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黄连苷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丽 王岭 +4 位作者 房雷 高焕民 李震 李晓丹 周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9期803-806,共4页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抗氧化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对90只成年健康雄性、vistar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0/R)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胡黄...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抗氧化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对90只成年健康雄性、vistar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0/R)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m/kg)和丹参素钠(10mg/kg),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0.1mol/L PBS 250μl。Bederson评分法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性-氧化氮合酶(i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组织中iNOS和SOD蛋白的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均表现神经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缺血侧出现脑梗塞病灶,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多,iNOs表达增强,SOD表达减弱。治疗组治疗后,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损伤程度明显改善[(1.28±0.38)]分、脑梗塞体积缩小[(68.73±4.46)%]、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6.10±1.26)细胞数/视野]、iNOS表达降低(4.67±0.51)、SOD表达增强(O.53±0.1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值分别为3.16、2.5l、4.15、3.12、3.25,P均〈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iNOS、SOD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丹参素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海成 王岭 +2 位作者 陈晶 许波 赵仁亮 《齐鲁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19-220,22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脑梗死组)急性期第1天白细胞计数及第1、3、7、14天血清IL-6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脑梗死组)急性期第1天白细胞计数及第1、3、7、14天血清IL-6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病人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t=7.826,P〈0.01),血清IL-6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t=9.797~31.768,P〈0.01).大梗死灶脑梗死组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高于中梗死灶病人组(F=4.25、4.07,q=2.847、3.685,P〈0.05)和小梗死灶病人组(q=2.976、3.563,P〈0.05).重度脑梗死组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均高于中度脑梗死组病人(F=5.657、5.463,q=4.457、5.628,P〈0.01)和轻度脑梗死组病人(q=5.036、5.312,P〈0.01).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是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并可能成为疾病预后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丽 刘英北 +4 位作者 王岭 陈晶 李海燕 王超 李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m L/kg)干预治疗。Longa法评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m L/kg)干预治疗。Longa法评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定量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BDNF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大脑海马区BDNF蛋白和BDNF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而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刺激神经再生,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黄芪注射液 BDNF 大鼠
下载PDF
人工脑膜在急诊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瑶刚 赵明媚 +1 位作者 宁铁英 刘伯晨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688-68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脑膜在急诊颅脑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行人工脑膜修补术的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其中外伤性颅脑损伤43例,高血压脑出血22例,均行硬脑膜缺损修补术或扩大修补术,对其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其随访结...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脑膜在急诊颅脑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行人工脑膜修补术的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其中外伤性颅脑损伤43例,高血压脑出血22例,均行硬脑膜缺损修补术或扩大修补术,对其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头颅CT检查未见硬脑膜异常,其中并发脑膨出8例,脑积水4例,硬膜下积液5例,另外28例患者行Ⅱ期颅骨修补术时术中观察表明,人工脑膜封闭隔离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良好,炎症反应轻,解剖层次清晰。结论:急诊颅脑手术应用人工脑膜安全有效,可恢复原有解剖层次,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脑膜 急诊 颅脑手术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岭 孙丽 +2 位作者 高焕民 王超 孙锋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缺血后2 h以微量注射器经尾静脉给予胡黄连苷Ⅱ(10 mg/kg)250μL,模型组...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缺血后2 h以微量注射器经尾静脉给予胡黄连苷Ⅱ(10 mg/kg)250μL,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步给予0.1 mol/L PBS 250μL。采用BEDERSON评分方法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原位TUNEL染色方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出现行为功能异常,细胞凋亡数量较少,MMP-9表达较弱。模型组大鼠表现为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皮质和纹状体区出现梗死病灶,细胞凋亡数量增多,MMP-9表达增强。应用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后,MMP-9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胡黄连苷Ⅱ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明胶酶B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手法整复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常鸿 高焕民 郭成悦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治疗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经x线片证实的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用X片证...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治疗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经x线片证实的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用X片证实。结果治疗后X片证实齿状突偏移调整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78.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较牵引治疗更能针对病因、整复寰枢椎之间的位置关系,恢复颈椎的力学稳定性,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半脱位 手法整复 牵引 临床研究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对成年男性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少平 谭兰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①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对成年男性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②方法 选择新确诊的50例成年男性癫痫病人为治疗组(25 例服用卡马西平、25 例服用丙戊酸钠),测定用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 ①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对成年男性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②方法 选择新确诊的50例成年男性癫痫病人为治疗组(25 例服用卡马西平、25 例服用丙戊酸钠),测定用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分组单药治疗6 个月后检测血中甲状腺激素、γ谷氨酰转酞酶、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未经治疗的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0.18 ~ 1.57, P> 0. 05);服用卡马西平治疗6 个月后T4、FT4、T3 和rT3 显著降低(t=-2.17~24.89,P<0.05),而FT3、TSH、TPOAb/TMAb、TG Ab和GGT无显著性变化(t=-1.56~1.68,P>0.05),T4、FT4、T3 或rT3 的降低与甲状腺相关抗体及GGT均无相关性(r=-0.006^-0.364,P>0.05);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相关抗体水平及GGT均正常(t=-0.33~0.62,P>0.05)。④结论癫痫本身及丙戊酸钠治疗并不引起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卡马西平治疗的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这种下降可能不是肝酶诱导机制或免疫激活所致,卡马西平有可能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调节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甲状腺激素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11377C/G,-3964A/G,-45T/G)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相波 丁晓洁 +3 位作者 张磊 王超 王晓青 潘旭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和416例同期查体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和416例同期查体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yh polymorphism,PCR-RFLP)或直接测序法检测ADIPOQ基因多态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rs266729(-11377 C/G)的基因型分布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性、隐性和累加模式下,rs266729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rs266729的G等位基因变异能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3种模式下OR值分别为:1.35、2.15、2.33)。调整脑梗死各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显性模式下rs266729仍与脑梗死易感性相关(P=0.049,OR=1.44)。rs822396(-3964A/G)和rs2241766(-45T/G)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s266729(-11377 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易感性相关;rs266729的G等位基因变异可能是脑梗死易感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联素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少萍 韩仲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SOD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超 韩博 丁晓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2X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七叶皂苷钠进行干预,采...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七叶皂苷钠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6h、12h、1d、3d、7d和14d的SOD的表达以及藻蓝蛋白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脑组织SOD有微弱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6h,皮质区和纹状体区SOD表达逐渐增强,于24h达高峰,之后逐渐升高,至7~14d仍高于假手术组。七叶皂苷钠对SOD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SOD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上调SOD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脑缺血再灌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帕金森病非痴呆和痴呆病人血浆IGF-1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仁亮 王春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72-374,共3页
①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非痴呆和痴呆病人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变化的临床意义。②方法 选择帕金森病非痴呆病人 34例 (PD组 ) ,帕金森病痴呆病人 30例 (PDD组 ) ,正常对照组 35例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浆IGF 1的水平 ,... ①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非痴呆和痴呆病人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变化的临床意义。②方法 选择帕金森病非痴呆病人 34例 (PD组 ) ,帕金森病痴呆病人 30例 (PDD组 ) ,正常对照组 35例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浆IGF 1的水平 ,同时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及空腹血糖的水平。③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D组及PDD组血浆IGF 1水平明显下降 (t=2 .4 6、4 .94 ,P <0 .0 5、0 .0 0 1) ;PDD组血浆IGF 1水平明显低于PD组 (t =2 .0 1,P <0 .0 5 )。PD组和PDD组血清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t=2 .17、2 .5 6 ,P <0 .0 5 )。各组间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t=0 .2 4~ 0 .73,P >0 .0 5 )。④结论 IGF 1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痴呆的发病过程。神经营养支持的缺乏可能是帕金森病病人脑部多巴胺能和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痴呆 血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临床意义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壳核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勇 吕少萍 +2 位作者 孙淼 余发昌 李传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13-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壳核动脉的解剖学特征,为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壳核的原因分析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镜下解剖和脑血管铸型方法,对60侧脑标本、6例脑血管铸型标本壳核动脉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60侧大脑半球共观察到470支壳核动脉,平均每... 目的观察壳核动脉的解剖学特征,为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壳核的原因分析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镜下解剖和脑血管铸型方法,对60侧脑标本、6例脑血管铸型标本壳核动脉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60侧大脑半球共观察到470支壳核动脉,平均每侧7.8±2.6支,其中80.6%来源于大脑中动脉;17.9%来源于大脑前动脉;1.5%来源于脉络膜前动脉。壳核动脉行程迂曲,在穿入壳核时尚形成弓状、环状弯曲,其直接形成直径<0.01mm分支的情况亦明显高于基底核区其它结构的供血动脉(P<0.01),且76%的壳核动脉起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mm范围内。结论壳核动脉的起源、行程以及其分支发出形式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壳核动脉在高血压情况下易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壳核 脑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伟光 汪东 张媛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科诊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VQTM肌电图电位仪对患者行肌电图检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旁肌异常103例;双下肢肌肉异...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科诊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VQTM肌电图电位仪对患者行肌电图检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旁肌异常103例;双下肢肌肉异常32例;无患者出现F波异常;42例患者出现双胫神经H反射;21例患者在胫前肌、腓肠肌、趾短伸肌和椎旁肌静息时出现大量自发电位。结论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的异常率相对较高,与患者下肢肌肉的检测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NOS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玲 房雷 +2 位作者 孙丽 吕辉 王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MCAO-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假手术组不做处理,阴性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射丹参素钠10mg.kg...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MCAO-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假手术组不做处理,阴性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射丹参素钠10mg.kg-1,治疗组注射胡黄连苷Ⅱ10mg.kg-1。用Bederson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杂交检测诱导型iNOS mRNA表达变化。结果胡黄连苷II组神经行为功能、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iNOS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下调iNOS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自发性再灌注经颅多普勒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锋 吕少平 《齐鲁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96-197,共2页
①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自发性再灌注的经颅多普勒表现。②方法 对 5 6例大脑中动脉 (MC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在发病 6h内行脑CT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动脉数字减影检查。③结果  38例有TCD异常 ,表现为患侧MCA血流信号消失... ①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自发性再灌注的经颅多普勒表现。②方法 对 5 6例大脑中动脉 (MC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在发病 6h内行脑CT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动脉数字减影检查。③结果  38例有TCD异常 ,表现为患侧MCA血流信号消失或血流信号不对称。 2 4h ,48h ,7d随访 ,发现受阻MCA出现自发性再灌注达5 0 % ,且阻塞部位越远 ,出现再灌注概率越大。④结论 TCD技术为一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声波检查 经颅多普勒 大脑中动脉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尼莫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春霞 赵仁亮 +1 位作者 包仕尧 刘春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3-34,共2页
1目的 探讨尼莫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2方法 对实验大鼠于脑缺血前应用尼莫通进行干预 ,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c- fos及 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 3结果 尼莫通组大鼠脑缺血后... 1目的 探讨尼莫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2方法 对实验大鼠于脑缺血前应用尼莫通进行干预 ,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c- fos及 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 3结果 尼莫通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 (t=2 .79,P<0 .0 5 ) ;尼莫通组脑缺血再灌注时皮层和基底核区 c- fos的表达明显下降 (t=4.84,6 .14,P<0 .0 0 1) ,而 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 (t=3.5 3,4.2 2 ,P<0 .0 0 1)。 4结论 尼莫通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通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环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车峰远 吕少平 +1 位作者 汤晓芙 崔丽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轻度腕管综合征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电生理诊断 环指 感觉传导速度 研究发现 门诊患者 健康受试者 正中神经 未发现
原文传递
低能量氦氖激光两种不同照射途径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黏附功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仁亮 王春霞 +2 位作者 李淑嫒 王少萍 李清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两种低能量氦氖激光给予途径,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黏附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1999-07/2001-12收治的发病7d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 目的:观察应用两种低能量氦氖激光给予途径,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黏附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1999-07/2001-12收治的发病7d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①药物组(n=34):应用常规药物如甘露醇、706代血浆、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等进行治疗。②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组(IVLIB组,n=44):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激光波长632.8nm,功率为1.5mW,1次/d,90min/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低能量氦氖激光经鼻腔脑照射组(TNLIB,n=4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经鼻腔脑照射治疗,波长632.8nm,功率为3.5~5.5mW,经鼻腔照射,3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和10d的白细胞黏附率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浓度。以同期健康查体者40名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99例。①白细胞黏附率结果:药物组、IVLIB组和TNLIB组治疗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3±8)%,(64±9)%,(64±8)%,(33±6)%,P<0.001]。与治疗前相比,药物组于治疗后10d显著降低[(56±9)%,t=3.18,P<0.01],而IVLIB组和TNLIB组治疗后5d即显著降低[(55±8)%,(56±7)%,P<0.001],且低于同期药物组,但两组之间无差异。②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浓度:药物组、IVLIB组和TNLIB组治疗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56±67),(460±71),(458±69),(209±58)μg/L,P<0.001]。与治疗前相比,药物组于治疗后10d显著降低[(386±70)μg/L,t=3.96,P<0.01],而IVLIB组和TNLIB组治疗后5d即显著降低[(364±56),(371±54)μg/L,P<0.001],且低于同期药物组,但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黏附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增高,而激光治疗可明显降低其水平。两种激光给予途径-低能量氦氖激光经鼻腔脑照射和血管内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激光疗法 小剂量 氦氖 白细胞粘附 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rs266729、rs2241766、rs822396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相波 丁晓洁 +3 位作者 王超 张磊 王晓青 潘旭东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7期571-577,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入组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入组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和小动脉闭塞性(smal artery occlusion,SAO)两种亚型患者,其中LAA 144例, SAO 221例;402例同期查体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两组的ADIPOQ基因多态性。结果 rs266729(-11377C/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有显著差异(P=0.036)。3组中两两比较显示,SAO组中rs266729(-11377C/G)GG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在隐性[P=0.004,比值比(odds ratio,OR)=2.4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4.70]、累加模式(P=0.003,OR 2.680,95%CI 1.39~5.15)下,rs266729(-11377C/G)基因型分布在SAO组与对照组中也有显著差异,G等位基因能增加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但在显性模式下差异无显著性。rs822396(-3964A/G)、rs2241766(-45T/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rs266729(-11377C/G)G等位基因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相关,其G等位基因变异可增加老年患者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脂联素 单核苷酸多态
下载PDF
情志护理在颅内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娜 申琳 +1 位作者 张丽君 姜丽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6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究情志护理对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颅内肿瘤住院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31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情志护理,1个... 目的探究情志护理对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颅内肿瘤住院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31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情志护理,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肿瘤住院患者给与情志护理,患者情绪稳定,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护理 颅内肿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