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5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采高工作面二次动压巷道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真 石蒙 +2 位作者 杨征 谢永利 司建锋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二次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问题,以小保当一号煤矿112202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从应力角度分析得出巷道围岩破坏的原因,主要为上区段工作面侧向应力和本区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叠加造成;分析了水力压裂切顶...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二次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问题,以小保当一号煤矿112202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从应力角度分析得出巷道围岩破坏的原因,主要为上区段工作面侧向应力和本区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叠加造成;分析了水力压裂切顶卸压作用机理,即通过压裂使顶板岩层产生裂缝,降低其整体强度和完整性,阻断采空区应力传递路径,减小回采时巷道悬顶距;提出了二次动压巷道超前水力压裂方案,水力压裂切顶卸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压裂段顶底板移近量相对未压裂段降低约54.3%,两帮移近量降低约51.1%,压裂段煤体应力相比未压裂段降低了50%以上。研究成果在现场工程的成功应用表明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能够明显改善大采高工作面二次动压巷道应力环境,增强围岩稳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动压巷道 水力压裂 切顶机理 围岩变形 大采高工作面
下载PDF
故障诊断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强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第20期145-147,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煤矿生产中,先进的机电设备已经代替了人工技能,但是由于井下环境恶劣,机电设备也经常出现问题,为了让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则需要做好机电设备的诊断工作,只有检测出故障的原因,才能进行故障排除作业,因此故障诊断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煤矿生产中,先进的机电设备已经代替了人工技能,但是由于井下环境恶劣,机电设备也经常出现问题,为了让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则需要做好机电设备的诊断工作,只有检测出故障的原因,才能进行故障排除作业,因此故障诊断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故障维修策略,并且对故障维修方法做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机电设备 故障诊断技术 维修
下载PDF
红柳林煤矿采空区地面沉陷InSAR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博 张雨欣 +1 位作者 白喜成 张童康 《中国矿业》 2023年第8期55-62,共8页
陕北红柳林煤矿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为了进一步大范围地监测地面沉降问题,防治地面塌陷灾害发生,对红柳林煤矿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经综合对比分析并结合该矿区的沉降特性,选择了基于SBAS-InSAR技术采煤沉陷区监... 陕北红柳林煤矿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为了进一步大范围地监测地面沉降问题,防治地面塌陷灾害发生,对红柳林煤矿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经综合对比分析并结合该矿区的沉降特性,选择了基于SBAS-InSAR技术采煤沉陷区监测方法。利用2021年8月—2022年6月覆盖研究区的21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差分处理,得到覆盖红柳林煤矿采空区的沉降分布特征和沉降量级,并对提取的形变结果进行剖线分析和特征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柳林煤矿15216工作面在监测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沉降现象,且随着回采进度的进行沉降量级和沉降范围逐渐增大,其中,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达到了−0.30 m/a,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了−0.22 m。对地表沉降与地下开采进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地表沉降与地下开采进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开采后至发生地面沉降约有两个月的滞后期。研究结果符合开采沉陷规律,可以为矿区地面塌陷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林煤矿 INSAR 地面沉降 沉降速率
下载PDF
大采高大中心距液压支架选型设计
4
作者 梁旭 王小勇 +2 位作者 于翔 张金虎 刘成峰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根据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井132202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完成了大采高大中心距中部液压支架与过渡液压支架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设计,实现了高产高效,为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大采高超长工作面开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大中心距液压支架 工作阻力 支护强度
下载PDF
注气驱替中CO_(2)置换煤体CH_(4)行为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菁华 张磊 +2 位作者 薛俊华 张村 黄梦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85-395,共11页
在注气驱替过程中,渗流驱赶和注气置换是促采煤层气的关键作用。为研究注气置换作用的行为特性,以注气驱替尾气CH_(4)体积分数变化特征值为控制参数,在竞争吸附试验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注气置换作用的动态置换试验及对照试验。通过对比2... 在注气驱替过程中,渗流驱赶和注气置换是促采煤层气的关键作用。为研究注气置换作用的行为特性,以注气驱替尾气CH_(4)体积分数变化特征值为控制参数,在竞争吸附试验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注气置换作用的动态置换试验及对照试验。通过对比2类试验结果,发现注气置换作用可细分为压力势差和注气强化CH_(4)解吸2种子作用,并分析了2种子作用的变化特性,最终构建了描述动态置换行为的函数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动态置换试验中共解吸CH_(4)0.024098 mol,变压解吸试验中共解吸CH_(4)0.017855 mol,注CO_(2)有效提高了煤体CH_(4)解吸量。②在压力势差作用下,固定时间内煤体CH_(4)的解吸总量随试验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O_(2)强化解吸作用则主要集中在试验初期,并随试验进行而快速衰减。③综合压力势差和强化解吸2种子作用,对动态置换试验进行拟合分析,得到的拟合曲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双峰值复杂趋势;④分析发现2种子作用相对强弱关系的转变,是动态置换试验拟合曲线呈现双峰特征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增产 CO_(2)驱替 注气置换 扩散 解吸
下载PDF
冲击地压工作面危险区域治理方案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小军 刘二帅 《陕西煤炭》 2021年第1期111-114,118,共5页
冲击地压灾害对煤矿安全生产及工作面作业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对冲击地压工作面危险区域进行有效治理,以陕西某矿203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综合方法,确定了203工作面冲击地压强危险区域为"... 冲击地压灾害对煤矿安全生产及工作面作业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对冲击地压工作面危险区域进行有效治理,以陕西某矿203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综合方法,确定了203工作面冲击地压强危险区域为"双面见方"的区域。根据203工作面回采中支承压力的动态分布特点,布置了PASAT-M型预警微震探测系统方案,并进行了效果检验,提出了203工作面危险区域超前深孔顶板预裂爆破技术处理顶板及工艺巷内施工煤层松动爆破孔处理煤层的双重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双面见方 预警探测 双重治理
下载PDF
快速掘进巷道空顶与围岩稳定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雷卫锋 《江西煤炭科技》 2021年第4期79-82,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在巷道综掘快速掘进过程中空顶条件下围岩稳定状态;通过对比不同空顶距条件下围岩位移量、应变状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空顶距超过4 m时,围岩位移量快速增加,而空顶距在3.2 m时,围岩进入塑性松动状态。
关键词 巷道 快速掘进 数值模拟 空顶距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雷卫锋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第1期8-10,共3页
为了解破碎围岩分别采用锚杆支护、锚喷支护以及锚喷+锚索耦合三种支护方式下的支护效果,进而为破碎围岩巷道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提供参考。通过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支护条件下的破碎围岩巷道位移量、应力分布以及塑... 为了解破碎围岩分别采用锚杆支护、锚喷支护以及锚喷+锚索耦合三种支护方式下的支护效果,进而为破碎围岩巷道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提供参考。通过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支护条件下的破碎围岩巷道位移量、应力分布以及塑性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锚喷+锚索耦合支护时,可以较好的控制巷道围岩的位移量、减小应力集中效应、缩小塑性区的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 FLAC^(3D) 巷道支护 位移量 塑性区
下载PDF
中厚煤层千万吨级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与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前进 李安宁 +1 位作者 薛晨晓 张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155,共9页
为探究综采工作面长度显著加长后工作面矿压显现和顶板活动的新特点,以国内首个中厚煤层千万吨级450 m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支架压力和微震实时监测手段,全面分析了超长工作面支架阻力分布、增阻特性和覆岩破断微震能量分布特征。... 为探究综采工作面长度显著加长后工作面矿压显现和顶板活动的新特点,以国内首个中厚煤层千万吨级450 m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支架压力和微震实时监测手段,全面分析了超长工作面支架阻力分布、增阻特性和覆岩破断微震能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综采工作面长度由300 m加长为450 m后,支架阻力沿倾向分布特征由单峰状转变为双峰状,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平均增大约7%,工作面加长后,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整体增强;超长工作面来压期间支架增阻形式主要为“对数-指数”复合函数型增阻,呈现先快、中缓、最后短时急速增阻的特点,超长工作面大截深开采是造成采煤循环末期支架快速增阻的主要诱因,在顶板状态不稳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小采煤机截深并提高支护质量;工作面覆岩破断微震事件的发生能量小、频次低,主要活跃在工作面后方40 m至前方80 m范围,微震事件分布特征表明超长工作面顶板垮落及时,无长距离悬顶现象,不易造成强动载事件,在垂直方向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垂高25m以下顶板,厚度17.82 m的细粒砂岩基本顶是造成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导岩层,高位岩层破断对工作面矿压显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千万吨级 超长工作面 矿压显现规律 支架增阻特性 覆岩活动
下载PDF
中埋深煤层综采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恩科 谢晓深 +3 位作者 王双明 从通 冯栋 陈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8-1188,共11页
为揭示陕北侏罗纪煤田中埋深工作面高强度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空间形态及深度特征,以小保当煤矿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区,采用地表裂缝填图、裂缝宽度变化动态观测和裂缝示踪开挖观测等方法开展了风沙滩地区中埋深煤层高强度开采地... 为揭示陕北侏罗纪煤田中埋深工作面高强度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空间形态及深度特征,以小保当煤矿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区,采用地表裂缝填图、裂缝宽度变化动态观测和裂缝示踪开挖观测等方法开展了风沙滩地区中埋深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静态、动态演化规律及空间形态的研究。研究表明:112201工作面地表裂缝主要有边界裂缝和面内裂缝两类,前者沿平巷、切眼发育,后者于面内平行切眼发育。边界裂缝和面内裂缝宽度小于1.0cm占73%,宽度大于5.0cm仅占3%;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较弱;面内裂缝宽度一般小于2.0cm,两侧无落差,滞后回采位置发育,平均滞后距30.14 m,滞后角84.1°;面内裂缝宽度随时间呈单峰型变化即表现为先开裂、后闭合(半闭合)型动态变化特征,平均活动时间约为7.8 d且缝宽增大和减小的时间基本相等,结合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给出了裂缝活动时间T的计算公式;平行平巷边界裂缝呈"带状"分布在工作面平巷内侧56 m、外侧18 m的范围内,裂缝宽度则呈现开裂-增大直至稳定的变化特征;工作面地表裂缝空间形态分为楔形,梭形和分叉形3类,沙土层内发育深度不超过2.5m。宽度小于5 cm的裂缝在采后2个月内被风积沙自然掩埋而难觅踪迹,宽度大于5 cm的裂缝在采后6个月内大多被风积沙自然掩埋。这一研究结果对风沙滩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埋深煤层 地表裂缝 发育规律 空间形态
原文传递
煤矿“一通三防”智能化技术问题探讨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彦雄 管隆刚 +1 位作者 王宏 谷牧 《智能矿山》 2022年第9期2-10,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主要涉及矿井通风、防尘、防瓦斯和防灭火4个方面内容。其中,矿井通风是井下的生命线,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和基础;矿井粉尘不仅会对井下工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会严重影响矿井先进设备性能的稳定,制约着矿井的安全...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主要涉及矿井通风、防尘、防瓦斯和防灭火4个方面内容。其中,矿井通风是井下的生命线,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和基础;矿井粉尘不仅会对井下工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会严重影响矿井先进设备性能的稳定,制约着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对于国内大部分矿井来说,瓦斯与自然发火是直接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的2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煤矿“一通三防” 自然发火 防瓦斯 防灭火 矿井粉尘 井下工人 智能化技术
下载PDF
小保当煤矿新近系保德组沉积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坤 马越 +1 位作者 贾栋栋 蔡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5,共8页
为恢复小保当煤矿新近系保德组沉积古环境,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小保当煤矿新近系保德组红土层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古水深等进行沉积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小保当煤矿保德组修正后的CIA_(corr)指数、Al_(2)O_(3)/MgO值、MgO/CaO... 为恢复小保当煤矿新近系保德组沉积古环境,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小保当煤矿新近系保德组红土层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古水深等进行沉积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小保当煤矿保德组修正后的CIA_(corr)指数、Al_(2)O_(3)/MgO值、MgO/CaO值、CaO/(MgO·Al_(2)O_(3))值及Sr/Cu值和Rb/Sr值指示温暖、湿润的中等风化条件,呈干旱-湿润、寒冷-温暖交替变化;Sr、Li、Ga、Rb/K_(2)O反映保德组为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Fe^(2+)/Fe^(3+)、Ni/Co、V/Cr、V/(V+Ni)、δU、δCe和Cu/Zn反映保德组为氧化环境,局部指示贫氧环境;Co含量反映保德组古水深呈深浅交替变化。研究为小保当煤矿保德组恢复了沉积古环境,也为其他层位、其他地区古环境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古氧化还原 保德组 小保当煤矿
下载PDF
基于PSO-Kriging算法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13
作者 丁自伟 刘江 +2 位作者 王小勇 常毛毛 廖敬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89,共8页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对于理解和预测地下结构至关重要。地质钻孔数据能够反映岩体空间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本研究以小保当一号煤矿11盘区内的23个地质钻孔数据为基础,采用添加虚拟地层的方法解决了地层缺失与地层重复现象,构建共计27层...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对于理解和预测地下结构至关重要。地质钻孔数据能够反映岩体空间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本研究以小保当一号煤矿11盘区内的23个地质钻孔数据为基础,采用添加虚拟地层的方法解决了地层缺失与地层重复现象,构建共计27层地层的三维地质模型以及二维剖面模型。此外,针对传统的克里金方法在处理复杂地质数据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对传统克里金插值方法中的块金值(C 0)、偏基台值(C)和变程(a)三个关键参数进行寻优,从而克服普通克里金插值参数选择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实际验证法选取了研究区内四个钻孔来对比插值结果,结果表明经过PSO优化的Kriging算法在X3-1、X3-2、K3-4、K3-5四个钻孔的RMSE值分别降低至1.184、1.267、1.606、1.560,相比于Kriging的RMSE平均降低了31%,且PSO-Kriging算法在四个钻孔处对2-2煤层的插值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较误差分别为1.00 m、0.01 m、0.11 m和0.03 m,比Kriging插值结果更接近实际值,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金插值 粒子群算法 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统计学 空间插值
下载PDF
小保当煤矿斜井井壁混凝土支护强度演化特征
14
作者 贾栋栋 兰世勇 王小军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井筒作为连接井上下的重要“桥梁”,其稳定性状态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影响。小保当一号煤矿主斜井共穿越5层含水层,壁后围岩环境较为复杂,同时井筒在服务周期内井壁多处出现渗水、甚至淋水情况,具有井壁破裂失稳的潜在风险。为了... 井筒作为连接井上下的重要“桥梁”,其稳定性状态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影响。小保当一号煤矿主斜井共穿越5层含水层,壁后围岩环境较为复杂,同时井筒在服务周期内井壁多处出现渗水、甚至淋水情况,具有井壁破裂失稳的潜在风险。为了探明其富水、偏软地质条件下井壁渗水破裂机理,及时预防井壁破裂事故,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对井筒严重渗水区段井壁混凝土成分演化及强度弱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基于当量半径方法构建斜井力学模型,计算出斜井井壁失稳混凝土临界强度;现场测试了不同渗水程度的井壁混凝土当前强度,得出混凝土弱化特征,并预测斜井服务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 井壁破裂 混凝土强度弱化 地下水腐蚀
下载PDF
小保当二号煤矿超长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罗迅 王鹏飞 张永安 《陕西煤炭》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为探究小保当二号煤矿132202智能超长综采工作面初采阶段的压力显现规律,采用在线应力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综采工作面各液压支架的应力数据。结果显示,在超长工作面来压前工作面局部发生一次小规模压力显现;超长工作面开始初次来压具有分... 为探究小保当二号煤矿132202智能超长综采工作面初采阶段的压力显现规律,采用在线应力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综采工作面各液压支架的应力数据。结果显示,在超长工作面来压前工作面局部发生一次小规模压力显现;超长工作面开始初次来压具有分区来压的特点,机尾侧率先来压,之后工作面机头侧和中部陆续来压,且工作面机尾侧来压强度整体高于机头侧。超长工作面初次来压总持续时间约29 h,其中整个工作面强烈来压持续时间约7.0 h;工作面机头侧初次来压步距约79.6 m,工作面中部初次来压步距75.6~82.6 m,平均78 m,机尾侧初次来压步距约74.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初次来压 在线应力监测 分区来压
下载PDF
水化学特征对砂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矿井水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梁旭 曹楠楠 +5 位作者 白振荣 王志慧 王艳兵 蔡巍巍 王利伟 郝春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6-4463,共8页
砂加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混凝沉淀高效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但对于原水水化学特征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则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pH、Ca^(2+)、溶... 砂加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混凝沉淀高效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但对于原水水化学特征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则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pH、Ca^(2+)、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和乳化油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矿井水过低和过高的pH均不利于加载混凝沉淀处理的效率,pH为9.00时,混凝沉淀速率和效率最高。Ca^(2+)含量的增多和乳化油含量的降低能促进加载混凝沉淀效率的提升。而TDS含量的高低和水化学类型的差异并不是影响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的效率和沉降速率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认知砂加载混凝处理工艺,提升其处理效率,实现中国煤矿矿井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溶解性总固体(TDS) CA^(2+) 润滑油 混凝沉淀
下载PDF
重载变速冲击工况下MoDDP/CaB复合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
17
作者 王小勇 张慧峰 +2 位作者 郭佳毫 姜宇 姜雨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为解决机械设备在恶劣工况下由润滑失效而导致的设备故障甚至安全生产事故问题,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纳米硼酸钙(CaB)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单一润滑油添加剂和复合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效果,并探究其... 为解决机械设备在恶劣工况下由润滑失效而导致的设备故障甚至安全生产事故问题,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纳米硼酸钙(CaB)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单一润滑油添加剂和复合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效果,并探究其润滑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重载、变速、冲击工况条件下1.5 wt.%MoDDP/3.0 wt.%CaB复合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与基础油相比,在不同转速下可最大降低65.1%的摩擦因数和80%的磨痕深度,施加50 N冲击载荷时,可分别降低66.7%的摩擦因数和76.5%的磨痕深度。MoDDP/CaB复合润滑油添加剂在润滑过程中能生成包含C-C、Fe_(2)O_(3)、FeB和MoS_(2)的金属化合物层,添加剂中的CaB和MoDDP能够相互促进彼此反应,增加FeB/MoS_(2)润滑膜的生成量,对比单一的添加剂和基础油,复合添加剂具有更好的自修复性能和协同功效,形成具有高承载力的润滑油膜,提高了复合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MoDDP/CaB复合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可以充分综合利用抗氧化剂与极压耐磨剂的稳定、优异润滑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DP/CaB复合润滑油添加剂 减摩抗磨 变速、重载、冲击
下载PDF
风沙滩地区中深埋厚煤层综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晓深 侯恩科 +5 位作者 王双明 刘峰 谢永利 陈真 马越 白坤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9-206,共8页
为研究陕北中深埋厚煤层综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中部的小保当一号井首采工作面(112201工作面)为研究区,通过地表移动观测、GNSS地表移动自动观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获取了相关移动变形... 为研究陕北中深埋厚煤层综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中部的小保当一号井首采工作面(112201工作面)为研究区,通过地表移动观测、GNSS地表移动自动观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获取了相关移动变形参数和采动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12201工作面回采后地表最大下沉量为3840 mm,最大下沉系数为0.66;地表移动变形持续时间约1.5年,其中启动阶段历时18 d,活跃阶段历时110 d;活跃阶段前期的43 d是地表的集中变形期,累积地表下沉量达到地表总下沉量的91.4%;112201工作面回采诱发的地表裂缝整体发育程度弱,相对而言,切眼上方地表裂缝发育程度最强,巷道上方地表次之,面内采空区上方地表最弱;工作面内采动地表裂缝滞后回采位置发育,且裂缝宽度随回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动态特征,同时动态变化特征与地表下沉速度具有耦合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变形 地表裂缝 中深埋厚煤层 风沙滩地
下载PDF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乔倩 牛超 +4 位作者 张艳 郭亮亮 代革联 李钒 白坤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以榆神矿区小保当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比拟方法对2^(-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预测分析。根据榆神矿区煤层覆岩典型组合结构,确定2^(-2)煤层覆岩类型为软岩类、较软岩类和较坚硬岩,并将其划分为硬-软-硬和硬-硬-软组合结构... 以榆神矿区小保当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比拟方法对2^(-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预测分析。根据榆神矿区煤层覆岩典型组合结构,确定2^(-2)煤层覆岩类型为软岩类、较软岩类和较坚硬岩,并将其划分为硬-软-硬和硬-硬-软组合结构;筛选了覆岩采动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以榆神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为例,分析了煤层覆岩结构类型、采高、埋深、工作面跨度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确定了不同主控因素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公式。研究成果对小保当煤矿保水采煤、顶板水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矿区 导水裂隙带 相关性分析 SPSS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中相变材料选用现状及展望
20
作者 王小勇 王照明 王一凡 《节能》 2024年第7期124-128,共5页
空气源热泵技术由于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实际使用中空气源热泵存在能量调配不平衡、低温天气易结霜、除霜能量不足等问题,多数学者开始尝试将相变材料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中以提高其运行效率。总结国... 空气源热泵技术由于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实际使用中空气源热泵存在能量调配不平衡、低温天气易结霜、除霜能量不足等问题,多数学者开始尝试将相变材料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中以提高其运行效率。总结国内外空气源热泵相变材料蓄能技术应用现状,得出相关应用方向主要可分为稳定耗能端、组成复叠式系统、辅助热泵除霜,着重介绍当前空气源热泵蓄能技术中相变材料的优选方法并归纳目前相变材料在各应用中选择方案,为未来空气源热泵蓄热技术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蓄能技术 相变材料 选取方法 电力调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