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胸竹鸡种群扩散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白西红 杨成群 袁朝晖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0-73,共4页
1996-2012年,采用样线法、样方法、访问法和野外跟踪观察法对灰胸竹鸡的迁移、扩散、种群自然恢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灰胸竹鸡由1996年两个分布点、50只个体、初始分布面积250km^2的小种群,经过16年的迁移扩散恢复到29个分布点... 1996-2012年,采用样线法、样方法、访问法和野外跟踪观察法对灰胸竹鸡的迁移、扩散、种群自然恢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灰胸竹鸡由1996年两个分布点、50只个体、初始分布面积250km^2的小种群,经过16年的迁移扩散恢复到29个分布点、990只个体、分布面积1345km^2的大种群,扩散距离达到103km,遍布海拔500~1650m之间,栖息地类也由3类发展到6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胸竹鸡 迁移 扩散 种群恢复 栖息地
下载PDF
短翅鸲育雏巢穴及其栖息地研究
2
作者 刘亮 陈文革 袁朝晖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5-78,共4页
2011年3月—2012年10月,采用实地调查、拍照、样线法进行短翅鸲育雏、栖息地研究。结果表明:首次发现16只7♀9♂繁殖期的短翅鸲,证明长青自然保护区大坪片区有比较稳定的短翅鸲繁殖个体。短翅鸲分布区海拔区间1 000~2 700 m;繁殖期偏... 2011年3月—2012年10月,采用实地调查、拍照、样线法进行短翅鸲育雏、栖息地研究。结果表明:首次发现16只7♀9♂繁殖期的短翅鸲,证明长青自然保护区大坪片区有比较稳定的短翅鸲繁殖个体。短翅鸲分布区海拔区间1 000~2 700 m;繁殖期偏爱针阔混交林(7只)、巴山冷杉—秦岭箭竹(5只)、坡下部(9只)栖息。短翅鸲一夫一妻制,在当地属于留鸟、晚成鸟;春冬季和夏秋季有垂直迁移习性;每巢都是两只幼雏;巢穴位于坡脚,有较多的巢材;育雏期约16~1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翅鸲 育雏 巢穴 栖息地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