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6年第12期50-54,共5页
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如鱼得水。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推动德育学习方式变革。互联网改变了德育环境、内容、途径、形式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发展。基于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 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如鱼得水。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推动德育学习方式变革。互联网改变了德育环境、内容、途径、形式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发展。基于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基本体现在以下方面:学习平台智能化,学习资源优质化,学习时空自由化,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形式丰富化,学习过程个性化等。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德育学习还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与奇迹,终身学习绝不再是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德育 学习方式 变革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年第7期120-124,共5页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论,其哲学基础是卢梭的儿童中心论。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是一种...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论,其哲学基础是卢梭的儿童中心论。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可迁移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引发学生学习为目的,重视学习效果,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范式”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生中心 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设计 原则策略 路径模式
下载PDF
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8年第12期4-7,共4页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探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道德体验与实践的重要工具。由于教师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有限,因此还存在体验与实践动力缺失、载体单一、层次肤浅、力量薄弱等影响德育效果提高的问题。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探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道德体验与实践的重要工具。由于教师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有限,因此还存在体验与实践动力缺失、载体单一、层次肤浅、力量薄弱等影响德育效果提高的问题。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过程性、整体性、创新性、开放性等原则;落实这些原则,要在转变教师观念角色、重构互动师生关系、优化人文环境氛围、激发自主内驱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实践活动设计仍以教师为主导,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养是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 活动设计 原则策略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道德体验与实践的教师角色跟进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道德体验与实践的结合就是遵循“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给道德体验与实践带来无限生机活力。教师面临新环境、新条件下的各方面挑战,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就需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跟进社会变革,调整... 道德体验与实践的结合就是遵循“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给道德体验与实践带来无限生机活力。教师面临新环境、新条件下的各方面挑战,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就需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跟进社会变革,调整自身角色。做课程开发者与活动协调者,做思维启迪者与情感分享者,做困难扶助者与践行指导者,做生活对话者与成长引领者,做教学反思者与教育研究者。信息化背景下道德体验与实践中的德育教师要担任多重身份,自然也就必须满足多重要求。教师要及时跟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 教师角色
下载PDF
思辨:把探究引向深入
5
作者 李建敏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第9期34-37,共4页
思辨,是将探究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是智慧生成的必由之路。结合《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中是否支持衣冠不整者进入公共图书馆的问题,阐述充分思辨、深入探究的具体引领过程,旨在启发师生举一反三,更加广泛地在课堂教... 思辨,是将探究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是智慧生成的必由之路。结合《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中是否支持衣冠不整者进入公共图书馆的问题,阐述充分思辨、深入探究的具体引领过程,旨在启发师生举一反三,更加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辨把探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 探究 思维品质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网课时代,教师亟待提升六种能力
6
作者 李建敏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第7期46-49,共4页
疫情之下,教育形势变化,新闻频发、素材激增、教学优化、平台革新、时空变换、育人整合,要求思政课教师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开创"互联网+"新时代,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教师要深入反思自身的素养结构,主动提升现场学习力、... 疫情之下,教育形势变化,新闻频发、素材激增、教学优化、平台革新、时空变换、育人整合,要求思政课教师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开创"互联网+"新时代,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教师要深入反思自身的素养结构,主动提升现场学习力、资源统摄力、情境转化力、技术运用力、教育创造力、团队协作力等六种相关能力,及时跟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线上教育 思政课教师 能力提升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德育教学方式变革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9,共5页
互联网+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教学环境,为德育教学方式革新创造了条件,德育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改变:情感调动,从组织管理到动机激发;知识建构,从讲授灌输到引领探究;能力提升,从机械检测到灵活创新;养成教育,从循规蹈矩到生动... 互联网+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教学环境,为德育教学方式革新创造了条件,德育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改变:情感调动,从组织管理到动机激发;知识建构,从讲授灌输到引领探究;能力提升,从机械检测到灵活创新;养成教育,从循规蹈矩到生动活泼。展望未来,德育将与互联网建立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数字课堂、智慧校园搭建科学的平台,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实践,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德育将绽放崭新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德育 教学方式 革新
原文传递
把握育人方向 提升育人品质——“六个下功夫”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共4页
我国第34个教师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提供了根本思路和遵循。其中,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了"六个下功夫",即... 我国第34个教师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提供了根本思路和遵循。其中,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了"六个下功夫",即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方向 学科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者 法治 道德 品质 教育改革 理想信念
下载PDF
仪式感:让好德行习以为常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7,共3页
仪式感是仪式过程中产生的内心感受,是仪式参与主体内在的感性活动。仪式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与价值秩序,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人的情感与外在仪式沟通,并将仪式活动试图传达的理性精神渗入情感体验。仪式感必须发自内心,以真... 仪式感是仪式过程中产生的内心感受,是仪式参与主体内在的感性活动。仪式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与价值秩序,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人的情感与外在仪式沟通,并将仪式活动试图传达的理性精神渗入情感体验。仪式感必须发自内心,以真正唤醒主体自觉,进而促成好德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感 主体自觉 内心感受 价值秩序 感性活动 仪式过程 参与主体 情感体验
下载PDF
教育需要适度的饥饿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敏 张希倩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8-70,共3页
学习的饥饿感,指人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和欲望,始终保持充满激情、好奇、创造力的心。教育需要适度的饥饿感。
关键词 饥饿 教育 创造力 学习
原文传递
敬畏心岂能缺失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0,共3页
敬畏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为,存在于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生活中,关系个体人格品质的健全与发展,是态度、性格、习惯、兴趣、意志、行为等完善、进阶的前提和基础。道德学习的逻辑中心就是敬畏之心的培养。如果敬畏心缺失,必然会导致各方... 敬畏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为,存在于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生活中,关系个体人格品质的健全与发展,是态度、性格、习惯、兴趣、意志、行为等完善、进阶的前提和基础。道德学习的逻辑中心就是敬畏之心的培养。如果敬畏心缺失,必然会导致各方面素质培养低效或无效。李建敏同志的文章由一则教学案例说开去,从六大领域深刻论述了心存敬畏与道德学习的密切关系:道德学习,必须心存敬畏;素养培育,道德与法治教师责任重大;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教育任重道远。这都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李建敏同志认为,敬畏之心不能瞬间生成,只能慢慢渗透。他建议教师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敬畏心的培养。文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理例结合、论证有力,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培养 人类社会 教学案例 心理特点 道德 学习 教师 法治
原文传递
突出学科本质 引领教学改进——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第24题赏析
12
作者 李建敏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第11期60-62,共3页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思想品德部分,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突出学科本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引领教学改进为目标,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继承创新,不少试题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启示深刻。其中,第2...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思想品德部分,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突出学科本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引领教学改进为目标,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继承创新,不少试题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启示深刻。其中,第24题作为非选择题的第一道试题,是整张试卷的突出亮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进 学科本质 河北省 中考 文综试题 思想品德 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
下载PDF
国家认同的层递性浸润
13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8年第5期12-15,共4页
国家认同具有认知、 情感、 理智、 实践上的层递性,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具象到抽象, 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国家认同教育, 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由近及远, 从低到高, 自浅至深, 渐进渗透.要采取系列化的良法善策,... 国家认同具有认知、 情感、 理智、 实践上的层递性,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具象到抽象, 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国家认同教育, 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由近及远, 从低到高, 自浅至深, 渐进渗透.要采取系列化的良法善策, 在体验中内化, 在感悟中升华, 融教于导, 寓理于引, 步步深入, 环环紧扣, 节节提升, 层层扩展, 从共识到共鸣, 从共通到共行, 循序渐进, 回环往复, 逐层浸润, 逐步完成国家认同培育的阶段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核心素养 德育 层递性
下载PDF
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的策略与范式
14
作者 李建敏 张希倩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39-41,44,共4页
故事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坚持故事体验的思想性引领,突出故事体验的真实性感染,保证故事体验的典型性指向,彰显故事体验的亲和性共鸣。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提升故事体验的多元... 故事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坚持故事体验的思想性引领,突出故事体验的真实性感染,保证故事体验的典型性指向,彰显故事体验的亲和性共鸣。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提升故事体验的多元性感知,增强故事体验的沉浸性陶冶,促进故事体验的广泛性思辨,推动故事体验的持续性践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故事 道德体验 策略 范式
下载PDF
坚守根本政治制度 厚植学科核心素养
15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4期4-6,共3页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促进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新局面提供了坚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促进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新局面提供了坚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周年为契机,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深化学生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打牢理想信念之基,巩固立身成人之本,明晰社会行为导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勇于担当时代大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制度自信 政治认同
下载PDF
以问题解决为触点的文化体验活动设计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建敏 张双进 李金芳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5期39-41,共3页
以问题解决为触点的文化体验活动是备受教师青睐的德育新路径,其依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文化涵育原理,在更新课程理念、转换活动方式、变革评价思路的基础上,遵循探究性、开放性、融合性、系统性等原则,按照“知-情-意-行”步骤,将多种... 以问题解决为触点的文化体验活动是备受教师青睐的德育新路径,其依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文化涵育原理,在更新课程理念、转换活动方式、变革评价思路的基础上,遵循探究性、开放性、融合性、系统性等原则,按照“知-情-意-行”步骤,将多种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与德育结合起来,提高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促成道德行为四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和谐的统一体。教师要利用一切有效的文化资源,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文化体验活动,将德育与文化更好地进行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学习 文化体验活动 设计开发
下载PDF
德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17
作者 李建敏 张希倩 李建荣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2期17-19,共3页
德育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功能,拓展德育体验空间及效果。为了使德育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得益彰,需遵循跟进而不僭越、渗透而不凸显、扎实而不虚浮、出新而不重复等原则,不断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学... 德育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功能,拓展德育体验空间及效果。为了使德育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得益彰,需遵循跟进而不僭越、渗透而不凸显、扎实而不虚浮、出新而不重复等原则,不断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学习品质、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社会参与意识等,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程工作,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活动 德育课堂 融合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法课堂转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敏 徐永胜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年第10期4-7,共4页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已成为当下我国课堂教学实现转型性变革的基本取向。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快增强变革意识,努力重塑自身角色:由传递灌输者转向倾听引领者,由资料收集者转向资源协调者,由教学组织...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已成为当下我国课堂教学实现转型性变革的基本取向。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快增强变革意识,努力重塑自身角色:由传递灌输者转向倾听引领者,由资料收集者转向资源协调者,由教学组织者转向学习设计者,由分数核算者转向综合评价者,由教学固守者转向教育创新者,以适应未来的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教师角色转变
下载PDF
依托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学生成长系列德育资源库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日趋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有利条件。依托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学生成长系列德育资源库建设,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飞跃时期。资源库建设需要教师提高学习意识、积累意识、反思意...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日趋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有利条件。依托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学生成长系列德育资源库建设,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飞跃时期。资源库建设需要教师提高学习意识、积累意识、反思意识。资源库建设要遵循教育性、适切性、系统性等策略原则,在德育资源规划采集、管理维护、使用分享过程中,逐步促进德育信息化。教师要把资源库的建设与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机结合,推动道德体验与实践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德育 道德体验 资源库 建设策略
下载PDF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人文底蕴
20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1期64-66,共3页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底蕴的源泉,底蕴是文化的沉淀。要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优秀传...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底蕴的源泉,底蕴是文化的沉淀。要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影响重大。学校要围绕学生的发展,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增强文化体验,为涵养人文底蕴奠基,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 审美情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