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晓华 雷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96-298,共3页
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性致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具体表现为短暂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丧失部分生活能... 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性致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具体表现为短暂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丧失部分生活能力和劳动力,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1]。临床中对脑卒中的治疗多以降脂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为主,只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相关的研究指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治疗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阻塞 降压药物 心理康复治疗 脑部血管 致残性 出血性脑卒中 致死疾病 抗凝药物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丽娟 李晓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结核性脑膜炎属于结核病的一种肺外结核病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临床对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掌握,及早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帮助,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依从... 结核性脑膜炎属于结核病的一种肺外结核病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临床对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掌握,及早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帮助,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优质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肺外结核病 依从率 护理措施 诊断与治疗 病死率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钱才 魏阳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511-2513,2516,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A检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CTA检测结果作为试验方法,DSA检测结果...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A检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CTA检测结果作为试验方法,DSA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方法,评估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总共检测了180条血管,经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κ值均>0.6,表明其一致性较好,尤其是对重度狭窄患者,一致性为0.73。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和斑块形态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36例脑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与CTA的符合率为83.3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κ=0.72、0.69)。结论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形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与DSA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脑侧支循环
下载PDF
X胸片及CT在弥漫性肺病患者及其呼吸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魏阳子 刘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2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探究X胸片及CT在弥漫性肺病患者及其呼吸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疑似弥漫性肺病患者为试验组,分别对其实施X胸片及CT检查,将支气管镜检结果设为“金标准”,对比两... 目的探究X胸片及CT在弥漫性肺病患者及其呼吸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疑似弥漫性肺病患者为试验组,分别对其实施X胸片及CT检查,将支气管镜检结果设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对弥漫性肺病的诊断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弥漫性肺病两种检测方式影像征象;另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格检查的8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实施X胸片及CT检查,对比两组X胸片及CT检测平均肺密度(MLA)和两肺总容量(TLV)的差异。结果X胸片对弥漫性肺病诊断一致性为77.11%,灵敏度为75.41%,特异度为81.82%,CT对弥漫性肺病诊断一致性为91.57%,灵敏度为90.16%,特异度为95.45%,两种检测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肺病X胸片检测显示有毛玻璃样改变(2例)、肺纹增多(15例)、斑片影(11例)、网状影(16例)、蜂窝肺(6例);CT检测显示有毛玻璃样改变(4例)、结节影(18例)、蜂窝影(10例)、网状影(18例)、粟粒状影(6例);试验组患者X胸片及CT均提示MLA和TL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X胸片与CT检测MLA、TLV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胸片及CT对弥漫性肺病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较好地定量评估患者呼吸功能,CT较X胸片对弥漫性肺病的检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胸片 CT 弥漫性肺病 呼吸功能 评价分析
下载PDF
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联合图像后处理在鼻腔结构异常合并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唐伟路 魏阳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4期3509-3511,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联合图像后处理在鼻腔结构异常合并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鼻腔结构异常合并功能性溢泪患者分别行X线泪道造影、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联合图像后处理检查,观察其泪...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联合图像后处理在鼻腔结构异常合并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鼻腔结构异常合并功能性溢泪患者分别行X线泪道造影、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联合图像后处理检查,观察其泪道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结果本研究3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泪囊堵塞19例,鼻泪管堵塞8例,泪小管堵塞5例;经X线泪道造影诊断显示,泪囊堵塞12例,泪小管堵塞3例,鼻泪管堵塞4例;通过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结果显示,泪囊堵塞15例,鼻泪管堵塞8例,泪小管堵塞5例。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检出率稍高于X线泪道造影,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联合图像后处理发现,泪囊后下部骨质厚度明显低于泪囊前上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鼻甲腋至泪囊底的距离低于其至泪囊顶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泪道造影不能显现相关内容。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联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地显示鼻腔结构异常合并功能性溢泪患者泪囊的形态及溢泪病因及部位,明确钩突附着与泪囊的关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泪囊造影 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 图像后处理 鼻腔结构异常 功能性溢泪
下载PDF
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诊断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价值 被引量:36
6
作者 杨荣泉 杨彬 +3 位作者 谢洪群 刘韦华 韩亚斌 刘晨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6期3990-3992,共3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在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1月该院诊治的3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行经阴道和经腹超声,比较两种超声的诊断效果,观察声像图表现。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比较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在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1月该院诊治的3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行经阴道和经腹超声,比较两种超声的诊断效果,观察声像图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卵巢囊肿均在超声下显像,经阴道超声蒂扭转发现率、病理相符率均为93.33%,明显高于经腹超声的70.00%(P<0.05);蒂扭转图像特征明显,经腹超声以单纯无回声肿块为主,经阴道超声病灶透声差、可见斑点状或斑片状回声。结论超声能够有效发现卵巢囊肿蒂扭转病灶,其中经阴道超声回声特征显著,适用于发现中度或偏小蒂扭转病灶,经腹超声适用于发现巨大蒂扭转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蒂扭转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3 cm)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荣泉 谢洪群 +3 位作者 杨彬 王嘉 刘韦华 刘晨 《肝脏》 2017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对直径≤3 cm的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探讨该方法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灶直径大小进行分组,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 目的对直径≤3 cm的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探讨该方法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灶直径大小进行分组,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分析结果,并与最终的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验对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5.6%,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5.6%,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97.7%;对不同直径的病灶病理检查发现,不同直径(0~1、1~2和2~3 cm)的病灶良恶性的比例无显著差别(P>0.05);不同时相的造影结果显示,门静脉期中,1~2 cm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低的比例显著少于2~3cm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相与延迟相的比较,两组病灶的增强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3 cm的肝内局灶性病灶诊断价值较高,而门静脉期时,直径≤2 cm的肝内恶性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进行诊断时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病灶 超声造影 门静脉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