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玉霞 周立发 +2 位作者 焦尊生 尚庆华 黄生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990,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以此评价该地区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及敏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主要表现为... 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以此评价该地区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及敏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中等偏强速敏、中等偏弱水敏、无酸敏到弱酸敏、弱碱敏、强压敏;临界流速、临界矿化度、临界pH值3个特征临界值分别为1.0mL/min、8 500mg/L、8.5。敏感程度主要受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储层速敏的形成源于其孔隙填隙物——高岭石的存在;绿/蒙混层及伊/蒙混层矿物是引起水敏及盐敏的主要因素;铁白云石及含铁绿泥石等酸敏矿物的存在使部分岩样显弱酸敏;极其复杂的孔喉结构、极易受压变形的片状喉道以及岩样中云母、黏土等塑性矿物导致储层具强压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致密砂岩 延长组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储层构造裂缝识别及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高金栋 周立发 +1 位作者 冯乔 牟宗琪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6,共9页
构造裂缝的发育改变了储层岩石的物性与力学性质,严重影响着压裂施工及油气开发效率,因此,查清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价值。但由于仪器探测能力的限制,准确识别天然裂缝的难度很大,目前尚无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精... 构造裂缝的发育改变了储层岩石的物性与力学性质,严重影响着压裂施工及油气开发效率,因此,查清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价值。但由于仪器探测能力的限制,准确识别天然裂缝的难度很大,目前尚无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精确表征裂缝的发育特征。基于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构造裂缝的发育规律、形态特征等主要受控于岩石物理性质及构造应力场。对比分析了露头、岩心、测井、离散随机建模、地震、构造应力场模拟等裂缝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总结了构造裂缝研究的趋势,归纳出系统研究裂缝的方法:(1)结合地震、岩心、测井及离散随机建模的裂缝研究系统;(2)结合构造应力场模拟与岩心、测井相结合的裂缝研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裂缝识别 裂缝预测
下载PDF
断陷湖盆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郝杰 周立发 +4 位作者 袁义东 杨燕 刘艳妮 程兆兆 刘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2-638,649,共8页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测试方法,在砂砾岩储层岩石学与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砂砾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定量关...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测试方法,在砂砾岩储层岩石学与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砂砾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定量关系模式。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岩石成分复杂、成熟度低、物性差;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丰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较为常见,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破裂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影响较小。通过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度关系的定量研究,认为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破坏最大,平均减孔24.7%,是砂砾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性能,平均增孔4.2%,延缓了砂砾岩储层的致密化过程;胶结作用充填残余粒间孔隙,平均减孔5.3%,是砂砾岩储层致密的关键。砂砾岩储层的现今孔隙度是早期压实、中期溶蚀和晚期胶结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砂砾岩 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谭富荣 刘世明 +6 位作者 崔伟雄 万余庆 杨创 张光超 刘伟刚 杜芳鹏 范玉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8-1167,共10页
木里煤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近年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中侏罗统窑街组中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为了对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类型做出客观认识,本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中侏罗统窑街组烃源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木里煤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近年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中侏罗统窑街组中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为了对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类型做出客观认识,本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中侏罗统窑街组烃源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中烷烃气的异同,最终确定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和气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属好生油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型干酪根,Ro值在0.65%~1.32%之间,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达到了石油伴生气阶段;(2)天然气水合物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显示大部分烷烃气呈现正碳同位素特征系列,相同碳数的天然气水合物烷烃气碳同位素较煤层气轻,天然气水合物烷烃气中甲烷含量相对煤层气较低,且天然气水合物烷烃气δ13 C2值均小于-28‰,属于油型气;(3)中侏罗统窑街组烃源岩碳同位素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同位素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主要来自于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湖相泥岩和油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煤田 侏罗系 窑街组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
下载PDF
Ni-La/Ce_xZr_(1-x)O_2催化剂制备及其甲烷部分氧化/CH_4-CO_2重整耦合制合成气反应性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师少飞 王玉琪 +3 位作者 马进成 郑岚 姚瑞清 周立发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9-547,共9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铈锆固溶体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10%Ni-3%La/Ce x Zr1-x O2(x=0、0.16、0.5、0.75、1)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甲烷部分氧化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制合成气的反应中.对不同Ce/Zr比的催化剂性...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铈锆固溶体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10%Ni-3%La/Ce x Zr1-x O2(x=0、0.16、0.5、0.75、1)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甲烷部分氧化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制合成气的反应中.对不同Ce/Zr比的催化剂性能展开研究,采用BET、XRD、H2-TPR、SEM、TG-DSC手段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铈锆固溶体的形成不仅提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度,使催化剂表面NiO晶粒尺寸从26.5 nm减到13.7 nm;而且能够加强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能;随着Ce/Zr比的增加,催化剂的转化率、选择性及稳定性随之增高,其顺序为:Ni-La/Ce0.75Zr0.25O2>Ni-La/Ce0.5Zr0.5O2>NiLa/Ce0.16Zr0.84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锆固溶体 甲烷部分氧化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镍-镧催化剂 催化性能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妍 马瑶 +4 位作者 王若谷 陈永振 孙博亚 李文厚 吴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5-940,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储层有效性评价困难的问题,基于分形理论,分别利用压汞曲线及CT图像对分形维数求解。通过计算的分形维数求解分形孔隙度,并与实验孔隙度对比。结果表明,两类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能反...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储层有效性评价困难的问题,基于分形理论,分别利用压汞曲线及CT图像对分形维数求解。通过计算的分形维数求解分形孔隙度,并与实验孔隙度对比。结果表明,两类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能反映其与孔隙结构间的关系,均表明该样品为中等非均质性。研究后认为,分形维数可以用于孔隙结构类型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压汞曲线 CT图像
下载PDF
石墨烯和硅丙乳液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巨浩波 吕生华 +1 位作者 孙婷 孔宪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149,共6页
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和超声分散制备出石墨烯(GN),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所得石墨烯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被较好地还原为石墨烯并且成功分散为纳米级厚度;采用溶液超声共混法制备石墨烯/硅丙乳液... 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和超声分散制备出石墨烯(GN),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所得石墨烯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被较好地还原为石墨烯并且成功分散为纳米级厚度;采用溶液超声共混法制备石墨烯/硅丙乳液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成膜进行扫描电镜表征、热重分析、导电渗流测试、力学性能以及耐水、耐腐蚀性测试,发现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渗滤阈值(质量分数0.5%),石墨烯用量大于0.9%时,体积电阻率基本稳定在103Ω·cm以下,导电性有了明显提高;石墨烯的用量为0.7%时,与硅丙乳液相比,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5.5%,断裂伸长率下降了3.6%,耐水性提高了14%,失重5%时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43℃,耐腐蚀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硅丙乳液 热分解温度 力学性能 耐水性 导电性
下载PDF
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婷婷 周立发 +2 位作者 焦尊生 白勇 王苏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5-66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W油田21井区低渗透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为了精确描述其储集层物性及展布特征,在地质、测井和开发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采用多种建模方法相结合的手段... 鄂尔多斯盆地W油田21井区低渗透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为了精确描述其储集层物性及展布特征,在地质、测井和开发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采用多种建模方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建模研究,依次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岩相、沉积微相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属性等相关模型。同时对油气储集层相控与非相控建模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相控属性模型对油藏特征的描述和表征更加合理、准确,应用Petrel地质建模与Eclipse数值模拟的一体化无缝连接,使后续的CO2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一研究结果直接体现出相控建模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的成功应用,也预示着相控建模技术是解决多种沉积微相和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储集层物性参数相关模拟的有效途径,能清晰地认识和识别砂体连通性及其展布规律,可为低渗透油藏后期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藏 相控建模 变差函数
下载PDF
北秦岭柳叶河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砾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高春云 郭安林 +2 位作者 李兴辉 李侃 刘伟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89-1698,共10页
通过北秦岭黑河地区柳叶河盆地碎屑锆石年龄研究,探讨盆地沉积物年龄结构,并进一步推断其物源及与秦岭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程。采自柳叶河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砾砂岩样品中的82颗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6组:260-542Ma、800-1100Ma、1320-15... 通过北秦岭黑河地区柳叶河盆地碎屑锆石年龄研究,探讨盆地沉积物年龄结构,并进一步推断其物源及与秦岭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程。采自柳叶河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砾砂岩样品中的82颗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6组:260-542Ma、800-1100Ma、1320-1560Ma、1640-2250Ma、2300-2660Ma和2720-2870Ma。其中260-542Ma年龄段所占测点比例最大,占锆石总数的31%,其次为1640-2250Ma、2300-2660Ma和800-1100Ma年龄段。最老年龄值为2834±40Ma,最年轻者为264±5Ma。从碎屑锆石年龄结构对比及石炭纪地层交错层理推断,柳叶河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物源区主要为当时的北秦岭山地。此外,碎屑锆石年龄结构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与柳叶河原始盆地有相同的年龄谱特征,意味着它们具有同一物源区。北秦岭山地是在加里东造山作用后期影响下迅速隆升而形成的。其后,随着南侧勉略洋的打开,华北地台相对沉降及沿商丹带的走滑断陷使柳叶河盆地出现,仍旧处于隆升状态的北秦岭山地开始作为该盆地及其北侧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河盆地 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年龄结构 物源区 盆山耦合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路萍 王浩辰 +6 位作者 高春云 郝昱宇 谭富荣 刘杰 刘伟刚 白勇 高建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8-2438,共11页
对于致密砂岩储层而言,渗透率是评价储层物性、渗流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储层产能挖潜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渗关系变化复杂,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孔渗统计回归和测井解释方法预测... 对于致密砂岩储层而言,渗透率是评价储层物性、渗流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储层产能挖潜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渗关系变化复杂,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孔渗统计回归和测井解释方法预测精度较低,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研究基于孔喉结构是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重点利用毛管压力(MICP)、核磁共振(NMR)、岩心物性实验数据及测井资料,对基于统计回归理论、流体流动单元划分(FZI)储层分类理论、分形几何理论及人工智能理论的渗透率预测方法进行综述.最后指出,基于MICP、NMR及常规测井,将流体流动单元划分(FZI)储层分类技术、分形几何数字岩心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可形成一套具有岩石物理学意义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评价和预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渗透率预测 FZI技术 分形几何技术 机器学习技术
原文传递
渭河盆地结构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志武 白勇 周立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4-591,599,共9页
渭河盆地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前新生界基底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指导该区油气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该区区域构造的分析,并综合利用野外地质、钻井资料、分析测试数据以及重力、航磁、地震等地球物... 渭河盆地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前新生界基底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指导该区油气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该区区域构造的分析,并综合利用野外地质、钻井资料、分析测试数据以及重力、航磁、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渭河盆地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样式开展了研究,并进而对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基底主要由4个不同物质分区组成;盆地下古生界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被新生代正断层分割的强烈挤压褶皱变形,新生界则表现为受正断层控制的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箕状断陷;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基底和新生界盖层均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组成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条件 渭河盆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12
作者 路萍 郭京哲 +9 位作者 高春云 赵军辉 张亚芹 南右泽 谭富荣 杨桂林 钟高润 李阳阳 巨浩波 焦尊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9-1140,共12页
CO_(2)地质封存技术被认为是降低大气CO_(2)浓度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孔隙度是评价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参数,对其高精度预测是CO_(2)封存潜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而言,由于孔隙... CO_(2)地质封存技术被认为是降低大气CO_(2)浓度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孔隙度是评价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参数,对其高精度预测是CO_(2)封存潜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而言,由于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较强,在以往储层物性评价工作中,利用已有模型和测井解释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往往偏差很大,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如何利用前沿的数学算法充分挖掘测井数据中隐含的物性信息,建立预测精度较高泛化性能较强的孔隙度模型是致密砂岩储层精细勘探高效开发的关键,更是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估的关键.本文基于机器学习主成分回归(PCR)、高斯过程回归法(GP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ANN)以及极致提升算法(XGBoost)构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经综合对比发现,基于XGBoost的孔隙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泛化性能最强,该方法为CO_(2)地质封存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致密砂岩储层 孔隙度模型 机器学习 XGBoost
原文传递
过硫酸钠溶液氧化吸收NO工艺 被引量:7
13
作者 康雪 马晓迅 +1 位作者 高续春 师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5,共5页
为了研究过硫酸钠(Na2S2O8)在鼓泡反应器中对NO的氧化吸收工艺过程,通过改变实验过程中的参数,如过硫酸钠浓度(0.05—0.5 mol/L)、反应体系温度(35—90℃)、pH值(3.48—12)、NaCl浓度(0—0.3 mol/L)等对NO的氧化吸收效率的影响,确定最... 为了研究过硫酸钠(Na2S2O8)在鼓泡反应器中对NO的氧化吸收工艺过程,通过改变实验过程中的参数,如过硫酸钠浓度(0.05—0.5 mol/L)、反应体系温度(35—90℃)、pH值(3.48—12)、NaCl浓度(0—0.3 mol/L)等对NO的氧化吸收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随着Na2S2O8浓度的增加,NO的氧化吸收效率也随之增加,0.2 mol/L时达到最大(88%左右),之后基本保持不变;75℃时溶液的pH值和Cl-明显提高了NO的氧化吸收效率,且在pH值约为9,Cl-浓度为0.1 mol/L时均达到最大;当H2O2浓度为0.25 mol/L时,在55—80℃下,H2O2对NO的氧化吸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过硫酸钠 氧化吸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7
14
作者 路萍 白勇 +5 位作者 刘伟刚 陈曦 郑化安 刘杰 陈永振 高建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6-827,共12页
CO2地质封存(CC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实现CO2大规模低成本减排的最佳选择之一,而CO2地质封存的首要问题是CO2封存有利区优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CO2地质封存有利区优选研究不足的现状,本文借助大量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及测试分... CO2地质封存(CC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实现CO2大规模低成本减排的最佳选择之一,而CO2地质封存的首要问题是CO2封存有利区优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CO2地质封存有利区优选研究不足的现状,本文借助大量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及测试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地层水矿化度条件、温压条件、储层条件、构造条件及盖层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CO2地质封存区域边界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出于CO2地质封存技术性和经济性考虑,进一步再优选出储层条件优越、距离CO2捕集装置较近、勘探程度较高、地层埋深合适且对其他矿产开发影响甚微的地区进行CO2地质封存。结果表明:(1)确定鄂尔多斯盆地适宜CO2地质封存的地区位于摆宴井—沙井子断裂以东、渭北隆起北缘断裂以北、黄河断裂以西、伊盟隆起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伊陕斜坡和天环坳陷内的除中央古隆起缺失区以外的马家沟组分布地区;(2)乌审旗—靖边—延安岩溶斜坡区(Ⅰ1)为盆内最佳CO2地质封存区;(3)榆林—米脂岩溶盆地区(Ⅰ2)是CO2地质封存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有利区优选因素 岩溶斜坡区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三参数非线性渗流的低渗透砂岩油藏CO_2非混相驱相渗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玉霞 周立发 +1 位作者 焦尊生 尚庆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4,131,共9页
基于三参数非线性渗流模型,考虑CO_2非混相驱油过程中气相滑脱、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以及溶解后流体黏度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CO_2非混相驱相渗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陕北地区某致密砂岩油藏天然岩心CO_2驱油非稳... 基于三参数非线性渗流模型,考虑CO_2非混相驱油过程中气相滑脱、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以及溶解后流体黏度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CO_2非混相驱相渗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陕北地区某致密砂岩油藏天然岩心CO_2驱油非稳态相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其CO_2非混相驱典型相渗曲线,并与传统的JBN计算方法相比,结果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同时,计算和对比分析了渗流模式、CO_2溶解降黏作用及气体滑脱效应等单因素影响的相渗曲线。结果表明,非线性渗流及CO_2的溶解降黏均使油相相对渗透率上升,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影响较大。考虑气相滑脱时,气相渗透率有小幅度下降,油相渗透率基本无变化。该模型的建立为更加真实准确地表征低渗透砂岩油藏CO_2非混相驱相渗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提高其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预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非混相驱 非线性渗流 相对渗透率 溶解 气相滑脱
下载PDF
K促进的Fe/椰壳炭催化剂对甲烷氮气常压合成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谈薇 王玉琪 +4 位作者 王金艳 郑岚 韩小龙 姚瑞清 周立发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3-524,共12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用于甲烷氮气常压合成氨反应.对Si O2、γ-Al2O3、煤质柱状炭、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Fe基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椰壳炭载体最优;通过对Zr、Ce、K等多种助剂的筛选,发现K促进的Fe基催化剂氨生成速率...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用于甲烷氮气常压合成氨反应.对Si O2、γ-Al2O3、煤质柱状炭、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Fe基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椰壳炭载体最优;通过对Zr、Ce、K等多种助剂的筛选,发现K促进的Fe基催化剂氨生成速率最高.利用XRD、SEM、BET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椰壳炭具有规则孔道且孔容增大,催化剂还原后有新晶相KFe O2生成.最后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中,考察了常压合成氨催化剂的负载顺序及最优工况.结果表明,在常压700℃、VCH4/VN2=2/1、空速为2 800 m L/h时,催化剂3%K-5%Fe/椰壳炭的氨生成速率最高可达1.04×10-6mol·g-1·s-1,是现有文献值的83.5倍,将具有深远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促进 催化 椰壳炭 甲烷 常压合成氨
原文传递
负载PO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在烟气中变湿吸附CO_(2)的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凯 李锋 +3 位作者 郑世强 成欣悦 朱亮亮 陈曦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基于磷酸根(PO_(4)^(3−))在纳米界面上的可逆水解反应,负载PO_(4)^(3−)的纳米多孔材料能够实现低能耗变湿吸附空气中的CO_(2),但PO4变湿吸附剂在烟气中的CO_(2)捕集性能尚未有系统的实验研究。基于负载PO_(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探究... 基于磷酸根(PO_(4)^(3−))在纳米界面上的可逆水解反应,负载PO_(4)^(3−)的纳米多孔材料能够实现低能耗变湿吸附空气中的CO_(2),但PO4变湿吸附剂在烟气中的CO_(2)捕集性能尚未有系统的实验研究。基于负载PO_(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探究了PO_(4)^(3−)变湿吸附剂在不同进气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混合气体温度及混合气体流量下的CO_(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环境中进气CO_(2)浓度和混合气体温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加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当吸附环境中的进气CO_(2)浓度从3.5%提高至15.0%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从0.22 mol/kg提高至0.33 mol/kg;吸附环境中的进气CO_(2)浓度一定时(5.0%),混合气体温度从10℃提高至50℃,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从0.19 mol/kg提高至0.25 mol/kg。此外,基于对微观尺度气体扩散和干燥吸附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发现随着入口处混合气体流量和混合气体温度的提高,可以有效缩短PO_(4)^(3−)变湿吸附剂的吸附饱和时间。当混合气体流量从5 L/min增大至20 L/min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吸附饱和时间从135 min缩短至43 min;当混合气体温度从10℃升高至50℃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吸附饱和时间从120 min缩短至43 min。PO_(4)^(3−)变湿吸附剂在较高进气CO_(2)浓度、混合气体温度和混合气体流量下的吸附性能提升,为实现烟气中低能耗捕集CO_(2)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吸附 变湿吸附剂 磷酸根 烟气
下载PDF
木里煤田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富荣 魏云迅 +2 位作者 刘伟刚 杜芳鹏 雒铮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79-84,共6页
通过研究木里煤田构造特征、沉积充填序列来探讨研究区侏罗纪以来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两组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逆冲断断裂和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相对发育,定型于晚燕山期;北... 通过研究木里煤田构造特征、沉积充填序列来探讨研究区侏罗纪以来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两组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逆冲断断裂和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相对发育,定型于晚燕山期;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定型较晚,属喜马拉雅期的产物。褶皱形态以线状褶皱和等厚褶皱为主,属喜马拉雅期的产物。断裂-褶皱构成了单向冲断型复式向斜、单向冲断型复式背斜、对冲型复式向斜;(2)木里煤田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曲流河相、湖泊相;(3)木里煤田经历了断陷沉积期(侏罗纪)、隆升剥蚀期(白垩纪-渐新世)、广盆沉积期(中新世)、褶皱冲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煤田 构造特征 沉积充填 构造-沉积演化
下载PDF
垂直轴风力热泵系统致热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福宝 田洋洋 +4 位作者 郑茂盛 滕海鹏 胡军 赵渊 余历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风力机动力与热泵压缩机功率的匹配是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前提。文中以垂直轴阻力差型风力机直接驱动的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不同风力情况下热泵系统的工作情况,来考察风力机动力与热泵压缩机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显示:对于风... 风力机动力与热泵压缩机功率的匹配是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前提。文中以垂直轴阻力差型风力机直接驱动的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不同风力情况下热泵系统的工作情况,来考察风力机动力与热泵压缩机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显示:对于风轮半径为2.0 m的半圆弧形5叶片风车,以及ZYC-507空调压缩机,在4组鼓风时传动比为47.3时效果最佳,在3组鼓风时传动比为30时效果最佳,达到了风力机动力与热泵压缩机之间的功率匹配。可见,在不同风力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传动比才能达到风力机与压缩机相匹配,能使系统的发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此研究结果对风力热泵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致热 压缩机 传动比
下载PDF
断陷湖盆致密粗砂岩、砂砾岩储层空间类型与有利储层成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杰 周立发 +3 位作者 袁义东 杨燕 张鹏 邱煦宇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分析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和有利储层的地质成因,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心观察、物性测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储层孔隙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粗砂岩、砂砾岩储层主要是扇三角洲背景下近物源、快... 分析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和有利储层的地质成因,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心观察、物性测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储层孔隙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粗砂岩、砂砾岩储层主要是扇三角洲背景下近物源、快速搬运堆积的产物,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等,长石溶孔、岩屑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是方解石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对砂砾岩的渗透性具有改善作用。分选、淘洗程度相对较高的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基础,成岩初期强烈的压实作用与成岩中晚期的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早成岩期绿泥石包壳、方解石胶结对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成岩期有机酸对储层中长石、岩屑的大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 储集空间 成因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断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