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地区中小学生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孟慧娟 史同新 +2 位作者 孙文龙 张骋 李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健康中小学生泌尿生殖道中的定植情况,以及Uu的分群分型状况。方法培养法对青岛地区957名中小学生的尿沉渣进行Uu和Mh培养,培养阳性者用PCR确证,并对Uu阳性标本进一步分群分型。结果Uu...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健康中小学生泌尿生殖道中的定植情况,以及Uu的分群分型状况。方法培养法对青岛地区957名中小学生的尿沉渣进行Uu和Mh培养,培养阳性者用PCR确证,并对Uu阳性标本进一步分群分型。结果Uu阳性46例,占4.81%,生物一群占69.57%,生物二群30.43%。小学生Uu阳性12例,占2.97%,生物一群9例(75.00%),生物二群3例(25.00%)。初中生Uu阳性8例,占3.08%:生物一群5例(62.50%),生物二群3例(37.50%)。高中生Uu阳性26例,占8.87%:生物一群18例(69.23%),生物二群8例(30.77%)。Mh阳性9例(0.94%),其中小学生Mh阳性1例,初中生Mh阳性I例,高中生Mh阳性7例。3个组Uu阳性率女生均高于男生(P〈0.05)。结论Uu和Mh在中小学生泌尿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尽管各年龄组检出的Uu均以生物一群为主,但生物二群也占有不小的比例,提示Uu可能是健康中小学生人群正常定植菌,且女性携带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支原体 人型 泌尿生殖系统 流行病学 学生
原文传递
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增照 徐敬星 +4 位作者 史同新 李亚婷 李民 李永喜 曲才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连续14d;青霉素组1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400万U/次静脉滴注,每4h一次,连续14d。结果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血清学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CSF 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14例(82.4%)、13例(86.7%)血清学及CSF RPR同时转阴;治疗后18个月两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CSF RPR转阴,各有1例仍未转阴,但血清学RPR滴度持续下降,目前仍在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可以替代水剂青霉素,作为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青霉素 神经梅毒 疗效
原文传递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6、IL-12P70和β-内啡肽及组胺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颖超 史同新 +4 位作者 李民 赵光 苏磊 王丽欣 李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检测β-内啡肽、组胺及Th1/Th2细胞免疫代表因子IL-6和IL-12P70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CIU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IL-6、IL-12P70、β-内啡肽及组胺的含量。结果:CIU患者血清中组胺和β... 目的:检测β-内啡肽、组胺及Th1/Th2细胞免疫代表因子IL-6和IL-12P70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CIU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IL-6、IL-12P70、β-内啡肽及组胺的含量。结果:CIU患者血清中组胺和β-内啡肽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2P70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IU患者血清中组胺与β-内啡肽水平成正相关(P<0.01),与IL-12P70水平成负相关(P<0.05);β-内啡肽与IL-12P70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神经精神因素可能通过刺激组胺释放引发和加重CIU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白介素-6 白介素-121P70 组胺 Β-内啡肽
下载PDF
健康成年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的定植状况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孟慧娟 史同新 +3 位作者 徐敬星 李民 孙文龙 张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在健康成年男性泌尿生殖道中的定植情况,并揭示UU各生物群/血清型在该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将尿沉渣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对培养阳性者进行PCR反应,并进一步对UU阳性者进行分群分型。结...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在健康成年男性泌尿生殖道中的定植情况,并揭示UU各生物群/血清型在该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将尿沉渣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对培养阳性者进行PCR反应,并进一步对UU阳性者进行分群分型。结果 800份标本按年龄分三组:青年组21~44岁,平均(38.91±2.45)岁;中年组45~59岁,平均(46.21±5.62)岁;老年组≥60岁,平均(69.85±7.44)岁。共检出UU95例(11.88%):青年组31例(12.40%),中年组48例(19.20%),老年组16例(5.33%)。青年组、中年组UU检出率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UU均以单纯生物一群定植为主。青年组和中年组以6型为主,老年组以3/14型为主。Mh共检出14例(1.75%):青年组6例(2.40%),中年组7例(2.80%),老年组1例(0.33%)。结论 UU尤其是生物一群可能是健康成年男性泌尿生殖道中的正常定植菌群,6型和3/14型为青岛地区健康成年男性优势血清型。Mh在健康成年男性中携带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 生物群 血清型 男性
下载PDF
早期神经梅毒治疗前后脑脊液检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于增照 史同新 +4 位作者 李永喜 徐敬星 李民 曲才杰 陈官芝 《中国医药》 2016年第4期598-603,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神经梅毒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及水剂青霉素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32例神经梅毒患者,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字分为头孢曲松钠组(17例)和水剂青霉素组(1... 目的 探讨早期神经梅毒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及水剂青霉素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32例神经梅毒患者,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字分为头孢曲松钠组(17例)和水剂青霉素组(15例).均住院接受治疗,头孢曲松钠组予头孢曲松钠2.0 g/d静脉滴注,连续14 d;水剂青霉素组给予水剂青霉素400万U/次,1次/4h,静脉滴注,连续14 d,继以苄星青霉素G 240万U肌内注射,1次/周,共3次.分别于治疗后6、12、18个月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随访检查,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BC)、脑脊液蛋白定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水剂青霉素组血清学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5);脑脊液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82).2组脑脊液WBC分别有11例(64.7%)、10例(66.7%)降至10×10^6/L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治疗后12个月,2组分别有14例(82.4%)、13例(86.7%)血清学及脑脊液RPR同时转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12,P=0.737);分别有15例(88.2%)、14例(93.3%)脑脊液WBC降至10×10^6/L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P=0.621);同时脑脊液RPR转阴、WBC降至10×10^6/L以下分别有13例(76.5%)、13例(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461).治疗后18个月,2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脑脊液RPR同时转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7);同时脑脊液RPR转阴、WBC降至5×10^6/L以下分别有11例(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脊液 头孢曲松钠 青霉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白介素-5和组胺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民 史同新 +1 位作者 王颖超 孙文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测定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IL)-5和组胺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初步探讨神经精神因素在CI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6例CIU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VIP,IL-5和组胺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IU... 目的测定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IL)-5和组胺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初步探讨神经精神因素在CI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6例CIU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VIP,IL-5和组胺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IU组血清中VIP,IL-5和组胺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U组血清VIP与组胺水平成正相关(P<0.05),VIP与IL-5及IL-5与组胺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VIP可能通过组胺释放而诱发或加重CIU,神经精神因素可能通过此途径导致CIU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血管活性肠肽 白介素-5 组胺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血清型1和4在雌性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研究
7
作者 张骋 史同新 +2 位作者 杨彦华 孟慧娟 孙文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5期266-271,共6页
目的:确定解脲脲原体(UU)血清型1(UU1)和4(UU4)在小鼠生殖道中致病性。方法:将408只小鼠随机分为UU1组和UU4组,实验组阴道分别接种三种浓度UU标准株菌液。接种后不同时间点随机检测阴道、宫颈及部分上生殖道组织中UU阳性率及致病率。结... 目的:确定解脲脲原体(UU)血清型1(UU1)和4(UU4)在小鼠生殖道中致病性。方法:将408只小鼠随机分为UU1组和UU4组,实验组阴道分别接种三种浓度UU标准株菌液。接种后不同时间点随机检测阴道、宫颈及部分上生殖道组织中UU阳性率及致病率。结果:(1)阴道和宫颈分泌物:UU1和UU4三组之间总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U1和UU4三组之间各组各时间点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子宫体与输卵管组织:UU4组阳性率、总致病率均高于UU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UU1和UU4主要在宫颈致病。(2)UU4的致病性比UU1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生殖道 致病性 血清型 小鼠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在健康学龄前儿童泌尿生殖道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文龙 史同新 +2 位作者 孟慧娟 李民 于新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7期470-473,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学龄前儿童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408份健康学龄前儿童尿液标本进行Uu、Mh培养,阳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一步确证,并对扩增阳性的Uu进一步分群与分型。结果:408例标本中... 目的:研究健康学龄前儿童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408份健康学龄前儿童尿液标本进行Uu、Mh培养,阳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一步确证,并对扩增阳性的Uu进一步分群与分型。结果:408例标本中,Uu阳性27例(6.62%);Mh阳性3例(0.74%)。Uu单纯生物一群占48.15%(13/27),单纯生物二群占29.63%(8/27),两群混合占22.22%(6/27)。Uu阳性率男性为4.72%(12/254),女性为9.74%(1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3,P=0.048)。农村儿童Uu阳性率为10.83%(13/120),城市儿童为4.86%(14/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9,P=0.027)。结论:Uu与Mh可能属于健康学龄前儿童泌尿生殖道中的正常定植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学龄前儿童 泌尿生殖道 聚合酶链反应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青岛地区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健康成年女性泌尿道中的携带情况 被引量:2
9
作者 孟慧娟 史同新 +2 位作者 张骋 徐敬星 李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3年第8期593-595,共3页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在健康成年女性泌尿道中的定植情况,并揭示携带情况下Uu的分群分型状况。方法留取清洁前段尿,离心取尿沉渣。首先采用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初步筛查,再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进一步...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在健康成年女性泌尿道中的定植情况,并揭示携带情况下Uu的分群分型状况。方法留取清洁前段尿,离心取尿沉渣。首先采用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初步筛查,再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进一步确证,并对Uu阳性标本进行分群分型。结果 800份标本中共检出Uu 146例(18.25%),Mh 21例(2.63%)。青年组Uu阳性率为24.40%(61/250),中年组为21.60%(54/250),老年组为10.33%(31/300)。3组均以生物一群为主。青年组和中年组以6型为主,老年组以1型为主。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Mh检出率分别为3.20%(8/250)、4.00%(10/250)、1.00%(3/300)。结论 Uu尤其是生物一群可能为健康成年女性泌尿道中的正常定植的菌群,1型和6型为青岛地区健康成年女性优势血清型。Mh在健康成年女性中携带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物群 血清型 女性 泌尿道
原文传递
sCTLA-4与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
10
作者 刘树萍 史同新 +3 位作者 孙敏 徐敬星 李民 姜玉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明确血清可溶性T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与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方法:ELISA检测6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0例早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学转阴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sCTLA-4水平;同时对血清固定患者sCTLA-4水平与RPR滴度... 目的:明确血清可溶性T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与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方法:ELISA检测6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0例早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学转阴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sCTLA-4水平;同时对血清固定患者sCTLA-4水平与RPR滴度及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sCTLA-4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学转阴组及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TLA-4水平与血清RPR固定滴度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CTLA-4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可溶性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
下载PDF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志克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57-558,共2页
目的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59例激素依赖性皮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外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照组79例,外涂维生素E乳膏,用药方法均为每天早、晚各1次,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 目的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59例激素依赖性皮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外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照组79例,外涂维生素E乳膏,用药方法均为每天早、晚各1次,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25%,对照组有效率为64.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4.568,P<0.05)。两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好,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皮炎 激素依赖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联合外用甲氧沙林和糠酸莫米松治疗白癜风
12
作者 王亚平 吕书君 王建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7-238,共2页
随机将门诊82例白癜风病人分成3组,分别外用甲氧沙林酊、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用药,观察对比,随访6个月,观察局部联合用药治疗白癜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甲氧沙林组47.37%,糠酸莫米松组50.00%,联合用药组66.67%。联合用药总有效率明显... 随机将门诊82例白癜风病人分成3组,分别外用甲氧沙林酊、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用药,观察对比,随访6个月,观察局部联合用药治疗白癜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甲氧沙林组47.37%,糠酸莫米松组50.00%,联合用药组66.67%。联合用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副作用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甲氧沙林 糠酸莫米松 外用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