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rolina照护模式的体验式教学在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单信芝 李姗姗 +4 位作者 卜晓佳 李振云 陈秀娟 刘玉涛 魏丽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3期1722-172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arolina照护模式的体验式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情绪智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进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80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实施为期6个... 目的探讨基于Carolina照护模式的体验式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情绪智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进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80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实施为期6个月的基于Carolina照护模式的体验式教学。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支持性沟通量表(Supportive Communicative Scale,SCS)评估干预的效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干预前后本科护生CAI、EIS、SCS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后实习本科护生的CAI、EIS、SCS总分分别为(224.31±15.98)、(135.43±11.50)、(78.80±7.90)分,高于干预前的(194.23±19.73)、(133.75±12.17)、(74.58±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11、2.20、3.00;P<0.05)。结论基于Carolina照护模式的体验式教学可提高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情绪智力以及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Carolina照护模式 体验式教学 人文关怀
原文传递
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3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雅云 赵洪国 +5 位作者 崔中光 李广伦 史雪 许宏 周扬 赵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6-363,共8页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方法:对近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方法:对近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时间节点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不良事件。结果:达沙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伊马替尼组治疗3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77%、79%和67%,12个月分别为92%、91%和90%。3组治疗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55%、53%和33%,而12个月分别为86%、88%和69%。3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11%、9%和1%,而12个月分别为49%、50%和28%。达沙替尼组2例(4%),尼洛替尼组2例(5%)出现疾病进展,而伊马替尼组6例(8%)出现疾病进展。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药物安全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第二代TKI达沙替尼及尼洛替尼可带来更快更深的缓解,从而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下载PDF
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业玲 卜晓佳 +2 位作者 张景莲 邵常岩 张树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7.0.2)与输血科(血库)信息管理系统(6.4.0.56)整合,优化输血护理流程,实现输血智慧化闭环护理管理。设对照组:通过HIS选取2017... 目的探讨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7.0.2)与输血科(血库)信息管理系统(6.4.0.56)整合,优化输血护理流程,实现输血智慧化闭环护理管理。设对照组:通过HIS选取2017年1月~12月(闭环管理实施前)入住本院血液内科行输血治疗的患者789人;观察组:2018年1月~12月(闭环管理实施后)入住本院血液内科行输血治疗的患者836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输血规范管理查检表,规范执行条目数为分子、查检总条目数为分母得出规范执行率。对闭环管理实施前后血标本采集规范查对率、取血后<30 min输注率、床旁输血双人核查执行率、输血巡视规范率、<4 h红细胞输注完毕率及输血护理记录规范率做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做统计分析,评价用血质量管理改进效率。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涉及输血的临床科室(血液内科、心外科、手术室、综合ICU)护士长共8名做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围绕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展开,对访谈结果做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床旁输血双人核查执行率为100%(836/836)vs 97.72%(771/789),血标本采集规范查对率99.04%(828/836)vs 97.34%(768/789)、取血后<30 min输注率97.97%(819/836)vs 95.06%(750/789)、输血巡视规范率99.28%(830/836)vs 94.93%(712/789)、<4 h红细胞输注完毕率99.16%(829/836)vs 97.47%(769/789)及输血护理记录规范率100%(836/836)vs 89.73%(708/789)(P<0.05);输血质量控制记录、质控结果汇总、质控结果反馈耗时明显缩短。结论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应用于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了输血(时间)效率和护理质量,有助于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护理 移动护理管理系统 智慧型闭环管理 临床用血安全 输血质量管理
下载PDF
探索^(18)F-FDG PET/CT SUVmax、SUVsum及病理Ki67表达等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悦 许宏 +3 位作者 郭振清 刘晓丹 崔灿 赵洪国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18)F-FDG PET/CT对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探讨18F-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总和(SUVsum)及病理Ki67表达等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 目的:^(18)F-FDG PET/CT对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探讨18F-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总和(SUVsum)及病理Ki67表达等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SUVmax与NHL临床特征、病理类型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Ki67%联合指标对NHL侵袭性的诊断价值,并应用中期18F-FDG PET/CT半定量SUV降幅法评估其中5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结果:SUVmax与NHL的IPI评分、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有关,与Ki67%呈正相关(P<0.01);DLBCL的SUVmax明显高于套细胞淋巴瘤的SUVmax(P<0.01),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与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SUV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与Ki67%联合预测NHL侵袭性的价值高于单独应用SUVmax(P<0.01);SUVmax下降幅度≥88.6%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优于SUVmax下降幅度<88.6%的DLBCL患者,SUVsum下降幅度≥90.7%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SUVsum下降幅度<90.7%的患者(P<0.05)。结论:SUVmax不能精确区分NHL淋巴瘤病理亚型,利用Ki67%与SUVmax联合评估NHL的侵袭性比单独应用SUVmax更加有利,中期评估PET/CT的半定量SUVmax、SUVsum降幅比例可以影响DLBCL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KI67表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原文传递
阿扎胞苷不同诱导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彩曌 初晓霞 +7 位作者 于红艳 杨恩芹 王玲 邓秀芝 冉学红 王丽青 赵春亭 刘晓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5-1013,共9页
目的:探讨相同总剂量下阿扎胞苷(Aza)标准用药(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长疗程(调整剂量组)不同诱导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3例采用Aza治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 目的:探讨相同总剂量下阿扎胞苷(Aza)标准用药(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长疗程(调整剂量组)不同诱导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3例采用Aza治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标准剂量组50例患者,Aza按标准用药剂量75 mg/(m^(2)·d)给药7 d,调整剂量组53例患者,按100 mg/d给药7-12 d(按患者单疗程标准用药总量计算用药天数),两组患者均可Aza单药或联合用药,分析Aza不同诱导方案对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在两组内分别进行单药、联合BCL-2抑制剂和联合低剂量化疗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Aza单药与Aza联合不同药物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结果:标准剂量组与调整剂量组间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总体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有效率较Aza单药更高(P<0.05),但联合BCL-2抑制剂与联合低剂量化疗间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BCL-2抑制剂较Aza单药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联合低剂量化疗较联合BCL-2抑制剂和Aza单药存在更高的骨髓抑制及肺部感染的风险(P<0.05)。Aza单药、联合BCL-2抑制剂和联合低剂量化疗间的1年总体生存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用药方案均可用于不能耐受强化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且总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Aza联合低剂量化疗可使患者有效率提高,但也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与单药相比可能并不会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Aza联合BCL-2抑制剂较联合低剂量化疗在完全缓解、总体客观缓解率及总体生存方面相似,但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扎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基化 BCL-2抑制剂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淑香 赵洪国 +3 位作者 许宏 吴颖 崔中光 刘珊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患者29例,根据患者应用地西他滨剂量的不同,分为8 d方案组(12 mg·m^(-2)·d^(-1)×8 d,11例)和5d方案组(20 mg·m^(-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患者29例,根据患者应用地西他滨剂量的不同,分为8 d方案组(12 mg·m^(-2)·d^(-1)×8 d,11例)和5d方案组(20 mg·m^(-2)·d^(-1)×5 d,18例),比较2组地西他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为37.9%,总有效率(ORR)为62.1%。8 d方案组及5 d方案组CR率分别为45.5%和33.3%,ORR分别为72.7%和55.6%,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西他滨应用后,2组各疗程发生各级粒细胞及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8 d方案组各疗程发生各级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均较5 d方案组轻(P<0.05),2组骨髓抑制期三系血细胞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仍为骨髓抑制期主要并发症,其中40.0%的用药疗程中出现感染,肺部细菌感染占首位。结论:8 d方案和5 d方案均有较好的疗效,但8 d方案骨髓抑制程度轻,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 地西他滨 疗效
原文传递
淋巴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武智敏 顾华丽 +2 位作者 袁海峰 吴春燕 吴少玲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报告1例滤泡淋巴瘤(FL)合并COVID-19病人,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治疗经验。结果病人确诊为FL,经免疫化学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报告1例滤泡淋巴瘤(FL)合并COVID-19病人,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治疗经验。结果病人确诊为FL,经免疫化学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伴发热,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多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最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下一代测序技术确诊SARS-CoV-2感染,经Paxlovid抗SARS-CoV-2、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及糖皮质激素抗炎等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肺部感染较前吸收好转,效果显著。结论FL合并COVID-19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较易漏诊,病死率相对较高,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艾沙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婷婷 孙玲洁 冯四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0-365,共6页
艾沙康唑(isavuconazole)是一种新型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于2015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和毛霉病(invasive mucormycosis,IM)[1]。艾沙康唑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 艾沙康唑(isavuconazole)是一种新型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于2015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和毛霉病(invasive mucormycosis,IM)[1]。艾沙康唑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抗菌谱广、安全性好等优势。研究表明,艾沙康唑口服制剂作为预防用药,可替代泊沙康唑用于高危血液病患者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预防[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抗真菌治疗
下载PDF
国产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崔灿 许宏 +3 位作者 崔中光 刘晓丹 孙悦 赵洪国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中、高危MDS病人2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国产阿扎胞苷75 mg/(m 2•d)皮下注射治疗,连续使用7 d,每28 d为1疗程。... 目的探讨国产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中、高危MDS病人2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国产阿扎胞苷75 mg/(m 2•d)皮下注射治疗,连续使用7 d,每28 d为1疗程。观察治疗有效率(ORR)、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和病人耐受情况。结果20例病人共接受104个疗程治疗,中位疗程为6(3~11)个;随访至2018年11月,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有11例获得缓解,ORR为55%,完全缓解(CR)1例(5%),骨髓缓解(mCR)8例(40%),其中mCR伴血液学改善(HI)7例,单纯HI者2例(10%)。第1疗程后ORR为5%,第3疗程后ORR为35%,第6疗程后ORR为45%。不良事件主要为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相关的感染和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20例病人均出现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辅以对症支持治疗,病人可耐受;13例病人出现发热,其中8例出现感染症状,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5例病人出现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例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病人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影响治疗。病人无心脏、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国产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MDS病人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扎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结果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HOXB4、PRDM16及HOX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琳 赵春亭 +7 位作者 崔渤莉 吴少玲 刘晓丹 苏湛 杨颉 王伟 崔中光 赵洪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目的:检测HOXB4、PRDM16及HOX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初治或复发AML患者、9例完全缓解患者和19例对照者(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供者)骨髓细胞HOXB4、PRD... 目的:检测HOXB4、PRDM16及HOX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初治或复发AML患者、9例完全缓解患者和19例对照者(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供者)骨髓细胞HOXB4、PRDM16及HOXA9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特征、临床疗效之间关系。结果:初治或复发AML患者骨髓细胞中HOXB4、PRDM16和HOXA9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0.05);初治或复发AML患者HOXB4基因表达水平与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成正相关(r=0.39),HOXB4、PRDM16和HOXA9基因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具有相关性;AML不同病程阶段(初诊、复发、缓解)HOXB4、PRDM16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预后危险度分层将初治及复发AML患者分为高、中、低危3组,3组之间HOXB4、PRDM16、HOXA9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2个疗程正规化疗,缓解组(CR/PR)患者治疗前的3个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治疗前水平(P<0.05);上述3个基因低表达组缓解率均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HOXB4、PRDM16、HOXA9基因表达水平与AML患者肿瘤负荷、疗效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初治和复发的AML患者骨髓细胞高表达,缓解后其表达水平下降,表达高者化疗效果差,缓解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B4基因 PRDM16基因 HOXA9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伊布替尼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丰雨 刘珊珊 +7 位作者 聂淑敏 李田兰 周静静 毛春霞 黄俊霞 高燕 李硕 冯献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伊布替尼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相关机制及潜在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伊布替尼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相关机制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该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稳定达15个月,生存期显著延长。结论:伊布替尼和复方黄黛片两药可能有协同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为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复方黄黛片 自体干细胞移植 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lncRNA同源盒基因A-反义链2和miR-124-3p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单芹 泮燕 +1 位作者 费海荣 杜以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同源盒基因A-反义链2(homeobox gene A-antisense strand 2,HOXA-AS2)、miR-124-3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同源盒基因A-反义链2(homeobox gene A-antisense strand 2,HOXA-AS2)、miR-124-3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AML患者116例为AML组,均根据AML分型给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同期体检健康者116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ML组入院时2组血浆lncRNA HOXA-AS2、miR-124-3p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AML患者血浆lncRNA HOXA-AS2、miR-124-3p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L患者血浆lncRNA HOXA-AS2与miR-124-3p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AML患者根据lncRNA HOXA-AS2、miR-124-3p相对表达量均值分为lncRNA HOXA-AS2高表达组(lncRNA HOXA-AS2相对表达量≥3.54)62例和lncRNA HOXA-AS2低表达组(lncRNA HOXA-AS2相对表达量<3.54)54例、miR-124-3p高表达组(miR-124-3p相对表达量≥0.99)55例和miR-124-3p低表达组(miR-124-3p相对表达量<0.99)61例。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HOXA-AS2与miR-124-3p高、低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AML组血浆lncRNA HOXA-AS2相对表达量(3.54±0.98)高于对照组(0.82±0.25)(t=28.942,P<0.001),miR-124-3p相对表达量(0.99±0.37)低于对照组(3.47±1.29)(t=—19.945,P<0.001)。AML患者白细胞计数≥3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70%者lncRNA HOXA-AS2相对表达量(3.76±0.87、3.75±0.89)分别高于白细胞计数<30×10^(9)/L(3.33±1.04)、骨髓原始细胞比率<70%者(3.24±1.03)(t=2.406,P=0.018;t=2.886,P=0.005),miR-124-3p相对表达量(0.88±0.35、0.91±0.36)分别低于白细胞计数<30×10^(9)/L(1.09±0.37)、骨髓原始细胞比率<70%者(1.10±0.37)(t=-3.171,P=0.002;t=-2.776,P=0.006)。预后危险度分层高危者lncRNA HOXA-AS2相对表达量高于中危、低危者(P<0.05),中危者高于低危者(P<0.05);高危者miR-124-3p相对表达量低于中危、低危者(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长链非编码RNA 同源盒基因A-反义链2 miR-124-3p 预后
原文传递
白血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后炎症因子表达对感染原研判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单芹 泮燕 +1 位作者 费海荣 杜以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后炎症因子表达对感染原研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化疗后是否合并感染分成感染组77例与非感染组43例。比较两组血清...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后炎症因子表达对感染原研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化疗后是否合并感染分成感染组77例与非感染组43例。比较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以及基线资料。此外,将感染组按照病原菌差异分成细菌感染组53例与真菌感染组24例。比较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并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均P<0.05)。血清PCT、CRP、IL-6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上述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感染组年龄≥70岁、前白蛋白<250mg/L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感染与其年龄和前白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以感染为因变量,年龄、前白蛋白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情况如下:年龄<69岁=0,年龄≥70岁=1;前白蛋白<250mg/L=1,前白蛋白≥250mg/L=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70岁、前白蛋白<250mg/L均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后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均呈明显高表达,且联合检测上述各项指标水平有利于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前白蛋白水平的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发生风险越高,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免疫抑制剂 感染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艾沙康唑诊断驱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陈师旅 吴春燕 +3 位作者 武智敏 薛娇 张文 吴少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艾沙康唑胶囊诊断驱动治疗中国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后仍出现发热且肺部CT表现或真菌抗原检... 目的:评价艾沙康唑胶囊诊断驱动治疗中国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后仍出现发热且肺部CT表现或真菌抗原检测提示侵袭性曲霉菌肺炎,分析患者行艾沙康唑胶囊单药抗真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28例患者分为4组,A组(5例):口服泊沙康唑预防真菌突破;B组(15例):静脉伏立康唑不耐受或无效;C组(5例):可能合并侵袭性毛霉菌感染;D组(3例):静脉卡泊芬净或两性霉素B不耐受或无效。结果:28例患者均为免疫缺陷状态,其中急性白血病占60.71%,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为0.49(0.24,5.52)×10^(9)/L。治疗周期平均为14 d,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14%(23/28)。3例患者治疗后仍间断发热且肺部CT影像学未见明显改善,1例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1例患者治疗中自动出院。安全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1例患者换用艾沙康唑治疗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2例患者治疗后肌酐未再出现升高,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1例患者出现腹泻;D组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因免疫缺陷导致侵袭性霉菌的发病率增加,肺部CT可以提供重要的证据,艾沙康唑胶囊在诊断驱动阶段单药治疗泊沙康唑预防失败及对伏立康唑不耐受/疗效不佳的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有效率高,且艾沙康唑胶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沙康唑 侵袭性曲霉菌 恶性血液病 诊断驱动治疗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价值研究
15
作者 张弘 闫慧 王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71-1581,共11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脂质代谢特点以及血脂水平在MM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3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分别分析MM患者血脂水平与临床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治...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脂质代谢特点以及血脂水平在MM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3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分别分析MM患者血脂水平与临床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治疗效果以及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C、LDL、HDL、Apo-A1、Apo-B水平上,ISS分期I期患者高于II期和III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轻链型患者的TC、LDL、Apo-A1、Apo-B水平高于IgG型和IgA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G型患者的TC、LDL、Apo-B水平高于IgA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四周期治疗后,缓解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C、LDL、Apo-A1、Apo-B低水平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P < 0.05)。结论:血脂水平在MM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脂水平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CRAB症状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张小旭 张有智 +1 位作者 马育硕 王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3-498,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RAB症状的常见临床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比色法检测44名骨髓瘤患者及12名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上清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RAB症状的常见临床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比色法检测44名骨髓瘤患者及12名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上清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析两组抗氧化酶的活性差异以及骨髓瘤组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与血钙、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破坏区域数量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骨髓瘤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更低(P<0.05)。当血钙、ALP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Hb低于85 g/L及存在多个骨破坏区域时,抗氧化酶CAT、SOD和GPX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当Scr高于正常水平时,GPX活性明显降低(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T、SOD、GPX与血钙(r=-0.538,r=-0.456,r=-0.431)、Scr(r=-0.342,r=-0.384,r=-0.463)和ALP(r=-0.551,r=-0.572,r=-0.482)均呈负性相关。结论:抗氧化酶CAT、SOD和GPX的活性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下降,并且与CRAB症状的常见临床指标(血钙、Scr、ALP)呈负性相关,或许可以通过提高骨髓瘤患者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治疗CRAB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RAB症状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江山 聂淑敏 +5 位作者 刘珊珊 徐玉洁 李田兰 周静静 黄俊霞 冯献启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69-71,共3页
目的总结1例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总结1例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年男性,因全血细胞减少就诊。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RUNX1::RUNX1T1阳性,明确诊断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经过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后RUNX1::RUNX1T1转阴,缓解期大于2年,疾病复发时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PML::RARA阳性,诊断为PML::RARA阳性APL,经37 d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达到骨髓象缓解。结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缓解后发生继发性APL临床罕见,容易漏诊,确诊主要依靠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药物毒性诱导克隆改变有关,采用三氧化二砷及维甲酸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肿瘤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PML::RARA融合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排泄延迟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全香花 李晓 +2 位作者 梁瑜 邱翠平 赵艳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通过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排泄延迟的治疗实践,探讨个体化治疗措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甲氨蝶呤相关药物基因检测,利用药物基因预警存在的风险,根据甲氨蝶呤血药浓度... 目的通过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排泄延迟的治疗实践,探讨个体化治疗措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甲氨蝶呤相关药物基因检测,利用药物基因预警存在的风险,根据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分析排泄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解救方案。结果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有排泄延迟和毒性增加的可能,甲氨蝶呤的剂量降低至标准剂量的70%并提前做好水化、碱化等应对策略,发生排泄延迟后,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药物基因、泮托拉唑、肾损伤等有关,积极进行水化、碱化的同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动态调整亚叶酸钙剂量,患儿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排泄延迟时充分水化、碱化,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动态调整个体化解救方案,在保持疗效的同时避免药物毒性的蓄积,探讨个体化治疗措施,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排泄延迟 基因检测 血药浓度监测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临床病例评析——突眼 腰背痛 高血压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媛 冯献启 +6 位作者 王红梅 申黎艳 隋庆兰 窦以河 孟旭霞 刘晖 刘斌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9-233,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Erdheim-Chester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青年男性Erdheim-Chester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青年男性,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球突出,右眼视物不清,小便量多,约4... 目的分析Erdheim-Chester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青年男性Erdheim-Chester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青年男性,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球突出,右眼视物不清,小便量多,约4 000~5 000 ml/d,查体发现血压升高,2个月前出现腰背痛。胸椎磁共振示T2~7水平椎管内多发结节影;颅脑磁共振示双侧球后肌锥内、鞍内及双侧海绵窦、双侧上颌窦底部多发异常信号影。眼眶活组织检查病理示(眶内肿物)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内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泡沫细胞、梭形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伴脂肪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示浸润淋巴细胞CD68(+)、CD20(+)、CD3(+)、LCA(+)、CD1a(-)、S-100蛋白(-)、Langerin(-)。给予甲泼尼龙、干扰素治疗,症状缓解。结论认识Erdheim-Chester病的疾病特征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眼 高血压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和PAH-DNA加合物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渊渊 王伟 +3 位作者 杨颉 李广伦 庄立琨 卢力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8-732,共5页
目的:分析代谢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及多环芳烃(PAH)-DNA加合物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初诊MM患者及52例对照人群的骨髓液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 目的:分析代谢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及多环芳烃(PAH)-DNA加合物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初诊MM患者及52例对照人群的骨髓液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骨髓液中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MM临床指标相关关系;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AH-DNA加合物浓度。结果:GSTT1缺失型基因型个体患MM的风险是非缺失型者的2.57倍(P=0.035),GSTM1缺失型个体患MM风险是非缺失型者的1.37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M患者中,Ⅲ期GSTT1缺失型基因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38),而GSTT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年龄、类型、血红蛋白、β2-MG、白蛋白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Hb<85 g/L与Hb≥85 g/L的M M患者相比,其GSTM1缺失型基因型明显增加(P=0.017);MM患者的PAH-DNA加合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 358±1 182 pg/ml vs 1 853±996 pg/m L)(P=0.032);GSTT1缺失型个体DNA加合物水平高于(或等于)2 100 pg/ml时,患MM的风险升高(OR=4.500,P=0.01)。结论:G STT1缺失型基因型有可能增加M M的危险性,并且GSTT1基因多态性与MM分期相关,G STM1基因多态性与M M血红蛋白水平相关,PAH-DNA加合物可能参与M M的发病,并且GSTT1缺失型个体DNA加合物水平高,更容易增加MM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T1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 基因多态性 多环芳烃-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