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天山早寒武世夏特辉长岩:南天山洋早期俯冲的岩浆记录
1
作者 李平 朱涛 +2 位作者 吕鹏瑞 王洪亮 陈隽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8,共15页
相对于西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广泛存在的岩浆事件,其天山早古生代初期地质记录保存较少,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界对于亚洲洋早期演化的认识。此次选取的夏特辉长岩位于中天山南缘构造混杂岩带北侧,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523... 相对于西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广泛存在的岩浆事件,其天山早古生代初期地质记录保存较少,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界对于亚洲洋早期演化的认识。此次选取的夏特辉长岩位于中天山南缘构造混杂岩带北侧,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523±5)Ma,属早寒武世,其与中天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构成有“西早–东晚”的时空分布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西天山“西早–东晚”的剪刀差式闭合事件。夏特辉长岩为钠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过程中经历有橄榄石、尖晶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以及斜长石的堆晶作用。该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构造岩浆环境判别图解也进一步指示其为弧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特征具有正的εHf(t)值(+1.47~+11.91),显示出亏损地幔的物质源区。此外,较高的Th/Nb原始地幔标准化比值和较低的Nb/La值,暗示了岩浆形成过程中存有俯冲物质的卷入。夏特辉长岩的形成表明南天山洋在早寒武世已经开始向中天山地块之下俯冲,伴随着中天山地块的俯冲、消减,沿中天山地块周缘于早寒武世已经形成有陆缘弧岩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南缘 辉长岩岩石成因 早寒武世弧岩浆活动
下载PDF
西天山乌孙山花岗岩和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2
作者 孙吉明 马中平 +1 位作者 贠杰 王国强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2,共14页
笔者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内乌孙山北缘察布查尔林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研究对于探讨西天山南缘壳幔岩浆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系列;... 笔者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内乌孙山北缘察布查尔林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研究对于探讨西天山南缘壳幔岩浆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系列;轻稀土富集,弱的Eu负异常(δEu=0.74~0.8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特征,Zr/Hf=42~44,部分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刚玉标准矿物,显示出壳源花岗岩的特征。闪长岩Al_(2)O_(3)、FeOT、CaO含量明显高于二长花岗岩,Na_(2)O和K_(2)O含量低于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准铝质岩石系列;轻稀土富集,显示出Eu的轻微正异常(δEu=0.90~1.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此外,闪长岩还显示出具有高Sr(Sr>400×10^(-6))低Y(12.83×10^(-6))及Yb(1.34×10^(-6))和高Mg^(#)特征,其源岩应为俯冲板片上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二者均显示出岛弧岩浆的特征。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61.7±1.8)Ma;形成于晚泥盆世末期,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在~360 Ma由于南天山洋板片的回撤或俯冲流体参与,上覆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了基性岩浆,岩浆上涌过程中提供大量的热导致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酸性岩浆,两种岩浆发生不均匀混合作用。上涌的岩浆引起地幔对流,导致伊犁地块内部出现一定的伸展作用(弧后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花岗岩及包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岩浆演化
3
作者 李平 高晓峰 +2 位作者 吕鹏瑞 朱小辉 陈隽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317,共35页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活动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前寒武纪(2.47 Ga~561 Ma)、早古生代—泥盆纪(517~360 Ma)、中晚二叠世—三叠纪(271~210Ma)。(1)前寒武纪花岗岩(2470~561 Ma)的形成记录了区内古老大陆的聚合、离散过程及北祁连洋的开启。(2)自前寒武纪末期洋盆打开以来,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在517~359 Ma形成有大量的侵入岩类,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开始明显的显示出相对独立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其中,自517 Ma以后,祁连山地区形成有俯冲成因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和碱性花岗类,与区内同期火山岩一同构成弧盆系的火山-侵入岩组合;中南祁连在奥陶纪(452~444 Ma)和早志留世初(431 Ma)广泛形成的强过铝质S型碰撞成因花岗岩与晚奥陶世出现的磨拉石沉积建造,表明了祁连山碰撞造山事件发生于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52~431Ma)阶段;柴北缘地区可能于463 Ma左右已经开始进入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略早于祁连山地区。440~425 Ma阶段,大量高Mg中性侵入岩和具有正εNd(t)、εHf(t)值同位素特征的埃达克质岩类,与430~420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共同代表了中-南祁连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至泥盆纪,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岩浆作用显示相对独立的构造演化进程。祁连地区该阶段侵入岩浆活动开始急剧减弱,北祁连少量形成于409~402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中南祁连386 Ma的辉绿岩岩墙和老君山组山间磨拉石的出现,为祁连山在中泥盆世开始由后碰撞造山转为陆内伸展作用的地质记录;柴北缘地区在402~367 Ma折返及后续造山过程中发育有高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 宗务隆构造带 花岗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柴北缘赛什腾山滩间山群晚奥陶世富铌玄武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庄玉军 彭璇 +4 位作者 周艳龙 何世平 王盼龙 王立轩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80,共18页
产于柴北缘构造带西段赛什腾山地区滩间山群中的变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444±4)Ma,具有富Na_(2)O、贫K_(2)O、高TiO_(2)、Nb及低LILE/HFSE和HREE/HFSE值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 产于柴北缘构造带西段赛什腾山地区滩间山群中的变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444±4)Ma,具有富Na_(2)O、贫K_(2)O、高TiO_(2)、Nb及低LILE/HFSE和HREE/HFSE值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略向右缓倾型配分模式,且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Nb、Ta弱正异常,与富铌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综合分析表明,赛什腾山富铌玄武岩岩浆源区为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是俯冲大洋板片陡角度回转引起的上涌软流圈地幔在弧后盆地边缘(靠近岛弧侧)与亏损地幔楔混合的产物,指示晚奥陶世柴北缘西段仍处于弧后伸展阶段,陆陆碰撞尚未开始。结合区域已有资料,认为柴北缘滩间山群是晚寒武世—早中志留世洋陆转换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构造背景下(包括洋岛、岛弧、弧后等)的火山-沉积产物,其经历了自大洋俯冲至陆陆碰撞前的整个俯冲消减过程,各类岩石因构造混杂最终保存于柴北缘狭长构造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玄武岩 岩石成因 弧后伸展 晚奥陶世 滩间山群 柴北缘
下载PDF
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欣 王健 辜平阳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8,共17页
青藏高原北部全吉地块的全吉群和小高炉群记录了“新元古代冰期事件”、“超大陆循环”和“大不整合事件”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地质事件,并以此作为探索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关于全吉地块的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学... 青藏高原北部全吉地块的全吉群和小高炉群记录了“新元古代冰期事件”、“超大陆循环”和“大不整合事件”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地质事件,并以此作为探索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关于全吉地块的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在全吉地块发现的埃迪卡拉型宏体生物化石以及共生的管状动物化石,为探索现代型海洋生态系统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将小高炉群的时代上限进一步限定为埃迪卡拉纪晚期(551~543 Ma)。(2)全吉地块缺失寒武系纽芬兰统,其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限的地层缺失大致为25~50 Ma,与华北克拉通西缘-西南缘的“大不整合事件”尺度具有相似性。(3)全吉群红藻山组与上覆地层小高炉群黑土坡组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不整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显示红藻山组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末期(1640~1646 Ma),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埃迪卡拉纪(635~539 Ma)。(4)全吉地块仅存在一期新元古代冰碛岩,即埃迪卡拉纪红铁沟组冰碛岩,其与华北克拉通西缘-西南缘分布的罗圈组和正目观组冰碛岩时代大致相当。(5)全吉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二者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同处于中高纬度,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低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吉地块 前寒武纪 全吉群 小高炉群 构造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