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垚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9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 目的探究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均持续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短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为(526.73±25.47)m,长于对照组的(452.03±23.5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增强其运动耐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 心功能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心脏康复治疗结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垚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2期69-72,17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结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心病PCI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结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心病PCI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均持续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左心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6 min平地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中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结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心功能与运动能力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脏康复治疗 曲美他嗪 心功能 运动能力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辛朝晖 赵淑芝 +2 位作者 王金来 孙雪梅 吕永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DM)患者外周动脉病变分布情况。方法:将216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DM组和NDM组,对颈总(CCA)、颈窦(CS)、肱(BA)、髂总(CIA)、股(FA)、股深(PFA)、股浅(SFA)、(PA)、胫前(ATA)、胫后(PTA)和腓(PeronealA)动脉舒张... 目的:比较糖尿病(DM)患者外周动脉病变分布情况。方法:将216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DM组和NDM组,对颈总(CCA)、颈窦(CS)、肱(BA)、髂总(CIA)、股(FA)、股深(PFA)、股浅(SFA)、(PA)、胫前(ATA)、胫后(PTA)和腓(PeronealA)动脉舒张期内-中膜厚度进行宽频超声检查,并对病变血管的分布、好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DM组动脉病变率明显高于NDM组(P<0·01),其中CCA、CS、BA、CIA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A、PFA、SFA、PA、ATAPTA、PeronealA差异显著(P<0·01);血管后壁及分叉处较前壁发病率高(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血管后壁及分叉处,而DM较NDM组发病更广泛,下肢动脉受累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BNP、VEGF、hs-CRP检测的价值评估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云 逄锦聚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1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BNP(B型钠尿肽)、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情况。方法方便择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270例CHD者为研究对象,另取27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后依照CHD者的动脉狭窄程...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BNP(B型钠尿肽)、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情况。方法方便择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270例CHD者为研究对象,另取27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后依照CHD者的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疾病类型,具体分为若干组,分析冠心病以及健康者,UA,SA以及AMI者,不同狭窄程度CHD者的BNP、VEGF、hs-CRP情况以及上述指标水平相关性情况。结果 CHD者的BNP、VEGF、hs-CRP数值分别为(17.25±5.23)ng/L、(332.51±103.65)ng/L、(299.36±91.24)ng/L,对照组为(3.02±0.98)mg/L、(122.58±35.28)ng/L、(36.36±11.27)ng/L。和正常者相比,CHD者的BNP、VEGF、hs-CRP数值显著偏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差异化冠心病类型,狭窄程度方面,冠心病者的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疾病加重,BNP、VEGF、hs-CRP指标均呈现出了上升趋势,证实其对于预测CHD者疾病严重程度,有着重要价值。VEGF、hs-CRP与BNP呈现为正相关(r=0.488,0.392)。hs-CRP和VEGF为正相关(r=0.39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正常群体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BNP、VEGF、hs-CRP指标水平偏高,以上指标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其加以检测,能够显示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预后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钠尿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高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检测价值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及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金来 李翠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519-520,共2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与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对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与住院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经过单独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或稳心颗粒治疗7d后症状减轻但是仍有症状的患者86例,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分成两组各43例,参松养心...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与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对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与住院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经过单独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或稳心颗粒治疗7d后症状减轻但是仍有症状的患者86例,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分成两组各43例,参松养心胶囊组: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稳心颗粒组:稳心颗粒一包,每日3次;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两组患者加用美托洛尔片从12.5mg每日2次开始,逐渐加量至患者最大耐受量,服用四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结果参松养心胶囊组有效率83.72%,稳心颗粒组8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室性期前收缩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效果好,既能有效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美托洛尔 参松养心胶囊 稳心颗粒
下载PDF
甲亢性心脏病42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长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816-81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病/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症
下载PDF
探讨PCI术前预先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海云 鞠森 沈建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预防性注射硝普钠对无复流(NR)及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3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112例)和B组(125例)。A组行PCI术前预先注射硝普钠,B组只有在发生慢血流时才注射硝普...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预防性注射硝普钠对无复流(NR)及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3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112例)和B组(125例)。A组行PCI术前预先注射硝普钠,B组只有在发生慢血流时才注射硝普钠。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住院期间总的不良事件和住院时间。结果 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为(268.61±146.30)U/L,明显高于A组的(193.26±126.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肌钙蛋白-T(c Tn-T)峰值为(1.20±0.56)ng/L,高于A组的(0.82±0.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功能不全≥1级、再发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预防性应用硝普钠可以减少术中心肌损伤,减少再发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从而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硝普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魏乾坤 李梅 +4 位作者 代新年 闫玮娟 肖勇 李远征 李顺铭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第8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冷疗联合徒手牵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的方法... 目的探讨冷疗联合徒手牵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徒手牵引与冷疗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作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肢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采用冷疗联合徒手牵引治疗的方法可以改善其上肢痉挛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徒手牵引 冷疗
下载PDF
血流剪切应力和剪切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辛朝晖 赵淑芝 +2 位作者 王金来 吕永锋 孙雪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剪切应力和剪切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患者,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测血流剪切率与剪切应力。结果: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颈动脉窦部及分叉处267个(46.68...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剪切应力和剪切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患者,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测血流剪切率与剪切应力。结果: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颈动脉窦部及分叉处267个(46.68%),颈总动脉起始部188个(32.86%),颈总动脉中段26个(4.55%),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15个(2.62%),肾动脉起始处9个(1.57%),髂总动脉起始部47个(8.2%),髂总动脉分叉处13个(2.27%),股动脉7个(1.22%),升主动脉没有斑块形成。斑块多发生在动脉分叉(起始)处、分叉周围及动脉增宽区。结论:血流剪切应力增高和剪切应力与剪切率减低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流剪切应力 剪切率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淑芝 辛朝晖 +1 位作者 袁慧云 徐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发生AS患者升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斑块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420例AS患者各部斑块发生率分别为颈动脉窦部85...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发生AS患者升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斑块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420例AS患者各部斑块发生率分别为颈动脉窦部85.12%,动脉分叉前(腹主动脉、股动脉下端)45%,动脉分叉后(颈内、髂总、股深动脉起始)内、外侧壁分别为51.98%、53.45%,动脉平直区(颈总、股动脉干)34.58%,升主动脉为1.4%(6/420);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和运动幅度减低发生率为90.71%(381/420)。各观察区与动脉平直区比较A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AS斑块分布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导致AS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沛荣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肝素 低分子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3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振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9期287-288,共2页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2011 年间收治的106 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2011 年间收治的106 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加用曲美他嗪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2 例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结论 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且安全、不良反应少、临床耐受性好,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职业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及分析
13
作者 李海云 逄锦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职业因素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80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职业因素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情况。结果文化程度、职业、劳动强度、锻炼年限和CHD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以及... 目的分析职业因素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80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职业因素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情况。结果文化程度、职业、劳动强度、锻炼年限和CHD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为危险因素;锻炼年限和劳动强度为CHD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调查证实,锻炼年限、职业和CHD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为CHD危险因素,脑力劳动者发生CHD的危险性比其他类型高,锻炼为CHD保护性因素。结论 CHD发生和职业存在相关性,和体力劳动者相比,脑力劳动者罹患该疾病的概率较高。持续锻炼时间越长,发生CHD的概率越小,医护人员应当提升高危群体的健康宣教力度,降低CHD疾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职业 文化水平 病例-对照 体力活动
下载PDF
处理IRA近远端非梗死相关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鞠森 沈健妹 +2 位作者 王新敏 李成香 李海云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近远端非梗死相关病变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无复流现象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病人中,IRA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病变... 目的探讨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近远端非梗死相关病变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无复流现象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病人中,IRA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病变者共110例,剔除IRA的近端及远端均有非梗死相关病变的病人7例,其余分为同时处理近端非梗死相关病变组(A组,48例),同时处理远端非梗死相关病变组(B组,55例)。观察术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分级)、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及出院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TIMI 3级血流、TMP 3级血流的发生率分别为89.09%和76.34%,A组分别为77.08%和60.42%,B组明显高于A组(χ~2=2.682、7.909,P<0.05),B组ST段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t=-5.725,P<0.05),B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和肌钙蛋白T峰值明显低于A组(t=8.370、8.563,P<0.05)。出院时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A组(t=-8.253,P<0.05),B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A组(t=8.568、6.182,P<0.05)。B组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χ~2=6.867,P<0.05)。结论 STEMI病人行急诊PCI时,同时处理IRA近端非梗死相关病变,反而更易引起无复流现象发生,影响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及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永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2例纳入该文实验,将14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渐进式康复... 目的分析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2例纳入该文实验,将14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护理,分析患者护理后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评估患者护理后机体功能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的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机体功能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artihel评估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促进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护理后,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的提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处理IRA非相关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影响
16
作者 沈健妹 鞠森 +2 位作者 王新敏 李成香 李海云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非梗死病变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无复流现象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病人,IRA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病变的病人共196例,随机... 目的探讨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非梗死病变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无复流现象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病人,IRA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病变的病人共196例,随机分为只处理梗死相关病变组为A组(86例),同时处理梗死相关和非相关病变组为B组(110例)。观察术后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分级)、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心肌损伤标记物峰值及出院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TIMI 3级血流、TMP 3级血流的发生率分别为95.3%和79.7%,B组分别为87.3%和64.5%,A组显著高于B组(χ~2=17.460、3.786,P均<0.05)。A组ST段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t=1.572,P<0.05)。A组病人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和肌钙蛋白T峰值分别为(193.3±126.3)U/L和(0.82±0.32)ng/L,B组分别为(268.6±146.3)U/L和(1.20±0.56)ng/L,A组明显低于B组(t=-6.654、-6.848,P<0.05、0.01)。出院时A组与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9.3±9.2)%和(50.2±11.2)%,A组明显高于B组(t=4.666,P<0.05),A组与B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分别为(50.5±4.5)和(56.2±3.6)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30.2±2.8)和(38.2±4.3)mm,A组均明显低于B组(t=-3.383、-4.361,P<0.05),A组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8.14%)明显低于B组(18.18%)(χ~2=4.098,P<0.05)。结论 STEMI病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同时处理梗死血管的非梗死相关病变,反而更易引起无复流现象发生,影响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增加住院期间MAC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李永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4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2月—2019年8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性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各31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2月—2019年8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性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各31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0.97%)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32%)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5.06±6.92)分较低,Fugl-Meyer评分(62.58±2.32)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状况、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及生理功能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同时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偏瘫 综合性康复 治疗效果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刘长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对单一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组加服二甲双胍,一组加服优降糖,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对单一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组加服二甲双胍,一组加服优降糖,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降糖组BMI增高明显,二甲双胍组TG、TC、L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组均能很好控制血糖,但联合二甲双胍在纠正血脂紊乱,避免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较联合优降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二甲双胍 优降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探析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心内科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刘曙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技术,经颈内静脉放入球囊漂浮导管,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32例中26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立刻起搏成功,有效起搏平... 目的探讨颈内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技术,经颈内静脉放入球囊漂浮导管,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32例中26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立刻起搏成功,有效起搏平均时间为6min,6例患者手术操作失败。结论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可以快速地恢复心脏的跳动,得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漂浮导管 床旁心脏起搏 电极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糖耐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8
20
作者 田声放 李长贵 +2 位作者 康维强 乔树宾 松尾修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变化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1985 )和美国糖尿病学会 (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糖耐量正常 (NGT)〕组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 (IGT)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变化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1985 )和美国糖尿病学会 (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糖耐量正常 (NGT)〕组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 (IGT)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DM)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 (CAG)和口服 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冠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IGT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vs 35 .1% ,P <0 .0 5 )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vs 6 .5± 3.9,P <0 .0 5 )及钙化的程度 (6 .3± 3.6vs 3.9± 4 .1,P <0 .0 5 )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vs 13.1% ,P<0 .0 5 )。 (2 )冠心病合并IGT组与冠心病合并DM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3)血脂、胰岛素、血压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冠心病合并DM患者相似 ,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糖耐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