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砒砂岩对毛乌素沙地风成沙的改良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卫华 韩霁昌 +2 位作者 王欢元 杜宜春 童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文中探究了砒砂岩粉末与风成沙混合后所形成复配土的理化特性、土地生产力以及对毛乌素沙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砒砂岩:风成沙的比例在1:2-1:5时,相对于风成沙,复配土的结构、质地、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文中探究了砒砂岩粉末与风成沙混合后所形成复配土的理化特性、土地生产力以及对毛乌素沙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砒砂岩:风成沙的比例在1:2-1:5时,相对于风成沙,复配土的结构、质地、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复配土具有安全、无害的特性,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仅为0.314。复配土同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玉米和马铃薯小区试验的最高产量分别可以达到8.75和35.24t·hm-2。在休闲期,复配土形成的表层土壤结皮、冻盖层等使其具有显著的固沙效果。砒砂岩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对沙化土地的综合整治和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砒砂岩 复配土 土地整理 毛乌素沙地 沙地改良
原文传递
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复配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柴苗苗 韩霁昌 +2 位作者 罗林涛 王欢元 马增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9-184,192,共7页
【目的】探讨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促进毛乌素沙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陕西省富平县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体积比(1∶1,1... 【目的】探讨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促进毛乌素沙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陕西省富平县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体积比(1∶1,1∶2,1∶5)混合后,分别于第1季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第2季作物(小麦、马铃薯)收获后,对土壤质地、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结果】1)随拌沙比例和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砂粒比例增加粉粒和黏粒比例减少;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质地趋于砂质化,粉粒和黏粒向土壤下层运移;2)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砒砂岩与沙1∶2和1∶5复配土壤;随着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大趋势,而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3)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和作物种类对复配土壤作物产量影响明显,总体上表现为1∶2和1∶5复配土壤的作物产量较高。【结论】复配土壤耕层质地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趋于砂质化;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具有较高的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且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而增大;玉米、大豆和冬小麦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2复配土壤上种植,马铃薯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5复配土壤上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壤 土壤结构
下载PDF
冻融交替对复配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海欧 解建仓 +4 位作者 南海鹏 韩霁昌 汪妮 张扬 王欢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为了研究冻融交替作用下复配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方法,分析冻融周期以及团粒结构含量对复配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交替经过1,2,5,10周期时各个粒级团粒结构的分配比例有明显变化,<0.5mm... 为了研究冻融交替作用下复配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方法,分析冻融周期以及团粒结构含量对复配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交替经过1,2,5,10周期时各个粒级团粒结构的分配比例有明显变化,<0.5mm的小粒径团粒结构含量增加,>1mm的大粒径团粒结构含量减少;冻融循环对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1∶1,1∶2,1∶5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随冻融周期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周期时达到峰值,与冻融前相比,分别增加68%,55%,59%;冻融循环与土壤团粒结构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冻融交替作用下3种比例复配土壤小团粒结构(粒径<0.5mm)与有机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利用冻融交替作用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有机质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得到持续不断的改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土壤 冻融交替 团粒结构 土壤有机质 相关关系
下载PDF
玉米种植模式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氮素淋失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罗林涛 程杰 +3 位作者 王欢元 韩霁昌 胡延涛 马增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1,66,共5页
为探索砒砂岩与沙的最佳混合比例,使其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防止地下水污染。本文进行了不同比例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种植玉米的小区试验,在玉米生长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测其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混合比... 为探索砒砂岩与沙的最佳混合比例,使其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防止地下水污染。本文进行了不同比例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种植玉米的小区试验,在玉米生长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测其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混合比例下复配土的氮素淋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铵态氮含量在各混合比例的复配土中较低,均在2.5mg/kg以下,未出现累积情况;(2)砒砂岩与沙在不同的混合比例下均存在硝态氮淋失;(3)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为1∶2时,硝态氮主要累积在0-40cm,且无机氮累积量最高,其玉米产量高达9 900kg/hm2。对种植玉米而言,推荐采用1∶2的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进行推广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土 砒砂岩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典型半干旱区土壤盐分高光谱特征反演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晓明 韩霁昌 李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084,共4页
选取陕北典型半干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高光谱特征对盐分进行反演研究。在研究区域选取样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光谱特征,以土壤反射率(R)、反射率对倒数(Log(1/R))及去包络线的反射率(R_(Cr))三个光谱特征进行土壤盐分反演研究,... 选取陕北典型半干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高光谱特征对盐分进行反演研究。在研究区域选取样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光谱特征,以土壤反射率(R)、反射率对倒数(Log(1/R))及去包络线的反射率(R_(Cr))三个光谱特征进行土壤盐分反演研究,分析其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遴选特征波段,并通过Matlab编程利用最小偏二乘回归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建立土壤盐分定量反演模型,然后利用检验样点进行精度检验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经包络线去除后光谱反射率进行定量反演的均方根预测误差最小(1.253<1.367<1.575),其预测精度最高;利用土壤高光谱特征进行盐分反演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r^2=0.761),趋势线接近于y=x。总之,研究发现,土壤反射率经过包络线去除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反演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这将有利于提高土壤盐渍化的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土壤盐分 高光谱 反演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量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娟 葛磊 +1 位作者 曹婷婷 徐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了探索旱地农业连作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下春玉米的增产增收效应,在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农田冬闲期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冬闲期蓄水保墒效果及玉米生育期... 为了探索旱地农业连作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下春玉米的增产增收效应,在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农田冬闲期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冬闲期蓄水保墒效果及玉米生育期3种耕作处理与高、中、低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组合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深松与翻耕相比,蓄水效果较好;2个试验年度冬闲期,免耕和深松较翻耕分别高1.3,0.9个百分点。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2年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20.8,22.1 mm;玉米生长生育期在高有机肥条件下,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高44.2,34.6 mm;以高有机肥深松处理产量、WUE和纯收益最高。2年平均产量、WUE和纯收益分别为9 332.40 kg/hm^2,22.01 kg/(hm^2·mm)和5 104.1元/hm^2,高有机肥免耕处理次之,较高有机肥免耕处理增产和增收分别为7.4%和3.9%。综合考虑各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玉米增产增收效应,高有机肥深松是旱区连作玉米田最优的耕作和施肥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农业 耕作方式 土壤贮水量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来源及其修复技术探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娜 魏样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8期55-56,58,共3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Cd作为"五毒元素"之一,其污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目前土壤Cd污染来源、危害及植物修复和钝化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土壤Cd污染修复应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 土壤 镉污染 修复技术
下载PDF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过程中沙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欢元 韩霁昌 +3 位作者 罗林涛 童伟 付佩 张瑞庆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研究不同含沙量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物理性质,为研究其成土机理及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测分析不同含沙量复配土的土壤质地、毛管孔隙度、导水性、团聚体等指标,... 研究不同含沙量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物理性质,为研究其成土机理及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测分析不同含沙量复配土的土壤质地、毛管孔隙度、导水性、团聚体等指标,分析沙在复配土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含沙50%(质量分数)时,黏粒含量最高(8.24%),且随含沙量的上升,毛管孔隙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饱和导水率则随含沙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维持作物良好生长的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随含沙量变化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随耕作次数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沙土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可改良土壤质地、增加土壤导水性、透气性等作用,利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有望实现沙漠绿化造田,从而控制砒砂岩水土流失和沙土沙漠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成土 调控作用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榆林市榆阳区土地整治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调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韩霁昌 罗林涛 +1 位作者 付佩 王欢元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以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大纪汗村砒砂岩与沙复配土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7个土样,选用pH值、有机质、全盐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6个土壤养分肥力指标评价了复配土的土壤肥力状况,通过总砷、汞、铅、镉、铬、铜、锌、镍重... 以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大纪汗村砒砂岩与沙复配土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7个土样,选用pH值、有机质、全盐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6个土壤养分肥力指标评价了复配土的土壤肥力状况,通过总砷、汞、铅、镉、铬、铜、锌、镍重金属的测试评估了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复配土壤有机质处于急缺水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属中等偏下水平,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符合种植标准,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培肥调控措施。本研究为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大规模推广应用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土地整治 土壤肥力 环境质量 培肥措施
下载PDF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健 李傲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1期182-183,185,共3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耕地资源之一,盐碱地的治理对于维持我国1.2亿hm^2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从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方向进行了...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耕地资源之一,盐碱地的治理对于维持我国1.2亿hm^2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从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改良技术 工程措施 农业措施 化学措施 生物措施
下载PDF
新增耕地土壤盐渍化调查及改良措施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宁松瑞 韩霁昌 +3 位作者 郝起礼 李刚 闫波 赵宣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2-178,共7页
为了解定边县新增耕地的土壤盐渍化现状,对陕西省定边县盐渍化土壤面积较大的堆子梁镇新增耕地典型地块进行田间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土样和水样及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定边县堆子梁镇王滩子村、小滩子村、白土岗子村的新增耕地调查地块... 为了解定边县新增耕地的土壤盐渍化现状,对陕西省定边县盐渍化土壤面积较大的堆子梁镇新增耕地典型地块进行田间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土样和水样及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定边县堆子梁镇王滩子村、小滩子村、白土岗子村的新增耕地调查地块内0~60cm土层的pH均呈强碱性(pH≥9),土壤全盐量较高;其中,白土岗子村调查地块的0~60cm土层全盐量最重,小滩子村次之,王滩子村最轻。3个调查地块蓄水沟内水样均呈碱性,全盐量322~1 462mg·L^(-1)。根据调查区域的新增耕地盐渍化现状,参考当地及邻近地区较成功的盐渍土改良经验,针对性的总结了耕作措施、地表覆盖措施、隔盐措施、化学措施、灌溉措施、植物措施等改良措施的原理及优缺点,以便为治理定边县盐渍化新增耕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土壤改良 灌溉 新增耕地
原文传递
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叶胜兰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8期124-127,共4页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城市扩建、改建等形成的建筑垃圾量日趋增多。而对建筑垃圾的认识、分类以及有效的再利用能有效建筑垃圾的堆放,不仅对由此造成的土地面积占用、环境污染等将大大改善,还能增加新...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城市扩建、改建等形成的建筑垃圾量日趋增多。而对建筑垃圾的认识、分类以及有效的再利用能有效建筑垃圾的堆放,不仅对由此造成的土地面积占用、环境污染等将大大改善,还能增加新的生产材料,节约能源,增加资源种类等。对建筑垃圾合理的处理、回收利用对生产及生活是行之有效的;建筑垃圾的合理利用,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是前景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综合利用 现状 危害
下载PDF
聚谷氨酸生物的合成及其在修复和改良土壤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宸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328,共6页
[目的]对聚谷氨酸生物合成机制及在土壤修复和改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在土壤环境改良、污损土地整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聚谷氨酸在不同菌株中的合成机制和其在土壤环境的修复和改良中不同作用进... [目的]对聚谷氨酸生物合成机制及在土壤修复和改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在土壤环境改良、污损土地整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聚谷氨酸在不同菌株中的合成机制和其在土壤环境的修复和改良中不同作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从聚谷氨酸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生物合成及合成机制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其在干旱土壤改良、盐碱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土壤酸碱度平衡、土壤肥力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结论]国内外在聚谷氨酸对土壤修复和改良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需加强不同类型土壤中高活性聚谷氨酸发酵菌株选育,以及聚谷氨酸与不同类型土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生物合成机制 土壤修复 土壤改良
下载PDF
生物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璐瑶 谢潇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22期34-36,共3页
生物炭由于其原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异,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入手,总结了制备生物炭的原材料类型,生物炭特性及其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催化降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生物炭的进一步研... 生物炭由于其原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异,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入手,总结了制备生物炭的原材料类型,生物炭特性及其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催化降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生物炭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工业固废 催化降解 吸附
下载PDF
加权马尔科夫链在榆林市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林川 孙婴婴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6期82-84,100,共4页
利用榆林市1951~2013年的年降水量为资料,结合均值-标准差分级方法,运用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榆林地区年降水量范围,并根据模糊集理论预测年降水量。结果表明:(1)榆林市1951~2013年的年降水量序列在α=0.05水平上满足马氏性;(2)预测... 利用榆林市1951~2013年的年降水量为资料,结合均值-标准差分级方法,运用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榆林地区年降水量范围,并根据模糊集理论预测年降水量。结果表明:(1)榆林市1951~2013年的年降水量序列在α=0.05水平上满足马氏性;(2)预测榆林市2014,2015年年降水量范围分别为457.52~521.32,351.19~457.52 mm;(3)结合模糊集理论预测榆林市2014,2015年降水量与实际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1.3%,3.4%,预测精度在20%以内。由此可得,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可用于榆林市年降水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马尔科夫链 模糊集理论 降水预测 榆林市
下载PDF
优化施肥方式对黄土高原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团聚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哲 张扬 +4 位作者 雷娜 张庭瑜 熊宇斐 张盼盼 黎雅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6,共8页
[目的]研究优化施肥对黄土高原地区新增耕地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新增耕地土壤建立合理的优化施肥处理和区域新造土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评估有机肥处理(OF)、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NP)、常规... [目的]研究优化施肥对黄土高原地区新增耕地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新增耕地土壤建立合理的优化施肥处理和区域新造土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评估有机肥处理(OF)、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NP)、常规施肥处理(CF)对新增耕地土壤团聚体数量、结构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和玉米产量的改良效应。[结果]CF处理下新整治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为7.08 g/kg,土壤水稳性大团聚含量低,结构稳定性差。与CF处理相比,优化施肥方式下的OF和NP处理显著提高了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玉米产量(p<0.05),>0.25 mm粒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升,其中OF处理对新整治耕地土壤团聚体数量和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在0—10 cm土层,OF和NP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2.67,11.79 g/kg,比CF处理分别提高了46.2%和36.1%。OF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MWD,GMD,R_(0.25)值分别比CF处理高了62.5%,21.4%和148.3%,分形维数比CF处理降低了1.7%;NP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MWD,GMD,R_(0.25)值分别比CF处理高了18.8%,3.6%和40.9%,分形维数比CF处理降低了0.4%。在10—20 cm土层,OF和NP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数量和结构稳定性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优化施肥是有利于提升新整治耕地土壤结构稳定性、保肥特性和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新增耕地 土壤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魏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年第4期120-122,共3页
针对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的突出性,本文从石油污染对土壤产生的危害、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显示,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危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直接或间接威胁人... 针对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的突出性,本文从石油污染对土壤产生的危害、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显示,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危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直接或间接威胁人体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的威胁均不容小觑,亟待研发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修复治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危害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研究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的胶结作用力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航 韩霁昌 +4 位作者 张扬 王欢元 孙婴婴 李修成 张海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0-436,共7页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毛乌素沙地中砒砂岩与沙复配土颗粒的胶结作用力,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的体积比配制复配土,采用拉曼光谱仪测试复配土粉末的拉曼光谱;根据复配土中化学成分SiO2在拉曼位移为464cm-1处的特征峰峰位随砒砂岩含量的变化,研...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毛乌素沙地中砒砂岩与沙复配土颗粒的胶结作用力,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的体积比配制复配土,采用拉曼光谱仪测试复配土粉末的拉曼光谱;根据复配土中化学成分SiO2在拉曼位移为464cm-1处的特征峰峰位随砒砂岩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土体颗粒胶结作用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沙的峰位为464.5cm-1,随着砒砂岩含量增加,峰位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沙中砒砂岩的添加使得砒砂岩中的小颗粒占据了沙中部分大颗粒的位置,颗粒间的距离变大,颗粒间相互牵引而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拉曼特征峰红移;当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为1…1时,峰位减小到463.6cm-1;当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为7…5时,土体结构发生坍塌,变得紧实,土体颗粒之间产生了压应力,导致峰位突然增大到464.2cm-1,之后土体结构趋于稳定;随着砒砂岩含量进一步增加,仍有砒砂岩小颗粒对沙大颗粒的置换作用,导致拉应力逐渐明显,峰位不断减小,当复配土为全砒砂岩时峰位为463.1cm-1。实验结果证实了可将SiO2分子拉曼光谱特征峰峰位的移动用于研究复配土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胶结作用力 拉曼光谱 砒砂岩 复配土
原文传递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对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娟 韩霁昌 李晓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检验砒砂岩与沙混合复配成土的效果,于2010-2012年在陕西富平比较了砒砂岩与沙1∶1(C1)、1∶2(C2)和1∶5(C3)及黄土与沙1∶2(CK)4种混合成土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2处理在0~60cm土层2年的平均贮水量... 为检验砒砂岩与沙混合复配成土的效果,于2010-2012年在陕西富平比较了砒砂岩与沙1∶1(C1)、1∶2(C2)和1∶5(C3)及黄土与沙1∶2(CK)4种混合成土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2处理在0~60cm土层2年的平均贮水量较CK、C1和C3处理分别高20.18%、12.79%和3.98%。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不影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SPAD值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但在小麦生育期内,C1、C2处理2年的平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CK分别增加8.04%、6.43%、7.96%和12.97%、13.32%、15.46%,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SPAD值以C2处理最高。各处理间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C1、C2、C3处理2年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高16.19%、24.36%和10.29%。两年平均产量以C2处理最高,达到6 140.25kg·hm^-2,较C1、C3和CK分别增产3.56%、13.33%和19.62%。综合考虑来看,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以1∶2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成土 冬小麦 光合能力 产量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演变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帆 贾夏 +4 位作者 赵永华 奥勇 韩磊 刘钊 丁诗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1-251,F0003,共12页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对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地理信息演变图谱和地理探测器研究黄土高原2000—2020年5个时间点生态敏感性时空格局和驱动力,最终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先增加后下降。(2)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转移类型以波动稳定型为主,生态改善区面积占比最大(35.17%),变化0次和1次的面积占比62.06%,生态环境演变稳定向好。(3)生态敏感性的各驱动因素中,NDVI和降水量以及两者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2030年低度敏感将成为黄土高原的主要敏感类型;沙地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中西部是生态敏感性治理的重点地区。整体来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分区 敏感性 时空演变 驱动力分析 趋势预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