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志资料室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倩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2-143,共2页
分析了地方文献的特征以及存在形式,针对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征集范围 征集渠道 征集方式
下载PDF
一部植根于历史、地理与当代发展之间的重要文献——两轮《宝鸡市志》述评
2
作者 张世民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8期5-10,共6页
站在历史、地理和当代发展的视角来看,历史上的凤翔府到而今的宝鸡市,构成了陕西关中乃至祖国西部的封疆重镇。两轮《宝鸡市志》的编写,富有地域特色和成书亮点。该志立足行业纵深,实现了区域突破;对于城乡建设的记载,与宝鸡市的城市历... 站在历史、地理和当代发展的视角来看,历史上的凤翔府到而今的宝鸡市,构成了陕西关中乃至祖国西部的封疆重镇。两轮《宝鸡市志》的编写,富有地域特色和成书亮点。该志立足行业纵深,实现了区域突破;对于城乡建设的记载,与宝鸡市的城市历史、城市位置和城市格局息息相关。在专业领域,体现了方志体例和方志话语的默契交融。该志重视经世致用,但也不乏遗产思维;从审美地理角度,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该志凝聚了当代宝鸡市地方志工作者的全副心血与聪明智慧,反映了当代宝鸡市社会科学界的一种思考、一种探索精神,其学理价值和资用价值均应受到重视。两点建议:有必要全面、系统和有深度地清理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编纂一部独立的《宝鸡市文物志》或《宝鸡市文化遗产志》;重视当地艺文著述的编纂,适时启动《宝鸡市艺文志》的搜集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市志 历史方位 地理效用 方志价值 城市建设
下载PDF
论屈复与清代秦声
3
作者 张世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65-72,共8页
屈复是清初诗人,清代秦声的奠基人。屈复的一生,堪称是诗学的一生。历来涉及屈复的评价,大抵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贬抑论者,一种是褒赞论者,还有一种是褒贬互见论者。钱钟书早年在《容安馆札记》中,完全沿袭清代诗人沈德潜、袁枚的观点,故... 屈复是清初诗人,清代秦声的奠基人。屈复的一生,堪称是诗学的一生。历来涉及屈复的评价,大抵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贬抑论者,一种是褒赞论者,还有一种是褒贬互见论者。钱钟书早年在《容安馆札记》中,完全沿袭清代诗人沈德潜、袁枚的观点,故不乏微词,晚年则将李因笃、屈复视作清代秦声的奠基人,给予新的评价。就诗学源流而言,屈复所倡导的“寄托说”,作为清代早期诗人典型的诗学观点,构成了清代秦声的特色内涵;就诗歌题材而言,屈复坚持独立的不合作立场,撰写大量有所寄怀的诗歌,其寄托方式精微而多样;就诗家情怀而言,屈复放弃科举,虽不能擢发于当代,却不失为非遗民的“遗民”诗人;就诗学话语而言,屈复诗风被界定为“豪而俚”,自有其语言根底和话语特征;就诗学批评而言,屈复从对《诗经》《楚辞》《乐府》《唐诗》等等的专题研究中,提炼一己的诗法、诗意和诗学观念,同时又从《明四家诗选》《王渔洋诗选》等著述中,寻觅到一种近世的诗性参照;就诗学影响而言,屈复倡导的豪放而激昂的诗风,也影响到清代以降至民国时期关陇诗人的诗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复 清代秦声 诗学批评 寄托说 弱水集
下载PDF
关中民歌的分布、类型与特征
4
作者 张世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关中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文化概念。与陕北民歌、陕南民歌不同,关中民歌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艺术是走向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孔之镜,那么民歌就是发抒内在感情的有情之声。关中民歌更像是汪洋恣肆的人生集合,... 关中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文化概念。与陕北民歌、陕南民歌不同,关中民歌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艺术是走向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孔之镜,那么民歌就是发抒内在感情的有情之声。关中民歌更像是汪洋恣肆的人生集合,其中蕴含的汽体、液体、固体和平地起爆的热能,其实都是民众智慧的隽永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民歌 民歌类型 民歌特征
下载PDF
关中理学与史志关系的典型例证——《高陵县续志》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世民 《华夏文化》 2020年第2期5-11,共7页
熟悉白遇道其人,源自由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的《关学文库》整理出版工作;而了解白遇道基本生平,则与读曹冷泉(1901—1980)所撰《陕西近代人物小志》有关。民国三十四年(1945),曹氏所推介的近代陕西名人,就包括了"... 熟悉白遇道其人,源自由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的《关学文库》整理出版工作;而了解白遇道基本生平,则与读曹冷泉(1901—1980)所撰《陕西近代人物小志》有关。民国三十四年(1945),曹氏所推介的近代陕西名人,就包括了"清麓学派"创始人、三原贺瑞麟(号复斋,1824—1893)和"烟霞学派"创始人、咸阳刘光蕡(号古愚,1843—1903)等。刘古愚以陕甘味经书院为阵地,致力于洋务实业和维新教育,"独截众流应世运,巍然百代振儒风";而贺瑞麟以正谊书院为阵地,倾心于儒学教育和礼教推广,"复斋高节配前贤,笃守程朱壁垒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志 文史研究馆 儒学教育 关学 程朱 刘古愚 典型例证 贺瑞麟
下载PDF
建设数字图书馆存储与备份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海涛 赵倩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7-120,共4页
分析直连式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3种存储技术;提出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应是将SAN与NAS两种系统积极融合、取长补短、针对不同应用实行分级存储的体系,而FC-SAN是进行大容量、高速块级数据存取的唯一选择,iSCS... 分析直连式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3种存储技术;提出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应是将SAN与NAS两种系统积极融合、取长补短、针对不同应用实行分级存储的体系,而FC-SAN是进行大容量、高速块级数据存取的唯一选择,iSCSI-SAN代表着发展方向;认为数字图书馆备份系统将是传统的磁带库备份与D2D、VTL并存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存储 备份 FC-SAN iSCSI-SAN D2D vTL
原文传递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笔谈
7
作者 许还平 孙宝君 +1 位作者 董健桥 崔书杰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时代精神 社会效益 地方志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简述志书结构体系及编纂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史天社 《中国地方志》 2015年第8期4-9,共6页
志书结构体系化、科学化和编纂系统化、著述化,从根本上体现了志书的学术质量和专业水平。志书的科学体系包括志书指导思想体系、志书结构体系、志书内容体系。志书主要编纂方法是横排竖列、横排竖写。志书的外在结构作为直观载体,内在... 志书结构体系化、科学化和编纂系统化、著述化,从根本上体现了志书的学术质量和专业水平。志书的科学体系包括志书指导思想体系、志书结构体系、志书内容体系。志书主要编纂方法是横排竖列、横排竖写。志书的外在结构作为直观载体,内在体系体现思想逻辑和内容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书结构体系 志书部类 志书编纂
原文传递
关于方志办资料室服务工作的几点新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倩 《新疆地方志》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人们对地方志资源信息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图书资料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层次,挖掘资料服务工作的潜能,更好地发挥为读者服务的职能,是地方志资料室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 地方志 资料室 文献资源 服务创新
原文传递
也谈历史学与方志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世民 《中国地方志》 2021年第5期4-12,I0001,共10页
基于不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历史理论和方志理论两种语境。从区域社会实践到方志编纂实践,从方志哲学更新到方志体裁改造,从方志编纂、方志审定、志鉴管理、史志文献、年鉴编辑、志鉴应用,然后到志鉴发展史的研究,共同构成了方志学的学... 基于不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历史理论和方志理论两种语境。从区域社会实践到方志编纂实践,从方志哲学更新到方志体裁改造,从方志编纂、方志审定、志鉴管理、史志文献、年鉴编辑、志鉴应用,然后到志鉴发展史的研究,共同构成了方志学的学科体系。又,史志著述若不能凿通政治话语与道德话语之间的壁垒,也就难以跨越历史时空,保有著述的持久生命力。尽管道德话语体系的本质,随着不同时代人们对于道德内涵的不同赋予,实质上也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历史性变化,但毕竟,道德话语体系较之政治话语体系,具有更深邃的洞察力和更强烈的表现力。政治话语体系所展现的是一种现实评价,道德话语体系所展现的是一种传统评价,前者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质,后者则具有超越当下牵绊的审美特质。上述两种学科畛域的划分、两种学术话语的甄别和不同学术话语之间的转换,也往往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或社会观念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方志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广域民俗志的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以《浙江通志·民俗志》《陕西省志·民俗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世民 《中国地方志》 2022年第4期14-24,124,共12页
通过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与《陕西省志·民俗志》的比较分析,探讨广域会通型志书社会部类/民俗版块的编纂问题,并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作出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指出民俗记述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有民俗事像和民俗事物的... 通过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与《陕西省志·民俗志》的比较分析,探讨广域会通型志书社会部类/民俗版块的编纂问题,并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作出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指出民俗记述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有民俗事像和民俗事物的不同内涵,而对社会习俗的著录,关键在于对民俗事像的系统反映;强调民俗区域划分的重要性,主张省级广域民俗志书应擘画设置民俗区划图。作者对于历史民俗和现实民俗、文化视角和社会视角做了明晰的畛域划分,认为民俗志的编写,最关键的是记录经验世界的鲜活民俗。文章还探讨了民俗书写的话语方式和概念内涵,提出了钩沉民俗话语中私密话语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通志 陕西省志 民俗志 历史民俗 民俗区划 民俗话语
原文传递
试论新时期地方志的社会属性——“泛地方志”概念的提出与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天社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2,共3页
地方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新时期需要用哲学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待它,研究它。从社会属性上对地方志重新进行认识,明确其研究记述自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的本质,以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地方志 社会属性 概念 思考
下载PDF
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基础与条件述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天社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109,共3页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当地的独特自然条件,通过工农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照金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依靠的是有利的外部条件...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当地的独特自然条件,通过工农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照金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依靠的是有利的外部条件和三位一体的武装割据,依靠的是强大的"照金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金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照金精神 理想宗旨
下载PDF
志书自然地理部类的编纂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世民 《中国地方志》 2015年第8期29-35,共7页
重新辨析志书自然地理部类的编纂问题,进一步探索其科学化、规范化的途径,是摆在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编纂学角度来看,志书地理部类大抵包括行政建置、辖区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口状况、环境保护等。... 重新辨析志书自然地理部类的编纂问题,进一步探索其科学化、规范化的途径,是摆在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编纂学角度来看,志书地理部类大抵包括行政建置、辖区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口状况、环境保护等。第二轮修志要进一步更新和强化自然地理观念,尤其是在城市自然环境记载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人为干扰对自然环境条件的实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部类 自然环境 地方志
原文传递
谈地方志的质量标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世民 《新疆地方志》 2009年第4期7-10,共4页
地方志的质量如何评估是第二轮修志工作面临的难题。要评价地方志的质量,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从多方面来衡量地方志的优劣。具体应从政治观点、记述内容、编纂体例、编校质量、资料运用、语言文字、版式装帧、社会... 地方志的质量如何评估是第二轮修志工作面临的难题。要评价地方志的质量,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从多方面来衡量地方志的优劣。具体应从政治观点、记述内容、编纂体例、编校质量、资料运用、语言文字、版式装帧、社会效果等方面制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质量 标准
原文传递
方志是反映客观存在的镜子——认知方志学初论——泛地方志概念与新方志及新方志学思考札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天社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6期3-9,共7页
传统方志学以方志为研究对象,从方志自身研究方志属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志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方志以自然、社会客观存在为认知源泉和记述对象,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面意识形态化的"... 传统方志学以方志为研究对象,从方志自身研究方志属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志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方志以自然、社会客观存在为认知源泉和记述对象,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面意识形态化的"镜子"。据此,本文研究方志的社会属性,给方志以新的定义,提出一个比较宽泛的地方志概念和以认知记述反映客观存在为本质特征的新方志学概念及其学科架构,希冀以泛地方志概念开拓方志领域,以新地方志书反映火热现实生活,以认知方志学给方志提供一个科学实用有效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传统方志 泛地方志概念 新方志学 学科构建 理论工具
下载PDF
略论当代修志的文化定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世民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2年第10期10-16,3,共7页
对当代修志文化定位问题的思考,亦即对当代地方志事业及其成果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独特性的认识。修志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社会文化活动;地方志书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传承用途的公共文化产品;与之相关的修志工作者也是公共... 对当代修志文化定位问题的思考,亦即对当代地方志事业及其成果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独特性的认识。修志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社会文化活动;地方志书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传承用途的公共文化产品;与之相关的修志工作者也是公共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修志工作者要努力形成区域性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但要跨越区域限制和行业限制,仍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文化定位 批判意识 公共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精品志书与精品方志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天社 《黑龙江史志》 2017年第3期3-10,共8页
"精品志书",既是对一部志书的评价,也是对编纂工作的质量要求。"精品方志",则是对包括志书在内的方志产品及方志编纂工作和地方志事业的高点定位和专业要求。二轮修志树立新的理念,提出打造精品志书的目标任务,总... "精品志书",既是对一部志书的评价,也是对编纂工作的质量要求。"精品方志",则是对包括志书在内的方志产品及方志编纂工作和地方志事业的高点定位和专业要求。二轮修志树立新的理念,提出打造精品志书的目标任务,总结以往的基本经验,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打造精品佳作的方法途径,组织实施精品志书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应该将"精品志书"的着眼视角,扩大到"方志精品"的领域范畴,进而提升到"精品方志"的更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志书 方志精品 精品方志
下载PDF
也谈历史学与方志学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张世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1期104-105,共2页
一、史志同源与史志理论的内在关联问题在我看来,在中国传统经史学术谱系中.史志同源,流派纷披,总的特征是枝繁叶茂。涉及史志溯源,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比附今著,则-府州县志而已。”足见这里的“志”重在郊野,也就是关... 一、史志同源与史志理论的内在关联问题在我看来,在中国传统经史学术谱系中.史志同源,流派纷披,总的特征是枝繁叶茂。涉及史志溯源,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比附今著,则-府州县志而已。”足见这里的“志”重在郊野,也就是关于地方的记载;而这里的“史”重在庙堂,也就是大一统框架下的国史。两者出现的迟早,其实说明了方志与国史的关系,殊无关乎方志学与历史学的源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学 历史学 源流问题 史志 府州县 国史 学术谱系 梁启超
原文传递
略议新编地方志的科学性——以《尖扎县志(1991—2015)》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天社 《新疆地方志》 2021年第2期18-24,共7页
科学涵义构成,有科学目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基本要素。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规律,就是刨根问底、寻找真谛。地方志属于社会科学,具有探索规律的科学目的性,其科学方法追求是合乎科学、体现科学。"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 科学涵义构成,有科学目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基本要素。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规律,就是刨根问底、寻找真谛。地方志属于社会科学,具有探索规律的科学目的性,其科学方法追求是合乎科学、体现科学。"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本身具有做学问、探规律、著信史的科学意义。应该总结发扬新编地方志经验和成绩,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形势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完善地方志学科体系,丰富地方志科学文化,从科学目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保证和加强地方志的科学性,以提升和检验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打牢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尖扎县志(1991—2015)》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书 科学性 质量 尖扎县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