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唐墓志看唐代世俗佛教信仰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敏霞 《佛学研究》 1996年第0期218-225,共8页
本文通过考察现存唐代墓志的有关开科,分析说明了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系统的情况。“与生俱来,利根早植”、“偏丧亲偶,归心佛来”、“看政红尘,虔心内释”、“追求彼岸,诚于释教”等,是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的缘由,也是其之所以世俗化... 本文通过考察现存唐代墓志的有关开科,分析说明了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系统的情况。“与生俱来,利根早植”、“偏丧亲偶,归心佛来”、“看政红尘,虔心内释”、“追求彼岸,诚于释教”等,是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的缘由,也是其之所以世俗化的前提。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的主体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其内容具有兼容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儒、释、道交相崇信;信仰的方式也具有随俗性,多为捐身、行香、持戒、诵光、念经、写经、造像等。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系统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客观原因,它的存在和发展,标志着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正在趋于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信仰 千唐志斋 墓志铭 《唐代墓志汇编》 唐墓志 佛教传入 图书馆 平民百姓 中国历代 信仰体系
下载PDF
从唐墓志看唐代女性佛教信仰及其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敏霞 《佛学研究》 2002年第0期256-267,共12页
本文通过大量唐代出土墓志中所记载的关于唐代女性佛教信仰的内容,作一概括性叙述,揭示了唐代女性佛教信仰的主体、缘由及其信仰特点,从而为唐代佛教的研究特别是唐代女性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 佛教信仰 女性 唐代 墓志铭
下载PDF
关于订补《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一些思考——陈丽萍《唐代宗室研究》读后
3
作者 刘思怡 《唐史论丛》 2024年第1期449-455,共7页
近年来,学界对唐代宗室的研究逐渐升温,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唐代宗室墓志的出土,学者们就《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以下略称新表)的订补工作一直深耕未辍,截至目前此类文章虽然不多[1],但热度不减。总体看来,关于唐代宗室的研究,学... 近年来,学界对唐代宗室的研究逐渐升温,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唐代宗室墓志的出土,学者们就《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以下略称新表)的订补工作一直深耕未辍,截至目前此类文章虽然不多[1],但热度不减。总体看来,关于唐代宗室的研究,学界仍以单篇宗室碑志考释或某些方面的专门研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唐代宗室 宗室世系 订补 宗室墓志
原文传递
中古时期广平刘氏家族郡望及家学考述
4
作者 谢宇荣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8-93,共6页
中古时期的广平刘氏家族,源于汉景帝之后刘苍,其子孙世居广平。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刘劭、东晋刘遐、北魏刘藻等名臣,并由此奠定了广平郡望的名声。至唐前期,刘林甫及其诸子孙,以及其他分支的刘氏成员人才辈出,广平刘氏家族... 中古时期的广平刘氏家族,源于汉景帝之后刘苍,其子孙世居广平。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刘劭、东晋刘遐、北魏刘藻等名臣,并由此奠定了广平郡望的名声。至唐前期,刘林甫及其诸子孙,以及其他分支的刘氏成员人才辈出,广平刘氏家族走向辉煌。到晚唐,随着家族成员的日渐凋零,广平刘氏的郡望也逐渐被彭城刘氏所取代。广平刘氏家族的门风、家学独特,所涉主要集中于以修史、删定律令等为主的著述传统,以及以选人理论与实践为主的考选传统等,诸多方面皆颇为后世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广平刘氏 郡望 家学
原文传递
唐代妇女与长安节日气氛的营造
5
作者 焦杰 谢宇荣 《唐史论丛》 2023年第2期346-363,共18页
唐代的繁荣与昌盛不仅体现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日常生活,也体现在岁时节日的民俗风情里。唐代妇女是岁时节日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她们一方面必须履行主内的职责,为节日宴饮和庆典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以女性独特... 唐代的繁荣与昌盛不仅体现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日常生活,也体现在岁时节日的民俗风情里。唐代妇女是岁时节日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她们一方面必须履行主内的职责,为节日宴饮和庆典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以女性独特的方式,为家人、为社会营造出快乐和谐的节日气氛。作为当时世界文明中心的长安,岁时节日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妇女的参与则使节日氛围更加浓郁。对唐代妇女与长安节日的关系展开研究,不仅能拓宽妇女史研究的宽度,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唐代的繁荣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妇女 岁时节日 节日氛围 节日气氛 妇女史研究 重要参与者 世界文明中心 主体能动性
原文传递
唐宗室大郑王房李鷾夫妇墓志考
6
作者 刘思怡 《唐史论丛》 2023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李鷾是唐代宗室大郑王李亮的六世孙,两《唐书》无传,因此其墓志无疑具有补史作用^([1])。目前已有学者运用其墓志对《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及郁贤皓先生《唐刺史考全编》进行了补充和订正的工作^([2]),然对其墓志文本的全面考察仍... 李鷾是唐代宗室大郑王李亮的六世孙,两《唐书》无传,因此其墓志无疑具有补史作用^([1])。目前已有学者运用其墓志对《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及郁贤皓先生《唐刺史考全编》进行了补充和订正的工作^([2]),然对其墓志文本的全面考察仍未见文章发表。本文拟就李鷾墓志文本史源、夫妇二人家族世系、仕宦途径、婚姻家庭等情况发表一些浅见,不当之处,望学界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批评指正 宗室世系 郁贤皓 《唐刺史考全编》 墓志文 郑王 婚姻家庭
原文传递
孙过庭书法艺术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何炳武 党斌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7-8,共2页
中国书法在隋唐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备受后人推崇的书法名家。孙过庭在书法创作方面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唐代的众多书法家中,他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人物。通过分析和研究孙过庭的草书作品及其书法理... 中国书法在隋唐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备受后人推崇的书法名家。孙过庭在书法创作方面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唐代的众多书法家中,他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人物。通过分析和研究孙过庭的草书作品及其书法理论论著《书谱》,探寻孙过庭在书法创作和研究中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过庭 唐代 书法艺术
下载PDF
国图藏元至正七年本《佛祖历代通载》发微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志飞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9,共9页
国图藏元至正七年本《佛祖历代通载》先后经清代允祥的安乐堂、弘晓的明善堂、杨氏海源阁到北平图书馆,再到今国家图书馆,递藏有序。从版式、刊记、刻工、字体推测,至正七年本应是元浙本。将至正七年本与五山版、宣德本、万历本等对勘可... 国图藏元至正七年本《佛祖历代通载》先后经清代允祥的安乐堂、弘晓的明善堂、杨氏海源阁到北平图书馆,再到今国家图书馆,递藏有序。从版式、刊记、刻工、字体推测,至正七年本应是元浙本。将至正七年本与五山版、宣德本、万历本等对勘可知,是书在至正四年初次刊刻,后念常又在初刻本基础上进行了增补,是为至正七年释念常募刻本。作为最终定本的至正七年本较为晚出,时初刻本已广泛流传,五山版、宣德本、万历本、《永乐北藏》本等皆从初刻本衍出,而至正七年本传本极少,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祖历代通载》念常 至正七年本 五山版 宣德本
原文传递
易顺鼎诗词结社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志鹏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2-49,共8页
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易顺鼎,一生参与过许多文学社团活动,在近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迄今尚无学者对其生平诗词结社活动进行过系统考察,一些相关研究著述中涉及其结社活动的论述,还存在不完善、不准确之处。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资料、... 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易顺鼎,一生参与过许多文学社团活动,在近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迄今尚无学者对其生平诗词结社活动进行过系统考察,一些相关研究著述中涉及其结社活动的论述,还存在不完善、不准确之处。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资料、澄清史实,也为研究晚清民初的诗词结社活动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顺鼎 诗社 词社 诗钟社
下载PDF
汉代后宫朝谒礼制考
10
作者 邱荻 《秦汉研究》 2022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汉代后宫朝谒礼制具有定期性、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时间上,皇后朝太后起初为五日一朝,后来改为十五日一朝;妃子朝皇后,为十五日一朝,一般称“朔望朝谒”。人员上,只有拥有品级的妃嫔才有资格进行朝谒。除后宫妃嫔外,在朝公主也需定... 汉代后宫朝谒礼制具有定期性、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时间上,皇后朝太后起初为五日一朝,后来改为十五日一朝;妃子朝皇后,为十五日一朝,一般称“朔望朝谒”。人员上,只有拥有品级的妃嫔才有资格进行朝谒。除后宫妃嫔外,在朝公主也需定期朝谒皇后。后宫朝谒礼仪流程由谒见者行礼和受谒者回礼组成,并有具体实施章程。汉代后宫朝谒与诸侯王、列侯、官僚朝谒皇帝相仿,呈现出“品位对应”的特点;统领后宫的皇后与皇帝共为人主,又以皇帝为尊的礼制设置也体现出“夫妻齐体”“阴阳对应”的传统社会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后宫 朝谒礼制 五日一朝 朔望朝谒
原文传递
金代医官《雷时泰墓志》考述
11
作者 党斌 《碑林集刊》 2022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金代《雷时泰墓志》拓本,长111、宽52厘米。额篆书3行,满行3字,题“前行省医官雷君墓志”。志文楷书28行,满行43字,题“大金故前陕西行台尚书省医官雷君墓志铭”。
关键词 行台尚书省 金代 墓志铭 医官 考述 志文
原文传递
金代墓葬、墓志与陕西社会考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党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6年第5期31-35,共5页
本文对陕西境内历年来发现的金代墓葬和出土墓志进行全面考查,在此基础上,对金朝在陕西的辖区、陕西金代墓葬和墓志的区域性特征等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金代 墓葬 墓志 女真
原文传递
汉简所见“柱马”新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西北汉简中有"柱马"一语,是对一种马匹的称呼,但是这到底指的是什么马,尚未有肯定的意见,目前较被接受的观点是"柱马"是备用马。但从"柱马"出现的语境来看,这一观点似乎不太可靠。结合古代传马的用途及... 西北汉简中有"柱马"一语,是对一种马匹的称呼,但是这到底指的是什么马,尚未有肯定的意见,目前较被接受的观点是"柱马"是备用马。但从"柱马"出现的语境来看,这一观点似乎不太可靠。结合古代传马的用途及后世的驮马制度,我们认为"柱马"很可能是驮马在当时的称呼,其主要职能就是负责驮运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柱马 驮马
下载PDF
汉长安城遗址“重修三台庵碑”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叶青 《法音》 2020年第6期38-41,共4页
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立的"重修三台庵碑",今嵌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三台庵旧址二台南墙东口窑洞内,保存完好,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金石考》著录此碑,1996年出版的《六村堡乡志》也提到此碑,但均未录文,也未有... 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立的"重修三台庵碑",今嵌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三台庵旧址二台南墙东口窑洞内,保存完好,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金石考》著录此碑,1996年出版的《六村堡乡志》也提到此碑,但均未录文,也未有学者对此展开研究。笔者在现场考察采访时,发现了这通几乎被世人遗忘的碑石。碑文记述了清康熙年间军民合力重修三台庵的珍贵历史,生动地反映了清代关中地区佛教与民间社会的宗教信仰生态,颇有研究价值,故整理公布,供学界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遗址 六村堡 续志 康熙年间 现场考察 西安市未央区 学界同仁 刻立
原文传递
唐代后妃、公主住所考
15
作者 谢宇荣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2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一般而言,古人的住所并无太多男女之别,但还是可以有所区分。在建筑方面,除了男女共同生活组成家庭时的私宅,还有专门居住女性的尼寺、女观,乃至妓院,以及宫廷内外单独作为嫔妃、公主、女官等使用的寝殿和房屋。唐代女性,按照身份,可分... 一般而言,古人的住所并无太多男女之别,但还是可以有所区分。在建筑方面,除了男女共同生活组成家庭时的私宅,还有专门居住女性的尼寺、女观,乃至妓院,以及宫廷内外单独作为嫔妃、公主、女官等使用的寝殿和房屋。唐代女性,按照身份,可分宫廷、贵族妇女,官宦、平民女性,以及尼姑、女冠等出家女性。1每一种身份,所居住的建筑环境都不相同。不过以往的女性史研究往往多于关注女性活动,而忽略了她们的住所问题。因此,本文对唐代后妃、公主住所先予以整理与考察,以备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族妇女 女官 平民女性 男女之别 后妃 住所 唐代女性
原文传递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新补续
16
作者 刘思怡 《唐史论丛》 2021年第1期215-222,共8页
对于唐代宗室世系表的补遗纠谬工作,目前学界已发表多篇文章[1].继上篇《〈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新补》(以下简称"新补")之后[2],笔者在整理唐代宗室墓志的过程中,又发现九条缺载的宗室世系,兹列于后,以黑体字识之.
关键词 新唐书 宗室世系 黑体字 宗室墓志 唐代宗室
原文传递
今雨雅集社考
17
作者 范志鹏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今雨雅集社是民国十一年成立于西安的一个旧体诗词社团,社长糜国文,社员二十余人,社课以诗为主,兼有少量词作。其社员大多在清末即投身于维新和革命事业,民初以后逐渐转向学术文化、教育卫生、慈善救济等专门事业,作为大变革、大动荡时... 今雨雅集社是民国十一年成立于西安的一个旧体诗词社团,社长糜国文,社员二十余人,社课以诗为主,兼有少量词作。其社员大多在清末即投身于维新和革命事业,民初以后逐渐转向学术文化、教育卫生、慈善救济等专门事业,作为大变革、大动荡时代的深度参与者,其社、其诗、其人,对于研究新旧文学的兴替和转型时期知识人的思想演进历程,自有其不可忽略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西安 今雨雅集社
下载PDF
中华书局本《释氏要览校注》的版本问题
18
作者 杨志飞 瞿朝祯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109,共7页
中华书局本《释氏要览校注》存在版本调查不全、重要版本失载、底本选择不当等问题,本文对其版本方面的疏漏作了补正,并指出古籍整理应关注域外汉籍研究的动态。
关键词 释氏要览 版本 校勘 域外汉籍
下载PDF
《荔非明墓志》与隋唐荔非氏相关问题
19
作者 党斌 《乾陵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249-253,共5页
"荔非"为古代羌族支系,又作"荔菲""丽飞""利非""荔棐"等,传世典籍文献及前代石刻均有记载,其在中古时期的主要活动区域为甘肃、陕西等地。新见《荔非明墓志》一方,正方形,边长0.30米... "荔非"为古代羌族支系,又作"荔菲""丽飞""利非""荔棐"等,传世典籍文献及前代石刻均有记载,其在中古时期的主要活动区域为甘肃、陕西等地。新见《荔非明墓志》一方,正方形,边长0.30米,厚0.09米。近年出土于渭南市白水县,现藏白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盖佚,志石基本完好,志文楷书14行,满行15字。以下据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所藏拓本释录志文,并就中古时期荔非氏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仆寺 《荔非明墓志》 隋唐时期 相关问题
原文传递
日藏《释氏要览》室町钞本与庆长刊本考述
20
作者 杨志飞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6,共8页
日本米泽图书馆藏室町钞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庆长刊本《释氏要览》分别是目前所知三卷本系统《释氏要览》最早的写、刻本,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旧本的原貌,校勘价值亦十分重要,皆为中华书局校注本所未利用。从卷末题记看,室町钞本可能是三卷... 日本米泽图书馆藏室町钞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庆长刊本《释氏要览》分别是目前所知三卷本系统《释氏要览》最早的写、刻本,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旧本的原貌,校勘价值亦十分重要,皆为中华书局校注本所未利用。从卷末题记看,室町钞本可能是三卷本《释氏要览》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氏要览 室町钞本 庆长刊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