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和血糖水平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晓斐 陈晶晶 朴正福 《肝脏》 2016年第7期567-569,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初次来我院就诊,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措施的NAFLD患者,通过CT分类的轻、中、重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对肝功能、...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初次来我院就诊,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措施的NAFLD患者,通过CT分类的轻、中、重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对肝功能、血脂、血糖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度NAFLD组ALT(34.80±20.85)U/L、AST(25.93±8.23)U/L、γ-GT(44.03±35.01)U/L、TG(2.12±1.07)mmol/L和重度NAFLD组ALT(41.00±35.37)U/L、AST(31.67±16.88)U/L、γ-GT(48.13±25.57)U/L、TG(2.25±1.32)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T(15.77±6.27)U/L、AST(18.10±3.36)U/L、γ-GT(21.17±9.18)U/L、TG(1.12±0.67)mmol/L(均P<0.05);中度NAFLD组HDL(1.29±0.23)mmol/L,重度NAFLD组HDL(1.35±0.2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HDL(1.53±0.28)mmol/L(均P<0.05);轻、中、重3组的LDL分别为(3.29±0.77)mmol/L、(3.58±0.78)mmol/L、(3.64±0.63)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DL(2.67±0.63)mmol/L(均P<0.05);中度NAFLD组的TC(5.95±0.99)mmol/L、GLU(5.93±2.03)mmol/L和重度NAFLD组的TC(6.14±0.93)mmol/L、GLU(5.55±1.25)mmol/L比对照组的TC(4.98±0.89)mmol/L、GLU(4.63±0.46)mmol/L和轻度NAFLD组的TC(5.34±1.08)mmol/L、GLU(4.71±0.82)mmol/L均显著升高(均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转氨酶、血糖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但基本属于正常范畴。这些结果提示患者还处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这时期如果加强运动,改善饮食,减肥降糖降脂,能预防糖尿病发生,避免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转氨酶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抗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帮清 徐成斌 +1 位作者 王琼 尹协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41-743,共3页
为了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技术检测了106例冠心病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血清抗HCMVIgG、IgM及IgA抗体。冠心病组抗HCMVIgG、IgM及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 为了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技术检测了106例冠心病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血清抗HCMVIgG、IgM及IgA抗体。冠心病组抗HCMVIgG、IgM及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3%、12.3%、13.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5.0%、2.5%、3.8%)。冠心病患者HCMV感染率、活动性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CMV可能为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致病因子。潜伏于体内的HCMV不断被激活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实施针对HCMV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抗体
原文传递
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检验结果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苑妹 王青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年第5期62-63,共2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乙肝五项不同模式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的特征及HBeAg与HBV-DNA表达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FQ-PCR法检HBV-DNA。结果大三阳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4%;其中HBeAg阳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 目的了解青岛市乙肝五项不同模式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的特征及HBeAg与HBV-DNA表达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FQ-PCR法检HBV-DNA。结果大三阳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4%;其中HBeAg阳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94.6%,HBeAg阴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31.0%。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HBeAg阴性部分乙肝患者血清中仍存在乙肝病毒,HBV-DNA的检测对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DNA 乙肝五项
下载PDF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探究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明环 夏冬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期171-172,1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文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输血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数学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0...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文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输血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数学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血检验,观察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采用细致化的输血检验和输血安全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2%(3/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事故发生率10%(15/150)(χ2=8.511, 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样品合格率98%(147/15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输血样品合格率83%(124/150)(χ2=20.193, 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素浓度更加稳定。结论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过程中,采用细致化的质量检验和输血安全控制,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保证凝血分子的状态稳定,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控制 凝血因子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晶晶 郑卉 朴正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结合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清晨空腹抽血,用常规凝血试验... 目的结合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清晨空腹抽血,用常规凝血试验和TEG两种方法,检测两组人群凝血状况。结果常规凝血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PLT数量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组PT、PT-INR、APTT、TT较对照组PT、PT-INR、APTT、TT均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组FI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EG检测表明,肝硬化组R和K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组Angle、MA、C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凝血试验与TEG都能够检测出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出血倾向,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凝血试验 血栓弹力图 比较分析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夏冬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15日—2017年3月15日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出血现象分为出血肝硬化组(32例)和无出血肝硬化组(28例),另...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15日—2017年3月15日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出血现象分为出血肝硬化组(32例)和无出血肝硬化组(28例),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析上述检测数据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的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CT、PLT均明显降低[PCT:(0.18±0.05)%比(0.42±0.03)%,PLT(×109/L):68.35±14.57比199.63±37.15],MPV、PDW均明显升高[MPV(fl):15.36±1.87比10.32±1.26,PDW(fl):20.20±2.00比12.20±1.62],PT明显延长(s:20.16±2.45比11.93±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出血肝硬化组比较,出血肝硬化组的PCT、PLT均明显降低[PCT:(0.21±0.10)%比(0.36±0.05)%,PLT(×10~9/L):54.21±14.20比87.23±26.89],MPV、PDW均明显升高[MPV(fl):16.23±1.03比14.12±0.78,PDW(fl):20.02±2.09比16.33±1.52],PT明显延长(s:20.91±3.36比17.13±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上对PT、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便于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情况和出血情况,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小板参数 凝血酶原时间 诊断
下载PDF
手足口病突发性流行传染病的应急护理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秀芹 张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3期23-24,共2页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突发性流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高、难以控制传播的特点。医院作为手足口病治疗的主要场所,应具有完善的应急护理管理预案与行动能力,从而达到及时治疗、切断传染病、预防传播的目的。该...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突发性流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高、难以控制传播的特点。医院作为手足口病治疗的主要场所,应具有完善的应急护理管理预案与行动能力,从而达到及时治疗、切断传染病、预防传播的目的。该文对手足口病突发性流行传染病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突发性流行传染病 应急护理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刍议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海燕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33例,依据肝功能检测结果分组,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伴有肝病者116例,设置为甲亢性肝病组,余下317例患者未检出肝病... 目的研究探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33例,依据肝功能检测结果分组,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伴有肝病者116例,设置为甲亢性肝病组,余下317例患者未检出肝病,设置为单一性甲亢组;均晨间取静脉血液进行检验,重点观察患者血清指标、肝功指标差异,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甲亢性肝病的患病率为26.79%(116/433),其中<20岁8例(17.39%)、20~40岁51例(21.52%)、40~60岁35例(32.41%)、>60岁22例(52.38%),当患者自身年龄的增长,其甲亢患者并发肝病率也将逐步提升;甲亢性肝病组患者在谷草/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均显著高于单一性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性肝病组患者T_3为(5.53±1.79)μmol/L、T_4为(194.25±20.37)μmol/L、TSH为(0.43±0.25)μmol/L、FT_3为(17.87±3.65)μmol/L、FT_4为(174.28±41.08)μmol/L,均显著高于单一性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性肝病组患者病发多汗、消瘦、腹泻、黄疸等症状发生率82.76%(96/116),显著高于单一性甲亢34.38%(109/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性肝病患者伴有诸多并发症,同时该病患者好发于年龄较大、病程长患者,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病程年龄增加,患者肝损伤程度也将增加,血清检验各项指标均与单一性甲状腺亢进差异较大,甲状腺激素偏高;对此在甲亢性肝病的诊断中需重视高龄患者肝损伤检测,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肝病 血清检验 肝功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在尿潜血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夏冬 董明环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在尿液潜血检查中应用尿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0日—2017年10月20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120例接受尿液潜血检查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分别对其尿液标本进行检... 目的探讨在尿液潜血检查中应用尿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0日—2017年10月20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120例接受尿液潜血检查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分别对其尿液标本进行检查,记录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测的阳性率略低于显微镜检查,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比24.17%,χ~2=0.605 4,P=0.436 5);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指标,尿液分析仪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总准确率分别为65.52%(19/29)、94.51%(86/91)、87.50%(105/120),假阳性率为5.49%(5/91),假阴性率为34.48%(10/29)。结论对接受尿液潜血检查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检测,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潜血检查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55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晶晶 董明环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总结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布鲁... 目的探讨分析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总结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布鲁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占92.26%,多汗占59.35%,肌肉关节痛占62.58%,除此之外还有寒战、乏力、头痛、腰痛、消化道症状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布鲁菌病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缺乏特异性。多数布鲁菌病患者发病后不能及时确诊治疗,仅14.2%的患者能够在1周之内确诊。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对长期发热患者注意流行病学资料的调查,观察有无该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时进行病原学诊断,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临床分析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管控措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霞 王桂凤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3期1-2,5,共3页
在血液采集、保存、送检、检测、结果分析等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检验结果 ,,需要检验人员认真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该文从患者因素、样本采集、抗凝剂选择以及血液标本保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血液检... 在血液采集、保存、送检、检测、结果分析等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检验结果 ,,需要检验人员认真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该文从患者因素、样本采集、抗凝剂选择以及血液标本保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血液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检验 因素 管控措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12
作者 任清波 郑卉 傅桂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03-206,共4页
分析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旨意为临床医师诊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本实验选取2020~2022本院收治的72例经临床确诊为慢性乙肝病患血清样本。其中普通型乙肝患者37例、重型乙肝患者35例。另外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 分析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旨意为临床医师诊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本实验选取2020~2022本院收治的72例经临床确诊为慢性乙肝病患血清样本。其中普通型乙肝患者37例、重型乙肝患者35例。另外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34例为健康组。针对血清学指标:IgG、IgA、IgM、TBIL、PTA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乙肝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恶化者30例、病情好转者42例。分析显示,病情恶化者的TBIL、IgG、IgM、IgA显著升高,PTA值显著降低,与好转病例比较P<0.05;重症组、普通组、健康组血清IgG、IgA、IgM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肝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异于常人。结合乙肝病患血清免疫球蛋白值能够有效判断病患肝细胞受损程度及预后,可实现精准评估病患肝功能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疾病诊治
下载PDF
分析在输血前ABO和RhD细胞抗体检验过程中使用聚凝胺和卡式微柱凝胶的检验效果及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明环 夏冬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378-237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输血前ABO和RhD细胞抗体检验过程中使用聚凝胺和卡式微柱凝胶的检验效果及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入院接受输血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聚凝胺法检验,给予卡式微柱凝胶... 目的:研究分析在输血前ABO和RhD细胞抗体检验过程中使用聚凝胺和卡式微柱凝胶的检验效果及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入院接受输血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聚凝胺法检验,给予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及聚凝胺技术,开展ABO、RhD血型鉴定,对比不同检验途径的检验准确率,分析在输血前ABO和RhD细胞抗体检验过程中使用聚凝胺和卡式微柱凝胶对患者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检测方式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情况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在不同检测途径在ABO、RhO的血型鉴定过程中,观察组ABO血型一次准确率与RhO血型一次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前ABO和RhD细胞抗体检验过程中,选择聚凝胺和卡式微柱凝胶检验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相较之下,卡式微柱凝胶检验方式更加理想,自动化程度程度更高,具有显著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势,可有效提升输血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细胞抗体检验 聚凝胺 卡式微柱凝胶 安全性
下载PDF
HIV感染者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海燕 刘萍萍 尹飞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索HIV感染者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s,TFC)(即CXCR5+CD8+T细胞)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将其与CXCR5-CD8+T细胞对比分析。方法入组HIV感染未治疗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成功和免疫重建失败患者,收集并分离... 目的探索HIV感染者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s,TFC)(即CXCR5+CD8+T细胞)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将其与CXCR5-CD8+T细胞对比分析。方法入组HIV感染未治疗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成功和免疫重建失败患者,收集并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流式染色及体外培养后分析其数量、表型及功能。结果HIV感染者TFC的数量明显增加,TFC与疾病进展呈负相关。与CXCR5-CD8^+T细胞相比,TFC上PD-1的水平明显增加,TFC的分泌功能较强而杀伤功能较弱。结论在HIV感染中,TFC与疾病进展呈负相关。TFC与CXCR5-CD8^+T细胞在PD-1的表达和功能上均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C HIV PD-1 杀伤功能 分泌功能
下载PDF
新型标志物AFP-L3和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15
作者 兰立强 李静 任清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36-141,共6页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L3,AFP-L3)和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 Ⅱ,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L3,AFP-L3)和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 Ⅱ,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 066例患有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AFP-L3、PIVKAⅡ、CK65、CK30、TK1在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间的水平差异,评估特异性、敏感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生物标志物及提出最优截断点。结果 AFP-L3和PIVKA在肝硬化组中表达高于肝炎组(P <0.000 1),CK65、CK30和TK在肝硬化组中表达低于肝炎组(P <0.001)。肝癌组中AFP-L3、CK65、CK30和PIVKA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 <0.000 1),TK在肝癌组中的表达低于肝硬化组(P> 0.05)。在纳入研究的5种生物标志物中,AFP-L3具有最高的特异度(0.89),PIVKAⅡ具有最高的灵敏度(0.62),且联合应用AFP-L3和PIVKAⅡ灵敏度达到0.70,特异度达到0.81,有相较于单个标志物更优的表现。ROC曲线分析表明PIVKAⅡ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24)。结论 在肝癌筛查中AFP-L3比PIVKAⅡ特异性高,联合AFP-L3和PIVKAⅡ诊断可其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L3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苑妹 石学香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63-564,共2页
关键词 营养状况 健康状况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静 陈晶晶 杨奎真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9期8-9,共2页
目的研究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临床检验5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例数,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结果 520例患者临床检验共进行862次,其中98例患者的检... 目的研究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临床检验5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例数,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结果 520例患者临床检验共进行862次,其中98例患者的检验质量受到了影响,占18.8%。98例患者临床质量检验受到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患者因素、实验室因素。结论临床检验质量受到患者因素和实验室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严格管理,规范质控,检验操作规范,选择科学检验方法,从而减少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方法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敏 于秀芹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3期21-22,共2页
采用科学的护理管理方式,在感染性腹泻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目标。该文将对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旨在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现状 护理管理 对策
下载PDF
不同乙型肝炎的前S1抗原与DNA结果分析及其诊断意义
19
作者 苑妹 臧金林 《医学动物防制》 2010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通过对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HBV-DNA之间的对比分析,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7例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目的通过对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HBV-DNA之间的对比分析,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7例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957例乙肝患者中HBV-DNA总检出率为46.8%,HBeAg阳性率为35.6%,Pre-S1-Ag阳性率为79.3%;在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者中,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4%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6例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为23.5%和7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BV-DNA448例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397例,占88.6%。结论 HBeAg、HBV-DNA和Pre-S1-Ag有较高的符合率,Pre-S1-Ag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HBV-M HBV-DNA
原文传递
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因分析
20
作者 于秀芹 王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33期40-41,共2页
目的对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工作的248名医务人员作为该次研究对象,A组医务人员52名,为与血液接触比较少,B组医务人员79名,为与血液接触一般,C组医务人员117名,为与血液密切接触... 目的对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工作的248名医务人员作为该次研究对象,A组医务人员52名,为与血液接触比较少,B组医务人员79名,为与血液接触一般,C组医务人员117名,为与血液密切接触者,对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C组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A组及B组,B组医务人员免疫率高于A组及C组,C组医务人员易感率高于A组及B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参加乙型肝炎病毒防治相关知识培训为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及学历主要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参加乙型肝炎病毒防治相关知识培训为主要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防治知识培训、健康体检、接种疫苗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