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3
1
作者 武鹏峰 刘雪华 +4 位作者 蔡琼 何祥博 Melissa Songer 朱云 邵小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国外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的报道见于Champion(1927),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相对丰富度 夜行性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析秦岭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82
2
作者 贾晓东 刘雪华 +5 位作者 杨兴中 武鹏峰 Melissa Songer 蔡琼 何祥博 朱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745,共9页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利用18台红外相机收集到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利用18台红外相机收集到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6种有蹄类动物的照片数据,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它们的活动规律及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6种有蹄类动物在研究区域总丰富度达到了58.71%,其中羚牛的相对丰富度是28.02%,川西斑羚13.24%,毛冠鹿10.08%,中华鬣羚4.21%,小麂2.26%,林麝0.90%。(2)6种有蹄类动物的月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其年活动格局,其中羚牛、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小麂表现出一致性,即夏季活动最为频繁,秋季减弱,冬季达到活动低谷,春季逐渐回升;而林麝则在冬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最弱。(3)日时间段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动物全年的日活动规律,其中川西斑羚和羚牛相似,主要以白天活动为主;毛冠鹿、小麂、林麝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中华鬣羚活动高峰出现在02:00–06:00和20:00–22:00,以夜间活动为主。(4)分析不同季节6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规律,羚牛在春季出现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20:00;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在冬季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相对延迟或者提前;小麂春季表现出差异,活动主要集中在00:00–10:00和18:00–20:00;林麝由于数据相对较少,在4个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规律。(5)夜行性分析得到中华鬣羚具有较强的夜间活动能力,夜间相对丰富度达到了65.81%。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有蹄类动物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陷阱 有蹄类 活动节律 季节性差异
原文传递
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秦岭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猪的行为和丰富度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长平 刘雪华 +4 位作者 武鹏峰 蔡琼 邵小明 朱云 Melissa Songer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2009年7月,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凉风垭小区域(中高海拔)和西沟小区域(低海拔)安装18台红外相机,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共收集野猪照片1 195张。定义9种野猪行为,分别为站立、走动、跑动、采食、饮水、修饰、发情、拱土、坐着休息,并... 2009年7月,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凉风垭小区域(中高海拔)和西沟小区域(低海拔)安装18台红外相机,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共收集野猪照片1 195张。定义9种野猪行为,分别为站立、走动、跑动、采食、饮水、修饰、发情、拱土、坐着休息,并逐一比对照片中野猪的行为,统计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引入月相对丰富度和时间段相对丰富度两个指数分别研究野猪的年活动规律和日活动规律;利用一个种群估测模型探讨野猪密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春季野猪以走动、采食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36%、25.6%和17.4%;夏季野猪以走动、站立、采食和跑动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35.7%、23.6%、17%和16.5%;秋季野猪以采食、走动和发情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0.3%、19.3%和17.8%;冬季野猪以采食、走动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3.7%、26.7%和11.9%。(2)野猪在8月、9月和12月活动较为频繁;全年日活动高峰出现在午后14:00-16:00,低谷出现在22:00-04:00,四季活动规律不同。(3)2009-2012年野猪密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猪的行为活动和种群动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野猪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野猪 行为 相对丰富度
下载PDF
海拔对大熊猫主食竹结构、营养及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亚军 蔡琼 +4 位作者 刘雪华 Melissa Songer 武鹏峰 贾晓东 何祥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5,共12页
大熊猫主要采食竹子,主食竹对大熊猫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秦岭佛坪地区的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本文研究了海拔对这两种竹林的结构与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海拔与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拔对竹林基径、株高... 大熊猫主要采食竹子,主食竹对大熊猫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秦岭佛坪地区的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本文研究了海拔对这两种竹林的结构与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海拔与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拔对竹林基径、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整齐度、均匀度、基径和株高分布的偏度值和峰度值均随海拔变化而变化。(2)海拔对主食竹营养含量的影响随季节而变化(春季:粗蛋白和总糖P=0.02;夏季:粗纤维P=0.01;秋季:粗蛋白P=0.04、粗纤维P=0.04和总糖P<0.01)。每个竹种在叶、枝、杆3个部位间的营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海拔对竹林结构及营养的显著影响决定了大熊猫对主食竹的取食策略,夏季在高海拔活动,其余季节在低海拔活动。本文研究结果对理解海拔、主食竹结构、营养以及大熊猫迁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作用,为圈养大熊猫的饲料配比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野外大熊猫的保护和规范保护区内部的人类活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主食竹 营养 竹林结构 季节迁移
下载PDF
108国道秦岭生物走廊带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调查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洪峰 封托 +3 位作者 孔飞 朱云 蔡琼 吴晓民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共3页
2009-2010年,作者利用红外感应照相机对108国道秦岭生物走廊带废弃公路两侧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45架次,计843个照相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12种。该区域遇见次数相对较多的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总计遇见38... 2009-2010年,作者利用红外感应照相机对108国道秦岭生物走廊带废弃公路两侧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45架次,计843个照相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12种。该区域遇见次数相对较多的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总计遇见38次;其次是野猪(Sus scrofa)32次,鬣羚(Naemorhedus sumatraensis)22次,平均遇见率分别为(24.50±1.93)%、(20.08±1.43)%和(13.95±1.91)%。金猫(Profelis temmincki)、青鼬(Martes flavigula)、猪獾(Arctonyx collaris)遇见次数相对较少,仅为5次、4次、2次,平均遇见率分别为(3.15±1.52)%、(2.44±0.97)%、(1.25±0.72)%,不同物种遇见次数频率差异极显著(χ2=112.472,df=11,P<0.01),遇见率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物种相对数量的多少,而海拔高度不同是影响走廊带内大熊猫伴生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8国道 大熊猫 伴生动物 秦岭生物走廊带
下载PDF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庆 朱云 +3 位作者 阮英琴 雍立军 王小红 张文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71-2276,共6页
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活动痕迹进行了样线调查,研究了该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同域主要伴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大熊猫活动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观音山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的... 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活动痕迹进行了样线调查,研究了该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同域主要伴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大熊猫活动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观音山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及同域主要伴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大熊猫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活动痕迹密度、范围均小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内2个大熊猫高密度等级的活动中心均分布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部分地区无大熊猫活动;羚牛、斑羚、野猪等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痕迹数量高于佛坪保护区;人类干扰可能对大熊猫种群活动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种群 分布格局 环境因素 保护生物学
原文传递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生物走廊带有效管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朱云 张哲邻 +2 位作者 张怀科 成鸿飞 梁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结合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的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探讨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这些地段的纽带作用,逐渐减轻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从而促进秦岭大熊猫不同局域种群的交流融合.
关键词 秦岭 大熊猫 走廊带 管理
下载PDF
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现状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怀科 成鸿飞 +2 位作者 朱云 刘晓海 李东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16-119,共4页
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是秦岭大熊猫重要的栖息地,也是连接秦岭最大的大熊猫局域种群兴隆岭-太白山局域种群和天华山局域种群的唯一纽带.本文对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现状、社区状况、面临的威胁因素和限制因素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 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是秦岭大熊猫重要的栖息地,也是连接秦岭最大的大熊猫局域种群兴隆岭-太白山局域种群和天华山局域种群的唯一纽带.本文对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现状、社区状况、面临的威胁因素和限制因素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策略,即从加强管理、恢复栖息地、扶持当地社区发展经济等多个方面促进秦岭大熊猫两大局域种群的交流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8国道 秦岭隧道 大熊猫 栖息地
下载PDF
秦岭林区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与监测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洪峰 车利锋 +6 位作者 封托 朱云 蔡琼 苏丽娜 胡罕 刘艳 吴晓民 《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在调查和评估秦岭林区东河台至凉风垭公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基础上,借鉴欧、美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先进理念,对秦岭林区东凉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进行设计,在全长14.1km的公路上改造7处桥涵作为动物通道,新建2处缓坡通道,并利用红外相机监测通... 在调查和评估秦岭林区东河台至凉风垭公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基础上,借鉴欧、美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先进理念,对秦岭林区东凉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进行设计,在全长14.1km的公路上改造7处桥涵作为动物通道,新建2处缓坡通道,并利用红外相机监测通道的有效性,发现东凉公路动物通道已被羚牛、鬣羚、豹猫、花面狸、黄鼬、青鼬、毛冠鹿、小麂等野生动物利用,表明将林区公路原有小桥涵改造为野生动物迁移的通道是可行的,有效地促进了公路两侧野生动物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凉公路 动物通道 设计与监测
原文传递
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巩匆然 杨东东 +13 位作者 李印虎 杨莹 李皑菁 曾晓明 苏丽娜 胡罕 孙雨婷 张威 陈金明 蔡琼 刘艳 李佩韦 张洪峰 吴晓民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3,共9页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目28科77种鸟类,...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目28科77种鸟类,其中,有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9.87%),有非雀形目鸟类17科54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13%);有水鸟6目10科35种,占记录的总物种数量的45.45%,其个体数量占全部调查鸟类总个体数量的93.07%;在77种鸟类中,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19年8月鸟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67)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1)都相对最大,即8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应该完善该湿地的鸟类监测与保护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 扎陵湖 鄂陵湖 国际重要湿地
原文传递
红外相机在动物通道监测中“空拍”原因研究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琼 张洪峰 +4 位作者 车利锋 封托 苏丽娜 朱云 杨钊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45-48,共4页
2014年在野生动物主要迁徙季节1—6月,使用型号Ltl-6210被动式红外相机,在东凉公路野生动物通道对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了监测,并对红外相机"空拍"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迁徙季节(1—6月)不同月份之... 2014年在野生动物主要迁徙季节1—6月,使用型号Ltl-6210被动式红外相机,在东凉公路野生动物通道对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了监测,并对红外相机"空拍"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迁徙季节(1—6月)不同月份之间,相机空拍率也存在差异,5月份最高(60.36%),1月份最低(0.4%),其余月份从大到小顺序为4月>6月>3月>2月;相机白天空拍率(90.69%)显著高于夜间(9.31%),9:00—13:00是相机空拍率较高的时段;光线干扰、水流干扰、植被干扰是引起红外相机空拍的主要因子,其引起的空拍率分别为24.26%、33.58%和42.16%,差异显著(P<0.05)。为降低红外相机空拍现象,建议正确设置相机的朝向,禁止将相机红外感应器朝向正南,避免面对反光的物体;清除相机红外感应器范围内可能晃动的树枝和杂草,减少在植被郁闭度高的地段设置相机;按照季节变化调整相机灵敏度,春季设置为高或中,夏季设置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空拍现象 主要因素 解决对策
下载PDF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凉公路动物通道有效性监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成鸿飞 朱云 +3 位作者 蔡琼 杨钊 封托 张洪峰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9-23,共5页
2014年1-6月,使用型号Ltl-6210红外相机对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凉公路动物通道有效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羚牛、鬣羚、豹猫、果子狸、黄鼬、青鼬、家犬7种兽类利用通道进行迁移,不同动物对通道的利用频次之间显差异显著(p<0... 2014年1-6月,使用型号Ltl-6210红外相机对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凉公路动物通道有效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羚牛、鬣羚、豹猫、果子狸、黄鼬、青鼬、家犬7种兽类利用通道进行迁移,不同动物对通道的利用频次之间显差异显著(p<0.01),羚牛对通道的利用率最高,为36.07%,东凉公路动物通道利用频繁区域主要集中在寸沟至凉风垭之间,桥梁式通道的利用率高于缓坡形式通道(p<0.01)。从通道利用的时间来看,1月份最高(41.67%),6月最低(5.00%),并呈现出周期性变动。采取东凉公路桥梁(涵洞)的改造、建立路基缓坡、设置标识牌等方式,可有效地促进公路两侧野生动物的迁移,降低和减缓该公路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凉公路 动物通道 监测
下载PDF
G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活动规律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琼 黄宝宏 +5 位作者 李鹏 杨钊 林迎春 朱云 成鸿飞 张洪峰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6-9,共4页
为监测和评价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十年大熊猫走廊带栖息地恢复及管理效果,2013-2016年,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按海拔高度和距离废弃公路的距离分区,对保护区内G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废弃公路两侧大熊猫等动物活动进行了监... 为监测和评价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十年大熊猫走廊带栖息地恢复及管理效果,2013-2016年,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按海拔高度和距离废弃公路的距离分区,对保护区内G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废弃公路两侧大熊猫等动物活动进行了监测和研究,结果为走廊带内共有13种兽和3种鸟类活动,在废弃公路西侧700 m位置捕捉到大熊猫活动影像,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已开始通过走廊带进行交流,G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已初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廊带 秦岭隧道 大熊猫 活动规律 G108国道
下载PDF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多样性垂直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亚琦 王海岳 +3 位作者 成鸿飞 朱云 邓拓 王敦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49-51,共3页
首次对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昆虫种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森林中昆虫的种类数量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种类数量随着海拔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鳞翅目昆虫种类数量随海拔升高呈现显著... 首次对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昆虫种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森林中昆虫的种类数量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种类数量随着海拔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鳞翅目昆虫种类数量随海拔升高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鞘翅目昆虫种类数量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但二者之间只有中度相关性;膜翅目昆虫种类数量变化与海拔存在较低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山 昆虫 多样性 垂直变化
原文传递
红外相机技术监测效率分析——以陕西佛坪北部山区鸟兽监测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程亮 王晓卫 +7 位作者 李炜 蔡琼 赵海涛 任轶 付卫伟 王焱 贺征兵 李保国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327,共11页
利用红外相机对陕西汉中市佛坪县北部山区3个监测样地内的大型兽类和地栖鸟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监测,分析了在该区域利用红外相机监测的效率、相机数量和相机工作日与物种数量间的关系以及物种的最佳拍摄地点。结果表明:59台红外相机共... 利用红外相机对陕西汉中市佛坪县北部山区3个监测样地内的大型兽类和地栖鸟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监测,分析了在该区域利用红外相机监测的效率、相机数量和相机工作日与物种数量间的关系以及物种的最佳拍摄地点。结果表明:5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物种独立照片22089张,鉴定出野生动物4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当相机数量增加到54台时拍摄到了本次记录的全部40种野生动物,当单台相机工作日达到140 d时,监测物种数趋于饱和。不同物种的最佳拍摄地点受季节和海拔的双重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综上所述,现有的红外相机布设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大型兽类和地栖鸟类进行监测调查,但对于其他啮齿类和树栖鸟类,还应该从物种的体型、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红外相机布设的位点选择、布设时间、相机参数设置等方面,重新考虑监测方法。此研究不仅积累了监测样地的本底资料,也为红外相机在该区野生动物保护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县 红外相机监测 监测效率 物种多样性 相对丰富度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道路对野生动物丰富度的影响——以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宇晗 蔡琼 +3 位作者 朱自煜 何祥博 刘雪华 Melissa Songer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7,共9页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结果显示,距道路的距离越远,出现的物种种类越多。有2种兽类只活动于距离道路100 m以外的范围,表明特定兽类对道路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鸟类对道路的回避效应更加明显,有8种鸟类只能在距离道路50 m外被观测到。但夜间车辆减少的道路可为大中型兽类如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提供夜间移动的便利,使得近道路的扭角羚夜间活动强度增加。与其他距离相比,只有5 m朝向道路的野猪(Sus scrofa)的夜间活动强度有小高峰,以回避该距离上昼间的人为干扰。仅距离道路100 m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活动时间与其他研究相似,表明靠近道路的红腹锦鸡改变了活动时间以适应道路带来的干扰。研究结果初步证明道路对鸟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区的道路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影响 红外相机技术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相对丰富度 日活动节律
下载PDF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罕 蔡琼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俗名猫熊、竹熊等,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的动物。大熊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关键词 食肉目 哺乳纲 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濒危物种 大熊猫属 IUCN
下载PDF
四川血雉
18
作者 苏丽娜 蔡琼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四川血雉(Ithaginis cruenlus)。俗名血鸡、松花鸡等。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血雉属的鸟类。四川血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易危级。
关键词 血雉 四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鸡形目 濒危动物 鸟类 雉科 鸟纲
下载PDF
松鸦
19
作者 刘艳 蔡琼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属于鸟纲雀形目鸦科松鸦属的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松鸦的前额、头顶、枕、头侧、后颈、颈侧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头顶至后颈具黑色纵纹,前额基部和覆嘴羽尖端黑色... 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属于鸟纲雀形目鸦科松鸦属的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松鸦的前额、头顶、枕、头侧、后颈、颈侧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头顶至后颈具黑色纵纹,前额基部和覆嘴羽尖端黑色。背、肩、腰灰色沾棕,尤以上背和肩较为明显的棕褐或红褐。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色微具蓝色光泽,最外侧一对尾羽和尾羽基部羽色呈浅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棕褐色 红色名录 濒危物种 雀形目 羽色
下载PDF
金钱豹(Panthera pardus)
20
作者 巩匆然 蔡琼(摄影)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俗名豹、花豹、银豹子等。金钱豹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的动物。金钱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
关键词 金钱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濒危物种 红色名录 哺乳纲 食肉目 豹属 豹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