现,东海与邻近海域之间各水道的体积、热量和盐量输运均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往往出现在夏季(7月或8月),最小值往往出现在冬季(1月或2月)。从7月到11月整个东海是流量净流出的过程,而从12月到翌年6月是流量净流入的过程,全年流量基本上保持平衡状态。东海终年存在向黄海的净输入,其体积、热量和盐量的年平均输运值分别为0.37×10~6 m^3/s,0.027×10^(15) W和12.7×10~6 k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水交换 季节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海洋数值模式
下载PDF
黑潮与东海水交换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瑞冰 侯一筠 刘亚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126,共10页
利用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式模拟东海地区的多年平均流态。数值模拟结果在黑潮的流速、路径、流量等方面与近年来对黑潮的认识相一致。利用模式结果,计算东海及邻近海域主要水道的水通量。结果表明:台湾... 利用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式模拟东海地区的多年平均流态。数值模拟结果在黑潮的流速、路径、流量等方面与近年来对黑潮的认识相一致。利用模式结果,计算东海及邻近海域主要水道的水通量。结果表明:台湾海峡、中国台湾-西表岛之间水道是海水进入东海的主要通道,对马海峡、吐噶喇海峡、大隅海峡与西表岛-宫古岛-冲绳岛-庵美大岛之间水道是海水流出东海的主要通道。分析PN断面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潮流量在春季与夏季较大,秋季与冬季较小,年平均流量为24.16 Sv,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计算跨越200 m等深线的年平均净向岸体积输送为0.99 Sv,在台湾东北与九州西南地区表现为黑潮入侵陆架地区,年平均入侵流量分别为1.907 Sv与0.065 Sv,在黑潮中段地区,跨越200 m等深线流量呈现交错状分布,年平均净通量为0.982 Sv,表现为由东海陆架地区流向黑潮。上述结果对黑潮与东海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黑潮 ROMS数值模式 水交换
下载PDF
1950~2010年PDO对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变化影响的量化与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超 徐永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7,共10页
本文研究和估计了1950~2010年不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事件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上升趋势所造成的影响。研究使用了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数据资... 本文研究和估计了1950~2010年不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事件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上升趋势所造成的影响。研究使用了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数据资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离了由PDO事件所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PDO-SSH),以此分析PDO事件对海平面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DO-SSH所引起的海表面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区域海平面变化的遮掩效果,和对应时期内PDO信号的振幅和周期有着紧密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PDO事件对北太平洋地区SSH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均匀的,在东西太平洋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1960~1989年,具有较长数据时间长度的PDO信号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要强于高度计投入使用后的时期的表现,而受其影响最重的海域出现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阿留申群岛及北美沿岸地区,PDO-SSH在上述地区SSH的占比甚至高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 区域海平面变化 海面高度 北太平洋
下载PDF
关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的二次变暖过程:一个基于中等复杂程度海洋模式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荣华 高川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7-1039,共13页
自2014年起热带太平洋经历了持续的增暖现象,并在2015年发生了一次强厄尔尼诺(El Nio)事件.这次事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2014~2015年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次表层温度正异常呈马蹄型形态并持续存在.本文结合观测资料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海... 自2014年起热带太平洋经历了持续的增暖现象,并在2015年发生了一次强厄尔尼诺(El Nio)事件.这次事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2014~2015年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次表层温度正异常呈马蹄型形态并持续存在.本文结合观测资料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洋模式模拟,对2014~2015年间海表温度(SST)异常的演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2015年El Nio事件所涉及的海洋过程及其与SST异常演变间的关系,包括海洋边界处赤道波动(由海表高度(SL)信号表示)的传播和反射相关的遥影响作用、次表层正热力异常的局地效应等.结果表明,2014~2015年持续性的次表层的热力正异常对赤道太平洋SST暖异常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对SST的热收支分析揭示了在2014~2015年SST异常演变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这些分析加深了对2015年El Nio事件相关过程的理解及当前ENSO理论在多大程度上能解释这次事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ElNino事件 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洋模式 过程分析 SST收支
原文传递
台风“海马”对吕宋海峡附近暖涡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慧 杨文龙 +1 位作者 刘恒昌 谭舒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6-1288,共13页
台风和海洋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2016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登陆前后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域的水文要素现场观测,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台风过境前后位于吕宋海峡北部的中尺度... 台风和海洋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2016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登陆前后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域的水文要素现场观测,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台风过境前后位于吕宋海峡北部的中尺度暖涡内海洋物理要素的分布及其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处于台风边缘的暖涡并没有因为台风过境产生的强冷抽吸作用而被削弱;反而因台风边缘产生的较强的负风应力旋度异常,导致此区域上层暖海水辐聚下沉、混合层厚度增加,从而增强了该暖涡。台风过境前后,暖涡内热含量的变化也证实了该涡旋的增强。而离台风中心较近的暖涡,则受到强的正风应力旋度产生的冷抽吸作用而被削弱。此次观测研究丰富了台风和涡旋的相互作用物理机制探索,为台风预测预警提供了现场观测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海峡 热带气旋 中尺度暖涡 海洋响应 SST SLA
下载PDF
台风目标观测研究进展回顾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德强 冯杰 +1 位作者 丁瑞强 李建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4-578,共15页
台风目标观测对于弥补常规观测资料不足和提升台风数值预报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2类理论方法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基于伴随的非线性方法能够较好地刻画非线性项的影响,而基于集合的方法在计算速度上更具有优势。同时回顾了一些能... 台风目标观测对于弥补常规观测资料不足和提升台风数值预报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2类理论方法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基于伴随的非线性方法能够较好地刻画非线性项的影响,而基于集合的方法在计算速度上更具有优势。同时回顾了一些能够代表当前气象观测水平的新装备和新技术在中国近海登陆台风外场观测试验中的应用,并从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两个角度总结了开展台风目标观测的有效性。通过总结发现,切线性近似、模式误差、度量范数和集合成员个数等都是影响台风目标观测的主要因素,它们可能会导致识别得到的台风敏感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被忽略。未来应该更加关注台风强度目标观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非线性方法和数值模式的发展,并探索能够适合我国业务实际情况的台风目标观测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目标观测 观测平台 外场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