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康市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平 王治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了解安康市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场所蚊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蚊密度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结果2005-2007年在3个县9个村的居民室内、畜圈各45间及野外9处共捕获成蚊4属6种31396只。其中中华按蚊615只,帕氏按蚊334只,淡色库蚊... 目的了解安康市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场所蚊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蚊密度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结果2005-2007年在3个县9个村的居民室内、畜圈各45间及野外9处共捕获成蚊4属6种31396只。其中中华按蚊615只,帕氏按蚊334只,淡色库蚊2286只,白纹伊蚊36只,骚扰阿蚊28123只,三带喙库蚊2只,总密度146.37只/人工小时。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淡色库蚊。畜圈蚊虫占捕获总数的92.37%,密度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最高峰。结论海拔低、雨量多、潮湿、阴暗、通风不好的畜圈内蚊虫密度高,初步推断淡色库蚊可能为安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调查 骚扰阿蚊 淡色库蚊
下载PDF
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原凌云 闫小兰 +2 位作者 周玲 周以军 刘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8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70/10万。2009年与2010年报告发病率... 目的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8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70/10万。2009年与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41/10万和93.98/10万,2010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高于2009年(χ2=17.27,P=0.00)。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2.56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56%;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6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3.5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21.43,P=0.000)。结论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高发季节主要在3~7月份,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