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南烤烟质量与气候关系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韦成才 马英明 +2 位作者 艾绥龙 王玉玺 王锡荣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38-41,共4页
按温度因素对陕南气候特点作初步划分,定点选取烟样,分析研究了陕南烟叶质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初步取得了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糖、烟碱、钾及烟叶评吸质量总得分、香气量等与烟叶产区5-8月份平均温度、日较差、降雨、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关系。
关键词 烟叶质量 气候因素 关系
下载PDF
历史上10年—100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分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严中伟 李兆元 王晓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3-672,共10页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并通过个例分析指出了华北地区气候跃变和季风环流形势的可能联系。本文还对10^1-10^2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发生频率和变化程度作了一般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历史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GIS在气候资源分析及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3
作者 郭兆夏 朱琳 +1 位作者 叶殿秀 杨文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7-359,共3页
根据陕西省气候背景及地形、地貌特点 ,分区域建立气候要素网格推算模型 ,将陕西省气候资源推算至 0 .5km的地表网格单元上 ,利用 GIS技术使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气候资源信息在计算机上以图形的形式 ,得以精确地描述 ,从而实现气候资源的... 根据陕西省气候背景及地形、地貌特点 ,分区域建立气候要素网格推算模型 ,将陕西省气候资源推算至 0 .5km的地表网格单元上 ,利用 GIS技术使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气候资源信息在计算机上以图形的形式 ,得以精确地描述 ,从而实现气候资源的调查。在此基础上 ,并根据作物气候区划指标及每个区划因子不同分级的评分标准 ,进行多要素空间分析 ,完成综合评价 ,得到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空间数据集合。对生成的各种资源空间数据 ,进行多种图形整饰和矢量化处理 ,制作出气候资源和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矢量图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网格 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
下载PDF
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50
4
作者 朱琳 叶殿秀 +2 位作者 陈建文 郭兆夏 李美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6,共6页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Star)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Star)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支持下的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图 ,并分区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冬小麦 干旱灾害 风险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灾损率 易灾性 抗灾能力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猕猴桃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50
5
作者 贺文丽 李星敏 +3 位作者 朱琳 郭兆夏 梁轶 柏秦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02-207,共6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关中猕猴桃种植区不断扩大。为科学、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根据猕猴桃气候生态特征,在分析猕猴桃生长环境对气候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利用陕西关中地区近30年的气...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关中猕猴桃种植区不断扩大。为科学、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根据猕猴桃气候生态特征,在分析猕猴桃生长环境对气候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利用陕西关中地区近30年的气候资料,以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年降水量作为区划因子,确定分区指标;采用GIS技术及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关中划分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并对各区的生态气候条件进行评述。结果表明,关中猕猴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至渭河北岸29县(区、市)海拔1200m以下以及韩城市城区周边海拔700m以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农业气候 地理信息系统 区划
下载PDF
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品质形成气候条件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42
6
作者 朱琳 郭兆夏 +1 位作者 李怀川 张林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1年第4期50-53,共4页
根据陕西省23个县富士系苹果品质资料与同期气象要素进行空间序列分析,筛选出影响品质因素的主要气象要素。以 Citystar(3.0)软件为平台,利用500×500高程栅格数据,对所选定的区划因子进行网格推算,按评... 根据陕西省23个县富士系苹果品质资料与同期气象要素进行空间序列分析,筛选出影响品质因素的主要气象要素。以 Citystar(3.0)软件为平台,利用500×500高程栅格数据,对所选定的区划因子进行网格推算,按评分标准进行图形叠加,获得GIS系统(Citystar)支持下的优质富士系苹果气候区划图,并分区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品质 区划 GIS 气候条件 苹果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陕西苹果生长适宜性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星敏 柏秦凤 朱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利用陕西苹果生产基地县及其以北地区气象观测和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专家打分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影响陕西苹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花期霜冻和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陕西苹果生长的气候适宜性评分的影响... 利用陕西苹果生产基地县及其以北地区气象观测和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专家打分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影响陕西苹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花期霜冻和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陕西苹果生长的气候适宜性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夏季相对湿度变化不大,近30年(1979—2008年)年降水量明显少于1961—1990年平均值;1961—1990年、1971—2000年、1979—2008年3个30年苹果基地县大部分果区气候适宜性总评分没有明显变化;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是研究区域一些县(区)苹果生长气候适宜性评分变化的主要原因。1961年以来,4月中旬霜冻频率的增加使渭北西部果区和延安果区遭遇花期冻害的可能性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温日数的增加使果树受高温热害的影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苹果种植区 适宜性
下载PDF
渭北旱作区干旱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覆盖抗旱栽培技术 被引量:37
8
作者 程林仙 王安柱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21,共4页
以渭北旱作烟区合阳县为例,分析烤烟大田生育期间光热水三要素对其的影响,得出降水偏少,干旱频繁是限制烤烟生育主要因素的结论。通过烤烟气候产量与大田期降水量积分回归计算,得出烤烟移栽到现蕾期的干旱对产量形成影响最严重。3... 以渭北旱作烟区合阳县为例,分析烤烟大田生育期间光热水三要素对其的影响,得出降水偏少,干旱频繁是限制烤烟生育主要因素的结论。通过烤烟气候产量与大田期降水量积分回归计算,得出烤烟移栽到现蕾期的干旱对产量形成影响最严重。3年覆盖试验结果表明,烤烟二元组合全覆盖抗旱栽培技术是稳定和提高渭北旱作区烤烟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烤烟 抗旱栽培 覆盖技术 烟草
下载PDF
近60年西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钊 彭艳 +2 位作者 白爱娟 董妍 李星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卫星C5气溶胶产品,分析了近60年西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日照时数在1981-2001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春、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秋、冬季次之。渭南、华县的日照时数...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卫星C5气溶胶产品,分析了近60年西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日照时数在1981-2001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春、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秋、冬季次之。渭南、华县的日照时数变化表明,西安及其以东地区的日照时数存在区域性下降,且3个城市的日照时数下降百分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华山(海拔2064.9m)的日照时数在近几十年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因此,影响西安及其东部日照时数下降的原因很可能位于近地面2km以下。通过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发现关中东部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高浓度的气溶胶并未导致西安、渭南、华县3个城市的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增加,相反云量和降水量均呈现弱的区域性下降趋势。因此,西安及其以东地区日照时数的区域性下降不是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引起的,很可能是在地形和盛行风向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气溶胶在关中东部地区堆积而产生的直接辐射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日照时数 气溶胶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南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38
10
作者 梁轶 柏秦凤 +3 位作者 李星敏 朱琳 郭兆夏 贺文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85,共7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笔者根据陕南秦巴山区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4个因子作为陕南茶树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笔者根据陕南秦巴山区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4个因子作为陕南茶树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沿汉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950m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带,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次适宜区周边海拔1200m以下浅山区,就各适宜区茶树生长气候条件优劣进行评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农业气候 GIS 区划
下载PDF
近10年关中盆地MODIS气溶胶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钊 彭艳 +1 位作者 车慧正 白爱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对MODIS C5产品在西安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5产品与太阳光度计CE-318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1,误差在预期范围内的样本占总数的74.5%,满足NASA设计要求,反演数值可用于...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对MODIS C5产品在西安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5产品与太阳光度计CE-318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1,误差在预期范围内的样本占总数的74.5%,满足NASA设计要求,反演数值可用于区域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研究。同时利用2000—2010年MODIS C5气溶胶产品,分析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气溶胶对总光学厚度贡献的多年变化特征,得到:(1)沙尘粒子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细粒子是关中盆地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气溶胶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在特殊地形和盛行风向影响下,气溶胶粒子在边界层的水平扩散中受到抑制,并在其东部出现堆积,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安和渭南南部,是沙尘气溶胶和人类活动产生细粒子气溶胶的共同作用;关中西部多年处在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低值区,是由人类活动和工业排放产生的细粒子气溶胶所致。(2)关中不同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间序列变化存在差异,其西部地区近10年呈波动下降趋势,中部和东部则呈波动增加趋势。(3)关中地区自西向东气溶胶光学厚度贡献中粗粒子的比重逐渐加大,近10年关中地区细粒子气溶胶污染有逐年加重的态势,其中中东部城市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FMF 气溶胶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乔丽 杜继稳 +2 位作者 江志红 吴林荣 姚迎庆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选取主要气候变量、地质土壤类型、水文、径流特征、地表植被类型及分布等10个影响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因子,利用K-Means Cluster Analysis(快速聚类法)和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分层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 选取主要气候变量、地质土壤类型、水文、径流特征、地表植被类型及分布等10个影响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因子,利用K-Means Cluster Analysis(快速聚类法)和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分层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进行研究,将陕西地区划分为8个生态农业干旱相似区,并对区划合理性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采用生态因子和干旱因子相结合的聚类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实际情况,充分地体现"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陕西省 生态农业 干旱区划
下载PDF
我国西北下垫面影响大气的初步数值试验 被引量:32
13
作者 周锁铨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本文利用原始方程五层模式,采用粗细网格单向嵌套的方法,初始场资料用GFDL10年(1963—1973)平均7月份的高度场和湿度场,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大气环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在我国沙漠地区作了两种不同下垫面时大气响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原始方程五层模式,采用粗细网格单向嵌套的方法,初始场资料用GFDL10年(1963—1973)平均7月份的高度场和湿度场,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大气环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在我国沙漠地区作了两种不同下垫面时大气响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存在三个系统:(ⅰ)青藏主体热低压,(ⅱ)帕米尔高原热低压(或新疆低压),(ⅲ)副高西伸到沙漠地区的高压脊。此外,沙漠与高原之间存在着地形性热力环流。当试验区下垫面改变为草原时,土壤及地表温室都会有所上升,有加强对流的作用,但是,由于试验区为地形性热力环流的下沉气流所控制,且处于闭塞的地形环境中,水汽来源不足,故植被的生长环境仍不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大气 数值试验 沙漠 草原
下载PDF
陕北仁用杏的花期霜冻气候风险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30
14
作者 朱琳 王万瑞 +2 位作者 任宗启 王建萍 郭兆夏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2期49-51,共3页
根据仁用杏花期受冻温度指标 ,对陕北各县仁用杏花期不同等级霜冻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 ;以霜冻灾损率为指标对该地区仁用杏花期霜冻灾害气候进行风险区划。这对陕北各县种植仁用杏时综合考虑其灾害风险程度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陕北地区 仁用杏 花期 霜冻气候 风险分析 风险区划
下载PDF
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戴进 余兴 +1 位作者 Daniel ROSENFELD 徐小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9-1332,共14页
以华山站为影响站,周围的西安、渭南和华阴作为对比站,通过影响站与对比站降水之比——地形强化因子(Ro)的变化趋势以及Ro与能见度关系的分析,定量研究了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Ro的演变分析表明:有观测以来Ro逐年递... 以华山站为影响站,周围的西安、渭南和华阴作为对比站,通过影响站与对比站降水之比——地形强化因子(Ro)的变化趋势以及Ro与能见度关系的分析,定量研究了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Ro的演变分析表明:有观测以来Ro逐年递减,减幅为14%~20%,即影响站与对比站相比降水量减少了14%~20%;Ro的减少趋势与能见度递减、气溶胶递增相吻合,说明气溶胶的增加抑制了地形云降水。Ro的递减主要是减少了中小雨(日雨量小于30 mm)的天数,这种影响对浅薄的生命期较短的地形云降水作用更明显,对于华山站,30 mm以下的降水都会受到入云气溶胶的抑制作用,而西安站为5 mm以下,入云气溶胶浓度越高,就有越厚的降水云受气溶胶影响而抑制降水;在以动力强迫抬升为主的春秋季,气溶胶抑制华山地形云降水20%左右,最大可达25%;在热对流条件下,气溶胶对地形云和对平原地区云的抑制作用基本相当。不同风速风向下Ro的变化趋势表明,Ro递减随风速增大而加快,迎风向(240°~30°)大风(≥5 m/s)时减少降水超过30%。由Ro与能见度关系的定量分析发现,当能见度在14 km时Ro为1.8左右,随着能见度的降低Ro逐渐减小,当能见度小于8 km时,R0约为1.2,减小了30%左右;华山对于华阴的Ro与能见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81。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归纳出气溶胶抑制秦岭地区地形云降水的初步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地形云降水 地形强化因子(Ro) 能见度 抑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雷暴弱降水云微物理特征的卫星反演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戴进 余兴 +4 位作者 刘贵华 徐小红 岳治国 孙伟 杨馥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8-298,共11页
选取青藏高原3个雷暴弱降水过程,以极轨卫星反演云微物理特征分析方法为主,结合地面实况和探空资料,探讨了云微物理特征及这类雷暴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这类云的云底温度较低,为0℃左右,离地面1~2 km,属冷云底的对流云。与暖云... 选取青藏高原3个雷暴弱降水过程,以极轨卫星反演云微物理特征分析方法为主,结合地面实况和探空资料,探讨了云微物理特征及这类雷暴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这类云的云底温度较低,为0℃左右,离地面1~2 km,属冷云底的对流云。与暖云底(云底温度15~20℃)相比,冷云底导致云中的水成物少,释放潜热少,这可能是该区域强对流灾害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冰化温度较高(高度低),云粒子在-20^-25℃高度上基本完全冰化,可能与云底粒子有效半径(Re)较大有关;(3)Re=15μm的高度到冰化高度是主要起电层对应的温度,为-10^-25℃,这一层为冰、水共存区;(4)云的主体高度均在0℃层以上,降水以冷云过程为主,冰相参与的增长过程为主要的云雨粒子增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雷暴 弱降水 云微物理特征 冷云底 卫星反演
下载PDF
复杂地形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17
作者 余兴 王晓玲 +2 位作者 戴进 杨文峰 李兆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9-401,共13页
首先发展了一个三维非静力中-β尺度动力学模式,以模拟地形的动力、热力作用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模式放弃了静力近似假设,垂直方向采用地形跟随坐标,用较细的网格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和精度。在参数化过程中,太阳辐射吸收考虑了地形... 首先发展了一个三维非静力中-β尺度动力学模式,以模拟地形的动力、热力作用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模式放弃了静力近似假设,垂直方向采用地形跟随坐标,用较细的网格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和精度。在参数化过程中,太阳辐射吸收考虑了地形的坡向作用,地表潜热和水汽通量考虑了植被作用,闭合方案采用E-ε能量闭合。然后利用该模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作了实例模拟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起伏地形对垂直流场及低层风场影响较大。迎风坡空气抬升,背风坡空气下沉。层结稳定时易形成背风波,层结不稳定时,在地形抬升、水平温度梯度(地表形状不同)和背风坡的共同作用下,地形边界区易形成局地环流。除迎风坡空气抬升和背风坡引起上升运动外,还有地形加热引起的上升运动,这些对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力模式 复杂地形 数值模拟 边界层结构
下载PDF
一次过冷层状云催化云迹微物理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戴进 余兴 +1 位作者 Daniel Rosenfeld 徐小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30,共9页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通过卫星观测到的一次人工增雨催化作业后形成的云迹线个例,分析了云迹线与其周围云的光谱特征、亮温、亮温差、云顶粒子有效半径等云微物理特征,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揭示了这次过冷层状云催化的微物理效应。云迹实...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通过卫星观测到的一次人工增雨催化作业后形成的云迹线个例,分析了云迹线与其周围云的光谱特征、亮温、亮温差、云顶粒子有效半径等云微物理特征,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揭示了这次过冷层状云催化的微物理效应。云迹实际上是持续时间超过80 min、宽和深分别约为14 km和1.5 km的云谷。云迹周围的云顶粒子有效半径为10—15μm,而云沟内的粒子在15—24μm变化。周围云体由过冷滴组成,中间可能夹杂了一些低浓度的冰粒子,云沟内云的主要成分是冰。和周围未被催化的云相比,0.6μm通道的光谱反射率,在云沟处有明显的增加,而3.7μm通道反射率在云沟内是降低的,尽管其绝对变化幅度不大,但其相对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播云时间的增加,云沟深度、宽度逐渐增加,云沟内和周围云体的温差逐渐增加,对通道4和5而言,在最早催化部位,最大分别达到4.2℃和3.9℃,4和5通道之间云沟内的亮温差也是随冰晶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为1.4℃,而云沟周围云为0.2—0.4℃。云沟的形成、云沟内云顶温度的增加和4,5通道之间亮温差的增加,都足以说明被播云体变薄,其原因是由于云顶降水使得云内的水流失,云顶下降。云顶冰晶化、冰粒子增长成降水造成云顶下沉,是云沟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本次播云作业,晶化作用在播云22 min后逐渐显现。在播云后38—63 min,有新的水云在云沟的中间部位生成,可能是由于冻结潜热释放引起的上升运动所致。而新生水云在形成较早的云迹中没有出现,这些较早形成的云迹在80多分钟的整个观测期间持续扩散。最终,在周围云从外向云沟内的扩散过程中,云沟开始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层状云 云迹 微物理特征 卫星反演 催化.
下载PDF
CLM3模拟的1979-2003年中国土壤湿度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杜川利 刘晓东 WU Wanli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3-473,共11页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on Land Model 3),以1979—2003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Reanalysis-2)作为外界强迫,对在分辨率为0.5°纬度×0.5°经度下中国区域进行独立(off-line)模拟试验,并分析了土壤湿度对全球变暖的响...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on Land Model 3),以1979—2003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Reanalysis-2)作为外界强迫,对在分辨率为0.5°纬度×0.5°经度下中国区域进行独立(off-line)模拟试验,并分析了土壤湿度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模拟结果显示:土壤湿度随深度的增加调整(Spin-up)到稳态时间加长,最长可高达20年,这说明模式陆面过程对土壤初始状态的敏感性。模拟结果与台站实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输出的土壤湿度的对比表明,季节与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我们的结果还显示,随着近年来气候逐渐变暖,包括中国北方(30°N以北)在内的东亚北部地区夏季土壤湿度有逐渐减少趋势,最多减少15(mm3.mm-3).(100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陆面模式 土壤湿度 全球变暖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边界层热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孙旭东 孙孟伦 李兆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9-54,共6页
本文使用非定常二维边界层大气动力和热力方程组数值模式,结合西安市1983年秋冬季城郊气象场的观测资料及能源耗量,分析计算了西安城市热岛热力场的特性和强度,并评估了由于城市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对未来城市热岛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力场 边界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