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损伤对股骨骨折骨痂中CGRP和PD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志仙 周缜 +1 位作者 王祥杰 吴艺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股骨骨折骨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规律。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单纯骨折组和假手术组各30只。HE染色观察骨痂的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股骨骨折骨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规律。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单纯骨折组和假手术组各30只。HE染色观察骨痂的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中CGRP和PDGF表达。结果脑外伤合并骨折组骨折愈合速度较单纯骨折组快,骨痂中CGRP阳性表达出现早,7d达高峰,维持时间长,21d才开始下降;PDGF于14d达高峰,维持21d下降。结论颅脑损伤后,骨折骨痂中CGRP和PDGF表达出现时间早,表达强度高,维持时间长,可加快骨折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骨痂 大鼠
下载PDF
脊髓损伤对股骨骨折骨痂中VIP和NGF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王祥杰 周缜 +1 位作者 杜志仙 吴艺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对股骨骨折骨痂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每组再分为骨折后1、4、7、14d亚组,每个亚组4只。应用...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对股骨骨折骨痂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每组再分为骨折后1、4、7、14d亚组,每个亚组4只。应用物体自由坠落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痂中VIP和NGF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骨折组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过程,骨痂内纤维母细胞及成骨细胞内VIP和NGF阳性表达相对较弱。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早期形成大量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VIP和NGF强阳性表达,VIP和NGF表达达高峰。结论合并脊髓损伤的股骨骨折部位愈合较快,VIP和NGF表达明显增强,提示VIP和NGF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股骨 骨折 血管活性肠肽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6
3
作者 徐明馨 王强 +1 位作者 孟萍萍 姜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例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强化NMES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和强化NMES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例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强化NMES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和强化NME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NMES组每日1次,强化NMES组每日2次。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NMES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各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NMES组[(8.100±1.287)分]和强化NMES组[(9.000±0.943)分]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200±1.814)分](P〈0.05),且强化NMES组VFSS评分高于NMES组(P〈0.05)。结论NMES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反射水平及咽部肌肉的收缩功能,增强吞咽再学习的训练疗效,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强化NMES的疗效优于N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洼田饮水试验 视频透视吞咽检查
原文传递
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崔月丽 王晓青 +3 位作者 张静 王强 厉建田 段献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观察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另设针刀组48例同期来自合作方。观察组采用中药蜡疗、肩关节松动术、电脑干扰电治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 目的观察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另设针刀组48例同期来自合作方。观察组采用中药蜡疗、肩关节松动术、电脑干扰电治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蜡疗、电脑干扰电治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针刀组采取臂丛麻醉下针刀松解术治疗后根据医嘱和患者的认知程度在院外自行锻炼,无医务人员监督。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针刀组患者的肩关节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关节活动度范围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针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为90.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发现,观察组复发2例(3.39%),加重1例(1.69%),对照组复发9例(16.40%),加重11例(22.91%);针刀组复发8例(16.70%),加重2例(4.16%)。观察组的复发率和加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针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疗法、理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和单纯针刀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粘连型 运动疗法 关节松动术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5
5
作者 胡永新 王强 +1 位作者 孟萍萍 綦明珠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但组问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上肢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此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原文传递
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6
作者 许金霞 闫松霞 +3 位作者 朱其秀 汤乃苏 刘云霞 林延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0-463,467,共5页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筛选64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08±9.67)岁。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药物组在此...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筛选64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08±9.67)岁。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药物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多奈哌齐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后,药物组MMSE总分及ADL水平明显改善(P<0.01),MMSE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明显改善(P<0.01),时间定向及记忆改善(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提高(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及ADL水平改善(P<0.05),MMSE时间定向明显改善(P<0.01),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改善(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MMSE及ADL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子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300潜伏期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幅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两者都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及ADL能力,但前者效果更加明显。患者认知功能好转,可能更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康复训练 卒中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赵殿兰 王强 +2 位作者 孟萍萍 李展菲 张子青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7-432,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强化NMES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强化NMES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和强化NME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NMES,NMES组每日1次,强化NMES组每日2次。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进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测量吞咽半流质食物时舌骨、甲状软骨向前、向上的运动幅度、时间,计算相应的速度,同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分级、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分级、P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后,强化NMES组洼田饮水试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强化NMES组才藤分级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强化NMES组PAS分级较NMES组、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前移速度中,强化NMES组在治疗2周后[(20.52±8.39)mm/s]、4周后[(33.00±19.83)mm/s]较NMES组及对照组增快;PAS分级与舌骨前移速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呈中度相关(P〈0.05)。 结论 强化NMES在改善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方面优于NMES,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增快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障碍 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 视频透视吞咽检查 渗透-误吸量表
原文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与踝足矫形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0
8
作者 伦亿禧 王强 张永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与踝足矫形器(AFO)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FES组及AFO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FES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步...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与踝足矫形器(AFO)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FES组及AFO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FES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步态训练矫正仪电刺激偏瘫侧下肢腓总神经及胫前肌,每天治疗30min,每周治疗5d,共持续治疗4周。AFO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每天治疗30min,每周治疗5d,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10in最快步行速度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评分(FAC)、踝趾屈肌肌张力评估及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10MWT、FAC、TUGT、踝趾屈肌肌张力、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IOMWT、TUGT、FAC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尸〈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FES组患者10MWT[(0.84±0.46)m/s]、FAC评分[(3.50±0.65)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均显著优于AFO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UGT、踝趾屈肌肌张力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与AFO治疗均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并且FES较AFO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2-784,共3页
由于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脑卒中康复一直是神经康复中的热点。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治疗技术尚缺乏循证医学的有利证据。近年来,一些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如强迫性运动... 由于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脑卒中康复一直是神经康复中的热点。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治疗技术尚缺乏循证医学的有利证据。近年来,一些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如强迫性运动疗法、机器人辅助治疗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运动想象疗法及减重步态训练等。运动想象疗法简便易行,更容易在临床进一步推广。现就运动疗法的临床研究现状、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以及运动想象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脑卒中康复 想象疗法 神经发育治疗 经颅磁刺激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临床研究 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强化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婷婷 王强 +1 位作者 孟萍萍 王玉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0rai...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0rain,每周5次。在此基础上,常规训练组每日联合1次运动想象治疗,每次30rain;强化训练组每日联合2次运动想象治疗,每次30rain;对照组只给予运动想象的背景音乐,每日1次,每次30rain。应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和6周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FMA评分分别为(10.36±2.11)、(7.73±5.21)和(8.36±4.11)分,各组ARAT评分分别为(1.56±2.33)、(1.33±1.58)和(1.33±1.58)分;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FMA和ARAT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化训练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P〈0.05);常规训练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以及常规训练组与对照组的ARAT评分同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亦分别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5);治疗6周后,强化训练组、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和ARAT评分均明显提高,各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分别为(28.00±5.46)、(21.55±9.60)和(15.18±9.60)分,ARAT评分分别为(11.67±1.66)、(9.00±1.80)和(6.33±3.97)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原文传递
Wolf运动功能量表的因子分析及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强 園田茂 +2 位作者 植松瞳 星屋江里 才藤荣一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定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信度、效度及内部一致性,同时进行因子分析。方法采用WMFT对2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测定作业时间。12例患者瘫痪侧上肢进行WMFT作业活动时,由检查者对其摄像,用于信度... 目的探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定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信度、效度及内部一致性,同时进行因子分析。方法采用WMFT对2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测定作业时间。12例患者瘫痪侧上肢进行WMFT作业活动时,由检查者对其摄像,用于信度检验。进行WMFT评定的同一周内用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TEF)再次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结果检查者内及检查者间的功能评分平均值信度分别为0.96和0.93,作业时间中位数的信度均为0.99。WMFT功能评分的内部一致性很高,Cron-bach′sα值为0.96。根据原始因子的特征值,提取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第1个主因子与上肢近端功能有关,第2个主因子与手指功能有关。WMFT功能评分平均值及作业时间中位数均与STEF明显相关(分别为r=0.75,P<0.001;r=0.73,P<0.01)。结论WMFT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内部一致性,通过因子分析可将其作业活动分为3组。WMFT项目可能过多,删除部分项目能否仍保持WMFT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评定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互动式针刺法对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吴艺玲 王琳 +2 位作者 脱淼 于霞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9-742,757,共5页
目的:观察互动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普针组30例、治疗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吞咽功能训练,普针组患者另给予常... 目的:观察互动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普针组30例、治疗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吞咽功能训练,普针组患者另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取额中线、廉泉、夹廉泉加用互动式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能有效缩短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更加显著(P<0.01)。结论:互动式针刺法可能通过促进大脑皮质功能及脑干的吞咽反射恢复而发挥其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困难 针刺疗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婷婷 姜建萍 +2 位作者 谢江波 张克诚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扎...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扎贴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4周后)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生理消耗指数(PCI)和10 m最快步行速度(10m MWS)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Berg、10 m MWS、PCI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Berg、10m MWS、PCI分别为(21.5±5.04)分、(35.44±5.94)分、(27.8±4.96)s、(0.51±0.13),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谢琳 王强 金永臻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下肢 功能
原文传递
推拿按脊治疗2型糖尿病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于兆华 于尉杰 +2 位作者 李铁山 陈福香 刘畅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9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脊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3/2003-03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均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消渴病疗效判断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8.2~... 目的:观察推拿按脊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3/2003-03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均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消渴病疗效判断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8.2~21.0mmol/L,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6岁,平均病程2年零6个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背痛。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排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年龄>70岁或体质弱不适合推拿疗法治疗者。治疗组口服复方降糖灵1周后停止口服药,给予推拿按脊点穴手法治疗,治疗30d。对照组用口服降糖灵药物治疗,每次1~2片,3次/d,治疗30d。仿照陆一农腰背痛指数研究报告,以临床症状的程度设置指数如:口渴、乏力程度、肥胖或体质量减轻、背痛的程度、脊柱的活动度、空腹血糖的表现设定1∶2∶3∶4∶5指数对比,治疗前后进行统计评估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释放。参照1979年全国糖尿病会议的标准统计疗效。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到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降至7.3mmol以下。改善: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减轻,空腹血糖降至8.1mmol以下。无效: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空腹血糖持续8.1mmol上下。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3例,改善2例,无效1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6例,改善4例,无效8例,有效率42.1%。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治疗组治疗前后胰岛素释放差异显著[平均胰岛素释放:(29.0±8.0),(26.0±8.0)IU/L,P<0.01,治疗后糖耐量各时间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腹:(8.1±1.1),(5.6±1.1)mmol/L;餐后2h:(9.8±1.1),(6.1±10.1)mmol/L,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糖耐量时间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腹:(8.2±1.2),(6.1±1.0)mmol/L;餐后2h:(11.6±1.3),(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背痛/药物疗法 糖尿病 2型/血糖
下载PDF
推拿整脊干预2型糖尿病的效果 被引量:17
16
作者 于兆华 陈福香 +2 位作者 于尉杰 王琳 于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整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除服用常规药物外配合推拿、整脊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对治疗前后的血糖、糖耐量的变化进行定量分... 目的探讨推拿、整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除服用常规药物外配合推拿、整脊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对治疗前后的血糖、糖耐量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8.0%,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66.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85,P<0.01)。结论推拿、整脊干预2型糖尿病病人胰腺自主神经功能,可使血糖降低,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推拿 血糖
下载PDF
构音障碍强化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姜丽 王强 +1 位作者 孟萍萍 徐明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和强化构音障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的影响,探讨改善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和言语清晰度以及提高康复训练疗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人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6... 目的观察和比较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和强化构音障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的影响,探讨改善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和言语清晰度以及提高康复训练疗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人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13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的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d,持续2周(共10次);强化训练组则在常规训练组治疗的基础上每13增加1次构音障碍训练,即每日2次,每周5d,持续2周(共2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估法和王国民言语清晰度字表,对2组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言语清晰度分别为(82.54±19.89)%和(73.00±14.66)%,2组Frenchay评分分别为(88.69±13.14)分和(77.38±13.9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强化训练组的言语清晰度和Frenchay评分与常规训练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enchay评估法分项评估中,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的呼吸分项得分为(6.15±1.91)和(5.69±1.18)分、唇运动分项得分为(15.31±2.02)和(12.38±3.02)分、喉控制分项得分为(12.62±3.10)和(11.85±3.21)分、舌运动分项得分为(17.92±2.69)和(14.92±3.80)分,与各分项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训练组在唇运动和舌运动分项的得分方面与常规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强化训练组比常规训练组评分提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强化训练 脑卒中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及处理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岳 王强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69-371,共3页
脑卒中后肩痛(PSSP)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妨碍了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睡眠质量,使病人情绪低落,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疼痛抑制肌肉收缩,使主动活动更加困难,这种恶性循环更阻碍了偏瘫肩功能的恢复。因此,了... 脑卒中后肩痛(PSSP)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妨碍了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睡眠质量,使病人情绪低落,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疼痛抑制肌肉收缩,使主动活动更加困难,这种恶性循环更阻碍了偏瘫肩功能的恢复。因此,了解PSS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及早给予有效正确的处理,对防治肩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肩痛 综述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晓青 厉建田 +1 位作者 朱其秀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以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患者按康复介入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早期康复组于脑卒中发病7~30d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于脑卒中发病30~60d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以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患者按康复介入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早期康复组于脑卒中发病7~30d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于脑卒中发病30~60d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2组患者康复治疗措施基本一致,包括康复训练、中频电疗及针刺等。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偏瘫侧上肢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肩内旋肌、肘屈肌及屈腕肌张力水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痉挛程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以早期康复组上肢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及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上肢 预后
原文传递
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超 王强 綦明珠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h训练组、2h训练组和3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 目的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h训练组、2h训练组和3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天1h、2h和3h,每周5d,治疗为期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和6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第6周,3组的FMA、ARAT、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4周,3h训练组FMA评分明显高于1h训练组和2h训练组(P〈0.05),3h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1h训练组(P〈0.05);治疗第6周,3h训练组及2h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明显高于1h训练组(P〈0.05);3组之间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2h和3h、每周5d的上肢功能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效果优于每天1h上肢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强化运动治疗 上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