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应力条件下冻融作用对黄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方 邵生俊 王松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4-228,共5页
为了研究复杂应力路径下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作用,利用真三轴试验仪对经历了不同冻融循环作用的重塑黄土,进行了等p应力路径下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在冻融试验中设定试样分别经历5个不同的冻融循环为0,1,3,5,10,在剪切试... 为了研究复杂应力路径下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作用,利用真三轴试验仪对经历了不同冻融循环作用的重塑黄土,进行了等p应力路径下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在冻融试验中设定试样分别经历5个不同的冻融循环为0,1,3,5,10,在剪切试验中控制球应力p恒定分别为200,300,400 k Pa,并分别设定五个中主应力参数b值为0,0.25,0.5,0.75,1。试验结果给出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重塑黄土p-q面上的强度破坏线,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在不同b时对土体应力应变的曲线的影响及冻融作用和b值对重塑黄土强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基本没有影响,而b的改变对对其形态影响显著。抗剪强度随冻融次数先降低而后略有升高最后趋于稳定,而随着b值一直在减小。黏聚力随冻融次数先减小而后趋于稳定,随b值先增大而后减小;内摩擦角随冻融次数无规律的小范围波动,随b值小范围的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黄土 真三轴仪 冻融作用 中主应力参数 强度
下载PDF
结构性黄土损伤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爱忠 邵生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简述了黄土结构性的损伤演化过程。基于西安理工大学真三轴仪,在真三轴应力路径及增湿等复杂条件下,研究了结构性黄土的结构损伤演化规律;揭示了损伤参数与剪应变、含水率、固结压力、中主应力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将损伤... 简述了黄土结构性的损伤演化过程。基于西安理工大学真三轴仪,在真三轴应力路径及增湿等复杂条件下,研究了结构性黄土的结构损伤演化规律;揭示了损伤参数与剪应变、含水率、固结压力、中主应力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将损伤参数定量化,并将该参数引入应力应变方程,验证了该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应力条件 黄土 结构性 损伤
下载PDF
刚柔混合型大型真三轴仪研制与验证 被引量:7
3
作者 邵生俊 王永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8-1426,共9页
真三轴仪是研究三维主应力作用下土的变形强度变化规律的关键设备,同时也是岩土力学理论研究的试验仪。在西安理工大学已经开发的竖向刚性、水平面内正交两向柔性真三轴加载机构的基础上,将自主研发的试样尺寸分别为70 mm×70 mm... 真三轴仪是研究三维主应力作用下土的变形强度变化规律的关键设备,同时也是岩土力学理论研究的试验仪。在西安理工大学已经开发的竖向刚性、水平面内正交两向柔性真三轴加载机构的基础上,将自主研发的试样尺寸分别为70 mm×70 mm×70 mm和70 mm×70 mm×140 mm小型真三轴仪进一步开发为上、下两端伺服控制同步加载的300mm×300 mm×600 mm大型真三轴仪。该真三轴仪包括压力室主机架,竖向主应力加载伺服控制液压油源,水平面内主应力加载伺服控制液压体变控制器,试样孔隙水压力伺服控制液压控制器,以及伺服控制和信号采集控制系统。压力室加载机构具有沿竖向轴水平面内转动、径向滚动和液压驱动伸缩运动的隔板,有效地隔离了相邻柔性液压囊;具有上下端对称变形的液压缸加载刚性顶板和底座和侧面对称作用分布压力特征。真三轴仪研制中分别采用特殊构造的乳胶膜和装样模以及轴–板滚动结构和PID闭合控制优化算法,解决了试样尺寸增大带来的试样制备和安装、试验操作、边界影响等问题,水平面内正交两向柔性加载腔互相干扰的问题,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最后利用大型真三轴仪对重塑黄土进行了等b试验验证,其应力–应变特性、抗剪强度特性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三轴仪 柔性加载腔 围压隔离平衡装置 PID闭合控制算法 重塑黄土
下载PDF
西安洪庆地铁车站地基湿陷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立新 邵帅 +2 位作者 邵生俊 邓国华 王志壮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6-1014,共9页
以西安地铁洪庆站为研究对象,针对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开展了现场原位试坑浸水试验,表明了该车站位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模拟车站施工过程,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车站基... 以西安地铁洪庆站为研究对象,针对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开展了现场原位试坑浸水试验,表明了该车站位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模拟车站施工过程,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车站基底分布实际竖向应力,揭示了地铁车站修建过程中地层内的卸荷特征,建立了不同埋深车站基底及围护结构基底竖向压缩应力分布函数。应用Flamant弹性解,建立了基底黄土实际竖向压缩应力随埋深变化的计算公式。通过结构压缩屈服应力与综合物理特征量的关系、压缩孔隙比与初始孔隙比比值与压缩应力与结构压缩屈服应力比值的关系,建立了计算浸水饱和黄土湿陷系数的“浸水结构破坏湿陷性”评价方法,并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对黄土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湿陷变形量预测和地基处理深度的合理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 大型浸水试验 竖向基底应力 浸水结构破坏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黄土的细观结构演变与宏观结构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5
5
作者 邵帅 邵生俊 +1 位作者 朱丹丹 李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4-70,共7页
黄土作为一种欠压密的结构性土,其结构受固结、剪切、浸水等作用易发生破损变化,从而使力学特性随土结构演变而变化。从观察黄土细观结构演变的角度出发,通过微米CT试验测试了天然、重塑和饱和黄土初始结构、不同围压三轴固结完成结构... 黄土作为一种欠压密的结构性土,其结构受固结、剪切、浸水等作用易发生破损变化,从而使力学特性随土结构演变而变化。从观察黄土细观结构演变的角度出发,通过微米CT试验测试了天然、重塑和饱和黄土初始结构、不同围压三轴固结完成结构及三轴剪切破坏结构,研究了重塑扰动和浸水饱和作用下土的细观结构变化,以及固结剪切变形的土结构演变特性,建立细观结构演变特征与宏观变形强度之间的联系。从土结构细观角度解释了土骨架变形的力学行为。主要成果包括:(1)饱和与扰动重塑改变土粒结合水膜,消除了土骨架中大孔隙分布,土孔隙均匀化分布。(2)同一围压条件下,随着土样固结剪切变形发展,大孔隙趋于减小。原状土固结完成时,仍有比较明显的大裂隙;剪切破坏时,土产生明显的剪缩变形,土骨架中大孔洞分布显著减少。(3)与原状土比较,重塑土土骨架分布更加均匀,剪坏时的大孔隙基本闭合。饱和与固结剪切作用可使得原状土的大孔隙完全消失。(4)控制不同应变水平加卸载作用,揭示土结构性的构度随综合塑性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土的强度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结构 微米CT试验 结构性 变形强度特性 综合塑性应变
下载PDF
地裂缝对隧道衬砌结构的作用和工程措施 被引量:4
6
作者 邵帅 邵生俊 +1 位作者 佘芳涛 李军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6-180,共5页
西安地裂缝广泛分布于区域内黄土梁凹交接部位。地裂缝活动经历了发生发展、剧烈活动、缓慢变形及稳定阶段。在确定各地裂缝上、下盘相对沉降位移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裂缝隧道采用扩大断面和设置变形缝的结构措施,分析了随着地裂缝上、... 西安地裂缝广泛分布于区域内黄土梁凹交接部位。地裂缝活动经历了发生发展、剧烈活动、缓慢变形及稳定阶段。在确定各地裂缝上、下盘相对沉降位移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裂缝隧道采用扩大断面和设置变形缝的结构措施,分析了随着地裂缝上、下盘相对沉降变形的发展,分缝衬砌结构既产生竖向错动位移,又产生旋转的运动特征。为了可适应地裂缝活动,满足地铁运行空间要求,针对隧道内侧拱腰部位产生拉应力集中分布区域和分缝衬砌结构运动,提出了沥青混凝土密封变形缝防止地下水渗漏的工程措施,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密封变形缝的模型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沉降位移 衬砌结构 旋转运动 结构措施
下载PDF
路液(Roadyes^(TM))固化剂改性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宏儒 赵伟龙 楠钟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6-109,共4页
黄土具有结构性,难以碾压密实,如何解决黄土压实问题一直是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挑战性的技术难题。选取路液(Roadyes^(TM))固化剂分别结合石灰和水泥对黄土进行不同组合方案下的改性处理研究。通过压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添加剂不同组... 黄土具有结构性,难以碾压密实,如何解决黄土压实问题一直是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挑战性的技术难题。选取路液(Roadyes^(TM))固化剂分别结合石灰和水泥对黄土进行不同组合方案下的改性处理研究。通过压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添加剂不同组合下改性黄土的压缩和回弹指数及抗剪强度指标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路液、路液分别结合石灰、水泥改性黄土,发现固化剂并非掺量越大,改性效果越好。综合对比分析后,路液掺量0.25%,并将其分别和7%石灰,3%的水泥组合使用效果最优,改性黄土抗压缩性、抗剪强度指标均远大于未改性黄土,可显著提高重塑黄土的强度指标,并随着养护期延长,改性黄土力学特性向硬脆性发展。研究成果能够为路液结合石灰或水泥改性黄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液 改性黄土 压缩指数 回弹指数 抗剪强度指标
下载PDF
陕北砒砂岩与砂复配路基土动模量与阻尼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宏儒 强春鹏 朱皓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5-110,共6页
将砒砂岩与福建标准砂混合制成复配土,利用GDS土动三轴仪,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复配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发展演化规律,提出了动剪切模量比的对数衰减模型与阻尼比的对数增长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讨论了模型参数... 将砒砂岩与福建标准砂混合制成复配土,利用GDS土动三轴仪,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复配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发展演化规律,提出了动剪切模量比的对数衰减模型与阻尼比的对数增长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讨论了模型参数与复配土质量比、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比、含水率的复配土在达到破坏动应变时的动应力幅值,确定了复配土最大动强度时对应的砒砂岩和标准砂的质量比,为沙漠地区路基采用复配土处理地基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砒砂岩与砂复配土发生大应变时动本构关系可用双曲线模型进行描述,模型参数与砒砂岩和砂的质量比、含水率相关;当含水率一定,砒砂岩与砂的质量比约为7∶3时,复配土动强度达到最大值;当质量比一定,复配土动剪切模量比衰减模型的参数M,N,其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增长模型的参数P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增大,参数Q则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减小,质量比和含水率对其动力特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 本构关系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下载PDF
不同胶结剂人工结构性黄土的力学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宏儒 梁恒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6-1424,共9页
黄土是一种具有显著结构性的土,由于原状黄土存在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原位取样扰动性以及试验重复变异性等因素,如何人工制备一种结构性黄土,能真实地反映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值得研究。针对已有向重塑黄土中添加水泥、石灰和新型岩土... 黄土是一种具有显著结构性的土,由于原状黄土存在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原位取样扰动性以及试验重复变异性等因素,如何人工制备一种结构性黄土,能真实地反映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值得研究。针对已有向重塑黄土中添加水泥、石灰和新型岩土添加材料路液来制备结构性土的这些方法,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人工结构性黄土的力学特性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路液作为添加剂制备的结构性土随路液含量的增大,结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不同于水泥和石灰随添加量增大、抗剪强度持续增大这一特点;在不同围压下,添加路液制备的结构性土,其应力-应变曲线演化规律较符合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3种添加剂制备的结构性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变化具有陡降区和平缓区的差别,在含水率小于塑限的陡降区,抗剪强度急剧降低,而在平缓区变化缓慢,趋向于重塑土;不同添加剂对人工结构性黄土摩擦角φ的影响较小,但对黏聚力c影响显著。研究成果有助于认识常用胶结剂对土力学性质改变的特性,也可为制备设定力学参数的人工结构性黄土的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结构性土 胶结剂 结构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压实黄土在固结和剪切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化
10
作者 肖涛 李萍 邵生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9-104,共6页
为了解压实黄土在固结和剪切过程中微结构的演化过程,运用三轴试验和MIP技术,得出不同应力应变状态的压实黄土试样的孔径分布曲线,通过分析压实土样的孔径分布特征,研究压实黄土在固结和剪切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该压实黄... 为了解压实黄土在固结和剪切过程中微结构的演化过程,运用三轴试验和MIP技术,得出不同应力应变状态的压实黄土试样的孔径分布曲线,通过分析压实土样的孔径分布特征,研究压实黄土在固结和剪切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该压实黄土在剪应力作用下表现为强烈的剪缩特性,固结和剪切阶段的孔径分布演化规律相似,粒内孔隙没有受到影响,只有粒间孔隙被压缩。另外,基于孔径分布曲线,利用分形理论计算得出的试样孔隙体积分形维数变化不大,表明在固结和剪切过程中,孔隙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化不大,且试样的分形维数和孔隙比、轴向应变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了压实黄土的力学响应是集粒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颗粒与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微结构演化 孔径分布曲线 力学响应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基于不同平面应变强度理论的土压力问题及适用性研究
11
作者 刘瑾 张玉 +3 位作者 邵生俊 赵阳 孟天一 佘芳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0-35,共6页
针对于实际工程中大量存在的挡土墙、基坑等平面应变问题,依据Mohr-Coulomb、SMP、3√σ空间滑动面、LadeDuncan、AC-SMP和广义Mises强度准则所建立的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中主应力公式,推导出了基于各强度准则的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将... 针对于实际工程中大量存在的挡土墙、基坑等平面应变问题,依据Mohr-Coulomb、SMP、3√σ空间滑动面、LadeDuncan、AC-SMP和广义Mises强度准则所建立的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中主应力公式,推导出了基于各强度准则的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将其推广至黏性土,对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主、被动土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与实测土压力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破坏时中主应力的发挥程度对土压力的大小影响显著;Mohr-Coulomb强度准则未考虑中主应力效应,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偏大,被动土压力偏小,在设计上趋于保守;SMP强度准则、Lade-Duncan强度准则、3√σ空间滑动面强度准则、AC-SMP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土压力,其中AC-SMP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最为准确;广义Mises强度准则的土压力计算结果不再适宜于描述挡墙上土压力的大小。在进行平面应变问题的挡土结构工程设计时,可选择相适应的土压力计算公式,考虑平面应变条件下中主应力对土强度的贡献,充分发挥土的强度潜能,在工程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 强度准则 中主应力 土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