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值天气预报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1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王建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35,共9页
数值天气预报检验是改进及应用数值模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模式检验中的观念不断更新,适用于不同预报产品及不同用户需求的模式检验方法也不断涌现。首先简单回顾了以列联表为基础的传统的模式检验方法。其次重点总结了伴随高分辨率数... 数值天气预报检验是改进及应用数值模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模式检验中的观念不断更新,适用于不同预报产品及不同用户需求的模式检验方法也不断涌现。首先简单回顾了以列联表为基础的传统的模式检验方法。其次重点总结了伴随高分辨率数值预报而出现的空间诊断检验技术,按照检验目的的不同,诊断方法可以归纳为:①基于滤波技术的分辨模式在不同时空尺度上预报能力的邻域法、尺度分离法;②利用位移偏差诊断模式预报位置、面积、方位、轴角等与观测差异的属性判别法、变形评估法。然后阐述了集合样本成员的概率分布函数(PDF)、集合预报与观测概率分布函数相似程度、事件发生的概率预报等集合预报检验方法。最后论述了空间诊断技术、集合预报检验方法的适用领域,并讨论了模式检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诊断 集合预报 概率预报
原文传递
ECMWF、日本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能力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2
2
作者 张宏芳 潘留杰 杨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432,共9页
利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ECMWF、日本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全国2419个台站逐6 h降水量观测、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万余个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列联表预报评分、泰... 利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ECMWF、日本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全国2419个台站逐6 h降水量观测、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万余个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列联表预报评分、泰勒图等统计方法,客观对比分析ECMWF、日本高分辨率模式对中国逐6、12和24 h分段降水的预报能力,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来说,ECMWF对降水的预报优于日本模式,日本模式预报离散度偏大,而ECMWF预报相对平稳,与观测更加一致;(2)两个模式晴雨预报中降水发生频率较实际偏高,暴雨预报频率较实际偏低,随着分段间隔的增加,这一情况有所改善;(3)ECMWF模式6 h分段降水晴雨预报评分低于日本模式,暴雨预报评分整体高于日本模式,12和24 h分段ECMWF模式晴雨、暴雨预报评分一致高于日本模式;(4)通过调整阈值改变预报偏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报技巧;(5)就空间分布来看,模式在东南地区Bias、CSI技巧评分整体优于西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模式 降水预报 泰勒图
下载PDF
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气象要素场预报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65
3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2 位作者 朱伟军 王楠 王建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利用ECMWF模式逐日分析场(0场)序列和7d预报场序列,使用气候学方法客观检验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的预报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模式对不同要素场的预报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特别是7月预报能力最弱。2)总体来说,850hPa温度场、50... 利用ECMWF模式逐日分析场(0场)序列和7d预报场序列,使用气候学方法客观检验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的预报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模式对不同要素场的预报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特别是7月预报能力最弱。2)总体来说,850hPa温度场、500hPa高度场与0场相关最好,850hPa湿度场与0场相关最弱;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能力总体减弱。3)大陆上温度场预报总体较0场偏高,而在赤道低纬地区偏低,模式对赤道附近温度场变率预报能力弱于中高纬地区,这一特征在其它要素预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4)500hPa位势高度预报场与0场的差值表现出清楚的起源于里海并向东北传播经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转向东南至日本东部海域的波列,这一现象在500hPa风场差值图中也有清楚的表现。5)纬向风预报能力强于经向风,30°N附近存在纬向风与0场相关系数高值带。6)总体来说,模式对高层的预报能力优于低层,但模式对700hPa风场的预报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模式 气候学方法 检验
下载PDF
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及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3 位作者 王楠 周毓荃 侯建忠 张健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8-289,共12页
利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方法,结合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9月1日发生在陕西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天气尺度分析不足以判断强天气发生的潜势条件;(2)探空资料的中尺度及其综合图分析能够清楚地反映... 利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方法,结合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9月1日发生在陕西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天气尺度分析不足以判断强天气发生的潜势条件;(2)探空资料的中尺度及其综合图分析能够清楚地反映冷暖平流、干线、湿舌、显著流线及切变线的位置,是强对流天气分析的有效手段;(3)08:00地面温度、露点温度能较好地指示关中以北黄土高原上强对流发生的潜势条件,通过14:00地面资料加密分析,能清楚地看出地面冷锋的位置及冷暖、干湿空气的交汇区域,有利于确定强对流发生区域。(4)新生对流云主要位于地面干线附近,下垫面对对流云初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尽管陕西西南部有较多的新生对流云,但云顶延展高度较低,产生闪电、雷暴和冰雹等天气的几率较小。(5)对流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强天气指示回波对预警有重要的作用,此次冰雹天气发展过程中形成明显的"V"形缺口、回波穹窿及上冲云顶,中层与下层强回波中心的水平位移超过1km,45dBz强回波延伸高度超过7km,这些指标对强对流天气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冰雹 中尺度综合图 雷达探测
下载PDF
一个简单的格点温度预报订正方法 被引量:38
5
作者 潘留杰 薛春芳 +3 位作者 王建鹏 张宏芳 王丹 胡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4-1593,共10页
格点气象要素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目前的主推业务和未来天气预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高分辨率模式2 m温度预报资料,在传统中央气象台站点温度指导预报SCMOC和回归方法建立的站点温度预报的基础上,提出"站... 格点气象要素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目前的主推业务和未来天气预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高分辨率模式2 m温度预报资料,在传统中央气象台站点温度指导预报SCMOC和回归方法建立的站点温度预报的基础上,提出"站点订正值向格点传递"的方法来订正格点温度预报。结果表明:(1)SCMOC站点最高、最低温度24~168 h预报误差<2℃准确率分别平均高于ECMWF的10.0%和23.1%,ECMWF存在较大的系统性偏差,最低温度预报偏高,最高温度预报偏低。(2)"站点订正值向格点传递"方法能够订正模式格点温度预报的系统误差,且整体上不改变原ECMWF温度预报场的空间形态和原模式对地形的刻画特征。(3)利用研究区域内98个县级站SCMOC温度预报,订正ECMWF格点场,返回到区域内1289个乡镇站进行检验,结果24 h最低、最高温度<1℃的准确率较ECMWF分别提高22.8%和11.9%,<2℃的准确率则分别提高29.7%和17.4%。最低(高)温度绝对误差平均减小0.99℃(0.69℃),平均误差(ME)下降到0.7℃(-0.9℃)以内。(4)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得到98个县级站的温度预报,返回差值场来订正格点场,也能较好地订正ECMWF的系统性误差。对比两种方法,SCMOC差值传递在最低温度订正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而回归方法的最高温度订正效果较好。此外,回归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逐时温度预报效果。该方法已成功运用于陕西省精细化格点预报业务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点温度 站点订正值传递 SCMOC 一元回归
下载PDF
兰州市城区空气气溶胶中PM_(2.5)和PM_(10)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瞿德业 周围 +2 位作者 陈雷华 汪君 鹿晨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了调查兰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8年夏秋、冬季在兰州市一交通主干道附近使用大气采样仪采集了32个样品。结果表明: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状况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2.3~167.7%和23.1~480%;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的PM... 为了调查兰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8年夏秋、冬季在兰州市一交通主干道附近使用大气采样仪采集了32个样品。结果表明: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状况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2.3~167.7%和23.1~480%;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的PM2.5占PM10的比例范围从62.10~77.41%,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目前对于PM2.5的相关控制标准尚处于论证、试点研究阶段,使得对它的控制越发困难,应当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10 兰州市 颗粒物
原文传递
基于邻域法的高分辨率模式降水的预报能力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2 位作者 陈小婷 王建鹏 陈法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2-642,共11页
利用2011—2013年ECMWF、日本、T639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数据,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邻域法FSS(Fractions Skill Score)、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 利用2011—2013年ECMWF、日本、T639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数据,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邻域法FSS(Fractions Skill Score)、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分指数,分析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1)暖季(5—9月)三家模式对小雨量级降水预报频率偏多,随着降水量的增大,模式预报频率逐渐减小,降水阈值10.0 mm左右时,预报频率接近无偏,FSS趋于1,其中T639模式受尺度变化影响最大。(2)对ECMWF模式来说,降水阈值小于5.0 mm时,增加空间尺度,能够同时提高降水量级、范围的预报准确率,对5.0 mm以上量级降水,增加尺度不利于提高ETS评分;对T639模式来说,调整邻域空间尺度对降水FSS、ETS评分影响不大。(3)ECMWF、日本模式分别在局地性、系统性降水上有较好的预报表现,使用较大邻域来评定局地性降水并不合理,但对系统性降水来说,50~110 km的空间尺度能够取得较好FSS评分。(4)不同月份上,三家模式的降水量级、范围的预报技巧评分不尽相同,整体来说,三家模式均在7月降水量级预报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模式 尺度分析 邻域法 FSS评分 ETS评分
下载PDF
日本高分辨率模式对中国降水预报能力的客观检验 被引量:32
8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1 位作者 王建鹏 宁志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3-494,共12页
利用2012年4月1日-8月31日中国2419个台站逐6 h降水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中国3万余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客观统计方法,分别检验了日本高分辨率模式对中国逐6 h、12 h和24 h分... 利用2012年4月1日-8月31日中国2419个台站逐6 h降水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中国3万余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客观统计方法,分别检验了日本高分辨率模式对中国逐6 h、12 h和24 h分段站点、格点降水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晴雨预报技巧随分段间隔的增加整体增加,暴雨预报技巧在12 h分段表现相对较好;(2)就站点检验来说,模式晴雨预报的降水频数高于观测,6 h和12 h分段暴雨预报低于观测频数,24 h分段则与观测基本一致,通过计算调整阈值可以明显改善技巧评分;(3)6 h分段降水标准差比值<1,出现预报为中雨,而观测为暴雨或小雨的概率增大,24 h分段则相反;(4)整体而言,模式对东南地区的预报技巧高于西北地区,但沿海地区降水的偶然性更大;(5)模式预报与高分辨率卫星、自动站融合降水产品有更好的一致性,阈值调整的空间相对有限;(6)东南地区预报与观测的相关性大于西北地区,模式对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级的预报比西部地区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分辨率模式 技巧评分 泰勒图
下载PDF
三种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29
9
作者 潘留杰 薛春芳 +2 位作者 张宏芳 王建鹏 姚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8,共14页
客观有效的评估高分辨率模式格点降水的预报能力,不仅是模式发展中的基础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目前中国气象局主推的格点天气预报业务。以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式高分辨率降水格点预报资料、CMOR... 客观有效的评估高分辨率模式格点降水的预报能力,不仅是模式发展中的基础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目前中国气象局主推的格点天气预报业务。以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式高分辨率降水格点预报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104个自动观测站的逐时降水量融合资料为基础,选择2015年6~8月55个降水个例,研究传统检验方法、面向对象MODE(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方法、以及邻域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以期为高分辨率格点降水的预报性能评估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尽管点对点的传统方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检验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传统方法能够在空间上表现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技巧的地域性差异,在时间上刻画预报的整体性能,对高分辨率格点预报性能评估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价值;(2)邻域法的显著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通过变换邻域窗获得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传统预报技巧,另一方面独有的FSS(Fractions Skill Score)技巧评分能够表现预报相对于观测降水在格点数量上的比值,结合FSS和不同邻域窗上的传统技巧评分,可以判别在多大空间尺度上能够获得较好的预报技巧;(3)MODE方法在变换卷积半径的基础上提取降水对象,基于降水对象不仅能统计模式的传统技巧评分和预报性能的尺度变化,还可以表现降水对象的质心距离、轴角、面积、强度、综合收益、位移距离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首先为用户提供了模式预报性能的多视角表现,其次从侧面定量描述了模式对天气系统发展快慢、槽脊强弱等预报误差,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如何应用对象属性来提高实际的预报能力还存在一些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模式 空间检验 技巧评分 MODE 邻域法
下载PDF
CINRAD/SA雷达天伺系统疑难故障原因剖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传凤 袁希强 +2 位作者 景东侠 吕庆利 隋岩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9-443,共5页
2008年5月28日21:00至5月31日13:00济南CINRAD/SA雷达天伺系统出现一次综合性质的故障。故障涉及到天线伺服系统数字控制单元DCU(5A6)、光纤通信链路、数据采集单元DAU等几个环节。按常规思路检修故障不能修复。通过以数字控制单元状态... 2008年5月28日21:00至5月31日13:00济南CINRAD/SA雷达天伺系统出现一次综合性质的故障。故障涉及到天线伺服系统数字控制单元DCU(5A6)、光纤通信链路、数据采集单元DAU等几个环节。按常规思路检修故障不能修复。通过以数字控制单元状态显示和角码显示异常信息要点作为此次故障的突破口,重新查找故障原因并逐个击破修复,使雷达恢复正常运转。着重介绍此次疑难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检修思路,旨在提高雷达技术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RAD/SA 疑难故障 检修思路
下载PDF
1961—2015年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11
作者 卢珊 张宏芳 +3 位作者 屈直 巨晓璇 王百朋 张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77-85,共9页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等级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递减平均法对陕西SCMOC精细化温度预报的订正效果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丹 黄少妮 +2 位作者 高红燕 马磊 王建鹏 《干旱气象》 2016年第3期575-583,共9页
利用递减平均法对2012—2013年陕西区域99站共731 d的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进行误差订正,订正结果表明:该订正方法总体表现为正的订正效果,对08:00和20:00起报的定时温度、日最高温度以及08:00起报的日最低温度有明显的订正能力,在... 利用递减平均法对2012—2013年陕西区域99站共731 d的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进行误差订正,订正结果表明:该订正方法总体表现为正的订正效果,对08:00和20:00起报的定时温度、日最高温度以及08:00起报的日最低温度有明显的订正能力,在准确率偏低的预报时效内订正效果较好;对于48 h内逐3 h定时温度预报,在夜间的准确率高于白天,对应的"递减平均法"在白天的订正能力高于夜间;对于168 h内日最高(低)温度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准确率降低,但是"递减平均法"的误差订正能力增强;"递减平均法"对48 h内逐3 h定时温度和24 h内日最低温度的订正能力在准确率偏低的月份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减平均法 精细化温度预报 误差订正 准确率
下载PDF
近60年西安市24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沈姣姣 徐虹 +3 位作者 李建科 王靖 高红燕 杨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654,共9页
利用西安市1951年-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和R/S法分析了西安市24节气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立冬(-0.303℃/d)、惊蛰(+0.233℃/d)、小雪(-0.220℃/d... 利用西安市1951年-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和R/S法分析了西安市24节气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立冬(-0.303℃/d)、惊蛰(+0.233℃/d)、小雪(-0.220℃/d)和春分(+0.219℃/d)气温变幅较剧烈。24节气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多在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10年代出现显著增温(秋季型和冬季型节气初日气温随年代变化不显著),立春、大暑、立秋、处暑和冬至等平均气温在21世纪10年代未增反降。惊蛰初日气温和平均气温在1998年和2008年达到显著增温,于2001年和2010年达到极显著增温。清明和小满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1999年和1993年)突然转暖,于21世纪10年代初(2004年和2003年)和10年代中期(2006年和2006年)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增温。芒种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表现出阶段性上升和下降趋势,均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转冷的突变,21世纪10年代中后期开始升温。R/S分析结果表明,除惊蛰初日气温会维持目前的增温态势或略有减弱外,未来惊蛰平均气温和其余物候性节气(清明、小满和芒种)的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升温幅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因此,与各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不可盲目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节气 气温变化 季节性节气 物候性节气 突变检测 R S法
原文传递
1960年以来陕西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丹 高红燕 +2 位作者 盛立芳 杨新 李建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利用陕西9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60年以来陕西秋季连阴雨天气的时空变化和成因。结果表明,陕西秋季较易发生8日以上连阴雨过程,大部分地区8日以上连阴雨过程降水... 利用陕西9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60年以来陕西秋季连阴雨天气的时空变化和成因。结果表明,陕西秋季较易发生8日以上连阴雨过程,大部分地区8日以上连阴雨过程降水量占秋季降水总量的60%以上。1960年以来,4-7日连阴雨过程的次数在增加,8日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明显减少,特别是1985年以后,8日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这一时期的连阴雨过程平均持续时间和降水量也显著减少。陕西秋季连阴雨过程的暴雨频次和强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起伏,1977-1981年和1987-2002年秋季的暴雨强度和频次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近年来开始增加,2011年秋季陕西共计发生暴雨150站次,为近52a来最大值。陕西秋季连阴雨中60%以上的降水和82.50%的暴雨发生在9月。从9月西藏高原指数、亚洲经向环流指数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与陕西秋季连阴雨天气时间演变的比较来看,这3项环流指数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陕西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年际变化。但是影响陕西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因素比较复杂,对其变化规律和发展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暴雨 时空变化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低纬季风涌影响登陆台风“榴莲”(0103)和“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的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卢珊 王黎娟 +2 位作者 管兆勇 何洁琳 宋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以2001和2006年盛夏登陆中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1年0103号"榴莲"和2006年0604号"碧利斯"热... 以2001和2006年盛夏登陆中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1年0103号"榴莲"和2006年0604号"碧利斯"热带气旋陆上维持和暴雨增幅的大尺度环境场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榴莲"登陆后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相互作用,构成了典型的"北槽南涡"天气形势,"碧利斯"登陆后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方大陆高压坝和南侧副高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高压脊所包围,有利于其环流维持。2)"榴莲"和"碧利斯"陆上维持期间越赤道气流明显增强,但是在"榴莲"活动期间,100°E附近越赤道气流表现突出,而在"碧利斯"陆上活动期间,80°E附近越赤道气流尤为显著,它们都增强了当时的西南季风,把大量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注入登陆后减弱的"榴莲"和"碧利斯"环流,使其非但没有很快减弱消亡,反而能在登陆后长时间维持不消。3)2001和2006年东亚夏季风存在明显低频振荡,2001年低纬夏季风10~20d低频振荡显著,而2006年则以30~60d低频振荡为主,由不同低频振荡周期表示的低纬季风涌均存在明显的北传特征。当低频振荡处于极端活跃位相时,季风涌最为强盛并侵入"榴莲"和"碧利斯"环流系统,正好对应着当时的台风暴雨剧烈增幅。此外,低频气流的辐合和低频水汽输送也是"榴莲"和"碧利斯"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季风涌 榴莲 碧利斯 暴雨增幅 大尺度环境场
下载PDF
递减平均法与一元线性回归法对ECMWF温度预报订正能力对比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丹 王建鹏 +1 位作者 白庆梅 高红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0-1321,共12页
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的定时最高(低)气温预报产品,针对2017年陕西99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最高(低)气温预报,检验和比较了递减平均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两种方法对气温预报误差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显著地提高了日最高(低)气温的... 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的定时最高(低)气温预报产品,针对2017年陕西99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最高(低)气温预报,检验和比较了递减平均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两种方法对气温预报误差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显著地提高了日最高(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订正能力逐渐减弱。技巧评分与模式对气温的预报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秦岭及其以南地区的日最高气温预报和秦岭以北地区的日最低气温预报的准确率偏低,其技巧评分一般超过40%,极大值超过70%。两种方法都有效降低了系统误差,较小误差范围的站次增多,较大误差范围的站次减少,对日最高气温在预报绝对误差≤2℃误差范围的订正能力较为突出,对日最低气温在预报绝对误差≥3℃误差范围的订正更有优势。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日最高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略优于递减平均法,对日最低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不及递减平均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对气温预报进行混合订正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模式 日最高(低)气温预报 误差订正 递减平均 一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新浪微博数据爬虫程序设计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琳 任芳 《信息系统工程》 2016年第9期97-99,共3页
为了快速地获取到海量微博中的数据,根据微博网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ython爬虫程序设计方法。通过模拟登录新浪微博,实时抓取微博中指定用户的微博正文等内容;该工具利用关键词匹配技术,匹配符合规定条件的微博,并抓取相关内容;最... 为了快速地获取到海量微博中的数据,根据微博网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ython爬虫程序设计方法。通过模拟登录新浪微博,实时抓取微博中指定用户的微博正文等内容;该工具利用关键词匹配技术,匹配符合规定条件的微博,并抓取相关内容;最后使用该工具对部分微博数据作了一个关于雾霾问题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程序具有针对性强、数据采集速度快、易嵌入开发、简单等优点,为不善于编程的研究者提供了快速获取微博的方法,有利于对微博的后续数据挖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 爬虫 新浪微博 雾霾
下载PDF
1901—2012年陕西降水、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宏芳 潘留杰 +1 位作者 卢珊 高红燕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4-1682,共9页
利用英国东英格兰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最新发布的1901—2012年的月平均气候资料,分析陕西近百年降水、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降水南北差异较大,陕南降水多且年际变化最大,西安为年际变化的第二高值中心。(2)陕西降水... 利用英国东英格兰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最新发布的1901—2012年的月平均气候资料,分析陕西近百年降水、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降水南北差异较大,陕南降水多且年际变化最大,西安为年际变化的第二高值中心。(2)陕西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周期,20世纪40年代之前降水变化较平缓,40年代后降水变化幅度变大,异常偏多或偏少的年份较多。(3)降水的EOF1表现为整体的正异常,体现了陕西年平均降水的一致变化,EOF2主要表现为陕西南部和陕西东北部的反相位振荡,且具有显著年际变化周期。(4)陕西气温近112年有两个偏冷期:20世纪20年代之前和50年代到90年中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和90年代后期以来为偏暖期。与全国气温变化不同,第二个暖期是从90年代开始迅速升温,滞后于全国气温变化,且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90年代而不是40年代。(5)气温的第一模态解释了总模态的88.4%,且表现为陕西一致的正异常,表明陕西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的一致性,Morlet小波分析显示其有2~4年的周期震荡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降水 气温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1971~2010年陕西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 被引量:22
19
作者 卢珊 王百朋 张宏芳 《干旱气象》 2015年第6期987-993,共7页
利用陕西省82个气象站近40 a(1971~2010年)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环境卫生学指标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陕西地域特点,建立适合陕西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进而得到该省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 利用陕西省82个气象站近40 a(1971~2010年)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环境卫生学指标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陕西地域特点,建立适合陕西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进而得到该省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对陕西省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及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气候舒适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近40 a间各地的气候舒适度均显著增加;陕西省可划分为4个气候舒适区,分别是关中中东部(Ⅰ区)、陕北西南部(Ⅱ区)、陕北东北部(Ⅲ区)、陕南中南部(Ⅳ区),其中Ⅳ区的气候舒适度最高,但人口仅占全省总数的11.4%,Ⅰ区次之,人口占全省总数的一半,Ⅱ区和Ⅲ区的舒适度明显偏低,相应的人口也最少,分别占全省的6.0%和6.8%;4个区的年气候舒适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Ⅱ区上升幅度最大,气候正常日数在各区的变化幅度均不明显,而气候不舒适日数各区均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Ⅰ区降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REOF 综合区划 陕西省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夏季极端降水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卢珊 胡泽勇 +2 位作者 付春伟 樊威伟 吴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1-254,共14页
利用1961-2016年夏季黄土高原地区64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近56年黄土高原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比了极端降水强弱年以及不同年代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形势的异同。结果表明,黄土... 利用1961-2016年夏季黄土高原地区64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近56年黄土高原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比了极端降水强弱年以及不同年代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形势的异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夏季极端降水占夏季总降水量的54%左右,总体上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在近年来黄土高原夏季降水整体下降的背景下,极端降水占比在将近70%的站点表现出增长趋势。对比极端降水强弱年环流形势发现,当贝加尔湖低压增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时,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北方干冷空气在黄土高原上空交绥,从而导致更多的极端降水。在强极端降水年的夏季,存在着异常强的水汽净收入。6月,北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输入加强。北边界在7月和8月转为水汽输出边界,同时西边界和南边界的输入加强,且8月的增加更为明显。在强极端降水年,夏季黄土高原上还可以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冷暖空气交绥,这有利于研究区域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极端降水的增加。此外,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夏季极端降水在1980年代经历了从偏多到偏少的转变,近些年来又逐渐增加。对比不同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可见,当水汽净收入为正,同时冷暖空气交汇明显时,对应年代的黄土高原夏季极端降水偏多,反之则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极端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