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倍他米松并白芍总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新 王赛男 +3 位作者 杨绍滨 吕晔 王云龙 卢恕来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并白芍总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内科诊治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病人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B组病损黏膜...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并白芍总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内科诊治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病人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B组病损黏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C组病损黏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并口服白芍总苷胶囊,连续治疗4周后,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 B组与C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29.391、23.859,P<0.05)。A、B、C组病人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3月后,A、C组的糜烂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14、14.034,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并白芍总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癣 口腔 倍他米松 白芍 糖苷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董庆喆 谷海燕 +4 位作者 张念凯 连媛媛 徐禛 史海磊 姜晓丹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9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IL-17mAb)的不同给予剂量及方式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7、14 d将20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A、... 目的探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IL-17mAb)的不同给予剂量及方式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7、14 d将20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A、C、D、E及F组小鼠,间隔7 d,第22天开始进行鼻腔激发,每天每侧鼻孔各给予OVA 10μl(共500μg)滴鼻,连续7 d。A、C、D、E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 ng IL-17mAb、500 ng IL-17mAb、5μg IL-17mAb滴鼻,F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4 h给予5μg IL-17mAb腹腔注射,B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滴鼻。所有小鼠于最后1次激发后评估鼻部症状学变化,Diff-Quik染色观察鼻腔灌洗液(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NLF中IL-6、IL-10水平,鼻黏膜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4周末A组所有小鼠症状学评分均>5分,提示造模成功。F组小鼠的挠鼻及喷嚏次数均少于A组(P<0.05);F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6水平低于A组,血清及NLF中IL-10水平均高于A组(P<0.05);E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高于A组(P<0.05);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多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5μg)IL-17mAb腹腔注射处于激发阶段的变应性鼻炎小鼠促使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鼻腔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促使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L-6表达降低,血清中及鼻腔灌洗液中IL-10表达升高,因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抑制Th17/促进Treg的分化,进而对变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 鼻炎 变应性 小鼠 气道炎症
下载PDF
不同剂量外源性白介素17A干预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晓丹 董庆喆 +4 位作者 党志红 李慎玲 苗玉 赵涵 张念凯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7A(IL-17A)干预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7、14天将溶于50μL生理盐水的20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7A(IL-17A)干预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7、14天将溶于50μL生理盐水的20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D、E及F组小鼠,间隔7 d,于第22天开始鼻腔激发,每天每侧鼻孔各滴入OVA 10μL,连续7 d。D、E及F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17A蛋白100 ng、IL-17A蛋白500 ng滴鼻,A、B及C组小鼠于相同时点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并滴鼻,B、C组小鼠于每次生理盐水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IL-17A蛋白100 ng、IL-17A蛋白500 ng滴鼻。所有小鼠于最后一次激发后评估鼻部症状学变化,Diff-Quik染色观察鼻腔灌洗液(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及NLF中IL-6、IL-10水平,鼻黏膜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数。结果 4周末D组所有小鼠症状学评分均>5分,造模成功。A、B、C、D、E及F组症状学评分分别为1.5(1.0~2.8)、2.0(1.0~3.0)、2.5(2.0~3.0)、7.0(6.3~8.0)、3.0(2.3~3.8)及8.0(7.0~8.8)分。E组小鼠挠鼻及喷嚏次数少于D组(H=21.375,P=0.033; H=20.250,P=0.049)。D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6水平高于A组(H=25.750,P=0.004; H=20.688,P=0.047),IL-10水平低于A组(H=22.875,P=0.016; H=20.625,P=0.048)。E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6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9.875,P=0.068; H=8.125,P>0.999)。E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高于D组(H=27.062,P=0.002)。F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6水平高于A组(H=22.250,P=0.008; H=28.688,P=0.001)。F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10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062,P=0.930; H=0.500,P>0.999)。C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高于A组(H=20.688,P=0.047)。E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低于D组(H=21.188,P=0.037)。F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875,P>0.999)。D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白细胞介素17A 气道炎症 小鼠
原文传递
IL-17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庆喆 李慎玲 +3 位作者 连媛媛 徐禛 张念凯 姜晓丹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2期59-61,65,共4页
目的检测白介素-17(IL-17)及其受体(IL-17R)在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及IL-17在鼻息肉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观察IL-17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鼻息肉组织及血清标本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6年11月~201... 目的检测白介素-17(IL-17)及其受体(IL-17R)在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及IL-17在鼻息肉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观察IL-17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鼻息肉组织及血清标本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鼻息肉切除术的42例患者,选取10例同期行上颌窦囊肿手术切除的正常中鼻道黏膜组织作为正常鼻粘膜对照,1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HE染色用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及部位,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达IL-17的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42例鼻息肉组织中IL-17和IL-17R阳性细胞数较正常鼻黏膜组织中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6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比正常鼻黏膜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17及CD68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L-17主要表达于鼻息肉巨噬细胞上,IL-17R主要表达于上皮层基底细胞、腺管基底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③42例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L-17蛋白水平和健康成年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对鼻息肉的形成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实现的,IL-17与IL-17受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鼻息肉的病理改变,如上皮细胞基底膜增厚及腺体增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白介素-17受体 巨噬细胞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小鼠的症状
5
作者 王昕 董庆喆 +3 位作者 张娟 李冬 艾迪 王云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7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IA组、CIA+HDL组。应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建立关节炎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高密度脂蛋白(10 mg/kg),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期间记录小鼠体质...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IA组、CIA+HDL组。应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建立关节炎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高密度脂蛋白(10 mg/kg),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期间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和关节炎临床评分。第75天处死小鼠,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Ⅱ型胶原特异性抗体IgG2α的水平,将小鼠踝关节组织切片用HE染色,分析各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以评价高密度脂蛋白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结果与CIA组相比,静脉注射10 mg/kg的HDL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实验结果显示HDL可以减轻关节炎临床症状,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以及特异性抗体IgG2α表达水平(P<0.05)。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HDL可以使小鼠踝关节关节面变光滑,明显改善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与骨侵蚀等病理变化。结论HDL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