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小青 李婷婷 张晶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4期183-184,187,共3页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并上报的95例医务人员,统计分析其暴露人群、工作年限、暴露环节、发生场所...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并上报的95例医务人员,统计分析其暴露人群、工作年限、暴露环节、发生场所、暴露源类型。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者为护士,占47.37%,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者占61.05%,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52.63%,暴露环节主要在输液或拔针时。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共39例,占41.05%;暴露原因不明的有32例,占33.68%。结论血源性职业暴露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预防对策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减少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小青 李婷婷 张晶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7期182-183,186,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减少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检测出的238例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病例为观察对象,其中2016年1~12月医院采取常规管理模式,2017年1~12月医院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实...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减少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检测出的238例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病例为观察对象,其中2016年1~12月医院采取常规管理模式,2017年1~12月医院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率,并分析患者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发生部位、菌种分布及感染科室分布等。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主要来源于痰液,其次是尿液、伤口渗出物;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排名前三的病原菌分别为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科室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中心ICU、神经外科及呼吸内科。结论精细化管理能够促使多重耐药菌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可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意识及技能,使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精细化管理 院内感染
下载PDF
由医生主导的尿管拔管评估监测联合提醒系统在ICU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小青 刘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1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由医生主导的尿管拔管评估监测联合提醒系统在ICU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ICU留置尿管的114例患者为对照组,由护士每天手工进行留置尿管拔管评估监测;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 目的探讨由医生主导的尿管拔管评估监测联合提醒系统在ICU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ICU留置尿管的114例患者为对照组,由护士每天手工进行留置尿管拔管评估监测;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ICU留置尿管的151例患者为观察组,由医生每天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上进行评估,并设置提醒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和尿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由医生主导的尿管拔管评估及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内设置提醒功能,可减少ICU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主导 尿管拔管评估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下载PDF
心理健康干预技能培训对改善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彦君 李小青 +4 位作者 黎爱云 刘娟 杨华 罗丽玲 白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84-1086,共3页
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是一个需要时常面对突发状况,需要敏锐观察、迅速判断、果断决策、精准干预的应急性工作,护士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恶性刺激多、面对负面情绪时间长以及埋怨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关于... 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是一个需要时常面对突发状况,需要敏锐观察、迅速判断、果断决策、精准干预的应急性工作,护士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恶性刺激多、面对负面情绪时间长以及埋怨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关于对临床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的建设与维护,还大多停留在职业价值信念的树立和伦理道德观教育的基础上,即所谓正面引导和奉献的倡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刺激 负面情绪 临床护士 应急性 敏锐观察 正面引导 价值信念 精准干预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婷婷 张腊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8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间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采...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间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HAMA、HAMD评分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评分,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肺肿瘤 药物疗法 多重耐药菌感染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7
6
作者 许向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4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介入早期康复训练。评价2组患者肌力、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ESS...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介入早期康复训练。评价2组患者肌力、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后患者肌力、ESS以及ADL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亚红 马玉聪 刘晓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并在介入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并在介入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况、睡眠质量等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切口感染、压疮、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0%,生活质量总分为(80.24±6.71)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睡眠质量等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介入手术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92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江 路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184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92例,采用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加用微波治疗,对照组92例,仅采用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结果:治疗组和...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184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92例,采用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加用微波治疗,对照组92例,仅采用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3.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可有效杀灭细菌,消除盆腔内的炎症反应,微波可深入组织深部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联合治疗对局部炎症消散、纤维粘连软化及瘢痕吸收起到良好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附件炎/治疗 氧氟沙星/治疗应用 奥硝唑/治疗应用 @微波治疗
下载PDF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娜 张腊花 +1 位作者 党代玲 陈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168-169,共2页
目的对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疼痛控制护理,观察两组患... 目的对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疼痛控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AS、VAS、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AS、V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M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疼痛控制护理 运动功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钼靶X线摄影在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海仓 花欣 高鹏飞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8期1878-1881,共4页
目的探究钼靶X线摄影在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4例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与6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实施钼靶X线摄影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乳腺癌诊断效能。结果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 目的探究钼靶X线摄影在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4例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与6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实施钼靶X线摄影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乳腺癌诊断效能。结果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00%(82/84)、96.00%(63/66)、97.00%(145/150),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99.00%(83/84)、96.00%(63/66)、98.00%(146/1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分别为0.932、0.945。钼靶X线摄影乳腺钙化灶、乳房微小肿块、腺体结构扭曲的检出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筛查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钙化灶、乳房微小肿块、腺体结构扭曲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围绝经期 钼靶X线摄影
下载PDF
平行双钢板法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17
11
作者 祝先锋 何大鹏 +2 位作者 白正发 胡祥浩 刘玉春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法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法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17例。结果17例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参照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9例,良5例,可3例;优...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法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法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17例。结果17例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参照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该术式入路对肱骨远端骨折显露充分,平行双钢板的放置方式符合肱骨远端双柱的生物力学原理,能重建肱骨远端的骨性结构,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内固定器 平行双钢板
原文传递
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三维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2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伟 晁满香 +2 位作者 王岚 聂书伟 付学锋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wo-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2D-DSA)和三维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 Graphicangiography,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并讨论其意义...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wo-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2D-DSA)和三维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 Graphicangiography,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并讨论其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4例(286个动脉瘤),男性90例,女性114例,年龄(48.6士16.8)岁6用2D.DSA和3D.CTA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不同大小和部位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脉瘤夹闭128例(206个动脉瘤)和介入76例(80个动脉瘤)。结果:(1)根据瘤体大小,2D.DSA检出273个(95.4%),漏诊13个(4.6%);3D.CTA检出263个(92.0%),漏诊23个(8.0%);(2)根据不同部位,2D.DSA检出277个(96.8%),漏诊9个(3.2%);3D-CTA检出266个(93.O%),漏诊20个(7.0%)。根据动脉瘤体大小和部位分析,2D.DSA与3D.CTA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手术治疗1~3个月后,临床治愈126例(61.8%),好转40例(19.6%),治愈好转率81.4%(166/204),恶化17例(8.3%),死亡21例(10.3%)。结论:2D.DSA和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一致,而3D-CTA更具潜在的发展趋势。颅内动脉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加味涤痰汤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辨证量表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舒忙巧 安升 罗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汤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辨证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长安医院治疗的11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汤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辨证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长安医院治疗的11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治疗)57例和研究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加味涤痰汤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辨证量表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87±3.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9±1.9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为(53.25±12.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8±11.58)分,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分为(10.49±2.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6±2.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涤痰汤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加味涤痰汤 辅助治疗 神经功能 中医辨证量表评分 疗效
下载PDF
微创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冉党红 祝先锋 +5 位作者 刘玉春 何大鹏 胡祥浩 王晓平 樊俊刚 张江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2期1296-129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11-02—2012-05采用跟骨外侧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2例(25足)。在跟骨后外侧面移行处作纵形切口,长度同跟骨前后位射影高度,... 目的探讨微创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11-02—2012-05采用跟骨外侧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2例(25足)。在跟骨后外侧面移行处作纵形切口,长度同跟骨前后位射影高度,再于外踝尖与第5跖骨基底连线外踝侧起作长约3.0 cm的切口,自腓骨肌肌腱上侧进入,直至后距下关节面,与跟骨后外侧切口成八字形。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平均17(12~22)个月随访。无切口皮肤坏死,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9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92.0%。结论八字形切口很好地避免了L形切口后形成的皮瓣,进而从源头上解决了跟骨骨折术后皮瓣坏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 八字形 切口并发症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老年腹部术后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剑琴 杨刚华 +2 位作者 孟凡迪 万永 盛斌武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036-204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治疗对老年腹部术后病人全身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共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外科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85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治疗对老年腹部术后病人全身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共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外科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85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胃空肠吻合术25例,胃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根治术6例,其他手术7例。通过Excel自带程序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启动个性化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治疗,对照组传统常规肠内营养处理。两组均查术前、术后3、7、14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肌酐、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比例),观察术后通气时间、白蛋白使用量、住院时间、药占比。分析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上述指标差异及治疗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7.5%),对照组14例(3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8,P=0.007),logistic多因素相关分析提示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呈负相关(OR=0.212,95%CI:0.055~0.809,P=0.023)。术后3 d研究组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6);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 d、7 d、14 d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3,0.019,<0.001);术后3 d、14 d研究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6,P<0.001),且14 d研究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3 d、14 d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6;P<0.001);研究组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白蛋白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3),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27);药占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结论给予老年腹部术后病人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可显著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前白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 老年人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何大鹏 祝先锋 白正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8-319,共2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在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对2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26例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治疗结果按Mayo肘...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在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对2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26例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治疗结果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2.3%。结论可吸收螺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是理想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骨折 内固定器 可吸收螺钉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CTRP1水平与PCI术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院 任小慧 +1 位作者 李红梅 余伦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西安市北方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12例,检测其手术前后血栓前状态分子[...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西安市北方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12例,检测其手术前后血栓前状态分子[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血清CTRP1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 d血清CTRP1、vWF、FIB、D-D、Tp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MACE组与无MACE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脂血症患者占比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与无MACE组糖尿病、高血压情况及术后血清CTRP1、vWF、FIB、D-D、TpP水平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及术后血清CTRP1、vWF、FIB、D-D、TpP升高属于冠心病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TRP1与血栓前状态分子呈升高趋势,二者均属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升高程度越大,MACE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栓前状态分子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下载PDF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慧 刘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01-1702,共2页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1]。根据患者出血量可分为小量咯血、中量咯血以及大咯血,本文主要针对大咯血进行研究分析,主要以治疗效果为目的,展开了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1]。根据患者出血量可分为小量咯血、中量咯血以及大咯血,本文主要针对大咯血进行研究分析,主要以治疗效果为目的,展开了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探讨,以下为研究分析结果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安全性评价 临床疗效 大咯血 呼吸器官 治疗效果 支气管 出血量
下载PDF
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院 任小慧 古超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2667-2670,共4页
目的探究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190例疑似为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 目的探究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190例疑似为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以及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评估其在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结果接受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在注射完成后120 s内消失;以冠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4%、84.00%、93.68%、94.44%、91.30%;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静息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患者负荷总积分与灌注积分差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指标静息总积分不相关(r=0.184,P>0.05),与负荷总积分、灌注积分差正相关(r=0.673、0.702,P<0.05);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静息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负荷总积分与灌注积分差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价值优异,可以有效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脑神经胶质瘤52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琳 张军 +1 位作者 张新宇 付学锋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影像学在诊断脑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病理确诊的神经胶质瘤患者52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4.5±10.8)岁。患者均进行头颅CT(增强扫描8例)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这些检... 目的:探讨CT和MRI影像学在诊断脑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病理确诊的神经胶质瘤患者52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4.5±10.8)岁。患者均进行头颅CT(增强扫描8例)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这些检查均在术前1周内完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随访。结果:52例肿瘤直径1.6 cm^8.8 cm,均为单发,幕上42例和幕下10例。42例手术后进行放化疗,10例进行综合治疗。CT显示48例均表现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4例表现为高密度肿块。MRI显示T1WI呈轻度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26例有囊性坏死实性小肿块,22例含壁结节性大囊性肿块和4例单纯囊性肿块。神经胶质瘤进行WHO分级结果为:48例为Ⅰ~Ⅱ级,4例为间变型为Ⅲ~Ⅳ级。46例患者接受CT或MRI随访0.5年~6年,失去随访5例,32例病情稳定,9例行2次手术。结论:CT和MRI影像学诊断神经胶质瘤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和青少年当肿瘤为囊变实性肿块和壁结节的囊性肿块,且有瘤周围水肿和钙化时应考虑为神经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术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